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足以升華人生

2021-01-07 玩兒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實屬不易,緣滅緣起,皆有因果,人生就是一場靈魂的修行。

為什麼生活中充滿了苦?

佛曰:眾人皆苦。那到底苦為何物?人生痛苦的三大根源:貪,貪愛,對愉悅的渴望;嗔,憎恨,對不悅的厭惡;痴,貪愛加憎恨等於幻覺。

貪嗔痴是世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想要佔為己有,希望自己擁有的更多,而往往不可得。快樂易逝源自自然選擇的「設計」:使快感易於消退,從而帶來滿足,驅使我們追求更多快感。畢竟,自然選擇並不是「想要」我們快樂,它只是「想要」我們多產。使我們多產的方法就是使得對快感的預期非常強烈,但是快感的持續時間不長。

為印證這一邏輯,科學家從生化層面觀察多巴胺(與快感和快感預期相關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來著手研究。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他們以猴子為實驗對象,將甜果汁滴到猴子的舌頭上,同時檢測猴子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隨後猴子受了訓練,了解到燈亮之後就能喝到果汁。隨著實驗的推進,燈亮使猴子們分泌的多巴胺越來越多,而「果汁真正沾到舌頭」讓它們分泌的多巴胺則越來越多。

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呢?燈亮就意味著有吃的,吃之前多巴胺大量分泌是因為對更多快感的期許,而吃過之後多巴胺分泌量降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因為期許的破滅。就是這種期待的快感比實際吃下所帶來的快感更強——那麼就陷入了幻覺。

這種幻覺,我們稱之為「達爾文之光」。從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待事物,我們就能看清幻覺被植入人類頭腦的原因,也更有理由清晰地認識到這是一種幻覺。當我們了解我們所處情境的真相,並不一定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事實上反而可能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糟糕。就比如你費盡心思升職,但是當你成功之後,卻發現壓力越來越大,你並不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如此深深迷戀感官愉悅,而這種快感充其量只是稍縱即逝的享受。當我們尋求的快感迅速消失後,又令我們渴求更多。這就好比一臺「享樂跑步機」。

那麼什麼是「享樂跑步機」?享樂跑步機,就是你在這個跑步機上跑,在追求一些東西,但你永遠停不下來,也達不到任何終點。就像你買大房子,或許在買之前,你沒有其他更多的欲望。但買了之後,就需要漂亮的裝修,有了漂亮的裝修,還需要豪華的家具,還需要更好的裝飾品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無窮無盡的欲望,所以你永遠只能在這個享樂跑步機上不停地跑,永遠無法脫離苦海。

什麼是「無我」?

我們大腦普遍會產生兩種幻覺,一種是我們認為自己的掌控力比實際情況強。覺得世界就在自己腳下,人生盡在掌握之中。但事實上,我們經常會被命運捉弄。另一種,就是我們自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幻覺。你以為你是一個高尚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你以為你是一個很厲害的人,你以為的你以為,僅僅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定義。

泰國著名僧人阿姜查開示「無我」。要理解這個概念,是很困難的。追溯到「無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講「無我」的時候,在《無我相經》裡邊曾經做過開示,他說,我們人由什麼組成的?五蘊,五蘊皆空。根據佛教哲學,「五蘊」構成了人類和人類的體驗,就是一個人的全部。佛陀說,「色身是非我」「感覺是非我」「辨識是非我」「心所是非我」和「意識是非我」。意思就是作為「自我」無法控制五蘊,所以五蘊都不是真正的自我。五蘊是無常的,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所以也不存在恆定的我。

佛陀老說「無我」,又說眾生會受益。那既然「無我」,哪兒來的你呢,哪兒來的對象呢?所以,這個「無我」確實比較難理解。你要理解這個,你想明白一個比喻你可能就明白了:你佔有牙齒,牙痛才會傷害你,只有當你把牙齒視為自己的一部分的時候,這個牙痛才會傷害你。這就是說,當你能夠把「無我」的感受應用在生活當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這種感覺由自然選擇設計,代表我們對事物的評價和評估,自然選擇「想要」你對某事物的體驗或好或壞。佛陀認為,越少評價,包括你自己頭腦中的內容,就越能清晰地看待它們,越少被誤導。在某種程度上,這樣又回到了阿姜查關於「無我」的建議:不要想太多,去做。

如何做才能達到「無我」「涅槃」的境界?

