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太陽能的月夜,玉兔二號是怎樣熬過零下180度低溫的?

2020-08-20 圖說科技

眾所周知,沒有太陽光照,或者太陽的光照很微弱,航天設備都無法從太陽能電池板獲得足夠的能量。

在普通氣溫環境下,設備沒能量大不了不工作,但對於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玉兔二號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


每當黑暗的月夜來臨,月球背面的溫度可能會下降至零下180度。

在這麼低的溫度環境中,玉兔二號很多零件會損壞,所以必須得想辦法為其保暖。


科學家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同位素溫差電池為玉兔二號供電取暖。

同位素溫差電池簡稱RTG。

RTG最早成功的案例是安裝在探索外太陽系的「旅行者號」上。


旅行者號

旅行者號為什麼需要RTG?

在飛往外太陽系的過程中,離太陽越來越遠,也意味著太陽的光照越來越微弱。

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能量也越來越小。

必然需要類似RTG這種,不依賴太陽光,可以長久且穩定提供電能的能量源。


RTG的原理是什麼?

RTG同位素溫差電池,顧名思義,這裡提到了兩個關鍵詞。

一個是同位素,一個是溫差。

這兩個詞概括了RTG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同位素指的是某種元素因為中子數不同而衍生出的不同元素。

有不穩定的同位素,也有穩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溫差發電器中的「同位素」,實際指的是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即放射性同位素。


它的原子核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最終轉化為另一種穩定的同位素的原子核。


這個過程也稱為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衰變的時間比較穩定,有規律可循。

有一種測量巖石年齡的同位素測年法,就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這種衰變規律,來估算巖石成形的時間。



不過,放射性同位素更重要的特性,是發生衰變時,會釋放出大量熱量。


充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釋放的熱能,是合理利用核能的一種方式。不過與原子彈的核裂變相比,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會溫和很多,安全性也更高。


當然,僅僅有同位素產生的熱量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將其轉為電能。

在RTG中,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半導體材料,將同位素核燃料包裹起來。

這種半導體材料也被稱為「熱電偶」,它有個很神奇的特性。

即如果兩個面的溫度不同時,溫差會在熱電偶中產生電能。


當RTG的同位素核燃料不斷衰變,產生的溫度與外界的溫度存在差別,包裹燃料的熱電偶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穩定的電能。


玉兔二號正是憑藉同位素溫差電池,在月夜獲得不低於2.5W的電能,從而支撐一些保暖設備的運轉。


不過,如果想長久獲得穩定電能,對於核燃料的選材也是有一些要求。

首先,衰變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核燃料一下全部衰變完,太空飛行器剛飛出去就沒電了,那顯然不合適。


其次,每一個單位的核燃料,應該儘可能提供更多的能量。

這點很好理解。現代航天的瓶頸主要在於火箭的運載能力,在運力有限的情況下,燃料的效率越高越好。


經研究發現,有一種鈽-238的核燃料,衰變時非常符合以上要求。因此,最終鈽-238成為使用最多的的同位素溫差發電機的核燃料。


同位素溫差電池,現在較多地用在深空探測器上。


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因為安裝了同位素電池,到現在仍然在工作,據估計,旅行者號剩餘的核燃料,還可以繼續支撐旅行者號工作到2020末~2030年。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玉兔二號所採用的同位素電池,完全是中國自己獨立研發的。

雖然運用該電池的時間比美國晚了很多年,但近幾年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還是有目共睹的。


天問一號


近日,長徵5號大推力火箭又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相信在火星一號上,同樣也會有同位素溫差電池的身影,陪伴天問一號度過漫長的火星旅行。

