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雅
編輯\小雅
好像很多孩子都不愛讀書,一讀書就犯困。姐姐最近很憂愁,她和我說小麗學習不好,一讓孩子看書不是找各種藉口推脫,就是直接打瞌睡。姐姐為了讓小麗認真看書特意坐在孩子旁邊盯著,然後發現小麗不是在搞小動作就是發呆,有時就是在打瞌睡。姐姐每次看到這個情況就忍不住發脾氣,覺得很生氣也很憂愁。她擔心小麗一直不愛閱讀,以後功課會學不好。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愛閱讀也沒有關係,等大了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閱讀了。但如果孩子一直不喜歡閱讀,那麼當他看書的時候就會打瞌睡。我們要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自然而然就會的,大腦它不會自己主動閱讀,閱讀的能力需要依靠學習獲得。當孩子一閱讀就犯困,我們要用"前閱讀"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這一困境。
家長要如何理解「前閱讀」這個概念?
1、「前閱讀」是指學前兒童通過自己的感知或傾聽到東西對故事所產生的理解最普遍的就是當孩子聽到大人用誇張或詼諧的語氣講故事,從而吸引孩子對這個故事的興趣,也引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2、「前閱讀」又指在孩子閱讀前為孩子提供閱讀的環境,引導孩子去閱讀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有學會認字之後才能閱讀,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前閱讀"不僅是指文字,還可以是圖像或是聲音。家長可以在孩子還未識字的時候就給孩子講故事或看繪本來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不是一定要學會認字才能閱讀,對孩子來說,越早開始閱讀是越好的。
「前閱讀」是閱讀的基礎,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幼兒是培養閱讀興趣的「黃金期」。現在很多家長都越來越注重胎教,因為家長們都知道通過胎教的方式可以幫助嬰兒最大地開發嬰兒智力潛能。閱讀也是一樣,越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孩子是越有用的。如果孩子沒有進行"學前閱讀"能力的培養,那麼就很容易出現走神或犯困的情況。孩子是好動的,閱讀對於孩子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學前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2、「學前閱讀」能促進親子交流。孩子還小的時候還不具備獨立閱讀的習慣,所以大部分都是通過家長講故事的方式閱讀。家長講故事給孩子聽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還可以促進親子交流,增加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
3、「學前閱讀」已成潮流。其實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閱讀了,學校老師不僅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還會鼓勵大家多去閱讀。閱讀的好處有許多,如增加知識量,開闊眼界,提升自己的思想等。所以"學前閱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了解決孩子看書就犯困的問題,學好"前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那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前閱讀」能力?
首先,樹立正確的「前閱讀」觀念。有些家長比較心急,一聽到閱讀很重要就迫不及待地讓孩子多閱讀,甚至買很多的書逼迫孩子去閱讀,這樣反而會事倍功半。家長要正確認識「前閱讀」,不要混淆了「前閱讀」的概念。「前閱讀」不是指閱讀的數量而是在於培養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當孩子對閱讀產生一定興趣的時候便讓孩子去真正的閱讀,找出孩子喜歡的閱讀類型,從而更好地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其次,正確選擇「讀本」。挑選孩子的閱讀書籍不能僅僅只挑選孩子喜歡的類型,還要考慮是否符合孩子的閱讀階段,難易程度要適中。如果孩子幼兒時期就要讓他讀四大名著,這顯然是是不合適的。書籍頁數太多,孩子會覺得內容太長太難且讀不懂,這也會損害孩子的興趣和閱讀信心。所以,選擇正確的「讀本」很重要。
最後,積極參與互動。讓孩子閱讀不僅僅只是為孩子挑選書籍這麼簡單,還要與孩子進行互動。幼兒時期的孩子還不能完整地讀完一本書,家長要通過講故事、遊戲以及聽錄音,提問等各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互動,讓孩子更有興趣閱讀,也能確保能夠消化這本書。
閱讀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要,在閱讀途中我們學會各種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利用好「前閱讀」可以趕走瞌睡蟲,擺脫孩子看書就犯困的困境,希望家長在陪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永遠別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無論往後課業有多緊張也不要忘了讓孩子閱讀。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