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小孩》|美麗人生,一路相隨

2021-01-07 苿陽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正念小孩,你只需喚醒他,就能收穫美麗的人生。——題記

如果有人問你,讀過哪本關於心靈勵志的書籍?我想《秘密》應該是很多人的首選項吧。多年前,朗達·拜恩所寫的《秘密》一書,及其同名電影在全球掀起了心靈勵志書的高潮。其後,喬·維泰利的《零極限》又再一次向大眾證實了冥想、吸引力法則的重要性。

這兩本書,一個告訴了我們可主宰人生的古老的黃金法則,一個告訴了我們只要用好「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四句話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不得不說,這些都太過籠統,甚至很多人讀完全書只看到了它們的意義,卻很難去總結如何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好在今天,我們等來了另一本書——《正念小孩》。這是一本閱讀齡、適用齡跨度達100歲的書,是一本4-104歲的人都可讀的書。它向我們傳授了50個關於平靜、專注以及內在力量的正念練習方法。從一天的開始喚醒生命,到晚安入睡安住身心,幫助我們遠離焦慮,平復情緒、集中注意、接納生活。

本書的作者共有兩位,一位是負責書籍內容的惠特尼·斯圖爾特,一位是負責書籍插圖的德國插畫作家、版畫藝術家米娜·布勞恩。惠特尼·斯圖爾特是一名獲獎作家、正念導師。專注於面向幼兒、青少年的非虛構類圖書創作。她的興趣聚焦於幫助孩子與他們內在的智慧以及他們身邊的廣大世界建立起聯結。在不寫作的時候,她會外出旅行,為兒童及成人教授正念冥想。在她倆的通力合作之下,一本內容豐富同時又趣味盎然的正念練習書躍然出世。

也許很多人都很好奇,正念到底是什麼呢?正確的念想?正向的念頭?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實在是捉摸不透。

其實,「正念」一詞源於古老的佛教,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它是一種自我觀照的修行方法。是指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但又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在20世紀70年代,卡巴金教授將其從佛學和禪修中借鑑到身心健康及壓力管理領域,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它包括3種類型:正念減壓療法、正念認知療法、正念行為療法。

正念是有關注意力的訓練,無論你的身體狀態如何,都可以學習正念,進行正念練習。本書的作者將正念練習分為「開啟你的一天」「收穫平靜」「提升專注力」「敞開心扉」「休息與減壓」等5個系列,旨在讓你從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射之時,便是能量滿滿,神採奕奕。

哪怕之後偶有情緒波動或注意力下降,也能在工作、生活的間隙通過正念練習使你平復情緒,增強專注力與感官覺察力。即便遇到不順,也能化解憂愁,用善意接納生活。最後在忙碌的一天結束之際,再通過10個正念練習結束你紛亂的思緒,讓自己能夠全身心地放鬆。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產生這樣的疑惑,正念練習真的有這麼厲害嗎?當然。所謂「實踐出真知」,接下來就讓我帶你一起走進3個正念練習,來感知它的能量吧。

練習1 專注於情緒

請你準備好白紙、記號筆或蠟筆

①在每個清晨,專注地做好,背部挺直,身體放鬆。輕柔、和緩、專注地呼吸三次,體會你的情緒。

②現在,用記號筆或蠟筆,畫出你的情緒,你可以用藍色代表一種情緒,紅色或綠色代表另一種,由你來選擇顏色。

③把這幅畫放在一個你可以再次看到它的地方。它能幫你回憶起自己的感受。也許不久後你的情緒會變化,那就畫一幅新的畫,並讓原有的情緒隨之消失。

通過清晨專注於情緒的練習,你一天的行動方式都會有所改變。

練習2 思維泡泡

①專注地坐好,背部挺直,身體放鬆。

②想像你正拿著一個泡泡魔杖。

③深吸一口氣,然後呼氣,就好像你正對著魔杖吹泡泡。

④再次吸氣,並注意你的憂慮。想像一下你的憂慮是什麼樣子。

⑤呼氣,通過泡泡魔杖吹走你的憂慮。想像它變成了一個泡泡。

⑥想像泡泡裂開,然後消失。

⑦繼續吹動憂慮的泡泡,直到你感覺已經準備好回到這一天的生活為止。

在做這個練習時,你也可以嘗試用真正的泡泡機吹泡泡。

練習3 呼吸之間

①在任何一天,任意時間,你都可以輕柔、和緩、專注地呼吸,靜觀生命的運動。

②呼吸會幫助你停頓下來,看看自己在哪裡,以及當下發生著什麼。

③你永遠不會回到過去,或去到明天。你只可能存在於現在。如果昨天的一些事情使你煩惱,那麼現在就關注一些你對於這件事的想法或感受。你可以繼續想著它們,或者放下它們。

④吸氣,呼氣。讓昨天的記憶慢慢從心中飛走,逐漸消失。請專注於此時此刻。

⑤如果明天的一些事情使你擔憂,那就提醒自己,你只能改變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明天的事情還未發生。

