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Mindfulness),它到底是什麼?

2021-01-20 友心人


「正念」 一次雖很常見,但它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友心人曾做過多次正念的介紹,有輕鬆的,也有深刻的。點擊圖片,了解「正念」,請隨意!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友心人的一分鐘小漫畫,帶你 2 分鐘了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才是最快樂的。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知乎心理學導師@動機在杭州 告訴你,我們太多的人生問題,是因為想要逃避。我們不願意呆在現在,急著奔向未來;我們不願意接納自己,急著變成另外的模樣。這篇文章,解答了關於正念那常見的 10 個問題。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哈佛教授穆來納森發現窮人和大忙人的焦慮都是一致的,而且即使提供錢或者時間給他們,他們也沒辦法好好運用。因為資源的缺乏已經令我們的智力和判斷力全面下降了。現代人普遍都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處於這種匱乏狀態,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正念風潮在國外已經蔓延了數十年,它究竟如何從佛教來到麻省理工的實驗室?又是怎麼從高等學府的治療變成精英階級的減壓手段甚至進入主流?《時代雜誌》 2014 年 2 月號為你深度剖析。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當我們生活在持續不斷的聲音中,大腦會變遲鈍。而正念為我們提供了正念聆聽的方法,從寂靜開始自我探索。本篇友一推欄目節選了《正念 10 分鐘》書中的章節,讓你開始聆聽空氣中的聲音。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我們興奮地做各種計劃,但又沒有執行。我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像,而這樣的計劃,卻反而阻礙我們前進。正念倡導「關注當下」,我們與生活的關係就好像我們與水的一樣,大部分的時候就是自然而然地往水上一躺,而不是用計劃表或者說硬逼著自己保持某種姿勢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你會發現自己會浮在水上。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不評判」是正念提倡的另外一個理念,不評判能讓我們更多快樂、更加成功,和獲得更多成長的機會。因此也是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組織行為學教授 Jeffrey Pfeffer 和友心人 2015 年初給大家的年度建議,即使 2015 年已過,不評判這一建議也不過時。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除了靜坐閉眼,掌握正念技巧的人,還可以將這樣的心理狀態應用在其它事上,來看看怎麼做吧。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看了那麼多正念的心理學科普,不如來看看怎麼做吧。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趙安安老師帶著友心人的成員一起嘗試了正念。到底正念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看這裡就知道。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看這裡,開始嘗試吃出正念。





▲▲點擊圖片,查看文章▲▲


看完以上這些,想自己試試正念?這裡有安安老師的正念引導語音,體驗一下正念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

 


