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良醫財經」(ID:liangyicaijing),作者:布姐,36氪經授權發布。
疫情背景下,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飛速發展。長久以來,保險行業的主流選手都是傳統險企,如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人民保險等大廠,也有外來的種子選手友邦保險等。
近幾年,網際網路保險殺出重圍,成為一股新的力量。其中誕生了最典型的眾安保險,線上的突圍,讓傳統險企開始試圖突破紛成立了自己的網際網路保險產品,比如泰康集團推出了泰康在線。
傳統險企轉型之外,網際網路企業也已經暗中布局,比如阿里推出的螞蟻、騰訊推出微保,京東推出的京東保險等。
今年疫情影響之下,又一股新生軍誕生,他們大多以無關保險的健康產業為背景,開始向保險進軍。比如,水滴公司推出的水滴保、體檢龍頭美年健康推出的保險業務,更多的是網際網路醫療為場景的企業,比如好大夫、微醫、春雨醫生等。
保險成為了一切大健康產業公司的革命終點,幾股勢力交錯,將網際網路保險推向新的浪頭。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健康保險相關企業近7萬家。僅今年上半年,註冊量達到2399家,同比增長84.1%,其中二季度新增1685家,環比大增136%。
確定的機會和萬億藍海,玩家更多,競爭也更為激烈。不過一個現實是,網際網路保險的各企業仍然深陷盈利困局,難以脫身。網際網路保險,是美麗桃花源,還是危機四伏的沼澤地?
不同於網際網路的單純流量法則,保險業務的勝負取決於產品設計、風控模型,最關鍵的是能否盈利。
就目前我國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已有的經營模式來看,大致有五種:
分別為保險公司自建網絡平臺、電商平臺、專業第三方保險中介平臺、專門的網絡保險公司和近些年新生的網際網路健康等產業方平臺。
國內大型保險集團基本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如中國人壽的「國壽e家」、中國平安保險的「網上商城」、「萬裡通」,以及泰康保險的「泰康在線」等;
就電商平臺來看,目前淘寶、蘇寧、京東、騰訊、網易等電商平臺均已涉足保險銷售。按照險種分類,主要涉及有汽車保險、意外保險、健康醫療保險、少兒女性保險、旅遊保險、財產保險、投資型保險等等;
第三方保險中介平臺則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是由保險經紀公司、保險代理公司等保險中介及兼業代理公司建立的網絡保險平臺,提供保險服務。目前行業內知名度較高的平臺主要有優保網、慧澤網、中民保險網等;
具有保險牌照的專業網絡保險公司也誕生了眾安保險、安心保險、易安財險等。
近兩年,與健康相關的產業方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保險業務板塊,比如水滴保、輕鬆保這些搭建外部場景的公益籌平臺;還有評駕這類車聯網平臺;微醫、春雨醫生這類網際網路健康平臺。
一位從事保險行業的人士指出,以微保和螞蟻保險為首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潛力巨大。「近年來,有投保意願的客戶群體更為年輕化,且文化程度高,對新型事物接受能力強,作為使用率最高的兩個軟體,微信及支付寶依託海量的用戶數據,能夠重塑傳統保險公司原有的產品設計方法、定價方式甚至風控模型,此外,相比傳統的投保模式,網際網路保險投保非常便捷,十分契合現在高節奏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相比傳統線下的「渠道+銷售」的思路,網際網路保險擁有成本優勢,不僅價格更便宜,還藉助網際網路思維的營銷策略降低了用戶購買保險的門檻,客觀上也起到了普及保險產品的作用,更通過網際網路的流量觸達到海量用戶,彌補了傳統代理人服務用戶少的先天劣勢。
大量網際網路保險企業的出現,使得行業的市場格局正在向多樣化轉變。
除了傳統持牌保險公司,按照場景不同、客戶群不同,網際網路保險分化出更長的產業圖譜。比如在To C端,誕生了小雨傘、大家保、大特保等銷售平臺;場景端出現了自有業務為場景的攜程、搭建外部場景的輕鬆保、水滴保;To B端,一些場景定製類企業如量子保、悟空保、海綿保橫空出世;圍繞企業團險也有保險極客等。
熱鬧的市場吸引了不少資本的注意,大波玩家蜂擁而至。除了金融投資企業,字節跳動、小米科技、聯想、正大集團等也已紛紛入局,跨界投資。
資本的催動下,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布局保險板塊的業務。最好的佐證就是一年以來的人才流動。一些與保險領域相關的醫療、健康和養老公司都向保險業人才拋出橄欖枝。
今年2月,微醫集團發布一則重要人事任命郵件稱,友邦保險集團原區域執行長蔡強(John Cai)將加盟微醫,出任微醫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財務長(CFO)。
蔡強具體職責為分管集團財務、投融資及保險事業群。隨著蔡強加盟微醫,也意味著微醫上市的步伐可能會加速。蔡強於2009年入主友邦中國,是友邦中國第一位內地籍總裁,期間推動友邦中國營銷員體系改革和區域壽險價值業務快速發展,5年間帶領友邦中國的新業務價值翻三番。
