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碗好評率100%的海膽,亞洲第三名的餐廳值得刷卡來吃嗎?

2021-01-20 造洋飯書

之前寫曼谷的時候,提到亞洲第一的 Gaggan 要在2020年關閉搬到日本福岡;

前陣子第二名的江振誠也宣布即將關閉新加坡的 André,回到中國在成都籌備新餐廳。

畢竟這幾年新秀輩出,美食鏈頂端的主廚們只有翻新自己,才能不斷製造話題。最近聽說第三名也要重啟,趁關門前來約個飯,剛好這也是我種草名單上必拔的一家餐廳。


米其林二星,2017亞洲50佳第三名,置地文華酒店的 Amber(琥珀)多年來一直是香港 Fine dining 頭牌。之前看過照片,第一次走進來還是覺得這個著名的銅管吊頂非常壯觀。

工作日的午餐,約了朋友 Carolyn 來吃飯,周圍都是西裝三件套的中環上班族,我說你們香港白領好有錢把 Amber 當工作午餐, Carolyn 說真的中環白領都在排隊吃香樂園啦。

Amber 的兩套菜單就像【新歌 + 精選】:

9 道菜的 Degustation,2098港幣

6 道菜的 Amber Classic,2398港幣

一個是當季新菜,一個是經典回顧,第一次見 6 道菜比 9 道菜更貴的設定,那麼新粉就從精選集開始吃吧。



· Amuse Bouche ·

送的餐前小吃就有五種

每口代表一種基礎味覺——

「 酸 」

首先是最開胃的檸檬泡芙。

入口瞬間非常酸,但刺激不會停留過久,對我這種很愛吃酸的人來說剛好。

「 鹹 」

生蠔汁做的一枚冰球,搭配幾粒海葡萄。

模擬的是海水的天然鹹味。

「 苦 」

焦洋蔥和黑啤膠囊,下面是烤過的穀物。

有微妙的輕苦回味。

「 甜 」

嫩甜豆撻,這個之前在 Odette、MUME、Gaa 吃過好多次啦,味道也都差不多。

「 鮮 」

第五種是西餐中沒有的一味,英文中的 Fresh 並不貼切,他們只能用日語中的 Umami 表述這種亞洲人才懂的味道。

主廚用茶碗蒸+海藻粉+漬番茄來展現。


Bread

自選麵包環節,種類不少。

最喜歡這個薄脆,輕巧酥脆,帶著焦糊的麥香。


· course 1 ·

Foie gras | 棒棒糖(2005年作品)

吃了這麼多,終於開始正餐了。

這套菜單收錄了主廚 Richard Ekkebus 執掌 Amber 12年以來,最為得意的 6 件作品, 並標註了每一道菜的創作年份。

棒棒糖其實是鴨肝慕斯,外層包裹著甜菜覆盆子做的果凍,比起 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 的雞肝橘子,味道和創意都有了,好玩度差一點(畢竟12年前的菜了)。


· course 2 ·

Scampi | 鰲蝦(2008年作品)

紐西蘭的深海鰲蝦,搭配漬番茄與西瓜凍。

擺盤美麗,味道也自然乾淨。蝦肉輕微炙烤到斷生,吃起來甜糯,西瓜凍中的指橙果粒爆開青檸的酸味,襯出整道菜的鮮甜。


· course 3 ·

Uni | 海膽(2006年作品)

Amber 的代表作——北海道海膽。

去年 Richard Ekkebus 把這道菜從菜單中拿掉,並把食譜送給舊金山的 in situ 餐廳,當時還引發很多香港客人抗議。

消失一年後,海膽突然安可返場,重新出現在這套精選集裡,這次可以說就是為它來的。

一盅裡共有四層——下面以柔滑奶香的花椰菜泥墊底,中間碼上滿滿的北海道海膽,再以琥珀色的龍蝦湯凍封住,最後的魚子醬,復刻版比原版裡用的量多了一倍。一勺 Kuai 下去,送入口中會不自覺閉上眼,食材交融間把極至的鮮味在腦中完全具像化。

完全理解為什麼香港客人如此喜歡這道菜,從造型到口味都給人帶來一種 God im fxxking rich 的沉浸式幻覺。


· course 4 ·

Forg Legs | 田雞(2014年作品)

