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止隔斷房 分散式長租公寓如何破局?

2020-11-29 新京報

關於隔斷房的話題再次引發大眾關注。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會同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接連發布3個合同示範文本,將禁止隔斷房提升至法律層面。

在控制房租水平基礎上,禁止企業打隔斷,獲得更多利潤。那麼,對分散式長租公寓而言,該如何發展?

「N+1」模式之惑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除了對租賃方式、租金等內容進行規定外,新版住房租賃合同示範文本,對於群租房的政策再次重申:以原規劃設計為居住空間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

「此前一直嚴禁隔斷房和群租房,這次發布住房租賃合同示範文本和房源信息發布規範,讓政策更加明確、更加堅定。」北京房地產中介協會秘書長趙慶祥表示。

然而,由於客廳面積大、價格相對合適,且經過租賃機構裝修後,居住環境大大提高,「N+1」房源在北京租賃市場中,有著部分需求存在。

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指出了目前一大現狀:頭部機構化企業中,「N+1」模式是一大普遍現象,而大量中部租賃機構或個人房源內,「N+1」的比例也非常高。

從運營角度分析,「採用分隔增加房間數量的方式,是提高坪效最為普遍的方式,也是目前長租公寓最為直接的利潤增長點。」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裝修成本偏高,或是分散式公寓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拿房時,公寓機構跟原房主籤的合約可能是三年、五年,一旦房主不再續約,裝修成本未必能掙回來。因此,公寓運營商通常採取的解決辦法是,將房屋進行分割,變成隔斷房。」宅貓找房創始人楊曉松表示。

在此背景下,租房新政,或對分散式公寓運營形成直接影響,「運營企業整租過來,不允許分割,還是整租出去,那麼,長租公寓存在的價值有多大?如何才能把裝修統一化的成本收回來?這是長租公寓運營企業必須面臨的現實問題。」楊曉松表示。

租賃新政或影響盈利及規模擴張?

「禁止『N+1』,意味著少了一間房。無論對哪家長租公寓企業而言,都可能影響出租率或投資回報。」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表示。

在房東東創始人全靂看來,影響最大的還是頭部運營機構,像美麗屋、中潤等中型規模企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企業不僅僅損失的是資金,還損失的是規模。」

不過,在影響程度上,具體還要看政策的落地執行力度。「影響有多大,消化時間有多長,今年可能還不好評估。」空白創始人楊現領稱。

不過,巴樂兔聯合創始人高萌對此持樂觀看法。在他看來,這一政策對長租公寓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反倒會推動大型機構和平臺的發展。

之所以這麼認為,高萌的理由在於:該政策並不影響龐大的租房需求,也不會減少市場規模,或阻止行業進一步市場化發展。此外,該政策並不否定企業,反而是讓優秀、願意持久投入和追求長線回報的企業發展得更好。

在接受採訪時,相寓方面表示,相寓堅持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正常經營,租房新政對相寓經營基本不產生什麼影響。

分散式長租公寓整體規模增長緩慢

實際上,今年長租公寓行業跌宕起伏,風波不斷。近日,有報導稱,樂伽公寓在合肥、西安等地拖欠房東租金,疑似「爆倉」,隨後樂伽公寓發出闢謠公告稱,一直處於正常運營狀態。不過,樂伽也坦言,「關於合肥市場我司依舊會正常運營正常維護,只是不再進行擴張市場」。

據克而瑞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長租公寓規模排行榜顯示,較去年年底而言,今年上半年,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整體規模增長緩慢。究其原因,克而瑞研究機構認為,由於消防、甲醛、租金貸、哄抬租金等問題,分散式租賃企業被住建委等部門多次約談,約束和規範企業發展。而政府對租金上漲的嚴控,也使分散式長租公寓運營商能夠獲取的有效房源並不多,這也是導致整體規模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不同城市對於隔斷房接受度不一,比如北京市場,今年上半年在通州等地集中拆除隔斷,整治違規,分散式租賃企業一定程度受到影響。

「一個行業從地上吹到天上,再從天上摔到地上,都是初期典型的特徵,說明大家都很浮躁。坦白說,長租公寓現在並沒有解決大部分租客的痛點,反而抬高了市場整體租金。」全靂表示。

實際上,租賃行業不同於酒店行業,由於涉及民生,租金不能隨便上漲。在此之前, 萬科在深圳城中村的「跑馬圈地」,引起租金上漲,讓其「萬村計劃」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基層的勞務人員需要有地方住,若房租上漲後,目標客戶改變了,但並沒有增加原來勞務人員的居住空間,而是讓他們的選擇空間更小,這是長租公寓行業面臨的一大困擾。」楊曉松稱。

「經過兩三年的迅猛發展,住房租賃企業規模快速發展壯大,住房租賃行業的機構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持續提高,企業和行業發展摸索出一些規律,比如經歷過高速擴張後,肯定需要慢下來,通過加強管理和規範經營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速度放緩是為了走得更穩,走得更遠。」趙慶祥稱。