今年5月,眾安保險原CEO陳勁入職美年大健康母公司天億投資集團,出任執行總裁。而美年也在近兩年內推出了保險業務,試圖實現體檢、健康管理和保險的生態閉環。(詳情請見《美年健康該做一次體檢了》)
事實上,作為市場上率先登陸資本上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眾安在線可謂是人才培養的工廠。就在陳勁職務變動前後,眾安出現了一系列人事變動。例如,眾安科技原CEO陳瑋加盟泰康在線;眾安在線原汽車事業群負責人王禹加盟華農財險;眾安在線原副總經理吳逖加盟合眾財險;眾安在線原高級副總裁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曾卓加盟美團等。
就像蔡強說的,「保險+健康」的經營模式是大健康的共贏模式,中國大健康行業將有幾十萬億的市場潛力。與健康相關的企業,都在布局網際網路保險業務。」
在輕鬆籌5周歲生日慶典上,輕鬆籌宣布更名為輕鬆集團,聘請原宏康人壽總經理張科出任CEO,而在這之前,輕鬆籌已經吸引了原安心保險總裁鍾誠加盟,而這似乎昭示著昔日的網際網路籌款平臺的戰略方向愈發明顯。
先後吸納兩元大將,預示著輕鬆籌將加大力度在保險領域飛奔。
據了解,輕鬆保已為6億輕鬆籌用戶提供了事前的健康保障方案,投保用戶突破3000萬,並且輕鬆保還達到了單款健康保險產品13%購買轉化率的成績。五周年發布會上,輕鬆籌發布了新品「藥神1號」保險。「藥神1號」是抗癌險作為健康險的一個垂直細分險種,主要針對患癌後的用藥貴、用藥難問題,專攻抗癌特藥,因此價格也很親民。
相比於傳統保險,網際網路保險負債較低,負債壓力小,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網際網路公司不必在全國開設分支機構,完全通過網絡運營,極大的降低了成本。與此同時,網際網路保險具備價格較低,小快靈的特點。網際網路保險保額較小,客戶分散,籤訂數量巨大。根據眾安保險上市前的招股書顯示,其保費收入最高的是以退貨運費險為主的其他險種,保費收入高達13.41億元,但每份退貨運費險的保費收入平均價格僅為0.7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保險創新速度快,針對新場景設計新產品。如運費險,碎屏險、扶老人險、霧霾險、搖號險等。
這些優勢讓網際網路保險的門檻降低,另外,網際網路企業大多數擁有自己的場景,尤其以網際網路醫療為首的一眾企業,有場景、有流量,都是成為保險業務的先決條件。諸如螞蟻、微醫之所以能夠快速切入保險,都與巨大的流量和自身的場景相關。
不過,網際網路僅僅是一個工具,保險的本質是金融服務。網際網路企業們切入容易,但要做大、做強,困難仍然很多。
網際網路保險入局者眾多,險種也不少,如今,在創新產品之下,天氣險、搖號險更是五花八門。良醫選取了幾家極具代表性的險企進行對比。
以螞蟻為例。
7年前,馬雲一句「網絡賣保險不難」,引來不少業內的反對意見。近期,螞蟻集團所遞交的多達493頁招股說明書,披露了旗下保險科技平臺的規模與模式。
2010年,螞蟻在淘寶平臺上首次推出退貨運費險,成為中國第一個線上場景險。3年後,馬雲、馬化騰、馬明哲聯合發起成立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試水網上賣保險。
2015年4月,螞蟻勝信成立,主要提供保險相關技術服務。同年9月,螞蟻耗資12億控股國泰產險,主要開展財產保險業務。
幾個點的布局,都圍繞財險。2018年,螞蟻推出「全民保」和相互寶,開始入局壽險和健康險。
招股書顯示,螞蟻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平臺促成的保費及分攤金額為518億元,超過5.7億支付寶用戶通過公司平臺投保或受保,或參與了互助項目相互寶。百億規模,不過10年。以網際網路工具為翅膀,保險行業正在飛速向前。
但並非每一家都如此幸運。
不同於電商推出的保險平臺,泰康在線背靠「泰康集團」的大樹,是傳統險企線上化的典型案例。泰康在線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49.21億元,同比增長超202%,淨利潤虧損3.4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5億元)擴大36.8%。
自2015年成立以來,泰康在線尚未盈利,且隨著保費收入的不斷上漲,淨虧損也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間,泰康在線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6.7億元、16.6億元、29.5億元、51.3億元;淨虧損分別為0.85億元、1.94億元、3.56億元、4.67億元。
事實上,流量平臺僅能銷售場景化、碎片化的產品,幾十元、甚至幾元的單均保費居多,險企難以直接獲得客戶二次開發。循環往復,讓一些網際網路險企陷入了「保費越高,虧得越多」的怪圈。
由於純正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易安保險。
梳理易安保險四年成長史,令人唏噓不已。2016年2月,易安保險獲批正式開業,成為眾安在線、泰康在線、安心財險之外的第四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從其股東來看,既有A股上市公司銀之傑,又有民營石油巨頭深圳光匯石油集團(下稱光匯石油),還有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西藏銀必信),這家公司後來被媒體質疑為「明天系」背景公司,也曾給明星趙薇借款15億元收購萬家文化而陷入風波。另有北京富邦恆業、北京恆屹鑫源科技、山東達能工貿、深圳錦久辰商貿等4家不知名的股東。
