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2021-01-09 科學網

光環加成實現長程有序原子尺度控制的石墨烯雜化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8:43

光環化反應實現精確可控石墨烯雜化,這一成果由Miao Yu (哈爾濱工業大學)、André Gourdon、Lev Kantorovich和Federico Rosei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 相關論文於2020年10月19日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

研究組演示了在二維分子網絡上的具有空間選擇性性的光環加成反應,該二維分子網絡具有無缺陷的單層石墨烯基面。在亞分子級別直接觀察表明,環加成反應是由紫外線照射在超高真空下引發,不需要石墨烯莫爾條紋的輔助。反應包括[2 + 2]和[2 + 4]環加反應,反應位點對齊到一個二維擴展和秩序井然的陣列,誘導反應石墨烯的能帶隙層。這項工作為設計和工程化基於石墨烯的光電和微電子器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將sp2轉化為sp3雜化的化學反應已被證明是一個迷人卻具有挑戰性的功能化石墨烯的路線。迄今為止,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精確地控制反應位點或它們的側向順序還無法實現。對於需要長時間浸泡,加熱,電脈衝或探針按壓的反應,其應用前景受到限制。

附:英文原文

Title: Long-range ordered and atomic-scale control of graphene hybridization by photocycloaddition

Author: Miao Yu, Chong Chen, Qi Liu, Cristina Mattioli, Hongqian Sang, Guoqiang Shi, Wujun Huang, Kongchao Shen, Zhuo Li, Pengcheng Ding, Pengfei Guan, Shaoshan Wang, Ye Sun, Jinping Hu, Andr Gourdon, Lev Kantorovich, Flemming Besenbacher, Mingshu Chen, Fei Song, Federico Rosei

Issue&Volume: 2020-10-19

Abstract: Chemical reactions that convert sp2 to sp3 hybridization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fascinating yet challenging route to functionalize graphene. So far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precisely control the reaction sites nor their lateral order at the atomic/molecular scale.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have been limited for reactions that require long soaking, heating, electric pulses or probe-tip press. Here we demonstrate a spatially selective photo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molecular network with defect-free basal plane of single-layer graphene. Directly visualized at the submolecular level, the cycloaddition is triggered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in ultrahigh vacuum, requiring no aid of the graphene Moiré pattern. The reaction involves both [2+2] and [2+4] cycloadditions, with the reaction sites aligned into a two-dimensional extended and well-ordered array, inducing a bandgap for the reacted graphene layer. This work provides a solid base for designing and engineering graphene-based optoelectronic an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DOI: 10.1038/s41557-020-0540-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540-2

相關焦點

  • 哈工大首次實現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哈工大突破世界性難題:「解鎖」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
    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然而,石墨烯的零帶隙限制了其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儘管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已有多種方法用於石墨烯功能化進而打開帶隙,如摻雜外來原子、修飾納米顆粒、製造納米結構石墨烯、表面吸附等,長程有序原子級精準調製石墨烯局域雜化仍舊是世界性難題。
  • 哈工大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哈工大於淼課題組Nat Chem:石墨烯功能化的重要進展
    該工作開創了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先河,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朱夢劍&戴佳鈺|當雷射邂逅石墨烯,原子尺度結構調控成為現實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南大學以及中科院金屬所和物理所等團隊首次利用雷射輻照在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並對雷射驅動不可逆相變的微觀物理機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為實現石墨烯納米器件的性能調控和原子製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分子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氮摻雜石墨烯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崔萍博士與李震宇教授、曾長淦教授等校內外同行合作,在氮摻雜石墨烯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理論計算預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組裝實現高濃度、高有序的氮摻雜石墨烯。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文章首先集中介紹石墨烯和其他新興二維層狀材料vdW外延生長中常見的主要原子尺度機理,然後通過幾個實例介紹二維材料的物性優化和功能化的一些進展。2.1 碳二聚體的成核大面積、高質量石墨烯樣品已經在不同金屬或半導體襯底上利用外延生長成功製備。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研究揭示石墨烯有序晶界的範霍夫奇異性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侯建國、王兵教授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STM)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VHS)。 晶界是石墨烯材料中的一種結構缺陷,通常是生長過程中各晶粒間取向差異所致,常見於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較大面積石墨烯。與其他晶體材料相似,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也會顯著影響其物理性質,特別是在石墨烯基電子器件中的晶界會極大地影響其電子學性質。一般認為,作為結構缺陷,晶界對石墨烯器件的電子學性質是有害的,如降低石墨烯的電導率和電子遷移率等。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共價有機骨架材料構築原子尺度精確親鋰位
    研究組報導了基於共價有機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材料進行原子尺度下親鋰位點設計的策略。該方法使用了一種環硼氧烷結構的共價有機骨架,COF-1,以構築長程有序的親鋰骨架,用於抑制鋰枝晶生長。
  • 石墨烯是人類打開原子世界,邁進綠色高級文明大門的鑰匙
    量子力學的出現加大的促進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人類對物質的認識深入到原子尺度,人類根據此理論對分別對重元素和氫元素進行研究,發明了鐳元素為核心的核彈、以氫為基礎的氫彈。從此,人類對物質的認識從分別從高原子和輕原子兩頭開始,逐漸向中間元素聚攏。
  • 石墨烯之父的2020年!
    其中,2020年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包括但不限於:1)發現原子限域毛細凝聚新現象,將開爾文方程的適用性拓展到亞納米尺度,是其開創的原子限域研究體系中一個新的裡程碑。2)證實了無缺陷單層石墨烯對氣體確實不具有透過性,並拓展了無缺陷石墨烯對氣體不可透過性的極限。
  • 新材石墨烯的應用已經走到哪一步了?
    石墨烯是一種sp 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新型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大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新型材料。
  • 銀纖維/石墨烯雜化電極,用於高柔性透明光電器件
    Interfaces:銀纖維/石墨烯雜化電極,用於高柔性透明光電器件DOI:10.1038/s41598-020-62056-1透明導電電極(TCEs)在柔性光電器件的開發中備受關注。在這項研究中,基於二維石墨烯和一維電紡金屬纖維製備了可解決各種電極缺點的混合尺寸三氯乙烯。
  • 磷酸氧釩類石墨烯結構實現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類石墨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無機二維超薄結構構建了高氧化還原電位且最優能量密度的柔性平面超級電容器。 近年來,由於可攜式電子器件突飛猛進的發展,柔性薄膜型儲能器件能夠實現能量供給的同時兼具柔性、超薄甚至透明特性而廣受關注。儘管超薄二維石墨烯/類石墨烯材料在構建柔性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強勁優勢,但是目前高電化學活性的電極材料的進展依然不盡人意,無法滿足目前薄膜型超級電容器對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 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從科學到技術
    從小尺度的自旋輸運研究到大面積石墨烯的研究,是石墨烯自旋電子學應用於集成電路晶片的關鍵一步。重點在於懸浮石墨烯層的自旋輸運以及沉積於六方氮化硼基底的石墨烯。隨著技術的發展,獲得了更長的自旋長度及壽命,後續文章將討論石墨烯-hBN異質結的實例。
  • 原子尺度揭示微觀結構神秘面紗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作為太陽能材料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但其微觀特性仍不清楚。原子解析度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已經為許多晶體太陽電池材料提供了重要認知。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Laura M. Herz & Peter D.
  • 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
    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50:48 韓國延世大學Jeong Ho Cho小組提出了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