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E-Syt3在營養性肥胖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2020-12-01 騰訊網

近年來,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肥胖人口均快速增加。肥胖會導致或促進心腦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危害人類的健康,因此,研究肥胖形成的原因以開發新的治療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位於大腦基底部的下丘腦是調控機體能量代謝的中樞。其中弓狀核(Arcuate nucleus, Arc)內合成阿黑皮素原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的神經元在能量平衡調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活POMC神經元可抑制食慾並促進機體產熱。POMC前體肽經加工後形成成熟的多肽,如α-促黑色素細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α-MSH),能夠作用於下丘腦和下丘腦以外的神經元,從而抑制食慾,並增加產熱。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張果教授、愛因斯坦醫學院蔡東升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李聚學教授合作在PNAS上發表題為Hypothalamic extended synaptotagmin-3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etary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下丘腦神經元中Extended synaptotagmin-3(E-Syt3)在營養性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 DIO)形成中的作用。

E-Syt蛋白質能夠結合Ca2+,是含C2結構域蛋白家族的一個亞家族。E-Syt在進化上是一個高度保守的蛋白亞家族,廣泛存在於從植物、酵母,到哺乳動物等多種生物體內。在哺乳動物細胞內,E-Syt蛋白亞家族包含E-Syt1、E-Syt2和E-Syt3三個成員。既往研究顯示,E-Syt蛋白能夠介導內質網與質膜的接觸,並且在細胞內脂質穩態中起重要的作用。敲除細胞中E-Syt基因,能夠引起二醯基甘油(Diacylglycerol, DAG)在質膜上的積累。研究表明,E-Syt3在中樞神經系統和一些外周組織中表達。在功能方面,研究人員觀察了E-Syt2和E-Syt3雙基因敲除小鼠和E-Syt1、E-Syt2和E-Syt3三基因敲除小鼠,但未發現明顯的異常。針對雙基因敲除小鼠進行的組織學分析,也未發現在肺、脾臟、睪丸和肌肉組織中存在異常。因此,我們對E-Syt蛋白在生理和/或病理中的作用還所知甚少。

在本研究中,作者首先利用組織學染色,發現E-Syt3在下丘腦弓狀核等核團的神經元中表達。在高脂食物飼養條件下,全身或POMC神經元特異性敲除E-Syt3可抑制小鼠的食慾並促進產熱。相應地,敲除該基因能夠部分緩解食用高熱量食物引起的肥胖及相關合併症,包括糖耐量和血脂的異常等。反之,在普通食物飼養條件下,在弓狀核神經元中過表達E-Syt3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食物的攝入並減少產熱,從而導致體重的過度增加。

在機制方面,該研究發現,高熱量食物飼養的E-Syt3敲除小鼠,其下丘腦中α-MSH的含量明顯增加。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敲除E-Syt3基因可促使POMC前體肽加工為α-MSH。E-Syt3基因的缺失引起PKC-AP-1信號通路的活化,進而促進編碼POMC多肽加工所需要的水解酶PC1/3和PC2基因的轉錄活性,增加α-MSH的形成;抑制小鼠的食慾,促進產熱,最終對高熱量食物誘導的肥胖產生部分抵抗。

E-Syt3在下丘腦神經元中表達

總之,該研究表明,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的E-Syt3在營養性肥胖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結果提示該分子可能作為肥胖藥物治療的一個新靶點。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30/2004392117

