傳感器在監視大腦神經元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2020-10-15 傳感器專家網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生物醫學工程師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記錄大腦活動的傳感器網絡。它使用高密度的可植入傳感器在相對較長的時間跨大腦的多個區域收集實時數據。

  在至少五個月的時間內,該網絡可以通過分布在齧齒動物大腦多個區域的設備連續測量近400個單神經元的活動。研究人員使用UCSF開發的自動峰值分選器得出的結論是,記錄足夠穩定,可以跟蹤一個星期以上的大量單個神經元。該研究源自旨在更好地了解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學習機制的項目。

  LLNL研究人員Angela Tooker表示:「能夠長時間從多個區域進行高保真記錄,使您可以研究學習模式以及記憶隨時間的變化。」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培訓,再培訓和新刺激每天發生的變化。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使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設計和開發的柔性多電極陣列,由洛倫·弗蘭克(Loren Frank)教授(中心)領導的UCSF研究人員小組能夠在至少五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測量近400個單神經元的神經活動。圖為齧齒動物的大腦區域。(由Noah Berger / UCSF提供)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將聚合物探針植入齧齒動物大腦的四個遙遠區域:海馬,腹側紋狀體,眶額皮質和內側額前皮質。記錄顯示,海馬尖波漣漪如何在記憶中發揮作用,還激活了眶額皮層,內側額前皮層和伏隔核。

  研究人員說,與以前的技術相比,該網絡具有「實質性的進步」。它的主要優點是與大多數高密度矽基設備相比,它在大腦中的壽命更長。大腦中的重要活動不僅發生在一個地方。它發生在許多連接區域。結果,科學家需要了解大腦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它們如何相互交談。

  多電極傳感器是在LLNL製造的,並與由私人神經科學工具製造商SpikeGadgets製造的電氣硬體相結合。這些陣列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靈活性,因此可以安全植入並隨大腦移動,從而減少對神經組織的損害。16個探針中的每一個都有64個電極,總共1,024個通道。從理論上講,每個通道可以記錄一個神經元,具體取決於它們在大腦中的位置。

  LLNL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合作開發,研究人員正在使用LLNL的高密度,靈活的聚合物神經探針,以比以前更長時間的方式記錄大腦多個區域的大腦活動。

  UCSF小組使用稱為Mountain Sort的簡單算法,至少在一整天內跟蹤了2,000多個神經元,並且跟蹤了大約21%的神經元一周以上。這種能力將使科學家能夠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監視變化,從而有可能了解大腦如何處理可能需要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信息(例如形成,鞏固和保留記憶)。

  該團隊現在正在調整數組以在靈長類動物中工作。他們還開發了多模式陣列,增加了電刺激功能,以及光刺激和化學傳感技術。他們還希望增加傳感器的電極密度,以便可以監視更多的神經元。