⑥請記住,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改變。在每個嶄新的時刻,你都可以重新來過。在每個嶄新的時刻,伴隨著每一口呼吸,所有一切都會是新鮮的。

以上3個練習僅僅是書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你對正念練習還持有懷疑的態度,就先試試這3個小小的、簡單的練習,看看它們是否能帶給你一絲輕鬆,一縷慰藉,一點釋懷。

我們常常聽說這樣一句話:你如何度過一天,你就如何度過一生。我想,當我們用好這50個正念練習,或是只擇取自己感興趣的那些來進行實操,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

在憂慮時,因為這些正念練習可以讓我們所憂慮的事情像一個一個泡泡一樣,被風吹走,或自己破滅;在憤怒時,因為這些正念練習能讓我們平緩心中的怒火,而不再傷害無辜的人,尤其是我們最親密的愛人;在迷茫時,因為這些正念練習使得我們能夠用心於當下,腳踏實地的過好眼前的生活……

當每一天都如此度過之時,面對「我們究竟是活了365天,還是活了1天重複了364遍」的問句之時,我們可以拍著胸脯說「不」;面對「你如何度過一天,你就如何度過一生」這樣的審問時,我們可以肯定地講:我的一生理所應當值得所有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正念小孩》:4-104歲都可以練習的正念操
    01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正念小孩。剛剛看到這本書時,就被封皮上的這句話喚醒了童心。都說成年人也是過了期的小朋友,雖然人到中年,孩子的教育、父母的養老、車貸房貸工作等壓力,就像密不透風地空氣一樣包裹著我們。但在聽到某首歌、想起某個場景、看到某本書時,嘴角還是會微微揚起。
  • 一路相隨,廣州馬拉松的「領跑人」
    「加油···」 賽道沿途不僅有志願者、前來觀賽的市民,還有我們一直「在線」的廣州交警,一抹抹「螢光綠」,就是沿途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路相隨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雖然,這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也是人生的重要底層邏輯之一。時間的流向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三種。 —   1  —暗時間什麼是「暗時間」?「暗時間」是《暗時間》作者劉未鵬提出的一種時間衡量方式與運用法則。
  • 正念冥想,足以升華人生
    人生實屬不易,緣滅緣起,皆有因果,人生就是一場靈魂的修行。為什麼生活中充滿了苦?佛曰:眾人皆苦。那到底苦為何物?人生痛苦的三大根源:貪,貪愛,對愉悅的渴望;嗔,憎恨,對不悅的厭惡;痴,貪愛加憎恨等於幻覺。貪嗔痴是世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想要佔為己有,希望自己擁有的更多,而往往不可得。
  • 改變人生的3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有一句話說:「你的時間和金錢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走向哪兒。」的確,如何使用時間對我們的人生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天這篇文章3600字,預計花7分鐘閱讀,與你分享改變人生的3種時間。雖然,這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也是人生的重要底層邏輯之一。時間的流向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3種。
  • 正念,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我今天來介紹「正念」這個概念正念就是……「正念」一詞在很多人看來,雖然熟悉,但還是有些神秘。其實,正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能體驗到正念,甚至在大多數日子裡都有體會,不管年紀多大、什麼身份或者在做什麼事。
  • 正念:運用前額葉改變大腦,從而改變人生
    真正懂得正念的人,都可以在負面情緒起來的時候,做到情緒穩定,內心平靜,如何達到這個狀態?甚至如果你懂得運用動物腦與前額葉的關係,你還可以通過正念改變大腦的快感迴路,來提升你的人生格局。本章節主要以舉例子為主,需要配合我之前章節關於正念的原理篇,你才能真正明白我所講的例子背後的道理;最新腦科學研究顯示,正念是可以改變大腦的神經元路徑的,正念的真正發揮作用的大腦原理是用前額葉來消解動物腦的擔憂,最核心的關鍵是大腦一定要追求快感,因此,正念最關鍵的是,培養前額葉這條新的快感迴路,而不是僅僅只是依賴動物腦的快感
  • 改變人生的三種時間:暗時間、正念時間、黑洞時間 | 高瓴 Recommend
    「你的時間流向哪兒,你的人生就走向哪兒。」雖然,這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但它卻也是人生的重要底層邏輯之一。時間的流向有很多種,其中三種為暗時間、正念時間和黑洞時間。 什麼是「暗時間」?「暗時間」是《暗時間》作者劉未鵬提出的一種時間衡量方式與運用法則。
  • 療愈內在小孩的7種能量
    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我們就會縮回這個空間,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  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愈我們,並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而實際上,這樣的說法,讀者是很難拿來直接操作從而達到超越本能意識的遮蔽的效果的,比如在小務虛此前的文章中,我們在多處地方均強調本能意識的強大遮蔽性,指出人生的諸多苦難,正是因為本能意識的遮蔽,並且更多的是從演化學的角度來解讀理性邏輯與本能意識。從21章節開始,我們將進入更多的實操階段,目的就是最終能越脫本能的束縛。而其中的一個工具,就是正念與冥想。