田雞腿用天使面炸成的脆絲裹住,外酥內嫩。

搭配長崎大蒜做的大蒜歐芹醬汁,蒜香濃鬱。

不看法餐的擺盤,味道上還頗有點亞洲風味。

· course 5 ·

Bresse Poulard | 雞肉(2009年作品)

主菜是布雷斯雞胸,每隻都身價高昂,可以說是法國第一名雞。

盤中只有乾淨的黑與白,白色是鵝肝泡沫,黑色是冬季黑松露。

以為清蒸雞胸會很柴,但布雷斯雞的脂肪均勻密布於肌理,口感就像和牛一樣軟嫩多汁。

雞胸上蓋著一層雞肝,再用黑松露密封,雞腿肉也沒浪費,裹在菜葉子裡算是一枚彩蛋。


· course 6 ·

85% Chocolate | 黑巧舒芙蕾(2006年作品)

Amber 最受歡迎的一道甜品,最簡單也是最考驗烘焙功力的舒芙蕾,搭配超濃的黑巧雪糕。

從膨脹的高度就能想像蓬鬆的質感,入口輕盈,沒有黏糊的面感,在嘴裡留下濃鬱的可可香氣。


· course 7 ·

Coconut | 椰子

一個舒芙蕾就夠兩人吃,我們替換了套餐裡的另一道純白系甜品。

椰子蛋白霜做成花瓣,花蕊是椰子慕斯和鳳梨。


· Petit Four ·

六道菜的經典回顧結束。

飯後送上的咖啡和小點心。

直接從午飯無縫銜接下午茶。

點心和蜜瓜雪葩

到2018年夏天,Amber 將關閉進行重修,到時主廚也會為 Amber 2.0 設計一套全新的菜單概念,也就是說今天吃的每一道菜即將成為絕版,包括那份海膽,想吃的話還有半年時間。


有次在鳥巢看陳奕迅的演唱會,那晚歌單有點冷門,到了安可環節,全場大喊「浮誇!浮誇!」,但 Eason 最後還是沒有唱。

講這件事是因為,我現在有點理解,一個歌手也好作者也好廚師也好,走到某個高度,真的很怕被觀眾讀者食客框死在一個圈圈裡——如果大家都喜歡這樣的你,改變還有沒有意義?

Amber 給我感覺就是這樣,食物服務挑不出錯,一間完美的酒店餐廳,完美到有些個性模糊,這也是 Richard Ekkebus 想要重新打磨的原因吧,期待 Amber 2.0 會有新的神作。

