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一行來電子...

2020-12-04 青島大學新聞網

新聞網訊 5月27日上午,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作題為《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的高端學術報告。學院班子成員、全體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院長遲宗濤主持會議。

遲宗濤對張子暘教授以及隨行的寧吉強研究員、王美芳經理、陳紅梅總監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張子暘教授圍繞著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展開了報告,介紹了其團隊在紅外III-V族量子點/級聯光源的研製、基於新型材料的紅外光源、新型5 nm超高精度納米光刻加工技術的開發以及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科學問題,張子暘團隊分別採用相應的創新技術進行解決。經過不斷地研究積累,張子暘團隊在過去5年內已經自主研發了包括≧25Gps高速1310 nm光通信量子點雷射器、超快1550 nm飛秒鎖模雷射器、近紅外波段≧10 mW、≧100 nm量子點超輻射發光二極體、中紅外波段室溫連續工作的量子級聯超輻射發光二級管在內的多種新器件。張子暘團隊開發的各項技術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報告結束後,學院教師代表王彬、鞠誠、姚釗和楊振宇分別就「紅外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應用和傳輸距離問題,1.3um半導體雷射器傳輸和可靠性問題」、「如何改進雷射器通信光源穩定性差的問題」、「二維材料石墨烯是如何應用到雷射器中的問題」等與張子暘教授展開探討。同時,張子暘教授與在場研究生進行互動,現場回答研究生提出的問題,並做詳細解答,為師生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黨委書記苗洪麗再次感謝張子暘教授的精彩報告,為現場的教師帶來了一場學術盛宴,並鼓勵現場青年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彼此加深交流,相互切磋,進一步提升學院的學術水平。

