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5月27日上午,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作題為《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的高端學術報告。學院班子成員、全體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院長遲宗濤主持會議。
遲宗濤對張子暘教授以及隨行的寧吉強研究員、王美芳經理、陳紅梅總監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張子暘教授圍繞著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展開了報告,介紹了其團隊在紅外III-V族量子點/級聯光源的研製、基於新型材料的紅外光源、新型5 nm超高精度納米光刻加工技術的開發以及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科學問題,張子暘團隊分別採用相應的創新技術進行解決。經過不斷地研究積累,張子暘團隊在過去5年內已經自主研發了包括≧25Gps高速1310 nm光通信量子點雷射器、超快1550 nm飛秒鎖模雷射器、近紅外波段≧10 mW、≧100 nm量子點超輻射發光二極體、中紅外波段室溫連續工作的量子級聯超輻射發光二級管在內的多種新器件。張子暘團隊開發的各項技術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報告結束後,學院教師代表王彬、鞠誠、姚釗和楊振宇分別就「紅外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應用和傳輸距離問題,1.3um半導體雷射器傳輸和可靠性問題」、「如何改進雷射器通信光源穩定性差的問題」、「二維材料石墨烯是如何應用到雷射器中的問題」等與張子暘教授展開探討。同時,張子暘教授與在場研究生進行互動,現場回答研究生提出的問題,並做詳細解答,為師生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黨委書記苗洪麗再次感謝張子暘教授的精彩報告,為現場的教師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並鼓勵現場青年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彼此加深交流,相互切磋,進一步提升學院的學術水平。
張子暘, 蘇州工業園區第七屆高層次領軍人才,國字號高技能人才。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2003-2004年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JST研究員;2004-2006年任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Alberta Ingenuity Fellow;2006-2014 年任英國國家三五族半導體中心研究員;2013年獲英國國家三五族半導體中心永久研究員職位。現任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IEEE, OSA,MRS,SPIE會員、歐盟科學技術與創新項目評審專家,曾獲「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員稱號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傑出博士後基金---「Alberta Ingenuity Fellowship」。2015-2018年間獲江蘇省雙創人才、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蘇省 333 高層次人才、蘇州園區海外高層次領軍、科技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研究領域為半導體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雷射器、超輻射發光管、超快鎖模雷射器等)的研製、光子集成器件的研製、低維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長研究,在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有突出貢獻,共申請七項專利,並獲得量子結構的定位生長技術領域相關專利授權。許多工作被Compoundsemiconductors、Laser Focus World、Semiconductor Today等專題報導。以通訊作者在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CS Photonics等雜誌上發表文章逾百篇、在Springer和Wiley雜誌社出版了4篇著作章節、授權多項國際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