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瞄準創業板,又一"支付機構"衝刺IPO!業務合規性仍陷爭議,影響幾何?
「註冊制」帶來的上市熱潮正洶湧,支付行業也不例外。近日一家跨境金融服務公司已將著陸目標鎖定創業板。
浙江證監會官網更新一則上市輔導工作進展顯示,杭州桌球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PingPong」)擬申報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
據了解,PingPong是跨境收款服務行業的頭部機構。2019年以來,監管部門數次強調跨境支付必須「持牌經營」,並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下發跨境業務的展業許可,追認其業務合規性,以PingPong為首的一批非持牌跨境金融服務商則陷入業務合規性的爭議之中。
因此,PingPong衝刺上市前,是否已經完成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收購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券商中國記者獲悉,PingPong早在去年已就牌照收購及變更事項報批央行,但一直未能獲批。有分析人士指出,牌照未完成收購其實並不會影響上市,如PingPong這類公司可與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等持牌機構合作,滿足業務合規要求,但在業務方面也難免受到掣肘。
截至2020年10月31日數據,PingPong單日交易峰值4億美元,服務全球近100萬賣家,PingPong官網稱,已成為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支付機構出現扎堆衝刺上市的態勢。其中,銀聯商務、連連數字科技選擇了科創板,收錢吧和PingPong一樣,選擇了創業板。分析人士指出,拉卡拉「珠玉在前」為支付機構上市提供了成功模板,註冊制帶來的上市「窗口期」,加之螞蟻金服等金融科技頭部平臺的帶動效應,都進一步催化了支付行業的上市熱情。
PingPong瞄準創業板
1月11日,浙江證監局官網發布《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杭州桌球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顯示,PingPong擬申報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輔導機構協助公司有針對性準備相關制度文件和申報文件,推進公司在各個方面儘快符合創業板申報和上市要求。
備案文件顯示,PingPong是一家跨境電商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是為跨境電商賣家等客戶提供資金流、信息流以及全球合規等服務,包括全球支付、多幣種轉換、SaaS、稅務諮詢等。
2020年9月26日,PingPong與中信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並向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報送輔導備案登記材料。備案文件顯示,PingPong的創始人陳宇直接持有該公司19.24%股份,又間接控制該公司14.61%股權。因此,陳宇合計控制PingPong 33.85%股權,為PingPong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據報導,陳宇是1980年生的湖北人,畢業於復旦大學後赴美國留學,此後一直留在美國從事金融工作。2015年,陳宇回國創立PingPong,成為國內最早一批進軍跨境收款行業的公司。目前,陳宇擔任PingPong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PingPong總計完成了8輪融資,曾獲得廣發證券旗下私募基金、賽伯樂資本、恒生電子等知名資方投資。最新一輪融資完成於2020年8月,投資方包括IDG資本、金石資本、中信證券等。
收購牌照暫無下文
2019年,PingPong曾陷入一場業務合規性的巨大爭議之中,至今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彼時,有監管人士數次在公開發言中強調,跨境支付業務必須「持牌經營」,並要求持牌機構立即停止與「無照駕駛」平臺的合作。2020年初,國家外匯管理局陸續批覆支付機構跨境業務的展業許可,按照規定,只有取得該許可的支付機構才能夠開展跨境外匯支付業務。
此次展業許可下發前,在中國市場開展跨境收款業務的企業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具備國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持牌機構,包括連連支付、匯付天下等,第二類是未持有國內支付牌照的境內金融機構,包括PingPong、空中雲匯等,第三類是未持有國內支付牌照的境外金融機構,包括Payoneer等。
因此,後兩類機構的業務合規性陷入爭議,而PingPong衝刺上市前,是否已經完成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收購也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市場信息顯示,PingPong已實際控制第三方支付持牌機構浙江航天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航天」)。天眼查顯示,2019年9月,浙江航天已將51%股權出質給PingPong。但券商中國記者獲悉,PingPong早在去年已就牌照收購及變更事項報批央行,截至目前尚未完成變更。
「實際上,PingPong能否順利上市與其是否取得國內支付牌照並無直接關係。」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表示,PingPong的市場定位是做跨境服務,同時該公司也取得了不少國外市場的金融牌照,是否有國內支付牌照並非上市的決定性因素,在國內,這類公司還可與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或為銀行做一些外包金融服務等,在滿足監管合規要求的前提下展業。
日前,PayPal成為首家全資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境外機構,業內預計,未來PayPal將跨境支付領域加碼。亦有支付機構人士指出,在不少支付機構、頭部平臺都將目光轉向跨境領域的環境下,PingPong等未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許可的機構,可能面臨被「正規軍」蠶食原有市場份額的風險,而且與持牌機構合作,最後可能變為外包服務商,業務難免會因監管合規問題受到一定掣肘。
第三方支付扎堆衝刺IPO
近期,支付行業衝刺上市消息不斷。除PingPong外,銀聯商務、連連數字科技、收錢吧、商米等相關企業均已確定衝刺A股。其中,銀聯商務、連連數字科技選擇了科創板,收錢吧、PingPong則選擇創業板。
「支付行業在最近幾年一直處於嚴監管的高壓下,整體經營情況也一般,而註冊制在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放寬了部分上市條件,起上市心思的機構也就多了。」黃大智表示,註冊制形成的政策窗口期,加上當前A股資本市場表現亮眼,讓計劃上市的機構形成比較樂觀的預期。
此外,拉卡拉在A股的順利上市也為支付機構提供了效仿樣本,原本在港股上市的匯付天下也宣布私有化。不少業內人士均猜測,匯付天下是由於港股流動性與估值不佳,欲開啟「回A」之路。
匯付天下在公告中表示,私有化能夠幫助公司退出缺乏流通性的投資、以溢價釋放價值、在目前不明市況下實現收益及繼續投資於本公司的機會,降低用以維持缺乏融資能力的上市平臺而投入的行政成本及管理資源。
「上市計劃一般都是提前很久,其中不乏有資方推動或要求。」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表示,「此前螞蟻金服上市的消息推動金融科技股大熱,有群跑加成效應,後續的機構上市也會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漲幅預期。而在開跑的最後一個時刻,黃色領騎衫不見了,大家也只得『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