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天降巨型火流星,亮度如同中午陽光,或從北極星位置飛來

2020-12-24 科普大世界

隕石都是「天外來客」,要降落到地球上,必須經受「火」的考驗。12月23日早上7點鐘前後,我國青海省玉樹市及其附近一帶,天剛蒙蒙亮,一個大火球突然出現於天空中,由北向南縱貫天空,發出了極其明亮的光,地面被照耀得如同白天有陽光的中午時分,這中間還伴隨著巨大的響聲,如同驚雷滾過,嗚嗚聲震耳欲聾,中間夾雜著爆炸的聲音,那氣勢真是相當震撼,當地人甚至感受到了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



不但是地面上,一些坐飛機的乘客在空中也看到了它,它發出的極亮的光如同太陽升起,強光如同日光般照進舷窗,很多人都認為這應該是一顆非常大的隕石。

這樣的情況可謂是典型的大型火流星現象,必然會有隕石降落到地面上,有當地人稱隕石應該降落到了南邊的囊謙縣,但也有人聲稱該不明飛行物已飛往西藏昌都方向,可見這顆火流星橫貫了青藏高原的東北部,但具體會落到哪裡,目前還不清楚,也沒有人發現。

從時間和飛行軌跡上看,這顆火流星應該屬於小熊座流星雨,其活躍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17日至26日,高峰期出現在22日,輻射點接近小熊座的β星,這顆星在我國古代稱「北極二」或「帝星」,距離北極星不遠,如果是在古代,這樣的現象會被認為不祥!

不過在現代天文學中,小熊座流星雨是上世紀中葉才被發現,這個流星雨的流量並不是很大,每小時大概出現10~50顆左右,在中高緯度比較容易觀察到,因此在較低的緯度,通常流星都是由北向南行進。

小熊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8p/塔特爾,這顆周期性彗星大約每14年出現一次,在它靠近太陽的時候,可能會在太陽引力和表面水蒸氣蒸發的雙重作用下部分解體,在軌道上留下較小的碎石塊,當地球來到它的軌道附近的時候,碎石塊闖入地球大氣層,就會形成小熊座流星雨,因此出現在青海省玉樹市的這顆隕石很可能曾經就是這顆彗星被解體的一塊碎石,而且是其中較大的一顆。