佛陀稱:「得解放,而穩定;穩定,而得滿足;滿足,則不焦躁。不焦躁,則身臨涅槃。」怎樣才能做到涅槃重生?

1、有為法皆為因緣和合,即「十二緣起」。我們關注的部分開始於一個人的眼、耳、舌等感官器官,再通過這些感官器官與物質世界接觸:有了感官器官的因,才有接觸的果。然後又來到下一環:有了接觸的因,造就了感覺的果。因果循環,我們想要此生過得更好,就要努力尋求從因緣中得到解放——從束縛我們的因緣枷鎖中掙脫。我們的所見、所聞等都驅動著我們的感覺,控制著我們的行為,就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羨慕那些開跑車,住別墅的人,可是你想想,跑車的本質是什麼?鋼鐵、電線、橡膠而已,所以我們如果不賦予它奢華、成功等這些假想的本質,我們就不會有羨慕嫉妒的心理,我們會回歸樸素,生活會好很多,會快樂很多。

2、追求開悟。佛教中的開悟就是擺脫使人受苦的兩種幻覺,讓我們從受苦的感覺當中解脫出來,看破那些煩惱、那些痛苦,坦然接受人生的無常、苦和無我。假如我們能夠看透事情的本質,不再為我至尊,不再為外在的幻覺所掌控,又或者當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原本就是「四大皆空」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執著了。

3、正念冥想。通過冥想靜修,進入正念的狀態,得到深度的安寧。這種正念冥想訓練對大腦的控制力,在冥想中要觀察隨時產生的各種感覺,而不被感覺所劫持,不做感覺的奴隸,不被各種精神困惑蒙蔽。洞見冥想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幸福增量,這是特別值得為之努力的,因為這些是可靠的幸福增量。」買一塊名表,買一輛名車就是虛妄的幸福增量,而只有建立在認知提升之上的幸福感,才是真正有效的,能夠陪你一輩子的幸福增量。最後,借用墨菲斯對尼奧所說的:「我只能給你指出門的所在。真正跨過那扇門的是你自己。」