近日,深耕行業20餘年的傳感器專家網,最新成立了一個傳感器行業專業社群——【傳感器智匯圈】,.您可添加傳感器專家網WX號(15012882502)來跟我們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神經元樹突在大腦計算處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出乎意料| Neuron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被稱為樹突的神經延伸體在神經計算中發揮著比以前想像的更積極的作用,樹突起著類似天線的作用,幫助神經元監聽鄰近神經元發出的指令。圖片: Lou Beauliu-Laroche大多數神經元有許多分支延伸稱為樹突,接受輸入數以千計的其他神經元發出的「指令」。
  • 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一直在移動,竟可阻止神經元...
    這種連續而快速的監視是大腦中小膠質細胞獨有的特徵。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大腦中發生,不論有沒有疾病存在,也不論你是醒著還是睡著。小膠質細胞還可以迅速將其分支引導向大腦中的損傷部位。長期以來的理論認為,小膠質細胞進行這種監視,是為了感知傳染性病原體的入侵或感知創傷。美國格拉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aterina Akassoglou博士說,「這對我來說從來沒有意義。
  • 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發育的一個意料之外的來源。這一發現為構建神經系統提供新的認識。他們證實神經膠質細胞(glia),即一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支持細胞的非神經元細胞,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E-Syt3在營養性肥胖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位於大腦基底部的下丘腦是調控機體能量代謝的中樞。其中弓狀核(Arcuate nucleus, Arc)內合成阿黑皮素原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的神經元在能量平衡調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活POMC神經元可抑制食慾並促進機體產熱。
  • 新型傳感器:能長時間監測大腦中的多巴胺!
    他們相信,這種方法將幫助他們學習到更多關於多巴胺在健康和疾病的大腦中的作用。他們相信,這種方法將幫助他們學習到更多關於多巴胺在健康和疾病的大腦中的作用。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演示了一種微加工的微型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可用於測量大腦紋狀體部分中的多巴胺水平,紋狀體含有生產多巴胺的細胞,這些細胞對於習慣形成與獎賞強化學習來說非常關鍵。
  • Science:大腦中的神經元是如何連接的?
    2019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由大量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組成。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對神經元細胞的複雜模式如何在發育過程中發展成功能迴路的過程十分感興趣。如今,研究人源已在果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信號傳導機制,它指明了大腦中神經元迴路的形成。
  • 大腦神經細胞中存在「熱傳感器」 能在身體高燒時發出降溫信號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研究人員首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了大腦熱傳感物質,在身體發燒的時候,特殊腦神經細胞中的蛋白質會釋放降溫信號,調節體溫。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有關人及溫血動物的體溫調節機制之前並不清楚,儘管已知大腦中被稱為下丘腦的區域可能對調溫起作用,但並不清楚哪些神經細胞何時起作用,以及通過何種分子信號途徑來測量。
  • 新型多巴胺傳感器可以幫助解開大腦化學奧秘
    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dLight1」的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這一種高特異性傳感器可檢測多巴胺,即神經元釋放的一種可向其他神經細胞發送信號的化學分子。與先進的顯微鏡結合使用時,dLight1可提供高解析度,實時成像的活體動物多巴胺時空釋放特徵。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1.選擇性5-羥(qiǎng)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簡稱SSRI)不同的抗抑鬱藥物起作用的機制稍有不同,但其中的大多數都是通過影響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系統來實現的。
  • 大腦新生神經元:加速你遺忘的「催化劑」
    Cameron認為,海馬體神經發生缺陷在這一實驗中本不該起任何作用,而實驗結果顯示,這一缺陷造成的影響出乎意料。幾十年來,神經科學界普遍認為,成年動物個體的海馬體新生神經元的主要作用是學習和記憶。然而,近期許多研究都挑戰了這一觀念。遺忘、焦慮、抑鬱、壓力以及Cameron的實驗所提到的注意力,可能都與神經發生密切相關。
  • 聚焦神經元重要研究 解讀大腦奧秘
    而近日來自清華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們就開發出了一類基於G蛋白偶聯受體的Ach傳感器(GACh),具有適合在體內體外監控Ach信號的敏感性、特異性、信噪比、動力學及光穩定性等特點。正如這些研究人員所指出的那樣,哺乳動物新皮質是自然界中最複雜的組裝物之一---它是大腦皮質的一部分,並且在認知和處理來自感官的信息中起著重要作用。新皮質的發育同樣也是比較複雜的,這是因為它在神經元層中發育。
  • 對時間判斷錯誤,原來是因為大腦中「時間神經元」疲勞?
    研究發現,當大腦暴露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太多次時,神經元或腦細胞會受到過度刺激,因而不那麼頻繁活動。然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複雜的,許多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有時慢,有時快。人們直到最近才開始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感知時間的。直到2015年,研究人員才首次發現神經元的活動隨著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而波動的證據。
  • 研究不同神經元在人工神經網絡中的作用
    他們在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概述了他們的發現,闡明了單個神經元和不同神經元群在這些網絡中的作用。「我們最近的研究是基於我們之前的工作,我們在其中描述了人工神經網絡中單個神經元對其學習任務的重要性,」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Richard Meyes告訴TechXplore。
  • 神經元與大腦的發育——神經元的分布情況
    下面我們來較詳細地了解大腦的構造與功能 神經元有些小支連接在其他神經元的許多點上,大部分纖維有數以千計的小枝,並與數以千計的和其他神經元相連。
  • 記憶不止是大腦的事 腸道也可能起作用
    記憶不止是大腦的事 腸道也可能起作用 2018.06.25 14:47: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6月25日報導  文/sharon
  • 研究人員開發出傳感器 幾秒鐘即可檢測大腦多巴胺水平
    近日,UCF研究人員利用納米技術開發出了第一個能快速檢測多巴胺的儀器,只需要幾滴血,最快幾秒鐘即可檢測大腦多巴胺水平。多巴胺是一種被認為在帕金森症、抑鬱症和某些癌症等疾病中起作用的化學物質。它是大腦中神經元用來相互交流的許多神經遞質之一。
  • 改變性格的原理:讓大腦新生神經元
    這些不同的體系,我在以往大量的文章中,被我不斷地相互論證與串通,因此,它們在我的大腦裡面,是4個不同的區,相互之間也長出了大量的連結彼此連結著。反本能:走出舒適區這就是《刻意練習》裡面這個說法的道理:「你要有效的構建大腦的心理表徵 ,你必須走出舒適區」。
  • 神經元規模最大類腦計算機問世 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相當
    9月1日,浙江大學聯合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成功了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其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個脈衝神經元、720億個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350—500瓦,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自私會有報應,因為大腦有一個因果報應神經元
    大腦的自私網絡:DMN區域有時,即使你會覺得有道理,但是我們從來不可能去踐行利他,因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完完全全體現在我們已經成型的大腦神經元網絡裡面。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從而決定會有什麼樣的大腦;而有什麼樣的大腦,又會反過來決定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大腦的鏡像神經元我們的大腦裡面有一類神經元細胞,可以說是因果報成立的一個直接體現,這就是鏡像神經元細胞,它就像鏡子一樣,會自動模擬拷貝一切的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及動作。
  • 大腦可塑性比想像的強:用光刺激神經元,讓小鼠大腦產生了幻覺
    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健康的大腦是如何避免產生幻覺的,但是「作為一名精神病學家,幻覺會讓我聯想到精神疾病中很多非本人意願的怪異行為,」德瑟羅斯提到了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他希望從幻覺入手,對這些疾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最近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中,德瑟羅斯訓練了小鼠的視覺與感知過程,同時記錄了此時大腦活動相關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