全靂亦認為,2019年,對長租行業來說是個反思年,暫緩擴張,是最明智的選擇。放棄沒有質量的「規模」,活得長,才是真正的「好」。

業內:需創新模式,提高運營效率

「長租公寓未來還是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到底發展的方向在哪,目前還有待觀察。」 楊曉松稱。

楊曉松建議,長租公寓可在模式上有所創新。在他看來,長租公寓的發展方向,往「輕」的方向發展更為合適,「如果為了做一個長租品牌,做『重』加入裝修,帶來的問題非常多,也不一定是市場真正需要的。」

他提出了一大解決方案:可將長租公寓變成物業公司幫業主打理空置房的模式,即將物業公司聯網,將社區內公寓整租過來,不用專門團隊,而是交給物業公司打理,做成標準化服務,「物業公司就是管房屋的,本來就不許分割,這一模式還把利潤讓給物業公司,可以實現盈利問題。而對租戶而言,房租也沒有很大上漲。」楊曉松稱。

在張波看來,分散式長租公寓想要突破利潤「天花板」當屬無解,很難做到「跑得快」又「跑得好」,當下最優解是控制在北京的市場發展規模,並嚴格控制拿房成本。同時,適時擴大在熱點二線城市的布局規模。

除了在城市布局上要有所差異外,在具體的運營方面,龍東平認為,想要形成合理、長效的發展,長租公寓還需要在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附加服務等方面下功夫。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武新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長租公寓上市戰:集中式為何玩不過分散式?
    在這之前,邁點空間租賃曾就長租公寓第一股花落誰家做過猜想,《長租公寓5大派系上市大猜想…》。要知道當時,陸續被爆出有IPO計劃的原本只是自如和蛋殼兩家頭部品牌,並沒有青客的身影。但現在看來,青客就像是個突然闖入的毛頭小夥子,一舉捧走了「桂冠」。在之前的上市猜想文章中,邁點空間租賃認為,被看做「沒錢沒房」的創業系和中介系品牌,是最為熱門的派系。
  • 北京發文禁止違法群租,曾有長租公寓稱查得不嚴就可打隔斷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與2008年版的房屋租賃合同示範文本不同的是,此次三個合同示範文本不只根據租賃的不同成交方式做了區分,還分別針對住房租賃和房屋租賃經紀服務進行制定。無論是通過自行成交的,或是通過經紀機構居間成交、經紀機構代理成交的,住房租賃合同均可統一使用《北京市住房租賃合同》示範文本。
  • 北京租房新政:禁止隔斷房,從政策上升至法律
    在具體合同執行上,有幾點新內容值得關注,一是禁止群租房、隔斷房,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二是關於租金,未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出租人不得在租賃期限內單方面提高租金。三是關於續租的問題,房東繼續出租的,同等條件下原承租人享有優先承租權(原承租人存在重大違約行為的除外)。
  • 隔斷被拆,自如卻要求業主「自願」降租,不同意就解除合同
    11月30日,自如宣布併購貝客青年精品公寓,後者在全國擁有31個項目,主要為集中式的白領公寓,合計房源5000餘間,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徐州等地。 官網顯示,貝客青年精品公寓於2014年在江蘇南京成立,是一家主要布局長三角和京津冀的長租公寓企業,定位為中高端白領租房。
  • 集中式和分散式公寓,哪種住得更舒心?
    如何讓代理經租機構實現專業化運營?如何保證租客住得更舒心?近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集中探訪了滬上代理經租市場。代理經租的兩種模式:「集中式」與「分散式」什麼是代理經租?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劉紀來告訴記者:原先的租賃市場以自然人出租為主,假房源、黑中介等亂象,曾是難以破解的頑疾。
  • 長租公寓群雄逐鹿,LIPPO公寓主打個性牌
    眼下,長租公寓的擴張形勢不容小覷。自2013年長租公寓初受資本青睞至今,眾多品牌紛紛佔領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層出不窮的新入局者也攪動了長租公寓市場的一江春水。可以說,品牌的背後就是品質的支撐,個性化服務將成為未來長租公寓的重要競爭力。
  • 長租公寓暴雷?被困在平臺裡的打工人
    租房-打工人被困在平臺裡長租公寓暴雷不是第一次了。只是這一次陣仗有點大。住長租公寓的人也不是第一批了。只是這一批「踩雷」的人更被我們看見。▼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長租公寓「死亡」名單租房,是城市裡的我們必須面對的命題。
  • 長租公寓白描:他們盯上了1000萬買不起房的深圳人
    不可否認,品牌長租公寓正在以超出人們想像的速度和規模進行病毒式地蔓延。近一年來,無論從擴張速度,還是拿房成本,魔方公寓可以算是深圳集中式公寓的「佼佼者」。但是,在資本的壓力下,追求規模化擴張帶來了拿房成本居高不下,是否會對魔方未來的經營帶來壓力,如何更好的實現盈利,需要我們拭目以待。魔方公寓地址:東門店、坂田店、景田店、學府路店、四海店、萬眾城店等。
  • 為什麼3萬億也養不活長租公寓?
