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食物掌控情緒 穀類蔬菜水果可使人開心

2021-01-08 39健康網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變血液中某些神經遞質的濃度水平。所謂的神經遞質,是一些可以攜帶一定身體信息的化學「信使」,它們來往於神經細胞之間,傳遞各種各樣的情緒信息。當身體攝入一些營養素之後,通過加工,可以形成相應的神經遞質,從而影響它們在體內的濃度水平,最終影響人們的情緒。

  「開心」食物趕走抑鬱

  如果在你為工作而抓狂的時候,或是陷入抑鬱情緒中,以下食物,可能會有幫助。

  全穀類食物:全麥麵包、紅薯、糙米、胚芽米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可以維護神經系統穩定,增加能量的代謝。

  蔬菜水果:據研究,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豐富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能改善大腦化學特性,使大腦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海魚:例如鮭魚、金槍魚、沙丁魚等,含有一些對改善情緒有益的脂肪酸,特別是Ω3脂肪酸,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使人的心理焦慮減輕。

  「不良」食物敗壞心情

  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千萬別選擇以下敗壞情緒的食物,否則它可能讓你更增煩惱。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富含飽和脂肪酸,腸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使本應供應大腦的血液轉而供向消化系統,導致大腦反應變慢,注意力無法集中。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會導致血液內的膽固醇增高,令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身體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支持,人就容易感到疲勞、睏倦,提不起精神。

  高糖食物:糖在人體內分解產生能量時,會產生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謝物,這些廢物靠含維生素B1的酶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然後排出體外。一旦維生素B1不足,丙酮酸、乳酸等代謝產物將積蓄在人體內。如果在腦組織中積蓄過多,會使人的情緒出現莫名其妙的惱怒、衝動任性等壞情緒。

  提神食物好壞參半

  以下這些食物少量攝入時,有助於集中精神;可一旦過量,就會過猶不及。

  精蛋白食物:牛奶、雞蛋、魚類、貝類以及瘦肉等動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其中之一的酪氨酸是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前體,可提高此類神經遞質的含量,進而增加警覺水平,使人處於比較主動的情緒中。但另一方面,動物蛋白中的其他胺基酸會阻礙色氨酸進入大腦。腦中的色氨酸含量過低,會導致人有憂慮和好鬥的傾向。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增加你的警覺性和注意力。但咖啡因只會在人體的神經臨界點起作用,過了臨界點,人就會因為興奮過度而無法維持正常思維。

  酒精:每天一杯紅酒或啤酒會讓你心情得到放鬆,並且也有助於減低心臟病的發病風險,但千萬不要貪杯。過量的酒精會刺激人的神經,導致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

(責任編輯:龔豔麗)

