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聚合誘導單體穿透單層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石墨烯為單層平面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二維原子晶體,是有望製備同時具有高滲透率和高選擇性分離滲透膜的理想材料,因此研究有機分子通過石墨烯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儘管文獻中提出了許多理論預測,但由於沒有任何缺陷的石墨烯對所有原子和分子大部分是不可穿透的,相當於高阻隔的「金鐘罩」,因而現實中關於有機分子通過石墨烯的實驗證據相當稀少。理論上預測,即使對於具有Stone-Wales缺陷的化學氣相沉積(CVD)石墨烯,氦氣分子也是無法透過的。

  針對此,最近,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Rainer Jordan課題組博士張濤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課題組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及理論預測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即表面引發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誘導乙烯基單體作為「倚天劍」穿透單層石墨烯這一「金鐘罩」(Nat. Commun. 2018, 9, 4051)。在他們的研究中,引發劑可以選擇性地鍵合到固體基體表面用以驅動單體的運動和後續補充。在單層CVD石墨烯將引發劑和單體隔離的條件下,證明了各種尺寸的乙烯基單體在引發劑的驅動下可以穿過單層CVD石墨烯並成功實現表面引發聚合。他們的研究發現,這是由於只有原子層厚度的石墨烯無法阻擋自由基引發劑和單體之間(以及催化劑)的庫侖作用力,從而實現引發劑在石墨烯另一端對單體的驅動和遷移。同時,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特性使得單體可以穩定的速率連續地被輸送到石墨烯的另一端,並在石墨烯覆蓋的表面得到聚合物分子刷(如圖)。最終,通過研究石墨烯覆蓋的聚合物分子刷厚度和形貌可以計算多類型的單體通過單層石墨烯的行為和速率。

  最終結果表明,各種尺寸的中性單體能夠在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驅動下順利通過單層自帶缺陷位點的CVD石墨烯,並且CVD石墨烯的天然缺陷由於單體的穿過而大大增加,然而,由於電荷的相互作用,帶正或負電荷的單體在穿過石墨烯時被嚴重阻隔,速度相當慢。有意思的是,當採用微圖案化的引發劑陣列時,陰離子單體在被誘導在穿透石墨烯單層膜時能夠選擇性地將石墨烯切割成各種預先設定的大小微觀圖案,進而獲得圖案化的聚合物刷。通過對分子施加外部驅動力,可以實現分子量較大的聚合單體等有機分子通過單層CVD石墨烯,並且分子的電荷對穿透行為的影響大於分子本身的大小。這些研究為單層石墨烯的可穿透性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其作為分子篩的潛在應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3203)、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QYZDB-SSW-SLH036)以及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表面引發可控自由基聚合誘導單體穿透石墨烯