自成立以來,易安財險盈利情況逐漸由盛轉衰。2016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157萬元、711萬元,2018年,由盈轉虧,至-1.99億元,2019年淨虧損1.67億元。
今年一季度,易安保險虧損高達2.62億,還深陷人事動蕩。2020 年 7 月,易安保險被銀保監會實施接管。接管期限自 2020 年 7 月 17 日起至 2021 年 7 月 16 日止。
一方面是由於風控不足、依賴第三方渠道造成的高賠付、高續費及佣金支出等問題;另一方面是高額的科技投入費用讓企業短期內難以實現盈虧平衡。
目前來看,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發展迅猛,但佔據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小。以人身保險為例。
根據統計,2019年,我國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增速雖然喜人,不過網際網路保險的份額還是比較小的,相比2019年我國累計人身險保費的30995億元,網際網路人身保險保費只佔總額的6%。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只有眾安在線一家盈利。
眾安保險由歐亞平創立於2013年,甫成立就引來三馬「馬雲、馬化騰、馬明哲」的聯合投資,此後眾安保險又先後引入優孚控股(上海富豪張幼才通過女兒張真持股)、軟銀以及中金香港、摩根史坦利等機構股東,一時星光閃耀。
耀眼股東特別是「三馬」的加持下,眾安保險短短四年就赴港上市,2017年9月頂著「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的名號在港IPO,募資115億港元,上市後很短時間內市值最高突破1500億港元,火爆異常。
2017年-2019年,眾安在線淨虧損分別為9.97億元、17.44億元、4.54億元。2020年上半年,眾安在線總保費收入67.7億元,同比增長14.7%。盈利能力也創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4.91億,同比大增418.8%。
作為同批被批准備案的網際網路保險企業,安心財險難以「安心」。財報顯示,2016年到2019年四年間,安心財險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0.73億元、2.99億元、4.95億元、1.06億元。2020年第二季度淨利潤為-3641.7萬元。
安心財險成立於2015年,相比眾安保險晚了兩年,但是同為國內第一批專業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但目前盈利狀況卻大不相同。
從業務看,安心財險選擇了車險進行突擊,但中國車險極為敏感,無論是監管力推之車險費改還是市場經營主體的風聲鶴唳,車險利益體組成複雜多變,牽一髮而動全身,創新博弈難度陡升。反觀其他小型財壽險公司,多將意健險作為網際網路創新發力埠。輕鬆籌拿下保險中介牌照後,憑藉平臺屬性先後與多家公司聯合推出健康險種,銷量可觀。
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現狀。雖然有網際網路加持,但並不是保險企業的必殺技。穩定的股東和管理層,好的險種和切入角度,大的平臺流量和資本支持,都是網際網路保險缺一不可的。
總體看,網際網路保險各企業仍深陷盈利困局。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險業務前期投入成本高。網際網路保險企業發展初期,客戶量不夠,且而品牌尚未形成,另外,保費規模相對較低,不足以攤薄成本。
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輕資產模式,資產負債率較低、負債壓力小,保單價格較低、數量較大,針對保險市場空缺定製特色保險產品,享受大數據分析帶來的優勢。但同時也產生了與傳統發展模式不同的財務風險,如籌資渠道受限,盈利壓力較大,保險產品存在定價風險,騙保風險增大,財務管理制度面臨挑戰。
網際網路保險的崛起,其巨大的威力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倒逼那些大公司轉型,開發保障全面、價格更便宜的保單。市場會教育消費者,也同樣在教育生產者。大浪淘沙,最終留下來的只會是黃金。
南方日報《「網際網路+保險」 市場規模或達3600億》、泛華金控《專業網際網路保險中介商業模式案例分析》、獵雲網《字節跳動、滴滴、小米紛紛布局保險業》、億歐《傳統險企也可以網際網路化》、中國銀行保險報《共虧損13.5億!網際網路險企盈利怎麼這麼難?》、今日保《安心財險三年之痛: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等。(本文非商業稿件,如有觀點引用侵權,請隨時聯繫編輯,將第一時間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