相關焦點

  • 正念冥想的兩種類別和三個自然屬性
    冥想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思維控制去除思維中的負面傾向,如貪婪、憤怒、欺騙,當這些負面傾向去除掉後,思維就會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通常冥想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冥想,一種是內觀冥想。靜態冥想是安靜和平的思維的集中,包括不允許思維漂移的,將思維集中在一個物體上的可控的並且覺知的思維動作。思維保持完全的靜止狀態,就和一個靜止的蠟燭一樣,火苗不閃爍也不搖晃。這是一個單純的思維狀態的集中,當發生的時候,思維是非常平靜並且有力量的。
  • 正念冥想的積極意義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 1 緩解焦慮情緒 長期開展冥想練習的人的焦慮症狀會得到很大改善。實驗表明正念冥想對焦慮情緒幹預的即時效果達到顯著的中等以上的效果。
  • 收藏:正念冥想之呼吸正念法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呼吸正念法 正念冥想的練習之初要掌握呼吸正念法,它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進入正念狀態,是幫助平衡身心的最佳方法。呼吸正念法也是其他所有正念方法的基礎。可藉助數數來幫助自己進入正念狀態,如數自己的每一次呼氣,從1到10,然後呼氣從10回到1。練習呼吸正念更容易釋放出身心的緊張和壓力,這也是呼吸正念法有助於人們從所有這些冥想方法中獲益的原因。
  • 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
    時下時髦的Mindfulness(正念冥想)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會呼吸,你就會做。Mindfulness,Meditation風靡全球,每年推特Twitter,Instagram,臉書Facebook,谷歌Google,蘋果這類公司的總裁都會分享自己的靜觀冥想的心得,並在企業中引入它,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 用情緒正念冥想消除憤怒
    2正念能幫助平衡身心正念冥想的方法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個人狀態,或者幫助人獲得更積極、陽光的心態和面貌,並激勵人與外界積極互動。 正念能從多方面來改善人際關係。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讓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冥想訓練投入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更好地了解自我,從而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更清楚自己的優缺點,甚至可以覺察自己尚未解決的心理問題。
  • 正念冥想消除憤怒情緒
    2正念冥想對憤怒的意義正念冥想幫助人們更好地度過那些怒火中燒的時刻,不僅可以使人儘快從令人沮喪、大為光火的情境中走出來,更可以讓人保持在心境穩定的狀態中,這樣人們就不易被外在的人、事、物激怒了。3管理控制憤怒情緒憤怒也是一種自然情緒,需要得到人們的接納。然而,接納自己的脾氣並不等於跟隨自己的脾氣做出種種情緒反應。
  • 正念冥想,您需要正念老師嗎
    您需要正念老師嗎?隨著人們對正念的興趣不斷增長,並且程序和研究項目迅速發展,批評也隨之增長。我們聽到的一個常見批評是正念只是減輕壓力的一種快速解決方案。它並沒有要求我們尋找壓力的根本原因。大量有關實際正念教師工作的證據並沒有提供支持。是的,正念老師很差,正念應用程式也很差,而且兩者的數量都可能越來越多。因此,讓我們繼續制定和維護標準的工作,以幫助您將膚淺的(甚至適得其反)的「正念」與可以對您的生活產生真正影響的事物區分開來,只要對您的獨特情況有所讚賞。
  • 《正念小孩》|美麗人生,一路相隨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正念小孩,你只需喚醒他,就能收穫美麗的人生。——題記如果有人問你,讀過哪本關於心靈勵志的書籍?我想《秘密》應該是很多人的首選項吧。多年前,朗達·拜恩所寫的《秘密》一書,及其同名電影在全球掀起了心靈勵志書的高潮。其後,喬·維泰利的《零極限》又再一次向大眾證實了冥想、吸引力法則的重要性。
  • 兒童必聽的正念冥想訓練,對孩子原來有這麼多好處,現在訓練不遲
    所以,今天袁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有趣而且美味的正念方式。「葡萄乾冥想」是什麼呢?「葡萄乾冥想」!這個冥想訓練可以讓你在享受健康零食的同時,體會感官感覺的正念!葡萄乾冥想的目的是採用一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小東西,例如葡萄乾(或其他乾果),並通過我們所有的感官有目的地去體驗它。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知道正念與冥想,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它起源佛教的禪修,因此一提到正念,大家首先潛意識就會自動的把它跟佛教的那些所謂「不科學」的印象掛鈎,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佛陀在2000多年前匯總出來的這套體系,隨著近代科學技術在腦神經研究方面的進步,卻越來越被證實其合理性,特別是正念與冥想。
