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不好,藥效全沒了,老中醫:煎中藥謹記4點

2021-01-11 快速問醫生

因為西藥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很多人對於西藥有牴觸問題。但是生病就必須要服藥,生病了也不會意味著不服藥就能好。因此很多人將目光放在中藥身上,畢竟中藥沒有什麼太大的副作用。自然會成為很多人用藥首選,但是如果沒有煎好中藥,藥效全作廢。因此要怎麼做?

想要煎好中藥,做好這4點即可

1、煎藥器具的選擇

大多數是選擇砂鍋來煎中藥,不能使用鐵鍋。使用砂鍋煎中藥是最行之有效的,主要是因為砂鍋是一種陶瓷產品,煎服中藥時不會有化學反應產生。所以,藥效自然不會受影響。

因此,在煎藥器具方面馬虎不得。畢竟好的煎藥器具不會影響藥效,同時也能將藥效發揮最大化。因此不要認為煎藥器具是隨便選擇的,這裡還有很多講究的。

2、煎藥過程中適當加水

中藥在煎服前最好提前用冷水浸泡,不可使用開水。其加水量大概是以中藥完全浸泡為主,最好在開水前浸泡半小時即可。除外,中藥提前浸泡後再煎熬成藥湯就輕易發揮藥物作用。其中,在煎藥過程中最好能適當加點水,避免乾鍋情況出現。

3、煎藥時間

中藥浸泡後,放在砂鍋內加入適量的水即可開始煎。在中藥水燒開前,最好先用武火燒開。之後再改成文火慢煎。其煎藥時間根據不同的藥物性質而定,大多數是20分鐘。如果是用於調養身體的中藥,一般是選擇煎熬30分鐘即可。同時,要確定這些中藥適合煎熬多長時間才能完全發揮藥效。

4、定期翻渣

中藥煎熬過程中會形成藥渣,但是有些藥渣並沒有完全發揮藥物作用。因此,在煎熬過程中最好能定期翻渣。這樣一來就能讓未發揮藥物作用的藥渣得到充分利用,減少中藥浪費,同時也能增加藥效等等。