--




▼點擊原文,進入正念體驗營▼

相關焦點

  •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mindfulness是當下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1979年,他在該校醫學院開設正念減壓(MBSR)門診,把正念介紹給需應對壓力挑戰的人群,用以輔助治療疼痛、壓力等身心疾病,增進身心健康。集中注意力看這個物體,仔細觀察它,探索它的每一個部分,如同你以前從未見過它一樣。用你的手轉動它,並注意它是什麼顏色?          看一看,它的表面是否有褶皺?它的表面什麼地方顏色較淺,什麼地方顏色深暗?         感受一下,它的柔軟度、硬度、粗糙度和平滑度如何?
  • 正念Mindfulness
    林麗玲老師參加過的正念培訓:  ◆正念減壓(MBSR)創始人卡巴金 (Jon Kabat-Zinn)博士正念工作坊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師資訓練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導師鮑伯‧史鐸博士(Bob Stahl,PhD)二日正念工作坊及五日專修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合著者Catherine Wikholm提醒我們:「冥想(包括正念)從來不是為了讓我們更快樂,而是重新評估自我概念—以非批判的方式去體驗我們的感受和思維;然而,在科學和媒體方面常常忽視這些,它們幾乎只關注練習正念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 歐普拉、科比、賈伯斯……明星超模都在練的「正念」,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所說的正念(mindfulness)是什麼意思,以及不夠正念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問題。 正念的頭腦狀態是什麼樣的? 正念(mindfulness),指的是對自身體驗的一種時時刻刻的、沒有評判的、不立即反應的覺察(Davis & Hayes, 2012)。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腦神經學是什麼?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that studies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在正念的腦神經科學課程,我 們將要學習的有:認知、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的活動、信息加工、和我們身體其他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聯繫 As a mindfulness facilitator, why should you know about the neuroscience of mindfulness?
  • 冥想簡介&mindfulness
    但我相信在讀完此文章後的你,一定能夠對冥想和mindfulness 有初步的認識!    科技的進步造就了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能輕易地填滿一天中的空暇時間。這也意味著現代人的注意力比以往更容易渙散、分心。
  • 正念(Mindfulness)--通向平靜內心之路
    我們不停的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將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擔心經濟狀況,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人們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之中。不確定性會導致壓力產生。一方面,壓力可以使我們更加警覺並保護我們的安全。另一方面,壓力過大會損害健康,它會增加血壓和心率, 降低決策能力, 甚至損害免疫系統使我們更容易感染冠狀病毒以及各種自身疾病。面對各種危機,我們難免會思緒萬千,甚至驚慌失措,無法安靜專注的工作。
  • 每日摘要(婷婷篇):測量正念? 注意覺知量表的項目反應理論分析
    Measuring mindfulness?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在正念中我們可以精神內守,舒緩和修復神經系統,疏通氣脈,喚醒沉睡的細胞與記憶。也可以說正念練習是生命覺醒的過程。正念是什麼?正念的「念」,指的是當下的想法、念頭。中國的老祖先造字真有智慧,「今」「心」為念。問問自己,如今我的心在哪裡?覺知自己此時的心,觀照自己此刻的心,這就是念。那麼如何覺知?如何觀照?
  • 小白及禪修者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12個常見誤解
    思考是大腦的工作,我們無法控制它。但是我們可以研究大腦,學習其模式和習慣,並以不同的方式調適自我。正念冥想不是簡單改變在我們的內心、身體、念頭或體驗中正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而是關於我們與正在發生的所有事情的關係。因此,正念不是消除想法和念頭,而是改變我們與自身想法之間的關係。
  • 每日摘要(萌萌篇):自我控制和正念的動機基礎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休閒衝突
    Motivational foundations of self-control and mindfulness
  • 正念冥想的兩種類別和三個自然屬性
    內觀洞察冥想不一樣,它不僅僅包括讓思維靜下來,還包括深刻的觀察,這種不摻雜任何的思考,也沒有任何的抽象化的深刻觀察讓思維去認識事物的自然面目,思維或者軀體,人或者大自然的其他物體。隨著自然存在的認知,思維和自然存在不衝突,並且是一體的,並且是反映自然的真實存在的。結果就是思維變得更加純淨。
  • 正念,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我今天來介紹「正念」這個概念正念就是……「正念」一詞在很多人看來,雖然熟悉,但還是有些神秘。其實,正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能體驗到正念,甚至在大多數日子裡都有體會,不管年紀多大、什麼身份或者在做什麼事。
  • 正念訓練是什麼東東,憑啥變成蘋果ios10新應用?
    蘋果日前發布最新作業系統ios10,「正念訓練」作為新增的一個應用,與「健身、營養、睡眠」一起並列成為其「健康四大支柱」。正念對很多國人來說還很陌生,但是,在今天的歐美,正念(mindfulness)早已走入千家萬戶,成為繼瑜伽之後迅速普及的又一東方智慧。
  • 正念(Mindfulness)為什麼這麼火?
    比如,緬甸的班迪達尊者認為「Observing power」(觀察的力量)是Sati一詞比「mindfulness」更為恰當的英語翻譯。梵文Sati加後綴pattāna即Satipattāna,指稱四念住(四念處)禪法。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知道正念與冥想,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它起源佛教的禪修,因此一提到正念,大家首先潛意識就會自動的把它跟佛教的那些所謂「不科學」的印象掛鈎,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佛陀在2000多年前匯總出來的這套體系,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腦神經研究方面的進步,卻越來越被證實其合理性,特別是正念與冥想。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學習緣起: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  以前沒有上過什麼身心靈方面課程,通過「渡過」平臺選擇八周正念課程是緣分。    我是8月份的生日,當時想給自己一份生日禮物,但覺得物質上沒有什麼特別需求,最想要的是重獲內心的平和自在,那麼把正念課程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是個再恰好不過的選擇。
  • 《正念小孩》|美麗人生,一路相隨
    好在今天,我們等來了另一本書——《正念小孩》。這是一本閱讀齡、適用齡跨度達100歲的書,是一本4-104歲的人都可讀的書。它向我們傳授了50個關於平靜、專注以及內在力量的正念練習方法。從一天的開始喚醒生命,到晚安入睡安住身心,幫助我們遠離焦慮,平復情緒、集中注意、接納生活。
  • 正念大師卡巴金:人們正在失去理智,這正是我們需要覺醒的原因
    他跟其他人一起,在麻省理工醫學院為有長期疼痛的病人,利用佛陀所教的正念禪修基礎創新了一個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但是把佛教去除了。「我竭盡全力地使課程更結構化丶並解釋它的方法,而儘量避免它被視為佛教丶新時代丶東方神秘學或無稽之談的風險。卡巴金從1965年開始禪修,但是對於把佛法放下來卻沒有悔疚之意。他說: 「我是透過禪而走進這扇大門的,這是跟佛法最不相干的其中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