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Mindfulness)為什麼這麼火?

2021-01-20 領教工坊

Mindfulness 一詞對應兩個概念,一個是佛教術語,一個是現在西方流行心理學範疇的名詞。我們首先了解心理學上的 Mindfulness 的定義,最流行的是引用喬•卡巴金博士的定義: Mindfulness 的意思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目的地覺察,在當下及不做任何判斷,是人的思想不再漫無目的地發散、妄想,而是把內在和外在的意識體驗專注於當下的事物,卡巴金博士強調 Mindfulness 是一種心理過程。

 

Mindfulness 作為佛教詞語時是指巴利文中的sati,和梵文中的smṛti,這兩個本身就很複雜,其真正意思在西方也有很多爭議。巴利文中的sati,和梵文中的smṛti,在英文裡就至少有13種翻譯,而Mindfulness只是其中一個最被認同的翻譯。比如,緬甸的班迪達尊者認為「Observing power」(觀察的力量)是Sati一詞比「mindfulness」更為恰當的英語翻譯。梵文Sati加後綴pattāna即Satipattāna,指稱四念住(四念處)禪法。四念住一般特指禪修者通過對身、受、心、法的繫念,如實洞察身心生滅變化規律,而放下執著的佛教基本修持方法,這方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佛陀的修煉方法,其核心要實現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


這些古老的修煉方法構成了古印度重要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底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流行的不同派系的冥想(Meditation)和不同流派的瑜伽最高境界都是實行思想和行為的統一。某種程度上講,古印度的哲學與智慧就像"麵粉"一樣,傳播到世界不同地方,與當地文化風俗相結合,發展出最適合當地口味的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等等,這就如同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並與儒家、道家融合後形成宋明理學的一部分一樣。

 

西方人獲得了印度的「麵粉」之後,結合自己的文化,就做出了符合西方人口味的「麵包」,現在流行的Mindfulness就是用印度麵粉做出的西方「麵包」。在西方, 這「麵包」的流行主要歸功於卡巴金博士,他是美國麻省大學榮譽退休醫學教授,麻省大學醫學院醫學、保健和社會Mindfulness中心的創立執行主任,麻省大學醫學院減壓門診的創立主任。他最早接觸佛教/禪與冥想時,還是麻省理工學院醫藥學的學生,聆聽美國著名禪師菲力浦•卡普樂的講座。「這場講座非常發人深省,」聽完後他說道,「我越是冥想,就越是強烈地感受到科學所不能定義的領域,就像我們如何以人類特有的方式生活。」後來他師從越南著名佛教領袖Thích Nhất Hạnh和韓國崇山行願大禪師學習佛教/禪和冥想。

 

卡巴金博士把其學到佛教的禪修方法和瑜伽引進到當代心理治療中,並剔除佛教框架和宗教元素,把這些方法和技術放在科學的範疇裡統稱為Mindfulness。喬•卡巴金博士把自己定義和提煉的Mindfulness技術和方法用於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9年在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設立Mindfulness減壓療法診所(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Clinic (MBSR)),但是他個人不斷貶低Mindfulness和佛教的關聯,把自己的Mindfulness心理療法(MBSR)稱之為科學方法並做臨床實驗,根據他MBSR項目的實驗結果在1991年出版他的第一本書《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ving), 書出版後引起廣泛關注。1994年他出版了第二本書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此書成為暢銷書。從此,Mindfulness得到更廣泛的關注。

 

卡巴金博士本人始終不斷強調自己不是佛教徒,而是個科學家。所以,我們應該清楚認識當今西方流行的Mindfulness已經不是單純佛教中的禪修技術和方法了,是美國醫學和心理學界吸收東方的佛教傳統禪修方法和智慧後融入西方的當代心理學和醫學範疇後而產生出來的新的技術和方法。其演變成一種無宗教色彩的,便於傳播和掌握的,帶有很強科學和治療作用的技術和方法。