順便一說,Eason 的新專也還不錯。


AMBER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15 號

官網:mandarinoriental.com

電話:+852 2132 0066


▼ ▼ ▼

點擊 3 張圖片,看看我的餐廳推薦

香港 大班樓 | 蔡瀾最愛的一間館子

上海 福和慧 | 米其林一星素食餐廳

臺北 祥雲龍吟 | 臺灣味的懷石料理


🥃 我的微博:韋嗯Wayne

相關焦點

  • 札幌· 隨心而吃 | 再一碗北海道海膽丼,連回憶都是甜的
    啊,海膽、扇貝、牡丹蝦、金槍魚。一個都不能少。札幌某不具名市民表示,二條市場是當地居民的海鮮市場首選,而不是遊客滿載的中央海鮮市場。那麼當然要聽市民的話嘛。兩百米的距離,一路走一路吃。漂亮妹子撲向了市場裡堆滿的活烤扇貝,靠譜的小夥伴從隔壁攤位抱來冬日裡的一杯熱牛奶,我捧著一碗甜蜜蜜冰冰涼的夕張蜜瓜,還有網紅店濃厚的牛奶和蜜瓜冰淇淋。一起誤打誤撞地被套路到了一間隱藏在市場深處的迷你小店。雖然是被套路地帶進店裡,雖然海膽並不高級飽滿,深深淺淺大大小小,但耐不住新鮮兩個字,食物分量也相當紮實。
  •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100強餐廳授牌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進行到第5天,有選擇困難症人群有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新榜單。5月19日下午,在鐵像寺水街景觀大道火鍋創意市集,100家餐廳獲得美食節組委會授予的推薦餐廳銘牌。  火鍋、川菜、粵菜、日本料理、藏餐素食禪茶…… 100家餐飲門店是如何評出來的?
  • 據說吃過這家店人都海膽中毒了!
    六本木有一家海膽(Uni)專門店,叫做【UNIHOLIC】,是海膽瘋狂愛好者的意思,與英文的酒鬼(alcoholic)異曲同工。餐廳位於11樓,能夠一覽六本木的景色,店內裝潢風格簡約又前衛,搭配海膽這種高級食材,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受女孩子的歡迎。
  • 都說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那海膽火鍋你吃過嗎?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這個世界上應該少有不喜歡火鍋的人吧……那麼海膽火鍋你吃過嗎?嗯嗯,這海膽火鍋啊,小編也是第一次吃哦!據說「原產地」是日本的北海道——對啦,我要說的是日料!
  • 吃海膽有什麼禁忌你知道嗎?
    說起海膽,人們會想到有堅固的外殼營養美味,其實裡面的肉質是非常柔軟的。在每年的6到8月份,是吃海膽的最佳季節。很多人知道海膽,但是一般都沒吃過。海膽是黃色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一般人都適合食用。我們經常見到的海膽都是直接可以吃的,很少見到海膽最初還是一個刺球的樣子。海膽切開是什麼樣子的?海膽什麼季節最肥?
  • 「北海道賞櫻Vlog」小夥吃王源同款馬糞海膽,好吃到中風……
    看到王源吃的日本餐廳人均三千多,一個馬糞海膽要一千多軟妹幣,還不如飛一趟北海道大快朵頤呢,可是一碗的海膽啊,大牛一度擔心肥浪會中風......飽餐後打卡櫻花車站——JR南小樽站,也是小樽旅遊觀光的推薦點哦!櫻花、車站、行人......關鍵詞的組合,文藝青年絕對不能錯過。
  • 冷凍海膽黃化了還能吃嗎
    海膽不僅是個美味營養的海產品還是個藥材,有著非常高的價值,是我們大家都可以適量食用的。海膽其實是可以生吃的,但是很多人都吃不習慣。才買的新鮮海膽,回家後能放多久呢?海膽是非常著名的一種海鮮,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吃海膽一定要吃最新鮮的,這樣口感才佳。冷凍海膽黃化了還能吃嗎?海膽吃多了會怎樣?一起看下文介紹吧。
  • 那些玩100個國家、睡100家酒店、吃100家餐廳的人,今年在幹嘛?
    疫情下,那些往年以旅途為家,不用上班,每年卻可以玩遍100個國家、睡遍100家酒店、吃遍100家餐廳的人,今年都在幹嘛呢?作為與文旅業緊密相連的旅遊、美食、酒店KOL和自媒體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哪些變化,會如何用一句話總結這特殊的2020年?
  • 去日本旅行吃海鮮:螃蟹不如煙臺,海膽和魚生吃過一口就難忘
    因為從小在渤海邊長大,對海鮮更是情有獨鍾,每次挑選日本旅行地時,更是要仔細找一找當地的海鮮名產。日本的物價本身就比中國高,在海鮮上更是不便宜,花大價錢吃過幾次後,反而心態複雜:不得不承認,很多日本的食物,並不一定符合中國口味,雖然也有讓舌頭驚豔的理由。螃蟹:日本太能吹了,吃過不如煙臺螃蟹在海鮮中是霸主一樣的存在,中國吃貨老祖宗曾放話:螃蟹上席百味淡,眾鮮皆廢。
  • 魔都首創海膽餃子,79元/份,賣瘋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美食攻略,ID:shmsgl】,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魔都少見的『海膽水餃專門店』來了!///1年消耗5噸海膽連登2年魔都必吃榜堪稱水餃界的「勞斯萊斯」海膽水餃丨阿根廷大紅蝦丨海膽獅子頭......
