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農夫山泉做對了什麼? | 礪石
農夫山泉的成功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找準了這個時代消費市場最主流的飲料,並成為主流飲料中最主流的品牌。農夫山泉每推出一個單品,都幾乎順應了彼時的消費喜好,或押準了未來的趨勢,正因為如此,它才能一直佔據主流。
劉戈 | 文
農夫山泉上市,讓創始人鍾睒睒做了半小時首富,也掀起了關於股市的熱烈討論。從茅臺到海天醬油,再到農夫山泉,近來,引領股市的藍籌股既不是以往的石油、地產,也不是網際網路、科技,而是基本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消費品。
其實,從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看,消費品龍頭佔據股市C位是一個十分自然的結果。以美國為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相當長的時間裡,可口可樂、麥當勞、沃爾瑪、CVS等一直是股市最主要的核心力量,科技股成為主角,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豐裕社會」,進入這一階段,頭部消費品品牌必然是最理想的現金牛、利潤牛。也就是說,中國消費品品牌全面建立的路程才剛剛開始。
而農夫山泉作為飲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消費品牌強大的市場嗅覺和營銷意識。正是這種能力,讓它成為軟飲料國民品牌。
1
順應主流
農夫山泉的成功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找準了這個時代消費市場最主流的飲料,並成為主流飲料中最主流的品牌。
在上個世紀,可口可樂已經完美演繹了這句話。
可口可樂實際上是源自一種藥劑配方,在最開始,可口可樂廣告著重強調的是滋補功能,在19世紀末,糖在美國還是稀缺品,在絕大多數人攝入糖分不足的情況下,糖漿汽水自然就成了滋補品。咖啡因帶來的提神和二氧化碳帶來的解渴功效,三位一體,讓可口可樂逐漸成為美國的國民日常飲品。
在可口可樂持之以恆的營銷下,糖漿汽水成為美國消費市場最主流的飲料,美國人幾乎把可樂當水喝。不誇張地說,可口可樂公司定義並培養了美國人的口感。經過幾代人的傳承,這種口感已經融入基因,導致美國人不喝可樂就解不了渴。
可口可樂在開闢軟飲料行業的同時,也開創了美國的廣告業。從1904年在全國性報刊做廣告,1908年在建築物外牆上刷巨幅廣告,在全國開闢1萬多個廣告櫥窗,到1909年成為全美廣告量投放最多的企業,可口可樂的名字逐漸在人們心目中從陌生變得熟悉,從熟悉變成了一種需要。
可口可樂一直刻意渲染其配方的神秘性,為了讓公眾反覆地感知配方的神聖性,煞有介事地把配方存放到信託公司的保險柜裡。並且規定,任何人沒有經過董事會的全體同意,不得查看秘方。即使查看,也必須董事長、總裁和公司秘書都在場的情況下。此外還故弄玄虛地宣布:禁止知道可口可樂配方的兩個官員搭乘同一架飛機。
在經歷了最初主打保健的彎路之後,可口可樂的廣告一直在打快樂牌。在上百年的時間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成為可口可樂不變的訴求。
一度,可口可樂甚至成為美式生活方式的代名詞,可口可樂怪異而新鮮的口感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成為青少年的最愛,至今依然是一種深受歡迎的軟飲料,只是已經永遠無法佔據主角的位置。在中國,「白開水」或茶水才是最日常的「軟飲料」。眾多廠商很久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飲用水一直是消費市場的主流,也成為各大飲料品牌必爭之地。
競爭者一多,就會有細分。如今市場上的瓶裝飲用水,分成了三大類:純淨水、礦泉水和天然水。
純淨水是利用蒸餾、反滲透等高精度過濾出的純水。怡寶、娃哈哈都屬於純淨水。天然礦泉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經鑽井採集的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鹽、微量元素,例如我們熟知的依雲、百歲山、恆大冰泉。這類水常以富含礦物質作為宣傳點,但其實並沒有多大作用,勝在口感較好,價格也偏貴。
而農夫山泉的水源來自水庫、湖泊、山泉等地表水,屬於天然飲用水。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一類別,恰恰最符合中國人的飲水理念。