相關焦點

  • 10種食物影響人的情緒
    吃東西不僅能夠解除飢餓感、補充營養,還能對人的情緒起到一定的影響。後者是近十幾年來,營養學家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臺灣去年年底出版的一本新書《快樂食譜》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食物是如何影響人的心情的?
  • 營養入門:食物分類——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因為整體色澤鮮豔、形態多樣,且口感良好、能量較低,深受大家的喜愛,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較多的食物。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講蔬菜和水果的分類。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把豆製品用來做菜,所以這次就把豆製品一起也講了。蔬菜和水果都不是正規的分類,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定,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西紅柿,你可以說它是蔬菜,因為他是茄科的;也可以說它是水果,畢竟口感不錯。
  • 上海人吃蔬菜與水果的量遠不夠 每天最好攝入12種以上
    /晨報記者何雯亞  昨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最新發布,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每天要走6000步。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調查發現,上海人每天每人蔬菜與水果的量離推薦量差距較大。
  • 西紅柿是水果還是蔬菜?兩人因此打起官司,法官:西紅柿是蔬菜!
    日常生活中,我們天天見到瓜果蔬菜,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水果和蔬菜到底怎麼區分。網上觀點很多,一種認為「看生熟」,水果生吃,蔬菜做熟了吃。可是能生吃,又被成為蔬菜的食物也很多啊,比如涼薯、蓮藕、秋葵、甜椒等,所以論生熟分辨水果和蔬菜並不準確。
  • 糖尿病不能吃什麼水果 這些食物可以放心吃
    2、菠蘿、芒果:都是常見的熱帶水果,生糖指數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二者又同屬於致敏食物,過敏體質的人僅僅接觸果皮,也有可能過敏,因此過敏體質者要慎食。菠蘿和芒果用鹽水浸漬後食用,並不能減少過敏發生機會,只能改善口感。3、智利車釐子:糖分多,富含糖、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等多種元素,含鐵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是補鐵、益腦良品,糖尿病患者不宜貪嘴。
  • 抗抑鬱食物除了水果和穀物類,沒想到這些肉類也可以改善抑鬱情緒
    其實我們抗抑鬱的食物除了香蕉、蘋果、牛油果、蘆筍、南瓜、菠菜、糙米、高粱等水果和穀物類之外,萬萬沒想到這三種肉類也可以改善你的抑鬱情緒。 NO1.雞肉 萬萬沒想到雞肉除了營養美味之外,它還可以在抑鬱症中起到關鍵作用。
  • 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蔬菜和水果怎麼區分?
    下面我們從頭分析一直以來關於蔬菜和水果的說法:水果和蔬菜區分的標準是怎樣的,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應按照所含糖分來劃分,比較甜的就是水果,結合實際好像是對的。還有的人說長在高處的是水果,可以說樹上的就是水果,也是有道理的。有一本書叫《吃的真相》,這裡說,在水果攤兒上出售的就是水果,而放在蔬菜攤兒上的就是蔬菜。等等這些說法,仔細想來好像都有道理。
  • 尿酸高吃什麼 安利四種療效食物
    尿酸高吃什麼穀類和薯類尿素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飲食來進行有效的控制,這其中當然不能少了穀類的食物,穀類食物包括各種米、面、雜糧,薯類食物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這些食物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糖類、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
  • 治便秘的水果和蔬菜 便秘吃什麼水果蔬菜最好
    此時家長可及時補充配方奶粉,寶寶便秘的情況會馬上好轉。另外,母乳蛋白質含量過高,會引起乳汁中的蛋白質過多,嬰兒吃後,大便偏鹼性,表現為大便硬而幹,不易排出。專家建議:保證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多喝水或粥,湯要適量,飲食不要太過油膩。此外,採用配方奶粉餵養的寶貝,如果奶粉不易消化或者寶寶腸胃不適應,也非常容易出現便秘。
  • 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
    作為法律職業人,我們可能就在這簡單的事物之間發現了問題:西紅柿是水果嗎?如果你經出了肯定的答案,那番茄炒蛋中的西紅柿難道也是水果?較真的法律人遇到了法律難題,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從司法入手進行分析。認定西紅柿是水果,還要歸功於美國的法官。1895年,英國商人從西印度群島運來一批西紅柿。按美國當時的法律,輸入水果是免交進口稅的,而進口蔬菜則必須繳納10%的關稅。紐約港的關稅官認定西紅柿是蔬菜。理由是它要進入廚房,經過烹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商人則認為應屬水果,因為西紅柿有豐富的果汁,這是一般蔬菜所不具備的;它又可以生食,同一般蔬菜也不一樣,形狀色澤也都應當屬於水果範疇。
