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程綱團隊:單層石墨烯的摩擦電氧離子可逆浮柵電晶體

2020-08-19 小材科研

近期,河南大學程綱教授課題組在基於摩擦納米發電產生的等離子調控單層石墨烯費米能級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The Triboelectric Microplasma Transistor of Monolayer Graphene with a ReVersible Oxygen Ion Floating Gate」為題,全文在國際著名刊物Nano Energy (IF=16.602, JCR一區)上發表。

單層石墨烯由於其優異的性質被廣泛應用於柔性電子器件、靈敏傳感器、超級電容器等諸多領域。通過使用表面吸附物產生的浮柵電壓調控石墨烯的費米能級是開發新型場效應電晶體的重要策略。但是,在之前的大量研究中,O2在單層石墨烯的表面無法形成有效化學吸附,對於石墨烯的電學和磁學特性的影響微乎其微。這是由於,O2作為電子受體,其最低的未佔據分子軌道(LUMO)高於石墨烯的費米能級,不能直接從石墨烯的價帶獲取電子形成O2-離子。

在本文中,基於摩擦電等離子的氣體離子柵技術,改變O2分子的吸附路徑,從而實現O2在石墨烯表面快速的化學吸附,報導了使用O2-作為可逆浮動離子門的石墨烯電晶體。


在具體實驗中,O2分子首先被摩擦電等離子體技術活化為O2-,隨即O2-吸附在石墨烯上。O2-作為負浮柵,可向下移動費米能級並產生p型摻雜石墨烯。可以通過加熱消除O2-的浮柵作用,並通過擬合實驗數據得出O2-的解析勢壘。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可知:O2-的LUMO能級降低至石墨烯的費米能級以下0.85 eV,從而克服了最初的吸附勢壘。本文提出的基於單層石墨烯的O2浮柵技術可以在大氣中進行,不需要昂貴的設備,這在開發基於石墨烯的新型電子和光電器件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

論文要點:1、通過引入摩擦電微等離子體激活吸附路徑,報導了使用O2-作為可逆浮動離子柵的石墨烯電晶體;2、吸附O2-作為一個負浮柵,向下移動費米能級並產生p型石墨烯摻雜;3、O2-的浮柵−是可逆的,可以被加熱和解吸障礙計算198 兆電子伏;4、從頭開始仿真表明,LUMO水平降至0.85 eV低於石墨烯的費米能級,它克服了障礙與微等離子體吸附路徑;5、該技術在開發基於石墨烯的新型電子和光電子器件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趙磊、郭俊猛博士、劉亮亮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程綱教授和杜祖亮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本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河南省科技廳和河南大學的經費支持。

