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新型城鎮化與突破「胡煥庸線」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新型城鎮化與突破「胡煥庸線」(大家手筆)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紀之交曾說,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最深刻的兩件事將是新技術革命和中國城鎮化。根據世界各國城鎮化的經驗,城鎮化一般要經歷人口向城鎮集中、郊區城鎮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等不同發展階段。我國目前一方面人口還在向城鎮集中,另一方面郊區城鎮化正在加速推進,逆城鎮化的徵兆也開始顯現。逆城鎮化並不是反城鎮化,而是城鎮化發展中繼郊區城鎮化之後的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逆城鎮化的典型特徵是,城市中心人口為了逃避交通擁堵、汙染嚴重等問題而向遠郊乃至鄉村流動,鄉村生活重新繁榮。逆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是一致的,即在鄉村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質,同時可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農民眾多的大國。受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所限,城鎮化再發展也很難像一些發達國家那樣,把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鎮。我國目前城鎮化水平達到約55%,一些逆城鎮化的徵兆已經顯現:一是農家樂的興盛;二是一部分城市中產家庭追求生活環境而向小城鎮和鄉村遷移;三是城鎮居民越來越普遍的異地養老。這些點點滴滴的徵兆,預示著一個新的大眾消費潮流,將有利於改變一些地方出現的鄉村空心化、鄉村住宅閒置和鄉村衰落現象。

  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之下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因為我國還有巨大的結構變動彈性,特別是城鄉結構變動彈性。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都意味著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我國城鎮化水平估計要達到75%才能穩定下來。

  在我國的版圖上,從黑龍江黑河到雲南騰衝,有一條呈45度角的斜線,這就是地理學家胡煥庸1935年提出的我國人口密度劃分線,亦稱「胡煥庸線」。上世紀30年代,這條線的東南以36%的國土聚集96%的人口,而西北以64%的國土承載4%的人口。令人驚奇的是,在歷經80年的城鎮化和各種人口遷移之後,這條斜線的人口分布涵義仍然未變。中國科學院的地理學家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測算,發現這條線東南部人口仍佔全國總人口的94.1%,西北部佔5.9%。

  「胡煥庸線」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目前城鎮化水平的分割線。這條線的東南各省區市,絕大多數城鎮化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這條線的西北各省區,絕大多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李克強同志2014年11月參觀國家博物館人居科學研究展時指著中國地圖上的「胡煥庸線」說,中西部如東部一樣也需要城鎮化,要研究如何打破這個規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讓中西部百姓在家門口也能分享現代化成果。

  新型城鎮化是突破「胡煥庸線」的一個有利契機。新型城鎮化不能把眼睛只盯著建設國際大都市、建設特大城市群,也要注重改變鄉村的面貌、改變中西部地區的面貌。應順應城鎮郊區化和逆城鎮化發展的趨勢,因勢利導,善加利用。當然,新型城鎮化的大潮會有衝擊和蕩滌,因此要守住幾條底線。

  第一條底線是不能損害農民利益。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目的是讓農民普遍富裕起來。只有農民富裕起來了,中國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我國大多數地區人多地少,全國平均每個農戶佔有的土地僅為歐洲發達國家的1/60到1/80。逆城鎮化要為農民創造增加收入的機會,使農村聚居點繁榮起來。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特別要避免農村凋敝、農業衰敗和農民利益受損。

  第二條底線是要保持鄉土田園風光和地方特色。鄉土田園環境是整個國家呼吸的「肺葉」。各地各具特色的鄉土田園風光,是活在我們民族集體記憶裡的美麗中國,必須通過立法進行永久性保護。所謂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就是既要使農民享有同市民相當的生活品質和公共服務,又要使農村保持田園風光。