張子暘, 蘇州工業園區第七屆高層次領軍人才,國字號高技能人才。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2003-2004年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JST研究員;2004-2006年任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Alberta Ingenuity Fellow;2006-2014 年任英國國家三五族半導體中心研究員;2013年獲英國國家三五族半導體中心永久研究員職位。現任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IEEE, OSA,MRS,SPIE會員、歐盟科學技術與創新項目評審專家,曾獲「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員稱號以及加拿大阿爾伯塔傑出博士後基金---「Alberta Ingenuity Fellowship」。2015-2018年間獲江蘇省雙創人才、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蘇省 333 高層次人才、蘇州園區海外高層次領軍、科技領軍人才等榮譽稱號。研究領域為半導體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雷射器、超輻射發光管、超快鎖模雷射器等)的研製、光子集成器件的研製、低維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長研究,在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有突出貢獻,共申請七項專利,並獲得量子結構的定位生長技術領域相關專利授權。許多工作被Compoundsemiconductors、Laser Focus World、Semiconductor Today等專題報導。以通訊作者在Advances in Optics and Photonic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CS Photonics等雜誌上發表文章逾百篇、在Springer和Wiley雜誌社出版了4篇著作章節、授權多項國際發明專利。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加工公共平臺...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加工公共平臺招聘公告已公布,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招滿為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納米加工公共平臺招聘公告   1、 博士後,2-4名,崗位職責:從事III-V半導體器件和自旋存儲器的製備、測試和分析。
  •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9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自發布招聘通知起,凡符合招聘條件的人員均可報名,招滿為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   生化平臺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下屬的公共研發平臺(http://nmshpt.sinano.ac.cn/),主要面向周邊生物醫藥類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臨床機構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撐服務,特別是大型儀器使用、外包項目開發等。
  • ...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
    完全自主研發,我國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取得重大突破;①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研究員與國家納米中心劉前研究員合作,開發成功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該技術使用了研究團隊所開發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雷射直寫設備,打破了傳統雷射直寫技術中受體材料為有機光刻膠的限制,可使用多種受體材料,極大地擴展了雷射直寫的應用場景;② 華創證券指出,亞10nm的結構在集成電路、光子晶片、微納傳感、光電晶片、納米器件等技術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需求,這對微納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然而,長期以來雷射直寫技術很難做到納米尺度的超高精度加工。
  • 中國科大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學院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
    中國科大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學院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 2016-05-27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揭牌儀式暨2016年導師培訓研討會在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舉行。
  • 2020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2020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招聘公告(江蘇)已公布,計劃招聘1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截止2020年5月15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招聘公告(江蘇)   一、招聘崗位名稱及職數   所級中心運行管理:1名。   二、招聘崗位職責   1.
  •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2016-01-12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字體:成會明赴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並以「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為題作了報告。
  •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印刷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技術與應用》出版 2020-09-21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印刷電子研究部研究員趙建文
  • 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學邢定鈺、祝世寧院士赴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參觀訪問。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接待了兩位院士一行,並陪同參觀研究所展廳和納米加工平臺。楊輝簡要介紹了蘇州納米所籌建歷程、研究布局、平臺服務、人才隊伍和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的進展情況。隨後,兩位院士參觀了納米加工平臺。
  • 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到蘇州納米所進行學術交流
    8月8日下午,國際著名化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教授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並做了題為Nanoscience for Biological Systems的學術報告。蘇州納米所所長楊輝研究員及相關科研人員、學生100餘人聆聽報告,報告會由蘇州納米所副所長陳立桅研究員主持。
  •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張躍鋼教授訪問蘇州納米所
    9月26日上午,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張躍鋼教授應邀來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張躍鋼教授為大家作了題為Graphene for Nanoelectronics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的學術報告。報告由蘇州納米所副所長陳立桅主持,副所長劉佩華出席報告會。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可穿戴式纖維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團隊在柔性可穿戴器件研究方向取得了新進展。他們採用柔性的碳納米管纖維作為導電電極,通過溶液法在纖維表面依次包裹上緻密的n型二氧化鈦電子傳輸層,介孔二氧化鈦,鈣鈦礦,空穴傳輸層及Ag納米線,隨後與另外一根碳納米管纖維通過加捻形成雙螺旋結構,最後將整個電池採用透明聚合物封裝,使得電池穩定性有了大幅提升。
  • 基於雙光束交疊法的5nm超高精度雷射直寫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與國家納米中心劉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利用雙雷射束交疊法,基於光熱反應機理,實現了特徵尺寸5 nm的超高精度加工,打破了衍射極限的1/55,並且製備出了反應「熱點」位置和強度可控的電調製微納傳感器。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針對這一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楊輝領導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採用AlN/AlGaN緩衝層結構,有效降低位錯密度的同時,成功抑制了因矽與GaN材料之間熱膨脹係數失配而常常引起的裂紋
  • 中科院:5nm實驗室技術實現大飛躍
    現在當今世界,5nm晶片生產工藝可以說是最尖端的科技,國內現在最先進的中芯國際公司也才剛剛突破N 1生產工藝,能夠實現大概7納米生產工藝水平。近日中科院表示張子暘團隊光刻方面取得研究進展,在5nm光刻工藝上研發出來一種新型的5nm晶片的加工方法。
  • 蘇州納米所&喬治亞理工大學:獲得高負載的MnO2納米片材料
    導讀: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邸江濤等與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Ching-ping Wong合作,
  • 202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範克龍課題...
    202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範克龍課題組招聘1人公告 2020-02-12 17:00:2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納米酶實驗室),
  • 中國5nm光刻技術突破,高漲的市場情緒下,相關標的具有交易機會
    據中科院7月7日官網報導稱,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子暘與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劉前合作,在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5 nm Nano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 蘇州納米所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進展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為人機互動、仿生感知系統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對複雜數據的處理和人機互動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於目前基於軟體系統和馮·諾依曼構架計算體系實現的神經網絡,人腦運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點。因此,通過人工突觸器件的製備,在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神經擬態器件,對構建新的計算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背後的力量 華雲數據助力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搭建新一代IT基礎設施平臺
    目前,隨著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機構希望將工作負載遷移到雲端,並搭建一個在現在和未來幾年都更有效的IT框架,提高基礎設施的效率。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就是其中之一。信息化建設難題亟需解決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由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共同出資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