  • 正念(Mindfulness),它到底是什麼?
    友心人曾做過多次正念的介紹,有輕鬆的,也有深刻的。點擊圖片,了解「正念」,請隨意!▲▲點擊圖片,查看文章▲▲知乎心理學導師@動機在杭州 告訴你,我們太多的人生問題,是因為想要逃避。我們不願意呆在現在,急著奔向未來;我們不願意接納自己,急著變成另外的模樣。
  • 正念如何幫你減壓
    減壓目標(設定合理的目標,運用適合自己特質的方式幫助自己)①不止是要「消除」壓力源(有些事情可能是期待或喜歡的;有些是發掘全新自己的方式或重要的人生經驗)②不是要完全「消除」壓力反應(有助於提升表現和發掘潛能)③將壓力反應維持在平衡狀態
  • 正念冥想,您需要正念老師嗎
    您需要正念老師嗎?隨著人們對正念的興趣不斷增長,並且程序和研究項目迅速發展,批評也隨之增長。我們聽到的一個常見批評是正念只是減輕壓力的一種快速解決方案。它並沒有要求我們尋找壓力的根本原因。大量有關實際正念教師工作的證據並沒有提供支持。是的,正念老師很差,正念應用程式也很差,而且兩者的數量都可能越來越多。因此,讓我們繼續制定和維護標準的工作,以幫助您將膚淺的(甚至適得其反)的「正念」與可以對您的生活產生真正影響的事物區分開來,只要對您的獨特情況有所讚賞。
  • 正念Mindfulness
    林麗玲老師參加過的正念培訓:  ◆正念減壓(MBSR)創始人卡巴金 (Jon Kabat-Zinn)博士正念工作坊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師資訓練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導師鮑伯‧史鐸博士(Bob Stahl,PhD)二日正念工作坊及五日專修
  • 保持正念,活在當下
    又想著,這位苦命的大姐,為何不象離家出走,自駕旅遊的蘇敏女士學學,已到暮年,不再做無愛男人的妻,遠離傷害,自由自在安排自己的人生呢。餘生很貴,不要浪費。保持正念,活在當下,非常重要。停止胡思亂想和過度思考,聚精會神於當下的情境,感受身心與周圍環境的和諧融和,讓身心舒服從容的安放。保持正念,活在當下,自勉共勉。
  • 掌握正念練習方法,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和學習力
    《正念小孩》這本書可以幫我們解決上述問題,書中講述了50種簡單可行的正念操作練習方法,讓孩子獲得內心的平靜、專注和力量,有助於幫助孩子迅速提高學習能力。作者惠特尼·斯圖爾特創作了很多童書,在她不寫作的時候,她會外出旅行,為兒童及成人教授正念冥想。正是基於對正念的研究和大量的實踐經驗,她發明了本書中豐富的正念練習方法。
  •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mindfulness是當下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1979年,他在該校醫學院開設正念減壓(MBSR)門診,把正念介紹給需應對壓力挑戰的人群,用以輔助治療疼痛、壓力等身心疾病,增進身心健康。「正念」的含義也像吃一顆葡萄乾一樣簡單又複雜。正念就是「覺知」,是用不帶任何評判色彩的態度來活在此時此刻,充分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正念就是「走路時走路,吃飯時吃飯」。聽起來很簡單,但很少人能夠做到。
  • 《美麗心靈》: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何為美麗心靈,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答案。最近,我觀看的一部根據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美麗心靈》,其中的主人公--數學家約翰·納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詮釋了何為美麗心靈。他27歲獲得博士學位,30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博士論文中的提出的博弈理論在經濟、軍事、化學和生物領域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歐普拉、科比、賈伯斯……明星超模都在練的「正念」,到底是什麼?
    正念理論推崇的生活哲學是什麼? 在了解到什麼是正念之後,你可能會好奇:以正念的狀態生活,會有什麼不同嗎? 正念減壓的創始人喬·卡巴金博士曾提出過7項「正念的態度(attitudes of mindfulness)」,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正念的生活狀態。 在下文中,我們就結合這7點,來和大家講一講正念理論所認可和推崇的生活哲學。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我二十年間有三次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經歷,今年疫情期間,我的抑鬱症又復發了,焦慮症病情也加重了,朋友推薦「渡過」公眾號,我看到「渡過」推出七天正念訓練營,就報名了參加體驗。  聽了7天正念課程,很喜歡課程的內容,那七天狀態有很大提升,我開始有進一步深入了解正念和練習正念的願望,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八周正念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