來源:BioArt

相關焦點

  • 下丘腦與營養性肥胖
    5,PNAS | 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E-Syt3在營養性肥胖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來源:BioArt其中弓狀核(Arcuate nucleus, Arc)內合成阿黑皮素原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 的神經元在能量平衡調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下丘腦與營養性肥胖
    研究人員測試並操縱了小鼠和人類皮質神經發生過程中的線粒體動態。揭示了皮質幹細胞分裂後不久,註定要自我更新的子細胞經歷了線粒體融合,而那些保持高水平線粒體裂變的細胞則變成了神經元。線粒體分裂的增加促進了神經元的命運,而有絲分裂後線粒體融合的誘導使子代細胞重新定向至自我更新。
  • ...撰文揭示下丘腦orexin神經系統在REM睡眠穩定維持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7月21日,陸軍軍醫大學(原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教研室張駿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題為《Orexin signaling modulates synchronized excitation in the 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 to stabilize REM sleep》的研究論著,首次明確報導下丘腦
  • Nat Commun:下丘腦炎症是如何參與糖尿病表型的?
    在下丘腦中,穩健和經典的炎症激活已被發現可以導致疾病,如厭食症和糜爛。同樣,在齧齒動物模型和人類中,下丘腦炎症對於飲食肥胖和相關代謝紊亂的發病機制十分重要。 下丘腦炎症最近已被牽連進更大範圍的代謝性疾病,從肥胖擴大到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
  • 飢餓如何使食物更美味:下丘腦中的神經迴路!
    根據日本國立生理科學研究所的新發現,不僅當我們的胃部隆隆起來時食物的味道更甜,而且苦食也變得不那麼難吃了,這兩種作用都由下丘腦的神經迴路減輕。通常,我們更喜歡甜味,因為它們暗示著卡路裡含量高的食物,而避免苦味和酸味,因為它們暗示著腐敗的食物。但是,這些偏好會被諸如飢餓之類的內部狀態所修改。
  • 下丘腦性肥胖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下丘腦在機體能量穩態調節中的作用複雜,下丘腦性肥胖目前仍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益民教授等對下丘腦肥胖的最新臨床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2.遺傳因素 瘦素、瘦素受體、阿片促黑激素皮質素原(POMC)、黑皮質素-4受體或激素原轉化酶-1等下丘腦能量調節通路的單基因突變,以及Prader-Willi症候群、Bardet-Biedl症候群、快速起病的肥胖伴下丘腦功能紊亂、低通氣及自主神經調節異常症候群等遺傳性疾病均可影響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
  • 杏仁核和下丘腦在攻擊行為中的作用
    巴西聖保羅裡巴內斯醫院神經科學實驗室的Flavia Venetucci Gouveia等複習文獻,闡述杏仁核和下丘腦的功能、手術的理論基礎和控制攻擊行為的神經生物學機制。結果發表於2019年7月的《Neurosurgery》雜誌上。 杏仁核在人類的社交和情感功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參與調節自主神經、內分泌和行為反應等。
  • 研究發現Cenpj對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
    該工作闡明了中心體蛋白Cenpj對下丘腦神經發生和攝食環路的調控作用。下丘腦由間腦發育而來,在調節食慾、體重、脂肪和葡萄糖穩態以及能量消耗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不同核團的神經元投射的發展變化對成年人的體重產生深遠的影響。Cenpj是一種位於中心體和纖毛基底的中心體蛋白,我們前期的研究表明Cenpj在調控神經發生和大腦皮層發育中起重要作用(Ding et al, 2019)。
  • 每逢春節胖三斤,侃侃肥胖與神經科疾病的那些事兒_肥胖_神經系統...
    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肪組織分布於體內不同組織器官中,主要負責能量的儲存與釋放,並起到絕熱、緩衝等作用,與之相關的信號分子(激素、細胞因子、急性期反應物和生長因子等)還具有調節代謝活性組織能量平衡代謝的作用。
  • 傳感器在監視大腦神經元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在至少五個月的時間內,該網絡可以通過分布在齧齒動物大腦多個區域的設備連續測量近400個單神經元的活動。研究人員使用UCSF開發的自動峰值分選器得出的結論是,記錄足夠穩定,可以跟蹤一個星期以上的大量單個神經元。該研究源自旨在更好地了解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的學習機制的項目。
  • 外側韁核GABA能神經元中的食慾素信號調控雄鼠的攻擊性行為