  第三條底線是要符合長遠發展的鄉村規劃。城鄉一體化並不是城鄉一樣化,不是把農村變成城市,不是要使鄉村成為新的水泥高樓的森林。很可惜的是,至今我國多數鄉村地區還沒有很好規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首先是政府服務均等化,包括建設規劃、供水、供電、交通、通訊、垃圾處理、環境整治等。應逐步把城鄉統一納入政府公共服務框架,讓鄉村真正美麗起來,讓農民的日子過得更好。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是什麼造就了神秘的「胡煥庸線」
    編者按:  1935年,著名的地理經濟學家胡煥庸教授提出「黑河—騰衝」線:東側不到40%的國土面積,分布著96%的人口。這條線也因此被稱為「胡煥庸線」。  這個過渡帶與神奇的「胡煥庸線」是否有關聯?多年以來,「胡煥庸線」東西兩側在降水量、經濟、人口等方面是否有變化?
  • 東南人滿,西北土滿:歷史情境中的「胡煥庸線」
    按:近年來,面對東部人口飽和、資源缺乏、城市發展障礙等問題,政界和學界不斷有人討論如何突破1935年胡煥庸劃出的璦琿—騰衝人口地理分界線。本文舍此難題,著重探討其提出的歷史情境,注意到二三十年代中國人口研究領域的人口分布轉向和移民殖邊思潮,以及翁文灝的人口地理分界線的提法對胡煥庸的影響,表明胡線端點隨經濟發展和人口變化的可變更性。
  • 跨越「胡煥庸曲線」的中國客機
    「胡煥庸曲線」是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了一條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這條線從東北的璦琿,連接雲南騰衝。沿著這條線中國地圖一分為二,即廣義上的東部與西部。這條線在文人的眼中是小橋流水與大漠孤煙的分界線;在旅行者眼中是中國景觀的分界線;在氣象學家眼中是我國乾旱分界線;在經濟學者眼中是貧困分界線。
  • 這條線把中國分成兩個世界
    環境專家眼裡,胡煥庸線是乾旱與溼潤生態的分界線。從地形和氣溫看,胡煥庸線的西側主要是低溫高寒地區,東側地形相對平緩且年均氣溫較高(東北地區除外)。從降雨量看,胡煥庸線基本與400 毫米年降雨量線重合,這是半乾旱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也被視為中國生態環境界線。    農業專家眼裡,胡煥庸線是農業與牧業生產區的生態分界線。
  • 突破「地理環境決定論」迎來新機遇
    胡煥庸線是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最初稱「璦琿—騰衝一線」,後因地名變遷,先後改稱「愛輝—騰衝一線」「黑河—騰衝一線」。胡煥庸線不僅是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性,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分界線。
  • 前瞻「十四五」|做好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結構升級聯動發展
    △ 11月27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農交會網絡直播專區現場,直播達人們通過線上渠道展示推廣農交會的產品。目前,「四新經濟」已成為各地區「十四五」時期搶先布局的投資熱點, 其對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結構升級聯動發展的助推作用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如何在「四新經濟」的助推下做好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結構升級聯動發展迫在眉睫。
  • 「左海大講堂」開講新型城鎮化2.0
    「左海大講堂」開講新型城鎮化2.0 2019-03-28 22:35:21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趙昕玥   福州新聞網3月28日訊(
  • 經濟每月談: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足跡
    2015-08-28 15:15:33潘家華: 新「三線」建設的第二個方面,就是由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三、四線城市。我們現在一、二線城市人滿為患,擁堵難解,三、四線城市發展乏力,沒有生機。我們如果把一、二線城市的優質資源轉移到三、四線城市,活力就有了,動力也有了,均衡發展也就實現了,我們環境的容量就可以得以保持了。
  • 「人地關係」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
    原標題:「人地關係」視角下的新型城鎮化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龔萬裡/作  當前,學術界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關注。比如:過快的城鎮化可能帶來哪些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中國未來的聚落大小及空間格局會呈現什麼形態?一些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伴隨的「大拆大建」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華民族人居環境傳統的延續?再比如,新建聚落多選擇在區域中心或交通便利區,這裡多為良田。
  • 菏澤市鄆城縣:激發內需潛力做好新型城鎮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鄆城縣立足農業大縣、人口大縣的縣情,堅持走符合自身實際的新型城鎮化路子,以人為核心,將縣城建設作為主平臺,推動以中心鎮建設為副平臺的小城鎮協調發展,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越走越寬闊。
  • 新型城鎮化到底什麼樣?專家詳解四類主要指標
    原標題:新型城鎮化,到底什麼樣? 圖表來源:《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以人為本,加速農民工市民化 指標一:城鎮化水平(2020年)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左右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左右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城鎮化率指標。
  • 【競答】明日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
    【競答】明日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 2020-11-24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如何以人為核心
    原標題:新發展階段新型城鎮化如何以人為核心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_2014年...
    (2014-2020年),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明確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統籌相關領域制度和政策創新,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
  • 特色城鎮化六要素
    而作為一個有著巨大自然稟賦差異的大國,中國特色新型城鎮道路是不同地域走出因地制宜以人為中心的多元城鎮化道路的總括。為進一步認識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實踐,釐清城鎮化要素,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一般規律和特殊性,2013年11月調研組赴江西省贛州市就城鎮化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並就其城鎮化道路的經驗進行了分析研討。
  • 新型城鎮化中少數民族市民權益保障研究
    內容提要:在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的關鍵時期,精準對接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權益需求,有效保障他們的市民權益,是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市民化的關鍵。因此,新型城鎮化戰略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推行「主動市民化」和「差異性」保障方式,建設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優先解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居住與隨遷子女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