相關焦點

  • 玉兔二號扛住零下180度再次甦醒,國產核電池立功
    時間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上待了許久。這不,先前扛住160度的高溫成功甦醒了一次的玉兔二號,緊接著成功挫敗零下180度的超低溫,再次甦醒。並沒有犯玉兔號此前因為超低溫所犯的錯誤。即將開始新的科研任務,並且駛向遠方。
  • 玉兔二號第23次成功喚醒!扛住零下180度超低溫全靠這小箱子
    玉兔二號能夠在月面完成近2年的運行,與一整套溫度控制系統有關,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這個箱子,讓月球車扛住零下180度超低溫。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04期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正在月球背面進行考察任務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在10月10日成功喚醒,這是玉兔二號的第23個月晝,著陸器則在10月11日被喚醒,兩個系統目前運行正常。
  • 月球黑暗來臨,溫度下降到零下180度,玉兔二號掏出一個暖手寶
    據1月14日的月球玉兔二號官微動態,月球黑夜來臨,當地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80度,玉兔和四姐要進行"休眠"了,為抵禦嚴寒玉兔二號可就厲害了掏出了個"暖手寶"。在探月工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績時,卻迎來了黑夜的到來,黑夜降臨月球氣溫驟降,在登月所在地溫度最低會降到零下180攝氏度,而且月球黑夜沒有陽光,就無法給太陽能帆板供電了,如此一來我們的玉兔二號和嫦娥四姐就要進入暫時性的"休眠",不過為了防止低溫凍壞了設備儀器,玉兔二號將收起太陽能電池板,停在一個向陽坡,並頭朝南偏東,為了清晨第一縷陽光能照在玉兔二號上。
  • 嫦娥四號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 玉兔二號行駛距離破玉兔一號紀錄
    據央視新聞報導,2月11日20時,玉兔二號巡視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落月後在月面累計行駛共計約120米,打破嫦娥三號玉兔號月球車的行駛距離記錄嫦娥四號著陸器於同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第二月晝期間,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工作穩定,能量平衡,數據傳收正常。巡視器全景相機對著陸器再次進行成像,獲得了著陸器彩色全景圖(如圖)。(千龍網綜合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CNSA)獲悉:2月11日20時,玉兔二號巡視器再次進入月夜休眠模式。嫦娥四號著陸器於同日19時完成月夜設置,進入休眠。
  • 玉兔二號使用核電池? 俄羅斯獻上關鍵技術, 中國: 這才是兄弟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聲稱,中國嫦娥四號成功降落月球背面,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國家,隨後玉兔二號探測車打開艙門,對月球表面成分進行收集,這其中包含了不少國家的技術,比如沙特高清相機、德國探測儀等,但唯獨這一鄰國貢獻最大,結果卻低調不敢邀功,他就是俄羅斯。那麼,俄羅斯此次在中國嫦娥探月計劃中,貢獻了什麼力量?
  • 玉兔號喚醒後狀態良好 今晚六點月面「再上路」
    玉兔號喚醒後狀態良好 今晚六點月面「再上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凌晨,我國「玉兔」號月球車結束月夜「休眠」,重新被喚醒。
  • 嫦娥,玉兔,醒了~
    8月25日消息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官微發布消息稱,沉寂許久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再度通過月夜低溫考驗,分別於8月25日8時10分和24日8時42分自主喚醒,進入第九月晝。月球環境與地球不同,一個月夜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多天。同時在月夜的條件下最低溫度可達零下180攝氏度。因而為了保護設備免受低溫損害以及長期無光照的問題,科研團隊將嫦娥四號探測器月面模式分為月晝工作模式和月夜休眠模式,「勞逸結合」。而月球車的自主喚醒其實非常考驗設備的可靠性。
  •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第十一月晝工作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博消息,2019年11月4日凌晨6時15分和5時16分,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在順利完成第十一月晝既定工作之後,分別進入第十一個月夜休眠期,兩器將再一次經受14天月夜和零下190多度極低溫考驗。
  • 長壽的玉兔2號在月球背面走了600多米了!
    嫦娥5號行雲流水一般的巨大成功,在讓人振奮的同時,光芒幾乎掩蓋了已經發射幾年的嫦娥4號和嫦娥3號,也取得了同樣可觀的重大成果
  • 【中國科學報】「玉兔號」工作的一天
    寧靜的月夜,「玉兔號」沉浸在睡夢中。溫度實在太低了,零下180多攝氏度的低溫,讓「玉兔號」不得不收起肩負的儀器設備進行「冬眠」。  太陽慢慢在月球上升起來,月晝來臨。  「玉兔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開始充電。有了能源,冬眠的月球車「甦醒」了。一開始,「玉兔號」保持一個固定狀態繼續給自己充電。
