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摘要(婷婷篇):測量正念? 注意覺知量表的項目反應理論分析

2021-02-10 特教類SSCI與SCI摘要

Measuring mindfulness? An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測量正念?注意覺知量表的項目反應理論分析

第一作者:Nicholas T. Van Dam

第一單位:University at Albany通訊作者:Nicholas T. Van Dam

The 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 (MAA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asures of mindfulness, exhibiting promising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relationships to brain activity,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MBI) outcomes, and mediation of MBI effect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patterns and scale properties in a large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N = 414)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general statements of 「automatic inattentiveness」 or 「automatic pilot」 confer greater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derlying latent trait. Evidence of limited abilities to report on mindlessness and of response bias to 「mindfulness-absent」 items suggests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MAAS. The current findings, along with preexisting data, suggest that reverse-scoring the scale may be inadequate to represent intentional attention or awarenes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which variations, components, and correlates of the numerous operationalizations of mindfulness are theoretically consistent and most salient to positive outcomes, especially in psychopathology.

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是最受歡迎的正念測量量表之一,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性,理論上與大腦活動、基於正念的幹預(MBI)結果以及MBI效應的中介作用保持一致。本研究以414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項目反應理論對其反應模式和量表性質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自動注意力不集中」或「自動駕駛」的一般性陳述提供了更多關於潛在特徵的統計信息。報告無意識的能力有限,以及對「無意識」項目的反應偏差的證據表明,MAA的結構有效性面臨挑戰。目前的研究結果和已有的數據表明,對量表進行反向評分可能不足以代表有意注意或意識。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在眾多的正念測量中,哪些變化、成分和相關因素在理論上是一致的,並且對積極的結果最為顯著,特別是在精神病理學方面。

DOI:10.1016/j.paid.2010.07.020

Journal: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ublished date:August 10,2010


