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揭建勝教授團隊Adv. Mater.:石墨烯量子點誘導釐米級單層有機晶體液面生長

2020-09-18 高分子科學前沿

高結晶質量的單層有機晶體具有缺陷態密度低、無晶界、分子長程有序的特點,在高性能有機光電器件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前景。同時,大尺寸、高結晶質量的單層有機晶體也為揭示分子排列方式與其光電性質的關係提供了理想的研究體系,可以為構築高性能有機光電器件提供理論依據。因此,大尺寸、高結晶質量的單層有機晶體的可控生長及其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應用價值。目前,水/空氣界面作為二維有機晶體外延生長的模板,已有若干報導實現了基於液相法製備的單層有機晶體。然而,目前的方法(Langmuir-Blodgett法和液相外延法等)仍存在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譬如有機溶劑擴散能力差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弱等,使得生長的單層有機晶體結晶質量較差、載流子遷移率偏低,並且晶體尺寸通常限制在數十微米至毫米級之間,阻礙了大面積器件的構築及應用。

針對上述挑戰,蘇州大學揭建勝教授團隊首次採用石墨烯量子點誘導有機分子自組裝的方法實現了釐米級、高結晶質量的單層有機晶體的可控制備。該工作具有如下特點:1. 發現通過對石墨烯量子點水溶液pH值的調控,可以有效地調控有機溶劑在液面上的擴散,從而為實現單層有機晶體生長創造了條件;2. 利用石墨烯量子點與有機分子間的較強π-π相互作用力,可以有效降低分子的成核能,並促進單層有機晶體大面積連續生長;3. 以C10-BTBT分子為研究對象,利用石墨烯量子點誘導的方法實現了高結晶質量、釐米級尺寸C10-BTBT單層晶體的生長,器件遷移率達到了2.6 cm2V-1s-1

單層有機晶體自組裝示意圖及形貌、結晶質量表徵

作者利用石墨烯量子點表面豐富的官能團,有效調控了有機溶劑的擴散行為,並通過降低生長溫度至5℃,進一步降低了溶劑的揮發速率,最終實現了高質量、均一形貌、釐米級單層有機晶體的製備(圖1)。同時,採用2D-GIXRD、TEM、HR-AFM和pUV-vis等表徵手段進一步證明了C10-BTBT單層有機晶體具有單晶結構(圖2)。

圖1 (a) 在石墨烯量子點溶液液面上,量子點誘導單層有機晶體自組裝生長過程示意圖;(b)偏振光照射下,C10-BTBT單層有機晶體在SiO2/Si基底上的光學照片;(c)和(d)單層有機晶體的偏光顯微鏡圖;(e)和(f)單層有機晶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AFM圖

圖2(a)C10-BTBT單層有機晶體的2D-GIXRD圖;(b)單層有機晶體的分子堆垛示意圖;(c)左圖為單層有機晶體的TEM圖,右圖為對應的SEAD圖;(d)單層有機晶體的HR-AFM圖;(e)和(f)單層有機晶體的a軸和b軸的晶體參數圖;(g)歸一化後的單層有機晶體的紫外可見偏振吸收光譜

有機晶體的層數與有機溶劑擴散直徑的關係

作者發現通過改變石墨烯量子點水溶液的pH值,可調控有機溶劑的擴散行為。隨著pH值的降低,有機溶劑擴散直徑會逐漸增加,使得二維有機晶體的層數逐漸降低,最終在pH值為3時獲得了單層有機晶體(圖3)。並基於上述控制實驗,作者提出了相應有機溶劑擴散機理和分子堆垛模型。其中,石墨烯量子點溶液的pH值會影響有機溶劑/水界面處量子點的表面電荷量,使其親疏水性質發生改變,導致有機溶劑/水的界面張力和有機溶劑的表面張力發生改變,最終導致有機溶劑的擴散行為不同(圖4a-c)。同時,有機溶劑擴散直徑不同會影響有機分子的堆垛行為,並呈現出不同的分子堆垛層數(圖4d)。值得注意的是,有機分子與石墨烯量子點間存在較強的π-π相互作用力,有助於晶體的連續生長,從而獲得釐米級單層晶體(圖4e)。

圖3(a-d)不同pH值條件下,有機溶劑在石墨烯量子點溶液液面上的擴散行為照片圖;(e-g)在pH分別為10、7和3時獲得的二維有機晶體的偏光顯微鏡圖;(h)隨著石墨烯量子點的pH值變化,有機溶劑的擴散直徑及其對應二維有機晶體的層數變化圖