  • 浙裡有營養 | 讓情緒「長治久安」的飲食模式
    「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給人提供基本的營養,選擇美食還會給人帶來享受。在凜冽寒冬和年末壓力的雙重打擊之下,人們難免有些焦慮抑鬱情緒。那麼,有沒有什麼食物可以補補呢?
  • 危害男性健康的不良情緒
    「敵視情緒」長期鬱積會破壞男性身體的免疫系統,還能對心臟系統產生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心臟受損。「敵意」還會讓體內的炎症蛋白含量升高,引發冠心病。  制「敵」有方:修煉心性,心態平和地與人合作,要知道懂得成全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季節性情緒失控  在冬季男人們應警惕這個季節可能導致的情緒問題。
  • 13種常見維生素的作用,日常食物來源,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例如動物肝臟、魚卵、奶製品、禽蛋等;除了動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其主要存在於深綠色或紅橙黃色的蔬菜或水果中,如西藍花、菠菜、空心菜、芒果、杏子、柿子等。維生素B2在各類食品中廣泛存在,但通常動物性食品中的含量高於植物性食物,如各種動物的肝臟、腎臟、心臟、蛋黃、鱔魚以及奶類等。許多綠葉蔬菜和豆類含量也多,穀類和一般蔬菜含量較少。因此,為了充分滿足機體的要求,除了儘可能利用動物肝臟、蛋、奶等動物性食品外,應該多吃新鮮綠葉蔬菜、各種豆類和粗米粗面,並採用各種措施,儘量減少維生素B2在食物烹調、儲藏過程之中的損失。
  • 血脂高吃什麼好 這六種食物能夠降血脂
    二、魚類魚類所含的飽和脂肪極低,尤其是來自深海的冷水魚類,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證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補充劑)的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還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三、水果蔬菜大量的食用水果蔬菜,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能夠有效的降低膽固醇。
  • 這些鹼性水果, 蔬菜, 防癌抗癌!
    鹼性食物主要成分(鈣、鈉、鉀、鎂)是人體運動和腦活動所必需的四種元素。凡食物含鈣、鈉、鉀、鎂等金屬元素的總量較高,在體內經過代謝最終產生的灰質呈鹼性,這類食物稱為鹼性食物。平時可經常食用檸檬、橘子、柚子、葡萄、甘蔗汁、青梅、蘋果、番茄等水果。
  • 蔬菜和水果到底咋區分?這問題法院還判過
    我們天天見到瓜果蔬菜,誰會誇它們?古人就會!辛棄疾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最愛蔬菜的是「吃貨」蘇軾,他說「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又說「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問題來了,黃瓜、薺菜算蔬菜嗎?水果和蔬菜有到底咋區分呢?
  • 食物可以「排毒」嗎?轉基因食品好不好?有關食物防毒的小知識!
    在網絡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食物排毒的文章,比如:想要無毒一身輕,狂吃某某食物就可以了……,但這樣真的有效嗎?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單一食物可預防疾病,同時也沒有單一食物可為人體帶來健康。換句話說,均衡飲食才能真正讓人們擁有不生病的健康生活。那麼有關食物排毒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水果和蔬菜哪個營養價值更高?
    蔬菜和水果都是來自植物的可食用部分,雖然人們很容易把它們歸結到「蔬菜"或是「水果」中去,但這只是我們的一種習慣。蔬菜和水果是怎麼分類的?一般來說,水果是這樣一類食物,含有植物的種子,通常甜而且多汁;而蔬菜則是可以烹調做菜的非糧食植物部分。
  • 番茄:水果還是蔬菜
    墨西哥人首先將它作為食物利用,而西班牙人在殖民美洲時期將番茄傳向了世界。如今,番茄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種植和食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2012年,番茄世界產值達到5800萬美元,是世界第八大最有價值的農產品。
  • 為什麼西紅柿是蔬菜,不是水果?
    為什麼小貔貅認為是西紅柿是蔬菜?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看圖識字的掛圖、卡片都是這麼歸類的。就算沒有人特意告訴過,總跟土豆、茄子、大辣椒放在一起的東西,孩子也能想到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東西是蔬菜。為什麼小貔貅會問出這個問題?我嘗試反問,無果!問了周圍一些人,也在網上查了查,發現西紅柿是蔬菜還是水果這個事情居然還真是存在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