而且在煮沸後,最好能看看砂鍋內還有多少藥渣,如果藥渣不多的話,可以直接把藥渣倒出來晾乾。反之,如果砂鍋內剩餘的藥渣比較多的話,再多煮一點就可以。

綜上所述,西藥與中藥的關係可為水火不容。畢竟西藥副作用大,而中藥是天然植物「提取物」,所以不會有副作用等方面的問題。然而,中藥如果沒有熬好,就會影響藥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最好做好以上4方面工作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中藥怎麼熬,煎中藥正確處理方法
    中藥怎麼熬,煎中藥正確處理方法1、煎藥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選擇,因為如果容器選擇不正確,藥效也會達到不同的效果,最好選擇砂鍋是最好的,其次才是不鏽鋼。如果選擇隨意的鍋直接使用的話,會很容易導致藥效和其他的物質混合在一起,出現一些其他化學的反應,這樣可能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 中藥先煎後下有講究
    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由於藥物質量不同,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揮發程度也不同。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
  • 凌晨4點老朱起床給老母親煎中藥 突然發現樓道電錶箱起火了
    朱大伯的家在二樓,他凌晨煎中藥的時候發現這裡有火光。記者 陳中秋 攝  昨天10:41,網友「李晨外公」微信都市快報:今天清晨4點左右,家住上城區彩霞嶺社區五聖堂9號的朱建民師傅,早早起床給90歲的老娘煎中藥,突然聞到一股焦味,朝下一看,一樓配電箱冒出火花,濃煙滾滾,這時大家都在熟睡中,朱師傅冒著濃煙和危險,第一個衝下樓,靠著平時演練的滅火知識,奮力衝向著火點,利用乾粉滅火器撲救,一隻不夠,這時,鄰居遞上一隻大型乾粉滅火器進行噴射,等到
  • 中藥為什麼有先煎後下?去其毒而不傷人 這裡面有學問
    為了充分煎出藥物的有效成分,對不同品質的藥物採取不同時間的煎煮,使各種藥物都能發揮其應有的藥效。質地堅硬的藥物需煎煮時間長些,煎煮時間過短很難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也就是味厚者先煎,使其味出而緩行;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煎煮時間過長,會使藥內有效成分被破壞或揮發掉,也就是味薄者後下,使味不竭而先至。毒重者要先煎,去其毒而不傷人。
  • 中藥如何服用 正確的方法是什麼
    中藥治病,對我們的身體都非常的好了,健康的保養好身體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如果身體不好的話,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那到底該怎么喝中藥,中藥有毒嗎,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 熬中藥講究多:「先煎」「後下」各區別!
    患者 在 家 煎 中 藥 時 應 注 意 很多細節。除整體 的煎煮時間、火候 等問題,中藥還有 先煎後下之別。對於以下特殊 藥物需要區別對待。1.先打碎再煎 30 分鐘的中 藥:主要是一些礦石、貝殼類或 角甲類藥物,如生石膏、寒水石、 赤石脂、靈磁石、代赭石、海浮 石、礞石、自然銅、牡蠣、石決明、 珍珠母、海蛤殼、瓦楞子、龜板、鱉甲、穿山甲、龍骨、龍齒、水牛角 等。 2.先煎30分鐘的中藥(只有 先煎才起作用):天竺黃、火麻 仁、石斛等。 3.先煎 1~2 小時(減毒或去 毒)的中藥:烏頭、附子、商陸等。
  • 中藥配方顆粒比傳統中藥飲片更好嗎?
    【天地網訊】    傳統中藥飲片存在煎煮耗時耗力,攜帶不方便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已很少有人自煎中藥,醫院和藥店代煎中藥人氣正旺,相對代煎,直接選擇衝泡中藥配方顆粒更是簡單、高效,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以及學生族使用。
  • 中藥止痛藥有哪些 中藥對於止痛有特效
    楓香脂楓香脂,中藥名。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乾燥樹脂。7、8月間割裂樹幹,使樹脂流出,10月至次年4月採收,陰乾。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涼血止血。用於跌扑損傷,癰疽腫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用涼開水而非自來水浸泡中藥最好用涼開水,而不是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會與藥材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中藥的浸泡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藥物中如果含有較多的葉、花、草,浸泡時間可縮短為20分鐘。浸泡時水要沒過藥材4~5釐米,第二次煎煮時水要沒過藥材2~3釐米。
  • 中藥湯的藥渣要怎麼處理
    中藥湯劑沉渣該不該扔?大多數煎過藥的人都有這樣的疑問,這是因藥而定的。煎好的中藥湯劑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這泥糊樣沉澱物,到底是加點水攪混服下,還是乾脆棄掉,則是面臨的實際問題,切勿小看,直接關係藥效。   中藥湯劑的沉澱物是喝還是扔,是因藥而定的。
  • 喝中藥不能吃什麼 喝中藥這些事項要牢記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有吃中藥的習慣,那麼對於吃中藥的情況,大家有什麼了解呢?喝中藥不能吃什麼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喝中藥不能吃什麼1、生冷類食物喝中藥最好是不要吃生冷性的食物,因為這些寒性的食物主要適合有一些熱症疾病的情況,對於虛汗體質的人就要注意了。