圖4(a-c)在石墨烯量子溶液的pH值分別在大於7、等於7和小於7時,有機溶劑的擴散行為示意圖;(d)在石墨烯量子點溶液液面上C10-BTBT分子堆垛行為示意圖;(e)石墨烯量子點誘導晶體大面積連續生長示意圖

單層有機晶體的電學性能研究

基於C10-BTBT單層有機晶體的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呈現出優異的電學性能。器件開關比達到107,並且飽和區遷移率達到2.6 cm2V-1s-1,平均遷移率為2.29 cm2V-1s-1較目前已報導的溶液法獲得的單層有機晶體的遷移率有較大提升(如LB法<0.01 cm2V-1s-1,液相外延法<0.022 cm2V-1s-1,以及剛性基底自組裝法0.1-1 cm2V-1s-1)。

圖5 基於單層有機晶體的電學性能表徵圖

小結

綜上所述,在本工作中作者首次採用石墨烯量子點誘導有機晶體生長的方法,成功製備出釐米級單層有機晶體。同時系統地研究了石墨烯量子點表面電荷以及有機分子與石墨烯量子點間π-π相互作用力對有機晶體生長的影響。發現石墨烯量子點表面電荷量可以有效調控有機溶劑在石墨烯量子點溶液液面上的擴散行為,隨著石墨烯量子點的表面電荷增加,有機溶劑擴散直徑增大,從而有效抑制了有機晶體三維模式生長,實現了單層有機晶體的生長。此外,石墨烯量子點與有機晶體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力降低了晶體的成核能,並促進了有機晶體連續生長。同步輻射、TEM以及紫外可見偏振吸收光譜的表徵都表明單層有機晶體具有很高的結晶質量和均一的晶體取向。基於單層C10-BTBT有機晶體的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呈現出優異的電學性能,其載流子遷移率達到2.6 cm2V-1s-1。此外,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可以推廣至一系列不同組分二維有機晶體的製備,從而為構築高性能有機單晶場效應器件提供了材料基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2003315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聚合誘導單體穿透單層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針對此,最近,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Rainer Jordan課題組博士張濤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課題組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及理論預測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即表面引發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誘導乙烯基單體作為「倚天劍」穿透單層石墨烯這一「金鐘罩」(Nat. Commun.
  • HORIBA | 中科院金屬所全新二維層狀材料,實現釐米級單層薄膜 |...
    >,並獲得了釐米級單層薄膜。因此,他們決定從製備體系中的石英管中的Si元素入手,研究Si元素的加入對非層狀材料生長的影響。團隊成員驚喜地發現, Si元素可以參與到生長中去,成為促進材料生長的絕佳「幫手」。
  • 中國實現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原子力針尖誘導的局域催化還原反應,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日前,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單層石墨烯是只有一個單原子層厚度的石墨,它比目前常用的金屬導體具有更好的導電性、散熱性,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輕薄、強度最大的材料,有望在微電子領域替代矽成為製造超精細電晶體的理想材料。如何在單層石墨烯上直接裁剪或製備出各種納米線路,是實現人們夢想的以碳為主要材料的集成電路的前提,也被認為是石墨烯研究領域最具挑戰的方向之一。
  • 美研發石墨烯半導體量子點能實現單分子傳感器
    有一種「石墨烯半導體量子點(graphene quantum dots)」能實現單分子傳感器,也可能催生超小型電晶體或是利用半導體雷射器所進行的晶片上通訊;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日前即發表了該校進行這種技術研發的相關計劃。
  • 「石墨烯 製備」大面積單晶粒石墨烯層的自然生長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生產出沒有晶粒和縫線的連續單層石墨烯。文章指出,石墨烯晶體的單晶生長可以在較大的(該團隊使用了5x5毫米的襯底)宏觀範圍內實現。來自中國蘇州大學的Mark Hermann Rümmeli教授和德國德勒斯登IFW的Huy Ta Quang博士是CVD合成的大師,同時還是高質量電子顯微鏡的世界領先專家
  • Mater. | 微距升華生長超薄有機單晶
    但是目前氣相方法生長有機單晶可控性差、原料利用率低,特別是在厚度控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雖然可以通過外延方法在石墨烯或六方氮化硼表面生長單層或少層有機分子單晶,但特定基底等限制條件使得穩定獲得幾個分子層的超薄有機晶體成為阻礙有機單晶器件發展的難題。
  • 蘇州大學鄒貴付、尹萬健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近日,蘇州大學鄒貴付教授和尹萬健教授從成核生長動力學角度,採用溶液過程動力學誘導晶面各向異性生長策略,製備了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作者指出,各向異性生長鈣鈦礦薄膜需要考慮成核、生長以及誘導各向異性生長三個階段,並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合成方案,實現了該薄膜的各向異性生長。
