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
6月30日上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落戶在北京天壇醫院。
一直以來,神經細胞的損傷具有不可逆性,致殘致死率很高。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是影響神經系統疾病療效的關鍵,然而,在中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的背景下,對於複雜程度高、定位診斷難度大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基層臨床的誤診率、漏診率居高不下。
為此,業內一直急需一家國家級的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用來承擔推動全國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服務質量監測和持續改進的任務,探索和研究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其實,早在2010年,(原)衛生部即委託天壇醫院開展全國腦血管病醫療質量控制工作,並於2011年正式成立「衛生部國家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下稱『國家質控中心』)」,負責全國腦卒中醫療服務質量的持續監測與改進工作。
此後,以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天壇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擁軍為首的天壇醫院團隊成立了全國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專家委員會,建立了區域腦卒中醫療質量培訓中心和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覆蓋全國29個省、市和自治區的1800餘家醫院(約佔衛生統計年鑑公立醫院數的25%)。
同時,開展全國腦卒中醫療資源調查,明確了醫療資源配置的基礎數據,制定了《缺血性腦卒中診斷和診療質量控制》(WS/T398-2012)這一重要的行業標準,建立了缺血性卒中醫療質量關鍵指標體系並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推廣。
「目前,我國1年新發血管事件下降2.7%,1年致殘率下降2.0%。」王擁軍表示,其團隊研究結果於2018年6月30日在國際頂級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同步在線發表,這也是世界腦血管病領域第一篇醫療質量改進的高質量文章。它充分證實了我們在不需要增加新技術、新方法的情況下僅通過低成本的綜合性多重幹預手段就可顯著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復發率和致殘率,為我國乃至世界腦血管病防治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王擁軍表示,目前,我國腦卒中醫療服務質量的綜合指標執行率已從60%提升到了76%,今年質控中心將重點放在重症監護、神經介入等方面,並計劃將醫療質量改進直接納入看病過程中,讓病人能在就診過程中切實感受到從治療到服務的提升。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已遷入天壇醫院新址獨立辦公。今年下半年,北京天壇醫院將全面遷入位於豐臺區花鄉的新址。位於豐臺區花鄉橋東北角的新天壇醫院,佔地面積18.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23萬平方米,將成為北京南城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三甲醫院。設置住院床位1650張,另設置研究性床位350張,分別滿足臨床治療與轉化醫學的臨床科研需求。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