  • 哈佛營養資料來源主編Lilian Cheung博士訪談:嚴峻時期正念與冥想的益處
    她把我拉進了她的冥想小組,說冥想會對我有幫助。只是和她的小組進行了一次活動,我就睡得像嬰兒一樣安穩。這就是我第一次冥想的體驗!隨後,有一天吃晚飯時,當時還在上中學的大兒子正極力與我和丈夫分享他在學校遇到的挑戰。然而,我的心思卻在別處,全神貫注地想著工作。突然我注意到他對我說:「敲敲,媽媽,你在嗎?」。那聲音直擊我心,把我喊醒了。我知道我應該做出改變了。
  • 正念和冥想可能會加重你的抑鬱焦慮情緒:8%的人會經歷負面效果
    正念和其他類型的冥想通常被視為簡單高效又實用的減壓方法,但它有時會讓人的境況更糟。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
  • 【文旅】哈佛商業評論:正念冥想是忙碌一族的不二選擇
    「正念」已然成為熱門詞語。那究竟什麼是正念?簡單來說,正念就是讓心安住在當下,覺察自我,活在此時此刻,不受周遭環境的幹擾。 舉個例子,研究人員發現修習正念能夠改變大腦結構,使人增加理性,減少情緒波動。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正念修習者的大腦島葉尤為活躍,而島葉與理性思維息息相關。活躍的島葉使人們在做決定時更加客觀,少些衝動。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因為之前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大腦在邏輯推理的過程中實際上也充滿了情緒的起伏。
  • 冥想研究:長期正念修行者的端粒長度與亞染色體DnA甲基化相關性
    《長期正念修行者的端粒長度與亞染色體DnA甲基化相關性》Maite Mendioroz , Marta puebla-Guedea, Jesus Montero-Marin ,此外,冥想與壽命和更長的端粒長度有關,端粒長度被認為是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有趣的是,與對照組相比,在長期冥想者中,DNA甲基化的變化被描述在特定的亞端粒區域。然而,冥想對人類健康的這些有益影響的分子基礎仍然不清楚。
  • 正念練習的生命意義
    在正念中我們可以精神內守,舒緩和修復神經系統,疏通氣脈,喚醒沉睡的細胞與記憶。也可以說正念練習是生命覺醒的過程。正念是什麼?正念的「念」,指的是當下的想法、念頭。中國的老祖先造字真有智慧,「今」「心」為念。問問自己,如今我的心在哪裡?覺知自己此時的心,觀照自己此刻的心,這就是念。那麼如何覺知?如何觀照?
  • 正念與腦神經科學筆記
    作為正念師或冥想 帶領者,為什麼要知道正念的腦神經學的知識呢? Increase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mindfulness impacts our mind and behavior. 提升 你 對正念的運作原理的認識 。重點在於「 HOW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小白及禪修者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12個常見誤解
    正念冥想不是簡單改變在我們的內心、身體、念頭或體驗中正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而是關於我們與正在發生的所有事情的關係。因此,正念不是消除想法和念頭,而是改變我們與自身想法之間的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但凡練習過正念的朋友都會發現,練習正念的時候很忙碌,是內心在忙著。(具體怎麼練習,聽課吧!5節正念冥想語音課,免費一次性奉送!減壓舒緩情緒)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薩拉·拉扎爾(Sara Lazar)對正念冥想者和非冥想者的大腦做了核磁共振檢查並進行對比,發現兩組人的大腦在走神、睡眠、放鬆、思考或工作方面都存在區別。
  • 正念mindfulness ▎專注當下的力量
    如今,正念是心理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在2012年,每個月都有40篇關於正念的新論文發表,發表論文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去年9月,《衛報》記者Barney Ronay指出,一周內就有37本關於正念的新書發布。全世界有無數個會議、多個組織甚至是專門的科學期刊和雜誌都逐漸關注正念。然而,在齊聲一致的「合唱」中響起了不和諧的聲音,一本上個月新出的書《佛法:冥想能改變你嗎?》
  • 正念(Mindfulness)--通向平靜內心之路
    這裡我想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的方法來管理思想, 疏導情緒減輕壓力,這種方法稱為正念(Mindfulness)。正念這個概念起源於佛教,是從坐禪,冥想發展而來的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但是它不屬於任何一種宗教或是傳統。這種方法強調的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對當下的觀念和事物不做評判和反應。
  • 正念如何幫你減壓
    減壓目標(設定合理的目標,運用適合自己特質的方式幫助自己)①不止是要「消除」壓力源(有些事情可能是期待或喜歡的;有些是發掘全新自己的方式或重要的人生經驗)②不是要完全「消除」壓力反應(有助於提升表現和發掘潛能)③將壓力反應維持在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