  •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範德堡大學物理系Pantelides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ÖZYILMAZ教授課題組合作在非晶態材料中取得關鍵性突破,成功在低維極限下合成出單層非晶碳材料,並首次在原子尺度下準確測定了該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在實空間下計算出其長程無序性的徑向分布函數。
  • 唐本忠院士團隊Adv.Funct.Mater.:苝二醯亞胺取代的三苯乙烯有機
    【引言】有機分子半導體材料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和有機光伏(OP)等先進柔性光電子器件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儘管研究人員開發了具有高遷移率和高發光量子效率的分子半導體並用作OFET和OLEDs,但同時具有高電荷遷移率和高發光效率的半導體材料的發展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SrTiO3)襯底上外延生長的單原胞層厚(0.55 nm)鐵硒(FeSe)薄膜中觀測到了具有磁激發跡象的玻色模式和強非磁性雜質誘導的準粒子束縛態。鈦酸鍶襯底上外延生長的鐵硒薄膜具有鐵基超導家族最簡單的分子結構和最高的超導轉變溫度(能隙閉合溫度的典型值為65 K),自2012年被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發現以來在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掀起了研究熱潮。前期,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與薛其坤研究組合作採用電輸運和抗磁性測量首次報導了單層鐵硒中高溫超導的直接證據(Chin. Phys. Lett.
  • 二維金量子點: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
    這種新材料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和新一代電子器件。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碳納米材料。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一行來電子...
    遲宗濤對張子暘教授以及隨行的寧吉強研究員、王美芳經理、陳紅梅總監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張子暘教授圍繞著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展開了報告,介紹了其團隊在紅外III-V族量子點/級聯光源的研製、基於新型材料的紅外光源、新型5 nm超高精度納米光刻加工技術的開發以及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河南大學程綱團隊:單層石墨烯的摩擦電氧離子可逆浮柵電晶體
    近期,河南大學程綱教授課題組在基於摩擦納米發電產生的等離子調控單層石墨烯費米能級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The Triboelectric Microplasma Transistor of Monolayer Graphene with a R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量子點:為量子電子器件帶來新可能!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型量子點,它由兩種二維材料: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以及掃描隧道顯微鏡的針尖組成。>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的 Florian Libisch 教授和 Joachim Burgdrfer 教授帶領的團隊對於這項新技術展開了理論仿真。
  • 南京大學李紹春團隊重大發現:單層1T』-WTe2中的庫侖能隙
    【引言】二維拓撲絕緣體(2DTIs)具有量子自旋霍爾(QSH)效應,在未來低功耗自旋電子器件及量子計算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它的體能帶具有帶隙,源於自旋軌道耦合(SOC)效應;邊界處具有拓撲保護的無帶隙金屬態,並具有自旋-動量鎖定特性。一直以來,研究人員都在著力尋找可以實際應用的2DTI材料。
  • 碳世紀常州噸級石墨烯(單層碳原子)示範生產線竣工
    全球首條石墨烯(單層碳原子)噸級示範生產線建成」的新聞發布會。此前,國內外都曾有幾十噸甚至百噸級石墨烯產能的消息,碳世紀這條生產線與以往不同之處,就在於其生產的是單層碳原子材料,且年產量能夠達到噸級,這在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
  • 曼切斯特大學利用石墨烯表面化學特性控制晶體結構新方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 曼徹斯特大學 的 研究人員於ACS Nano發表的&34;一文 證明石墨烯的表面性質可用於控制從溶液中獲得的有機晶體的結構。研究背景從溶液中結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經歷的基本過程之一。
  • 學術快遞⑯| 青島大學雲茂金教授指導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圖1 石墨烯超材料的結構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光電系雲茂金教授指導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葛家豪,通過設計一種基於單層石墨烯的超構材料,在太赫茲波段實現了顯著的雙PIT效應,得到了兩個高透過率的透明窗口,並利用石墨烯費米能級實現了對透明窗口的動態調控。此外,基於耦合洛倫茲諧振子,提出了四能級系統模型,從理論上解釋了雙PIT的形成機理。
  • 我國科學家在有機半導體磁誘導生長和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發培研究團隊提出強磁場誘導有機材料生長的新策略,實現高性能半導體聚合物薄膜的結構調控並提高其電荷傳輸能力,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