我們知道,中國人熱愛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對天然、野生這類概念沒有免疫力。蒸餾水經過多種程序過濾,失去了天然;而礦泉水有各種礦物質,屬於「硬水」,不適合泡茶。只有山泉水這類天然水,既來自大自然,水質又偏軟,最適合中國人的飲用習慣。這就是主流中的主流。
2
製造主流
當然,在天然飲用水成為主流的背後,也少不了農夫山泉的推波助瀾。
1998年4月,「農夫山泉有點甜」系列廣告開始在央視播放。這句廣告語,既沒有宣傳水源地的純淨天然,也沒有強調健康功效,只提了口感「甜」。正是這一個字,營造出清晰的畫面感,讓人想起山澗泉水沁入心脾的甘甜清爽,將農夫山泉和其他飲用水品牌區分開來。同時,這個字也會對消費者產生心理暗示,即使不甜,也能喝出一點甜味。
相比於其他品牌宣揚層層過濾、礦物含量,農夫山泉的廣告直接擊中消費者的感官,而中國人恰恰是一個偏感性思考的民族。比起數據,訴諸感性更能讓人接受。朗朗上口的短句非常好記,容易傳播,不知不覺,「甜」就成為農夫山泉獨一無二的品質。
1999年推出的另一句廣告語,「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則解釋了為什麼「農夫山泉有點甜」。相比於第一條廣告的純感性,這一則廣告開始追溯水源,把產品的來歷呈現給消費者。水源地的呈現,讓農夫山泉「天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可信。
直到第三句廣告語,農夫山泉才打出了產品的終極訴求:「好水喝出健康來」,強調產品的弱鹼性。雖然不同種類的水對健康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消費者購買時,總希望獲得一些額外的附加價值。只要讓消費者相信,即是品牌的勝利。
為了增強說服力,農夫山泉發起了兩個轟動一時的事件營銷。一個是2000年的「水戰」,向飲用水行業開炮,公開宣稱純淨水對身體健康無益,並在央視黃金時段投下巨額廣告,突出「天然水不是純淨水」。為了證明天然水更優質,農夫山泉還做了一個實驗,用純淨水和天然水分別種養水仙花,結果水仙在天然水中比在純淨水中生長更快。
天然水是否真的比純淨水健康,如今也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經過這幾場輿論戰,農夫山泉儼然成為「天然水」的代言。
3
品牌為王
其實,無論天然水還是純淨水、礦泉水,本質上都是飲用水,口感差異並不大,所謂的弱鹼性、礦物含量,也都無法被直接感知。而品牌最常營銷的水源地,並不被任何一家企業獨佔。所有這些屬性,決定了飲用水行業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本質:生產門檻低,產品可替代性強。所以,誰能把品牌做響,誰就能佔得先機。
農夫山泉顯然深諳此道理。1998年農夫山泉就贊助了世界盃央視五套演播室,1999年更成為中國桌球「夢之隊」唯一指定用水,2000年成為雪梨奧運會中國代表團訓練、比賽專用水。
這種做法和當年的可口可樂如出一轍。可口可樂從1928年開始贊助奧運會,把「歡樂活力」的品牌精神與體育運動的拼搏進取相結合,把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有機聯繫在一起。同時,也通過展現愛國情懷,將品牌形象推向新的高度。
除此之外,農夫山泉也沒有放過主流之外的成長市場。2003年推出的農夫果園,順應了當時消費者對果汁的喜好,並選擇不同於市場主流的單一口味果汁,推出混合果汁飲料,將混合概念融合為「喝前搖一搖」,成了廣告賣點。
2004年推出的功能性飲料「尖叫」,是SARS肆虐後,消費者健康化需求升溫背景下的產品。為了和同時期的「脈動」區分,尖叫沒有打「運動飲料」概念,而是定位「情緒飲料」,將紅、藍、綠三款產品定位細化為純功能飲料、多肽飲料、纖維飲料,瞄準不同年輕層人群。
2011年推出的首款無糖茶飲料「東方樹葉」,則是農夫山泉在健康、無糖方向的嘗試。在那個時期,消費者對無糖飲料接受度還不像現在這麼高,東方樹葉一度被吐槽難喝,銷售並不理想。但公司並未砍掉這個產品線,選擇放長線等待。至2019年,東方樹葉已經成為無糖茶品類市佔率第一的品牌。
隨著近兩年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要求,以及斐泉、藍灣等高端水的走紅,農夫山泉也推出高端水系列,在設計上做足功夫,並獲得設計界的Pentawards鉑金獎。
可以看出,農夫山泉每推出一個單品,都幾乎順應了彼時的消費喜好,或押準了未來的趨勢,正因為如此,它才能一直佔據主流。正如創始人鍾睒睒所說:「什麼叫主流?不是人多,聲音大……真正的主流是必須把握民意流動的方向。」
上市之後,農夫山泉必然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例如,如何增加品牌溢價,如何建設新渠道,以及應對元氣森林這類後起之秀的迅猛攻勢。但迄今為止,它的國民品牌之路,仍然值得大部分國內品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