    業內按照運營商背景將其分為創業系、中介系、地產系、國資系等;按照房源與運營方式,將長租公寓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蛋殼是創業系、集中式的代表,也是市場上僅次於自如、相寓的頭部品牌。   蛋殼於2015年1月成立於北京。
  • 品質與盈利不能平衡,自如、魔方等長租公寓何去何從?
    其二,有過租房經歷的人一定深受感觸,通過中介租房可能會遇到很多坑,防不勝防,租個房都得跟中介鬥智鬥勇,此種情況在北京等一線城市更為嚴重。長租公寓也則相當於二房東的角色,節省了租客與中介周旋的時間,使租房更有效率。同時,長租公寓大多都通過APP管理,用戶不僅可以通過APP租房,也可以通過APP一鍵繳納水電、物業等費用,提供了較為便利的生活方式。
  • 前瞻長租公寓行業研報合集:蛋殼爆雷了,長租公寓市場將向何處去?
    作為長租公寓的頭部企業,蛋殼和自如這兩家品牌一直是許多年輕人在外漂泊租房的選擇。但接連不斷的爆雷卻讓長租公寓這一行業蒙上了陰影。 為何長租公寓能始終受到市場青睞?未來長租公寓行業將如何發展?市場格局將會怎樣變動?又為何在政策利好扶持下長租公寓仍屢屢爆雷?
  • 突然,這裡對長租公寓出手了!不準隨意漲租!還有更猛的→
    近期,蛋殼公寓被曝出斷網、拖欠租金的消息,在北京、深圳等地,就有房東、租客進行維權,而這也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近日,深圳市住建局就發布了緊急通知,規範住房租賃企業的經營行為。深圳消委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共收到1771宗有關長租公寓的投訴,同比增長91.46%。
  • 租金貸異化背後:長租公寓騎虎難下 金融機構成接盤俠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杜曉彤長租公寓行業近期頻頻「暴雷」,租金貸作為往日維持公寓擴張的主要資金來源,又一次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但是,租金貸真的是把長租公寓推向債務深淵的元兇嗎?如果不是,長租公寓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剛剛撐過疫情封鎖期的蛋殼公寓倒在了租房市場回暖的11月。「最近租房的人多了,今天1天就有6個人來看房。」
  • 無懼長租公寓雷暴不斷 自如再次開啟併購擴張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榮蕾)在行業頻現暴雷事件之外,長租公寓品牌「自如」的擴張並沒有停下腳步。11月30日,自如正式宣布併購貝客青年精品公寓。同日午間,貝客青年精品公寓也在微博發文,承認已經加入自如。
  • 魔方公寓順利召開長租公寓資產管理交流會
    為了提升長租公寓行業的運營水平,促進行業降本增效、健康發展,近期,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房地產資源專業委員會攜手宜居中國住宅產業化和綠色發展聯盟主辦,魔方生活服務集團和小水滴共同承辦智「馭」公寓——長租公寓資產管理合作交流論壇。
  • 中美公寓市場啟示錄,帶你展望中國長租的五大發展趨勢
    簡介:進入四月,在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的雙重重壓下,中國長租公寓正在面臨嚴峻考驗。  作者:雲丁寓音繞良  進入四月,在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的雙重重壓下,中國長租公寓普遍面臨:  第一,租金收益率持續走低,優質企業的良性發展之路困難重重;  第二,租金差利潤空間收窄,行業競爭不斷抬高業主的出房預期。
  • 無懼長租公寓雷暴不斷,自如再次開啟併購擴張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榮蕾)在行業頻現暴雷事件之外,長租公寓品牌「自如」的擴張並沒有停下腳步。11月30日,自如正式宣布併購貝客青年精品公寓。同日午間,貝客青年精品公寓也在微博發文,承認已經加入自如。
  • 長租公寓,從規模為王到「剩」者為王
    伴隨此次疫情對租住市場的劇烈衝擊,以蛋殼、青客等行業頭部玩家的近況為標誌,喧囂散盡,一切將回歸本真。作為一門存在多年的營生,長租公寓不是什麼新事物,在早前包租公&夫妻店尚未被強勢擠壓的年代,整個行業是賺錢的,儘管其理念認知和產品、服務、科技等等熱詞不沾邊,但也共同構建出「歲月靜好、小富即安」的行業生態。
  • 長租公寓行業壓力再顯,自如「逼宮」業主「二選一」
    據第一消費金融數據,自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累計虧損近13億元,如何盈利成了自如乃至整個長租公寓行業的思考點。據前瞻研究院分析,眼下在長租公寓行業想盈利只剩兩條路,第一是降低拿房成本;第二是靠產品創造的溢價能力,將與公寓相關的增值業務做好。
  • 北京拒絕隔斷房:專家稱強監管後租金有望下降
    自如、相寓、蛋殼公寓、鏈家、我愛我家等租賃服務企業和中介機構龍頭企業現場承諾不發布虛假房源信息,不壟斷房源,不哄抬租金;不打隔斷出租,不按床位變相分割出租;嚴格按要求規範「租金貸」等金融產品使用等。另一方面,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會同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日前接連發布3個合同示範文本,將禁止隔斷房提升至法律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