  • 沉穩而曖昧的浪漫餐廳,還被深圳吃貨們奉為創意+ N國界餐廳
    沉穩而曖昧的浪漫餐廳,wannlounge 西餐酒廊,店鋪位於深圳灣北區一號二樓,不是特別好找,可以給工作人員打電話進行電話導航。美味指數:★★★★★海膽魚子醬,首先就是新鮮,醬汁的口感是比較清爽的,和牛油果一起吃解鎖新味道,也不會很膩。牛肋排,木質燒的味道外焦裡嫩,酸酸辣辣適合我的口味。避風塘蟹,它的風味沒有被咖喱完全蓋住,有點印度風味,軟軟糯糯的,超級香。
  • 腥,通透,刺激:還記得那碗海膽蓋飯嗎?
    ,讓我們記住了海膽蓋飯,記住了北海道。劇中的海膽蓋飯但是,你造嗎?據不可靠信息,全世界被確認的海膽有900多種,可被食用只有十多種,國內及日本可以吃到的就更是有限了。海膽常見種類海膽是日本三大珍味之一,也是日本第一個發現了這個來自海洋孕育的鮮甜美味,同時更是亞洲海膽的主要出產國和消費國。日本各海域均有捕撈海膽,其中55%的產量來自北海道。
  • 加拿大巨紫球海膽,比我的中指還長還粗
    前兩天在「吃肉」餐廳,閻師傅給我吃有16㎝的巨大海膽。這要生長多少年? 年輕的巨紫球海膽生長速度相當塊。兩歲時,它能在一年內生長2-4釐米,兩倍於它原來的尺寸。6-7年達到成熟的尺寸。在十來歲的時候,海膽生長明顯放緩。當海膽22歲時,它每年只從12釐米生長到12.1釐米。
  • 盤點4款「最美味」的海鮮,海膽上榜,吃過3種以上的都是吃貨
    4款海膽X燒肉井飯,鮮甜韓國馬糞海膽鋪好鋪滿!身為海鮮控的你,你知道臺灣每人每年平均吃下34公斤海鮮,高居全球第四嗎?現在就揪身邊的朋友衝去吃超豪華的海膽井飯吧!開井首度以海鮮入井,特選夏季美味的鮮甜韓國馬糞海膽搭配燒肉,推出4款超豪華澎湃的海膽燒肉井飯,若是吃不過癮還可以嘗試讓海膽堆疊成山的地表最強爆膽王井,一起來看看吧!
  • 老卓:讓你嘗嘗,什麼叫做即食海膽
    「腥、通透、刺激」這句經典臺詞給多少人心中種下了草。| 文章:《還記得那碗海膽蓋飯嗎?》,產地包含日本相模灣以北的太平洋一側、北海道日本海區域,另外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也有。品質優劣海膽品質評測的標準是以外型為主,而不是味道,尤其是在日本。拍賣商在檢查經過處理的盒裝海膽時,會特別觀察是否毫無瑕疵、組織是否平均、外型是否美觀、色澤均勻程度、尺寸、氣味,以及海膽處理廠的信譽。試吃完全不包含在評測過程中。
  • 我很醜但是我很美味——海膽這麼做更好吃
    海膽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食慾,所以雖然在中國、日本海域數量眾多,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注意到它,直到日本人開始養殖海帶也就是昆布,而海膽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海帶。海膽把海帶吃個精光,氣壞了養殖海帶的漁民,所以便將它們全部抓起來準備吃掉。打開這個海膽才發現裡面是金黃色的,人們就這樣發現了一個比海帶還要美味的食物,也就從此吃起了海膽。
  • 海膽的營養價值 海膽的食用方法
    吃過海膽嗎,吃過海膽的人挺到海膽二字應該開始流口水了,因為海膽黃的營養價值很高,味道非常鮮美,而海膽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到人們的崇尚嚮往,在山珍海味中也是名列前茅。隨著現在社會 的進步很多家庭已經走進了小康家庭,越來越多的人吃到海膽的機會更多了,海膽還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 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 臺北的日本料理餐廳哪家好
    這次給大家整理一下最好吃的臺北的日本料理餐廳,在臺北,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臺灣人喜歡吃日本料理,因此很多的日本料理店也很火。到底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呢?今天為你介紹臺北日本料理店。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
  • 你吃過海膽刺身嗎?那金黃的東西是什麼?
    我們習慣性地將喜歡吃東西的人稱為「吃貨」,而筆者認為真正的資深吃貨,他的食譜範圍應該很廣泛,不僅能夠接受得了一般人所吃的食物,還要敢涉獵那些鮮有人吃的食物,例如中國的一些地區存在著吃蠍子、螞蚱等現象,能夠對這些食物下口的人,筆者都認為這樣的人是「真」吃貨。
  • 「海膽霞」的外號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女排的隊友們和粉絲們都戲稱丁霞為「海膽霞」,那麼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呢? 2015年,中國女排在夏威夷與美國女排打友誼賽。正好一個下午沒有賽事安排,女排的幾個妹紙和教練便相約外出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