  石墨烯為單層平面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二維原子晶體,是有望製備同時具有高滲透率和高選擇性分離滲透膜的理想材料,因此研究有機分子通過石墨烯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儘管文獻中提出了許多理論預測,但由於沒有任何缺陷的石墨烯對所有原子和分子大部分是不可穿透的,相當於高阻隔的「金鐘罩」,因而現實中關於有機分子通過石墨烯的實驗證據相當稀少。理論上預測,即使對於具有Stone-Wales缺陷的化學氣相沉積(CVD)石墨烯,氦氣分子也是無法透過的。
  針對此,最近,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教授Rainer Jordan課題組博士張濤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課題組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及理論預測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即表面引發可控自由基聚合可以誘導乙烯基單體作為「倚天劍」穿透單層石墨烯這一「金鐘罩」(Nat. Commun. 2018, 9, 4051)。在他們的研究中,引發劑可以選擇性地鍵合到固體基體表面用以驅動單體的運動和後續補充。在單層CVD石墨烯將引發劑和單體隔離的條件下,證明了各種尺寸的乙烯基單體在引發劑的驅動下可以穿過單層CVD石墨烯並成功實現表面引發聚合。他們的研究發現,這是由於只有原子層厚度的石墨烯無法阻擋自由基引發劑和單體之間(以及催化劑)的庫侖作用力,從而實現引發劑在石墨烯另一端對單體的驅動和遷移。同時,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特性使得單體可以穩定的速率連續地被輸送到石墨烯的另一端,並在石墨烯覆蓋的表面得到聚合物分子刷(如圖)。最終,通過研究石墨烯覆蓋的聚合物分子刷厚度和形貌可以計算多類型的單體通過單層石墨烯的行為和速率。
  最終結果表明,各種尺寸的中性單體能夠在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驅動下順利通過單層自帶缺陷位點的CVD石墨烯,並且CVD石墨烯的天然缺陷由於單體的穿過而大大增加,然而,由於電荷的相互作用,帶正或負電荷的單體在穿過石墨烯時被嚴重阻隔,速度相當慢。有意思的是,當採用微圖案化的引發劑陣列時,陰離子單體在被誘導在穿透石墨烯單層膜時能夠選擇性地將石墨烯切割成各種預先設定的大小微觀圖案,進而獲得圖案化的聚合物刷。通過對分子施加外部驅動力,可以實現分子量較大的聚合單體等有機分子通過單層CVD石墨烯,並且分子的電荷對穿透行為的影響大於分子本身的大小。這些研究為單層石墨烯的可穿透性提供了新的證據,也為其作為分子篩的潛在應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上工作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3203)、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QYZDB-SSW-SLH036)以及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表面引發可控自由基聚合誘導單體穿透石墨烯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立平團隊利用CVD技術在多晶銅襯底上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通過調節NH3的氣流量獲得不同氮濃度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電磁屏蔽材料是一類能夠通過吸收和反射等方式來衰減電磁波能量傳播以有效抑制電磁幹擾和汙染的功能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和副研究員沈斌一直致力於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前期已經在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以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該團隊又從「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生物質廢棄物或生活廢棄物來設計和製備了輕質高效電磁屏蔽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寧波大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氫燃料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宋少青博士、姜淑娟博士指導下,研究生二年級林哲荇同學在太陽能光催化水解離制氫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以寧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在國際環境與能源催化一流學術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海洋所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ACS)出版的農業領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發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鵬程團隊在海洋多糖、寡糖調控小麥碳氮代謝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研究結果為殼聚糖、殼寡糖作為新型生物刺激素的深度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
  • 中國科大二維材料系列研究取得新進展:預言單層藍磷「半層-半層...
    近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理論上預言了在GaN(001)襯底上可外延生長單層藍磷,並提出非常規的「半層-半層」生長機制。 二維材料具有很多優越的物理與化學性質。隨著Geim和Novoselov於2004年成功地機械剝離出單層石墨烯,越來越多的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科學研究都在圍繞不同類型的二維材料展開。與石墨稀具有類似的二維層狀結構的黑磷單晶,於2014年由中國科大陳仙輝教授及其合作者通過機械剝離法首次獲得。
  • 金剛石上石墨烯的自組織生長研究取得進展
    如何在絕緣襯底上形成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還是個難題。所以,不論是探索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還是尋找合適的生長石墨烯的基底材料,以便將石墨烯新奇的物理性質在室溫下呈現出來,都是石墨烯基礎研究與器件應用方面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用石墨烯研製千瓦級鋁空氣電池—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日前,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成功研製出基於石墨烯空氣陰極的千瓦級鋁空氣電池發電系統,該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高達510Wh
  • 哈工大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二維範德華材料具有特殊的能帶結構可以支持豐富的極化激元模式,例如石墨烯中動態可調的等離激元、氮化硼中低衰減的聲子極化激元和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的激子極化激元等,為上述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選擇。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懸空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的電子激發與性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之聲 舉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高鵬課題組合作在單層氮化硼聲子極化激元方面取得新進展
  •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