    據推測,控制社交行為的大腦獎賞系統可能在這些疾病中出現失調,導致侵略行為的不斷加強。近期的動物研究發現,一部分極具攻擊性的雄性老鼠會按下按鈕讓下級入侵者進入,並形成與進入的下級入侵者有關的環境條件位置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s,CPPs)。
  • Science:發現神經膠質細胞在大腦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
    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發育的一個意料之外的來源。這一發現為構建神經系統提供新的認識。他們證實神經膠質細胞(glia),即一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支持細胞的非神經元細胞,實際上在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專家點評|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的三維精細結構及中樞功能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神經垂體釋放入血的AVP與OXT調控機體的水鹽平衡、分娩與泌乳等重要過程,近年來藥理學研究顯示AVP和OXT作為神經肽類神經調質,在腦內能調控機體的社交、恐懼和情感等,但內源性OXT是通過釋放至外周后重新入腦,還是大細胞內分泌神經元(MNCs)直接在腦內釋放OXT發揮作用目前並不清楚。闡明內源性OXT的作用及機制依賴於對MNCs全腦投射的精細三維重構及其功能活動的精準靶向操控。
  • 中國學者揭示咖啡因減肥作用新機制
    新華社倫敦6月27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研究人員27日在英國《自然·通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了咖啡因調控系統性能量代謝的作用機制,相關的調控能夠讓小鼠體重下降,這一成果有助科研人員找到預防或治療肥胖的新方法。  咖啡因是咖啡、茶和多種碳酸飲料裡面的一種重要成分。
  • NMN新功效:通過下丘腦NAD+—Sirtuin軸靶向衰老
    近日,韓國學者Roh Eun等[1]在期刊《Biomolecules》上發表了題為《Hypothalamic NAD+-Sirtuin Axis: Function and Regulation》的綜述,全面介紹了下丘腦NAD+ -sirtuin軸的生理調節功能及其在肥胖和衰老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並且討論了下丘腦NAD+生物靶向藥物在衰老、肥胖相關代謝和晝夜節律障礙中的治療潛力。
  • 浙大/華科合作解析下丘腦-神經垂體內分泌系統的三維精細結構
    下丘腦存在著一群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它們既保留了神經元的放電特性,又能夠釋放激素入血,作用於外周的靶器官,在調節機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和內環境穩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神經垂體釋放入血的AVP與OXT調控機體的水鹽平衡、分娩與泌乳等重要過程,近年來藥理學研究顯示AVP和OXT作為神經肽類神經調質,在腦內能調控機體的社交、恐懼和情感等,但內源性OXT是通過釋放至外周后重新入腦,還是大細胞內分泌神經元(MNCs)直接在腦內釋放OXT發揮作用目前並不清楚。
  • Neuron:特殊痛敏肽神經元竟會讓機體對高脂肪食物情有獨鍾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卡路裡、高能量食物在現代社會中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隨後在一系列實驗中,研究者從小鼠下丘腦弓狀核區域選擇性地移除了痛敏肽神經元,因此這些小鼠就不會過量攝入高脂肪飲食了,而其對正常食物的攝入並不會受到影響,這種痛敏肽神經元能夠特異性地控制機體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取;研究者對小鼠進行遺傳修飾,利用光來控制其下丘腦中痛敏肽神經元的活性,這些大腦細胞的激活會導致動物攝入過量食物,而痛敏肽神經元的激活會抑制調節機體飽腹感的特定神經元的活性,從而導致小鼠攝入過量食物
  • 多巴胺在涉及多種精神疾病的神經元中的作用
    成年梨狀皮層(PCX)的第 II 層包含許多未成熟的神經元。有趣的是,在小鼠和大鼠中,大多數這些細胞都具有胚胎起源。此外,實驗室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逐漸成熟為PCX II層的典型興奮性神經元。 多巴胺(DA)是成人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相關神經遞質,在神經發育和成人可塑性(包括調節PSA-NCAM表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它減少抑制暴飲暴食的腦細胞的活性,從而導致肥胖發生
    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利用過度餵養的試驗用小鼠開展的實驗以及他們從中學到了什麼。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Stephanie Borgland針對這項研究在同期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Releasing the brake on eating」的評論類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