相關焦點

  • 測量篇—睡前每日複習DAY38 項目反應理論和概化理論
    項目反應理論和概化理論初試階段考的不是太深入,書上的內容了解即可實在不行可以強行記憶,312多以選擇題為主
  • 正念與大五人格特質
    研究人員最近開始調查哪些人格特質與正念有關。在一項元分析中,Giluk(2009)發現正念與正面情感特質和盡責特質呈正相關,與神經質和負面情感特質呈負相關。與其他大五人格特質也具有相關性,包括開放性,外向性和宜人性,都是正面的,但很小。這種元分析的一個缺點是,它只能達到有限的深度。具體來說,通過將正念和大五人格特質分組在一起測量,消除了更多窄帶寬分量表的使用。
  • 玩轉量表:量表設計與分析實戰
    測量就是按照一定的法則,用數據方法對事物的屬性進行數量化描述的過程。這是對一切事物差異進行區分的測量定義。——史蒂文斯(心理物理學家)一、初識量表所謂量表,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測量工具,通常由多個項目組成,形成一個綜合的分數,旨在分析較難以直接方法測量的變量。
  • 正念——mindfulness
    2003年,總共有52篇以Mindfulness為題的文章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到2012年,數量已經攀升到477篇。                                        因為有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Mindfulness慢慢的被美國主流社會所接受。現在美國各行各業都在不同程度地應用Mindfulness。
  • MIT:正念練習能夠讓中學生受益
    最近John Gabrieli在《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的一篇研究文章首次表明:正念訓練可以改變學生的大腦活動。接受正念訓練的六年級學生報告感到壓力緩解,而且他們的腦部掃描顯示杏仁核的激活減少,而杏仁核是處理恐懼和其他情緒的大腦區域,當人們查看恐懼面孔的圖像時會被激活。
  •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
    打拳、臥禪、行禪——正念禪修的新理論「餅乾模型」首先是「共通教學」,包括步驟一至四。早上以放鬆身體及精神為主要;午膳後安排行禪,幫助消化(也防止長肚腩,哈),之後才靜靜午休。經過半天的放鬆及休息,大腦應已回復較正常的運作。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正念是如何影響我 們的 腦和神經系統的呢? 正念是如何改變我們的思考、行為、決定、反應、感覺和生活模 式的呢?年: +800 篇研究期刊 章 Where is Mindfulness used?
  • 考試的測量學基礎知識(二):項目反應理論(IRT)
    項目反應理論建立在兩個基本概念上:(1)考生在某一測試試題上的表現情形,可由一組因素來加以預測或解釋,這組因素叫做潛在特質或能力;(2)考生的表現情形與這組潛在特質間的關係,可通過一條連續遞增函數來加以診釋,這個函數便叫做項目特徵曲線(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ICC)。
  •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完善理論框架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完善理論框架 2016年10月10日 16: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英文美國版本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五版
  • 每日摘要(萌萌篇):自我控制和正念的動機基礎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休閒衝突
    摘要在本論文中,我們比較了兩種自我調節能力,即特質自我控制和正念,通過促進對衝突動機的選擇性、規範性導向和開放性、非判斷性立場,來幫助學生處理學習和休閒時間之間的動機衝突研究1(N=196)最初表明,特質自我控制(而非特質正念)傾向於成就導向而非幸福導向的價值觀,這可能解釋了與自我控制相關的學術利益。研究2(N=306)複製了價值取向和特質自我控制之間的聯繫。根據這一動機模式,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了特定情境對自我控制的影響——休閒衝突情境,鞏固學習投入,但不是休閒投入。特質正念的鞏固效應是情境超越和獨立於價值取向。
  •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 | 附:量表編制步驟
    最近有老師問驗證性因子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區別,是不是在做量表的時候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那麼是在什麼時候做?很明顯,編制量表的時候一定是需要做驗證性因子分析的。1.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時候,量表條目最終能形成幾個條目是未知的。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正念的「正」,意即為「守一而止」「不妄不虛」,不讓念頭成為妄想和虛構,一旦進入自己想像或編造的虛構和妄想,念頭就偏離了、不正了。正念是時時刻刻不加評斷的覺知,放下自我的執念,專注覺知當下發生的一切。正念是當下的專注與覺知常常有人會說:「不知不覺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什麼。」
  • 真愛正念,真愛自己—一位抑鬱焦慮者的八周正念之旅
    「好奇心」三個字一下子就改變了我對腿部皮膚不適的態度,原先是厭惡和排斥,現在則是懷著友善和好奇心來看待,老師這麼一點撥,讓我的心機一轉,很快這個症狀就奇蹟般消失了,同時身體掃描練習也得以順利進行,成為我覺知身體,和身體建立連結的一個很好方式。
  • 好文推薦|正念的操作性定義
    每當問起正念是什麼,學過正念的人可能都會給出卡巴金提出的概念。但是當你進一步追問,這其中包含什麼成分?也許多數人就無法回答了。針對這個問題,來自多倫多大學以Bishop為首的臨床心理師團隊聯合其他大學的研究者於2004年進行了細緻的回答。這不是一個隨意性地回復,而是結合此前所召開的多次正念學者會議的討論結果,他們給正念提出了一個操作性的定義。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世界500企業之一安泰保險集團的執行長馬克·本託裡尼,則在全公司推行正念,據說在其正念項目的推動下,公司員工的壓力降低了三分之一,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也大幅下降,年人均生產力提高了3000美元。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
  • 正念冥想消除憤怒情緒
    2正念冥想對憤怒的意義正念冥想幫助人們更好地度過那些怒火中燒的時刻,不僅可以使人儘快從令人沮喪、大為光火的情境中走出來,更可以讓人保持在心境穩定的狀態中,這樣人們就不易被外在的人、事、物激怒了。3管理控制憤怒情緒憤怒也是一種自然情緒,需要得到人們的接納。然而,接納自己的脾氣並不等於跟隨自己的脾氣做出種種情緒反應。
  • 奕動教育開展正念和運動訓練治療注意力缺陷服務項目
    (原標題:奕動教育開展正念和運動訓練治療注意力缺陷服務項目) 北京安定醫院國家十三五重大慢病研發計劃成果推廣項目
  • 心理彈性量表 CD-RISC
    這個量表使用的兩個項目是項目1(「能夠適應變化」)和項目8(「在疾病或困難之後趨於恢復」)。之所以選擇這些項目,是因為康納和戴維森認為它們能夠「從詞源學上捕捉彈性的本質。」在對重測信度、收斂效度和發散效度進行分析之後,CD-RISC2顯示出與整個CD-RISC和CD-RISC的單個項目「顯著相關」。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牛津大學的正念研究中心( The Oxford Mindfulness Centre)表示:正念是有目的地以同情和開放的好奇心通過刻意的「關注當下」產生的意識。正念的思維模式可以被有意識地通過冥想習得,但正念也是一種特質。作為一種特質,正念可通過自陳問卷測量,如「我有意去關注我的情緒如何影響我的想法與行為」或「我傾向對我的體驗做出有價值或毫無價值的評判」。
  • 讀書分享《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
    第3章: 培育正念:初嘗滋味。1、書中說,當我們抑鬱時,我們會陷入一種「隧道視野」中。這個比喻很形象,想像當我們進入到一個隧道的時候的景象,周圍是一片黑暗的,我們的視野範圍是狹窄的,失去了對當下全貌的覺知,這就有點像我們上周書中提到的「耗竭漏鬥」。而正念可以讓我們帶著全然的就只去面對事物當下的本相,培養我們的【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