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實屬不易,緣滅緣起,皆有因果,人生就是一場靈魂的修行。
為什麼生活中充滿了苦?
佛曰:眾人皆苦。那到底苦為何物?人生痛苦的三大根源:貪,貪愛,對愉悅的渴望;嗔,憎恨,對不悅的厭惡;痴,貪愛加憎恨等於幻覺。
貪嗔痴是世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想要佔為己有,希望自己擁有的更多,而往往不可得。快樂易逝源自自然選擇的「設計」:使快感易於消退,從而帶來滿足,驅使我們追求更多快感。畢竟,自然選擇並不是「想要」我們快樂,它只是「想要」我們多產。使我們多產的方法就是使得對快感的預期非常強烈,但是快感的持續時間不長。
為印證這一邏輯,科學家從生化層面觀察多巴胺(與快感和快感預期相關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來著手研究。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他們以猴子為實驗對象,將甜果汁滴到猴子的舌頭上,同時檢測猴子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隨後猴子受了訓練,了解到燈亮之後就能喝到果汁。隨著實驗的推進,燈亮使猴子們分泌的多巴胺越來越多,而「果汁真正沾到舌頭」讓它們分泌的多巴胺則越來越多。
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呢?燈亮就意味著有吃的,吃之前多巴胺大量分泌是因為對更多快感的期許,而吃過之後多巴胺分泌量降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因為期許的破滅。就是這種期待的快感比實際吃下所帶來的快感更強——那麼就陷入了幻覺。
這種幻覺,我們稱之為「達爾文之光」。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待事物,我們就能看清幻覺被植入人類頭腦的原因,也更有理由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種幻覺。當我們了解我們所處情境的真相,並不一定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事實上反而可能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糟糕。就比如你費盡心思升職,但是當你成功之後,卻發現壓力越來越大,你並不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如此深深迷戀感官愉悅,而這種快感充其量只是稍縱即逝的享受。當我們尋求的快感迅速消失後,又令我們渴求更多。這就好比一臺「享樂跑步機」。
那麼什麼是「享樂跑步機」?享樂跑步機,就是你在這個跑步機上跑,在追求一些東西,但你永遠停不下來,也達不到任何終點。就像你買大房子,或許在買之前,你沒有其他更多的欲望。但買了之後,就需要漂亮的裝修,有了漂亮的裝修,還需要豪華的家具,還需要更好的裝飾品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無窮無盡的欲望,所以你永遠只能在這個享樂跑步機上不停地跑,永遠無法脫離苦海。
什麼是「無我」?
我們大腦普遍會產生兩種幻覺,一種是我們認為自己的掌控力比實際情況強。覺得世界就在自己腳下,人生盡在掌握之中。但事實上,我們經常會被命運捉弄。另一種,就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幻覺。你以為你是一個高尚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你以為的你以為,僅僅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泰國著名僧人阿姜查開示「無我」。要理解這個概念,是很困難的。追溯到「無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講「無我」的時候,在《無我相經》裡邊曾經做過開示,他說,我們人由什麼組成的?五蘊,五蘊皆空。根據佛教哲學,「五蘊」構成了人類和人類的體驗,就是一個人的全部。佛陀說,「色身是非我」「感覺是非我」「辨識是非我」「心所是非我」和「意識是非我」。意思就是作為「自我」無法控制五蘊,所以五蘊都不是真正的自我。五蘊是無常的,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所以也不存在恆定的我。
佛陀老說「無我」,又說眾生會受益。那既然「無我」,哪兒來的你呢,哪兒來的對象呢?所以,這個「無我」確實比較難理解。你要理解這個,你想明白一個比喻你可能就明白了:你佔有牙齒,牙痛才會傷害你,只有當你把牙齒視為自己的一部分的時候,這個牙痛才會傷害你。這就是說,當你能夠把「無我」的感受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這種感覺由自然選擇設計,代表我們對事物的評價和評估,自然選擇「想要」你對某事物的體驗或好或壞。佛陀認為,越少評價,包括你自己頭腦中的內容,就越能清晰地看待它們,越少被誤導。在某種程度上,這樣又回到了阿姜查關於「無我」的建議:不要想太多,去做。
如何做才能達到「無我」「涅槃」的境界?
佛陀稱:「得解放,而穩定;穩定,而得滿足;滿足,則不焦躁。不焦躁,則身臨涅槃。」怎樣才能做到涅槃重生?
1、有為法皆為因緣和合,即「十二緣起」。我們關注的部分開始於一個人的眼、耳、舌等感官器官,再通過這些感官器官與物質世界接觸:有了感官器官的因,才有接觸的果。然後又來到下一環:有了接觸的因,造就了感覺的果。因果循環,我們想要此生過得更好,就要努力尋求從因緣中得到解放——從束縛我們的因緣枷鎖中掙脫。我們的所見、所聞等都驅動著我們的感覺,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羨慕那些開跑車,住別墅的人,可是你想想,跑車的本質是什麼?鋼鐵、電線、橡膠而已,所以我們如果不賦予它奢華、成功等這些假想的本質,我們就不會有羨慕嫉妒的心理,我們會回歸樸素,生活會好很多,會快樂很多。
2、追求開悟。佛教中的開悟就是擺脫使人受苦的兩種幻覺,讓我們從受苦的感覺當中解脫出來,看破那些煩惱、那些痛苦,坦然接受人生的無常、苦和無我。假如我們能夠看透事情的本質,不再為我至尊,不再為外在的幻覺所掌控,又或者當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四大皆空」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執著了。
3、正念冥想。通過冥想靜修,進入正念的狀態,得到深度的安寧。這種正念冥想訓練對大腦的控制力,在冥想中要觀察隨時產生的各種感覺,而不被感覺所劫持,不做感覺的奴隸,不被各種精神困惑蒙蔽。洞見冥想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幸福增量,這是特別值得為之努力的,因為這些是可靠的幸福增量。」買一塊名表,買一輛名車就是虛妄的幸福增量,而只有建立在認知提升之上的幸福感,才是真正有效的,能夠陪你一輩子的幸福增量。最後,借用墨菲斯對尼奧所說的:「我只能給你指出門的所在。真正跨過那扇門的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