  • 玉兔2號在月球發現異常,拍到不明反射體,科學家立馬改變計劃
    距離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已經過去了8個月,嫦娥4號探測器和玉兔2號巡視器已經在月球相伴了8個晝夜,原本計劃「3個晝夜」就退休的玉兔2號,令人驚訝的超期服役到了現在,仍舊狀況良好。你可能會疑惑,什麼3個晝夜?這裡指的是月球上的時間,所謂晝夜指的是月晝和月夜。
  • 玉兔2號已對3米外隕石坑中異物探測了,我國專家在對數據分析中
    趣味探索訊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就已經是6月29日了,6月馬上就要結束了,又該到月球背面嫦娥4號和玉兔2號睡覺的時候了,6月27日16時23分,玉兔2號結束了第十九月晝任務,自動進入到月夜休眠,接著,6月28日1時0分,嫦娥4號也自動切換到月夜休眠狀態,標誌它們將再次經歷零下180
  • 美國毅力號將攜帶核電池前往火星,中國天問一號為什麼不用?
    ,表面溫度可達到近600度。鈽-238產地主要在俄羅斯,價格不菲,導致同位素電池的性價比,不如太陽能電池高。因此,在近地軌道的太空飛行器中,主要還是使用太陽能電板為主。有心的網友可能了解,中國玉兔二號月球車上,也安裝了同位素電池。
  • 嫦娥四號攜兔挺過極寒月夜 核能汽車還要多久?
    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度過月夜近日,玉兔二號巡視器度過零下190度極寒月夜已經自主喚醒,隨後,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照充足電能後也自主喚醒。長時間處在極寒低溫環境,對嫦娥探測器的生存形成了嚴峻的挑戰。那麼,嫦娥四號是怎麼度過這漫漫長夜的呢?那是因為嫦娥四號配置了同位素熱源,在月夜期間持續不斷的為探測器供應熱量,成功解決了月夜沒有陽光和極寒低溫的難題。這兩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經受住極低溫環境考驗後,選擇適合的光照高度退出月夜休眠模式並開始展開工作,關鍵設備按預定程序相繼通電啟動一切按著既定程序工作。
  • 嫦娥四號醒了,如何在月背中度過14天月夜?俄核電池幫了大忙
    然而嫦娥四號的月背探險之旅,遠不只是登上月背這麼簡單,在月背上,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將完成一系列的月表巡視與探測工作,而在1月5日到1月10日期間,玉兔二號面對在月球上的第一個正午,為避免被190攝氏度的高溫燙壞,玉兔二號開啟了午休模式,而我們的嫦娥四號卻沒閒著。
  • 月球車玉兔號故障後自主喚醒 「病因」或為月塵
    嫦娥三號自發射升空以來,一路牽動著國人的心,尤其月球車玉兔號在進入第二個月夜休眠前,出現了機構控制異常情況,甚至「可能熬不過這個月夜了。」月球上,由於自轉周期與地球不同,一個月夜的時長相當於地球的14天多一點。晝夜溫差極大,月夜的溫度可達到零下180攝氏度。「玉兔號」機構控制出現異常之後,要在月球無光照的環境下安全度過長夜,不僅要開源,也要節流。重要的措施是巡視器在月夜要切斷相關儀器的電源,減少不必要的開機耗電。同時也要增加能量來源,比如使用太陽能電池板與鋰離子蓄電池組合,將月球上白天「收集」到的太陽能儲存起來。
  • 「玉兔二號」月球背面旅行日記
    Hello大家好,我是「玉兔二號」月球車,12月20日已經再一次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開始第13個月晝的探測工作。我的四哥「嫦娥四號」著陸器也於12月21日「喚醒」,我們倆將在我三哥「鵲橋」中繼星的支持下正式開始數據接收任務,將探測到的寶貴數據傳回交到地球上叔叔阿姨們的手裡。
  • 玉兔二號再次傳回好消息,這一次就連NASA也眼紅了
    在對月球探索的這一工程領域中,中國在世界範圍內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然而現在玉兔號又帶來了好消息,它又成功地度過了一個月夜,成為目前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探測器。這也讓一些西方國家坐不住了,例如NASA。此前,美國宇航局懇請中國的探月數據用於科學研究,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NASA剛得到玉兔號帶回的數據時,就突然變臉了。
  • 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
    (國防科工局探月中心副主任 劉彤傑)一般來說一個月夜是14天左右,但是我們為了更靠地讓探測器來開展工作,一般是讓它晚點起,早點睡,所以可能會超過14天,到16天左右,持續一個月夜。月夜期間由於溫度比較低,達到零下一百八十度,十分難熬,為此研究人員給著陸器配備了一臺「電暖器」(同位素熱源),產生的熱量可以傳導到每一個角落,這樣一來就能夠讓著陸器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了,不同於著陸器,玉兔號月球車能夠在月球上行走,所以它到達月面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繞著著陸器轉一圈,給它拍照......
  • 玉兔2號超期服役一年多!首次發現馮卡門撞擊坑下方有特殊地層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410期7月27日,嫦娥4號和玉兔2號月球車完成第20月晝工作,進入第20月夜!截止目前,玉兔2號月球車累計行駛490.9米,創造了中國月球車在月面行駛的新記錄,獲得了大量關於馮卡門撞擊坑的研究數據,而且玉兔2號月球車性能穩定,還能繼續超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