  • 中藥煎煮方法不當把藥熬糊,咋整?收好這份中藥的正確煎法
    【中藥煎煮的正確操作】 正確選擇煎藥器皿 煎煮中藥以砂鍋、瓦罐為好,可以用陶器、不鏽鋼器皿、玻璃器皿。忌用鐵鍋、銅鍋、鋁鍋、鉛或有害塑料製品,以免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說到浸泡中藥,很多患者都會問,這個藥是不是需要洗一洗,把泡過藥的水倒掉,煎煮的時候再接新的涼水?中藥飲片不需要清洗。飲片上市前已經經過了淨制,飲片清洗會導致易溶於水的中藥飲片及飲片表面輔料的流失。煎藥前清洗飲片會減弱或改變湯劑的原有藥效,影響藥效的發揮和疾病的治療。 一般中藥煎煮兩次,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1/3~1/2。兩次煎液去渣濾淨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3、飲食禁忌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如辛辣類、魚腥類、發物類、生冷類、油膩類、酸冷類。4、證候禁忌由於藥物的藥性不同,其作用各有專長和一定的適應範圍,因此,臨床用藥也就有所禁忌,稱「證候禁忌」。
  • 中藥, 您用對了嗎?
    炮製後的中藥材有的降低或消除了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改變或緩和了藥物的性能;有的增強了藥效;有的滅活了內在的活性酶,使有效成分不被分解;種子類中藥材經炒制後種皮破裂,便於有效成分釋出,等等。因此,大家應選用中藥飲片而慎用未經炮製的中藥材,以達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 中藥煎制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以紅景天為例)
    雖然現在有很多中藥醫院可以為患者煎制中藥了,但是那個藥效不如自己在家煎制的。建議如果有時間,還是自己煎制~~1、選擇器皿: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鏽鋼為宜。    特別注意:嚴禁用鐵器。但特殊藥謹遵醫囑,如:紅景天,最好浸泡3-4小時。3、水的用量: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釐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藥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4、注意火候: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煮,5、時間:開鍋後40分鐘,煎藥時要攪拌藥料2-3次。第二次煎制可以少個10分鐘。如:紅景天,40分鐘後顏色比較淡,可以適當的增加時間,以藥效完全析出。
  • 中藥怎麼吃 可以和西藥一起吃嗎
    4、辛辣類食物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瘻、癰癤患者等。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
  • 中藥基礎知識-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B、取仁炒香嚼服C、治療疥癬,宜研末,用醋或蜂蜜塗患處D、驅殺絛蟲,宜研末,用溫開水送服E、驅殺絛蟲,用冷開水調服4、一般中藥的常用內服劑量是A、3~10g B、5~10g C、10~15g D、10~30g E、1~5g5、一般情況下,5 歲以下的小兒,通常用成人量的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
  • 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大家都知道中藥與西藥最大區別,西藥只起到對疾病帶來治標作用,而中藥在其服用既可治標又可治本的極大作用,但中藥需要一定的煎煮才能達到對身體起到極大的藥效價值,相信這是有進行中藥煎煮病人所不了解和重視的。那麼,中藥煎煮需要多長時間呢? 一般中藥首煎從沸騰起計算約需半小時,第二煎則可略長10分鐘。
  • 中藥儘量別打粉吃
    看中醫吃中藥,是現代人治病、保健的方式之一。煎煮一副中藥通常需要浸泡、煎煮、過濾,過程長達2~3小時。特殊的中藥還需要經過先煎、後下、另煎等處理,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保證藥效發揮完全。但很多患者因工作忙、煎煮服用不方便,選擇將中藥打粉後衝服或裝入膠囊。
  • 淺析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中藥飲片的差別
    很多同行在討論中藥配方顆粒會不會代替中藥飲片,這個問題不能片面的說,中藥配方顆粒是否會代替傳統的中藥飲片。這樣的說法毫無意義就像AI技術能不能代替人類的智慧一樣。按照傳統的煎藥模式,醫生在開完處方後,藥房的人員抓取中藥給病人,病人拿回家再用水煎煮。然而有的藥材是不適合直接煎煮的,還需要先煎、後下、包煎、烊化等工序。例如,有毒的附子、川烏、草烏就要先煎;一些薄荷、青蒿、砂仁就要後下;粉末狀或者有毛的例如車前子,辛夷就需要包煎,膠狀的粘性大的,如阿膠就要烊化。
  • 喝中藥:上午9點和下午3點是最佳時間
    吃中藥則是一天兩次,但在時間上,醫生們給出的常常都是「早晚各一次」,大家最常見的喝法都是早飯和晚飯時分服用。但實際上,服用中藥最佳的時間並非如此。  「喝中藥,最佳時間是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王志敏解釋,上午9點和下午3點左右,是消化吸收能力最強的時段,也是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而且,這個時間喝中藥也不會影響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