相關焦點

  • 正念Mindfulness
    林麗玲老師參加過的正念培訓:  ◆正念減壓(MBSR)創始人卡巴金 (Jon Kabat-Zinn)博士正念工作坊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師資訓練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正念減壓(MBSR)導師鮑伯‧史鐸博士(Bob Stahl,PhD)二日正念工作坊及五日專修
  • 正念——mindfulness
    正念-mindfulness是當下心理學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1979年,他在該校醫學院開設正念減壓(MBSR)門診,把正念介紹給需應對壓力挑戰的人群,用以輔助治療疼痛、壓力等身心疾病,增進身心健康。「正念」的含義也像吃一顆葡萄乾一樣簡單又複雜。正念就是「覺知」,是用不帶任何評判色彩的態度來活在此時此刻,充分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 正念就是「走路時走路,吃飯時吃飯」。聽起來很簡單,但很少人能夠做到。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如今,正念是心理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在2012年,每個月都有40篇關於正念的新論文發表,發表論文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去年9月,《衛報》記者Barney Ronay指出,一周內就有37本關於正念的新書發布。全世界有無數個會議、多個組織甚至是專門的科學期刊和雜誌都逐漸關注正念。然而,在齊聲一致的「合唱」中響起了不和諧的聲音,一本上個月新出的書《佛法:冥想能改變你嗎?》
  • 冥想簡介&mindfulness
    但我相信在讀完此文章後的你,一定能夠對冥想和mindfulness 有初步的認識!    科技的進步造就了資訊爆炸的時代,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我們能輕易地填滿一天中的空暇時間。這也意味著現代人的注意力比以往更容易渙散、分心。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著名神 經 學家和諾 爾獎獲得者 Erc Kandel 將神經科學稱為 物學的終極挑戰 What is the neuroscience of mindfulness?在正念的腦神經科學課程,我 們將要學習的有:認知、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的活動、信息加工、和我們身體其他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的聯繫 As a mindfulness facilitator, why should you know about the neuroscience of mindfulness?
  • 正念(Mindfulness)--通向平靜內心之路
    正念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冥想練習來訓練,包括正念呼吸,身體掃描,正念行走,正念飲食,善意冥想,和感激冥想。下面我將簡要討論每種方法。調整呼吸。通過鼻子吸氣並數到4,注意腹部隆起;屏住呼吸,數到2;通過嘴呼氣並數到6,注意腹部凹下去。依次將注意力放在腳,腿,臀部,腹部,胸部,頸部和頭部,並體會任何感覺。如果沒有特別的感覺也沒有關係,重點是依次關注各個部位。
  • 歐普拉、科比、賈伯斯……明星超模都在練的「正念」,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所說的正念(mindfulness)是什麼意思,以及不夠正念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多的問題。 正念的頭腦狀態是什麼樣的? 正念(mindfulness),指的是對自身體驗的一種時時刻刻的、沒有評判的、不立即反應的覺察(Davis & Hayes, 2012)。
  • 正念(Mindfulness),它到底是什麼?
    友心人曾做過多次正念的介紹,有輕鬆的,也有深刻的。點擊圖片,了解「正念」,請隨意!這篇文章,解答了關於正念那常見的 10 個問題。 而正念為我們提供了正念聆聽的方法,從寂靜開始自我探索。本篇友一推欄目節選了《正念 10 分鐘》書中的章節,讓你開始聆聽空氣中的聲音。
  • 每日摘要(婷婷篇):測量正念? 注意覺知量表的項目反應理論分析
    Measuring mindfulness?
  • 每日摘要(萌萌篇):自我控制和正念的動機基礎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休閒衝突
    Motivational foundations of self-control and mindfulness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在正念中我們可以精神內守,舒緩和修復神經系統,疏通氣脈,喚醒沉睡的細胞與記憶。也可以說正念練習是生命覺醒的過程。正念是什麼?正念的「念」,指的是當下的想法、念頭。中國的老祖先造字真有智慧,「今」「心」為念。問問自己,如今我的心在哪裡?覺知自己此時的心,觀照自己此刻的心,這就是念。那麼如何覺知?如何觀照?
  • 小白及禪修者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12個常見誤解
    正念練習完全可以是非宗教性的心靈訓練。許多冥想者並不信奉任何宗教,還有許多人是無神論者,也有基督徒、印度教徒、佛教徒。許多人將正念與佛教聯繫在一起。歷史上的佛陀並未「發明」正念,沒有人能發明一種心的狀態。他也不是第一個「發現」正念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曾有過安靜的沉思和與當下的聯結。但他確實描述過正念以及培養正念的體系。
  • 正念冥想的兩種類別和三個自然屬性
    在做冥想之前,我們需要認識下什麼是正念(mindfulness)。正念有三個自然屬性:第一個要素是思維的清晰,第二個要素是穩定、平靜和和平,第三個要素是思維的警覺。正念或者覺知、涅槃是終極我們一生去追求的,正是它區別於真正快樂和虛假快樂,區別於生和死的。真正快樂和虛假快樂的大腦區別是什麼?
  • 正念訓練是什麼東東,憑啥變成蘋果ios10新應用?
    蘋果日前發布最新作業系統ios10,「正念訓練」作為新增的一個應用,與「健身、營養、睡眠」一起並列成為其「健康四大支柱」。正念對很多國人來說還很陌生,但是,在今天的歐美,正念(mindfulness)早已走入千家萬戶,成為繼瑜伽之後迅速普及的又一東方智慧。
  • 為什麼說「正念」是企業應對疫情的關鍵?
    他們提出正念是一些組織對應這些突發事件的共同策略,從而實現組織的高可靠性。組織如何在突發事件中實現高可靠?在於組織(包括政府、非營利組織)能堅定不移地採用「正念」的方式思考並解決問題。換句話說,藍軍組織能根據最新情況、組織的意願和能力,調整當下期望,並對之不斷細化、區分,以正念的方式引導自己,以便能更迅速地留意到萌芽中的突發事件,並及時阻止其發展。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知道正念與冥想,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它起源佛教的禪修,因此一提到正念,大家首先潛意識就會自動的把它跟佛教的那些所謂「不科學」的印象掛鈎,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佛陀在2000多年前匯總出來的這套體系,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腦神經研究方面的進步,卻越來越被證實其合理性,特別是正念與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