來源:河南大學、新材料資訊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229

相關焦點

  • 蘇州大學揭建勝教授團隊Adv. Mater.:石墨烯量子點誘導釐米級單層有機晶體液面生長
    針對上述挑戰,蘇州大學揭建勝教授團隊首次採用石墨烯量子點誘導有機分子自組裝的方法實現了釐米級、高結晶質量的單層有機晶體的可控制備。發現通過對石墨烯量子點水溶液pH值的調控,可以有效地調控有機溶劑在液面上的擴散,從而為實現單層有機晶體生長創造了條件;2. 利用石墨烯量子點與有機分子間的較強π-π相互作用力,可以有效降低分子的成核能,並促進單層有機晶體大面積連續生長;3.
  • 中國實現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日前,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單層石墨烯是只有一個單原子層厚度的石墨,它比目前常用的金屬導體具有更好的導電性、散熱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薄、強度最大的材料,有望在微電子領域替代矽成為製造超精細電晶體的理想材料。如何在單層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製備出各種納米線路,是實現人們夢想的以碳為主要材料的集成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實現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新華網合肥11月20日電(記者王聖志 徐海濤)作為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新型材料,對石墨烯的應用研究是近年來國際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中國科技大學王曉平、羅毅教授研究組近期採用新的方法和工藝,成功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
  • 中科院王中林院士/孫其君研究員團隊Adv. Funct. Mater.:機械塑性...
    研究人員集中利用記憶行為來模擬具有多種材料類別的突觸可塑性,其中通過電/光/鐵電/磁調製可以輕鬆地使突觸活性塑化。摩擦電勢來源於施加在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上的機械作用,提供了一種能量和傳感器技術,通過從周圍環境中收集機械能來實現物聯網時代。摩擦電勢還能夠與半導體器件耦合,以通過直接機械輸入來實現電傳輸特性的調整。
  • 新突破:現在能讓石墨烯,變成單層單晶!
    科學家們研究了一個真正的單層,即大面積石墨烯薄膜覆蓋在大面積銅箔上。改進了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法,消除了石墨烯生長在銅箔上的所有碳雜質。這種均勻「完美」的單層單晶石墨烯有望被用作超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和光學設備的超薄支撐材料。
  • 哈工大首次實現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中文介紹版-盤點【Nat.Commun.】2019年以來摩擦電相關研究
    Pub Date : 2020-02-26 , DOI: 10.1038/s41467-020-14909-6通過結合接觸模式的原子力顯微鏡(C-AFM, contact-mode atom force microscope)和掃描開爾文探針顯微鏡(SKPM, scanning kelvin probe microscope)研製了納米尺度摩擦起電調控的電晶體(NTT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但是,摩擦電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因此它的價值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不過,去年筆者曾介紹過中國科學院、重慶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臺灣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啟發下,利用了摩擦電,開發出一種輕量的、剪紙式樣裝置,採集來自人體運動的能量。
  • 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8:43 光環化反應實現精確可控石墨烯雜化,這一成果由Miao Yu (哈爾濱工業大學)、André Gourdon、Lev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
  • 原子級石墨烯實現可控摺疊,科學家怎樣獲取石墨烯?
    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石墨烯摺疊,這一成果今天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石墨烯是現代材料科學熱潮的鼻祖,有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單一發明之一,石墨烯是如何被研究出來的?
  • 納米材料學:外延生長的氧化鉬作為塊狀二維介電層發展
    自成功將石墨烯與本體石墨分離以來,石墨烯的卓越性能吸引了許多科學家進入二維材料的全新研究領域。然而,儘管石墨烯具有優異的載流子遷移率,但是由於石墨烯的無隙帶結構,嚴重阻礙了將石墨烯直接應用於場效應電晶體。備選地,在過去十年中,半導體過渡金屬二滷化物(TMDC)被集中關注。
  • 高性能單層二硫化鎢
    長江後浪推前浪,高性能的單層二硫化鎢作為後起之秀,相對於前輩石墨烯表現如何呢?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 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試車成功
    日前,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10噸生產線在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試車成功,其所生產的單層氧化石墨烯及其應用產品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同時獲得了國際石墨烯產品認證中心(IGCC)產品認證。  「這也是IGCC頒發的全球首個單層氧化石墨烯產品認證證書及全球首個多功能石墨烯複合纖維認證證書,標誌著粉體石墨烯產品及其應用進入了單層時代,開啟了石墨烯產學研用全生態鏈有序發展的新階段。」
  • 石墨烯到底是什麼?它能給電子產業帶來什麼?
    因為它的電阻率極低,電子跑的速度極快,因此被期待可用來發展出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電晶體。由於石墨烯實質上是一種透明、良好的導體,也適合用來製造透明觸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陽能電池。更多的描述[1]石墨烯的碳原子排列與石墨的單原子層相同,是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呈蜂巢晶格(honeycomb crystal lattice)排列構成的單層二維晶體。
  • 餘桂華團隊AM實現鋰金屬顆粒可逆沉積的超共形可拉伸石墨烯薄膜
    反覆的枝晶生長與溶解過程中生成大量SEI和無電接觸的鋰金屬(如圖1a),這會導致低的庫倫效率、短的循環壽命、大的過電勢和電池體積的不斷膨脹等問題。通過構建3D高比表面積的鋰沉積框架、改變電解液組成和構建人造SEI等手段來提高鋰沉積的均勻性和/或提高SEI膜的機械強度,進而抑制鋰枝晶和死鋰的產生。
  • 成本最低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用膠帶發現了單層石墨烯
    美國《科學》雜誌,曾經刊登過一篇學術論文,講了一個科研團隊用膠帶在石墨上發現了單層石墨烯。他們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作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這裡不說石墨烯在國家戰略規劃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說石墨烯這個概念如何成為論文灌水的重度災區。
  • Small:柔性電晶體存儲器的最新進展
    柔性電晶體存儲器作為未來人工智慧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可穿戴電子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商業價值。近年來,基於浮柵、電荷陷阱和鐵電機制的柔性電晶體存儲器得到長足的發展,更多新型材料及結構被應用在這個領域。通過引入光學響應模塊,存儲器擴展了光調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