參考資料:
《北京晚報》12月24日文章《隕石疑墜落青海,划過瞬間宛如白晝!有人在飛機上目睹震撼一幕,當地回應》

相關焦點

  • 青海天降「火流星」,亮度像正午的太陽,在古代是不吉祥的徵兆!
    西海天降「火流星」,亮度像正午的太陽,在古代是不吉祥的徵兆!在12月23日上午7:00,我國的青海省玉樹市遭遇了巨型火流星,7點天剛朦朦亮,就有居民看到天空當中有一個巨大的火球迎面而來,它從北向南貫穿了整個天空,發出的光亮就算是正午時分的太陽一樣,同時還伴隨著轟隆轟隆的巨響,這個過程中還摻雜著一些類似於爆炸的聲音,當地有居民察覺到這一狀況之後就立刻掏出了手機,拍攝下了整個火球墜落的場面。
  • 西海天降大異象,亮度如正午的太陽,學者:在古代是不吉祥的徵兆
    西海天降大異象,亮度如正午的太陽,學者:在古代是不吉祥的徵兆在12月23日上午7:
  • 青海火流星墜落區域鎖定,或從北極星飛來,質量將創歷史!
    大家都知道,隕石其實就是遊蕩在宇宙當中的小天體,在引力的作用這些,衝撞宇宙當中的其它天體,就在我們生存的太陽系當中,每一個行星附近都遊蕩著大量的小天體,而根據相關的統計,每一天都會有超過10萬顆地外位置衝向地球
  • 專家:青海火流星重達430噸,從小行星帶飛來
    12月23日,青海玉樹天降「火流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從其降落時極其明亮的光輝、巨大的聲響及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等表現來看,這顆火流星的個頭很大,那麼它到底有多大?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明濤、周炳紅、龔自正等研究員經過科學分析近日給出了可信的答案,初步判定認為這顆火流星是一顆直徑約6.5米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重量約430噸。
  • 專家:青海火流星重達430噸,從小行星帶飛來!
    12 月 23 日,青海玉樹天降 " 火流星 ",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從其降落時極其明亮的光輝、巨大的聲響及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等表現來看,這顆火流星的個頭很大,那麼它到底有多大?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明濤、周炳紅、龔自正等研究員經過科學分析近日給出了可信的答案,初步判定認為這顆火流星是一顆直徑約 6.5 米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重量約 430 噸。
  • 重達430噸,從小行星帶飛來……
    12月23日,青海玉樹天降「火流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從其降落時極其明亮的光輝、巨大的聲響及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等表現來看,這顆火流星的個頭很大,那麼它到底有多大?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明濤、周炳紅、龔自正等研究員經過科學分析近日給出了可信的答案,初步判定認為這顆火流星是一顆直徑約6.5米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重量約430噸。
  • 重達430噸,從小行星帶飛來...
    12月23日,青海玉樹天降「火流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從其降落時極其明亮的光輝、巨大的聲響及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震感等表現來看,這顆火流星的個頭很大
  • 青海火流星:體積約143立方米,重達430噸,中科院已算出相關數據
    2021-01-02 16:03:20 來源: 科普大世界 舉報   12月23日,青海玉樹天降
  • 中秋夜天外飛來一顆火流星 別只是看個熱鬧
    2013年2月15日,火流星飛奔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 NASA  中秋之夜,一位「天外來客」造訪地球。10月4日夜,雲南迪慶上空發生了一次火流星事件。  火流星是什麼?和小行星撞地球是一回事嗎?它能幫助科學家解開哪些謎題?  中秋之夜的一場天文奇觀  火流星是亮度非常高的一類流星。按照國際天文聯合會的定義,如果流星在越過觀測者正上方(天頂)時,視星等比-3等更明亮,則可被稱為火流星。這樣的亮度,大約與火星、木星最亮時差不多。
  • 北京城區拍到罕見火流星
    12月13日,北京市海澱區石油附中流星監測系統監測到一顆罕見的火流星,亮度相當於北極星的1萬倍。國家天文臺科普工作者張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這也預示著今年雙子座流星雨即將來臨,14日入夜到清晨將會是最佳的觀測時間。
  • 【人民日報】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
    孫博陽攝  青藏高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宮。4000多萬年前,這裡曾有一片汪洋大海,歷經滄海桑田,人們說不清中間發生了哪些變遷。或許在漫長歲月中,它一直在沉吟、訴說,只是我們聽不懂。如今,藉助現代科學分析方法,從一塊塊沙土、一片片樹葉和一顆顆動物牙齒中,可以復原它過去故事的片段。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踏上「第三極」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我國首次對青藏高原地區進行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研究,填補了青藏高原研究中的諸多空白。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 「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
    「青藏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常德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故事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記者 李傑 魯融冰5月的青藏高原天藍雲白、水碧山青,美若天堂。千峰百嶂,巍峨壯麗,令人嘆為觀止 5月下旬,記者從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出發,往東南方向行車約300公裡,便到了常德市援藏工作隊駐紮的地方——隆子縣。
  • 青藏高原所等發布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觀測數據集
    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然而,受自然環境、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較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青藏高原成為我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研究人員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4000米的海拔,讓青藏高原傲視同緯度周邊地區「世界屋脊」當之無愧>海拔高、面積大的青藏高原仿佛城牆般,攔截了它的去路為什麼將青藏高原單獨劃為一個區呢?
  • 為什麼印度對青藏高原如此感興趣?
    01青藏地區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與印度隔山相望的就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被稱作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也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西起崑崙山脈,東至黃土高原,總面積達250萬平方千米。青藏高原是如何影響南亞大陸的?對於印度來說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今天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青藏高原向南亞地區輻射的影響力。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大理上空划過「火流星」
    8點剛過,一顆瑰麗的「火流星」橫空出現。它亮度忽明忽暗,持續數秒。最亮的時候,連滿月都不如它。許多網友從不同角度拍到壯觀的視頻。甚至遠在香格裡拉的遊客都說看見了它。NASA剛剛公布了衛星觀測結果,這次小行星撞擊事件發生在北京時間10月4日20:07,撞擊點位於香格裡拉縣城西北40公裡處,具體位置是:北緯28.1、東經99.4。
  • 岡底斯山脈,誰才是青藏高原真正的「王」?
    岡底斯山脈,就是一位一直活在喜馬拉雅的「陰影」下、被岡仁波齊的大名耽誤了的高原巨人。01 世界的中心作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最不缺的就是山。岡底斯山脈,西側在薩色爾山脊相望於喀喇崑崙山脈,向東一路延伸至納木錯西南,與念青唐古拉山脈隔著一個拉薩。
  • 抱上犛牛這條「大腿」,人類才得以在青藏高原立足
    野犛牛的歷史分布區遍及整個青藏高原。圖片:Nadeemmushtaque / wikimedia人類需要犛牛的奶和糞便,於是每天晚上要將犛牛趕回帳篷邊一隻只栓起來,第二天早起迎著第一縷陽光撿起一坨坨最新鮮熱乎的晨便,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