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乳腺癌患者遇上新冠肺炎——別擔心,這些問題專家團已經為患者想...

2020-11-28 騰訊網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使醫學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疫情肆虐,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腫瘤患者群體堪稱雪上加霜。2 月 4 日,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中強調:不僅要關注到肺炎患者,同時還有更多患者有正常醫療需求。腫瘤患者管理涉及學科眾多。疫情襲來,非常時期如何打破疾病帶來的桎梏,繼續給予患者基於多學科角度的權威診治建議和居家隔離期間的具體指導?

由丁香園發起的「疫起行動,多方關愛」直播間活動特邀乳腺外科、腫瘤內科、感染、藥學、護理等多學科團隊專家,共同指導,解決特殊情況下腫瘤患者的疫情防護、就醫、疾病管理和心理關愛等多方面需求。2 月 13 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內科王樹森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感染科馬安林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研究中心李蘇教授四位專家應邀蒞臨,開啟首場乳腺癌患者的多學科專家關愛之旅。

直面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診療現狀和需求

(點擊可觀看完整直播視頻)

疫情期間,乳腺癌患者的診療情況是怎樣的?醫院在患者關愛、醫護防護和院感控制方面做出了哪些措施和努力?

邵志敏教授:現在是非常困難的時期,正常的醫療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幹擾。在上海,市政府、衛健委和醫院領導從多方考慮,在嚴格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以積極的態度開展醫療活動。我們要求每個醫生都要開展門診,不能隨意停診,同時加強自我防範。門診全部採取預約制,對於緊急危重患者,我們也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減少疫情對患者的影響。

王樹森教授:新冠肺炎的防控目前仍然是重中之重。考慮到腫瘤患者正常診療需求及其易感性,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對腫瘤患者的診療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門診方面,要求所有醫生開通網上診療平臺,通過中心的雲診室可以進行問診、開具化驗檢查單、開藥等。患者如果必須到醫院看診,一定要網上預約,儘可能減少陪同人員。網上掛號時,我們會進行相應的疫情篩查。住院部所有住院手續通過手機 APP 辦理,儘可能採取單間,要求減少家屬陪同,住院期間儘量少走動。

馬安林教授:通過發熱門診最大限度地把發熱患者或疑似患者阻擋在大醫療之外。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更要保護好自己,嚴格遵守「四早」,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等。如果去醫院,儘量網上預約,不是特別必要,儘量用網上連線、電話的方式尋求醫生幫助。發燒患者第一時間到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去檢查。

李蘇教授:我們是一期病房,患者的 PS 狀態更差。我們採取星期一、三、五給患者入院打針,二四六消毒,並騰出一天專門對病房進行消毒。我們臨床實驗的門診是大通間,16 張床位只收治 5 個患者,患者之間間隔 2~3 張床位,最多一人陪同,做完患者的治療後確保可以進行全面的消毒。

特殊時期乳腺癌治療的「非常」方案

(點擊可觀看完整直播視頻)

疫情期間,對於按計劃需要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應該如何為其制定手術計劃,幫助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邵志敏教授:在新冠肺炎期間,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個人建議,對於明確發現乳腺腫塊的患者,門診預約進行診斷。若為良性腫塊,建議觀察,暫時不做處理。如果影像學或臨床體檢疑為惡性腫塊,則需病理學進一步確診。一旦確診是惡性,建議早期患者到有條件的醫院積極手術。如果當地疫情非常嚴重,所有手術都暫停,可以開展一些其他治療,如新輔助化療。

對化療、內分泌等治療,有哪些建議?

邵志敏教授:輔助化療有其緊迫性,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儘量不要耽擱,強烈推薦患者到有條件的醫院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完成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主要是口服藥物,上海市醫保有很多便利措施,如處方藥物時間延長到三個月,大病醫保自動延期 6 個月。復發轉移患者免疫力低下,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病人到醫療機構就診配藥次數。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減少赴醫就診次數。

對於基層醫生,面對大量就近就診的患者,應當注意哪些治療原則?

邵志敏教授:首先要保證安全,建議基層醫生學習特定腫瘤的診療規範,合理開具處方,使患者在特殊時期能夠得到合理規範的治療。

如何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來幫助患者減少外出的頻率?

王樹森教授:首先是建議患者儘可能到專科醫院或抗疫投入力量較少的醫院就診。疫情對於內分泌治療的影響最小,因為患者可以在家口服藥物,且其毒副反應小,不影響患者的免疫力。藥物可以去當地醫院甚至縣級醫院開具,也可以通過雲診室、網上診療、寄藥等服務獲取。靶向治療副反應較小,對患者免疫力的影響也較小。但如果是輸注給藥,患者必須到醫院去,如果較長時間無法使用靜脈藥物,可考慮換用口服靶向藥物。化療受疫情影響較大,化療時要特別注意患者體質,可以選擇合適的化療周期,如採取 3 周方案,較單周方案相比,可以很好幫助患者減少外出,且 3 周方案長於 14 天隔離觀察期,理論上可以保障部分患者的化療不受隔離觀察的影響。三周方案平均單次治療間隔時間較雙周和單周更長,有效減少暴露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而在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儘量選擇副反應低的方案,減少輸注時間。

對於部分延期化療的乳腺癌患者,比如已延期兩周,您有什麼建議?如何預防乳腺癌治療後引起的不良反應,如中性粒減少,周圍神經毒性?

王樹森教授:如果當地目前能夠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應儘量按標準 3 周方案化療。但要特別注意化療後副反應的處理。患者在化療後的 7~10 天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出現粒細胞下降,合併發熱。一旦出現發熱,首先要排除新冠肺炎。建議在化療結束後 24~72 小時內給患者輸注長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儘可能不要頻繁注射化療藥,可從周療改為長間隔如三周一次。長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規範使用至少在上一周期使用長效升白後 16 天使用,即化療間隔需 ≥ 16 天,化療間隔 ≤ 15 天為說明書禁忌。化療藥物所致的神經毒性是臨床比較棘手的問題,尚無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手段,可通過理療、給予神經營養製劑等,疫情期間患者需要通過自我護理緩解或一段時間休息達到緩解。

面對疫情 乳腺癌患者的感染防護

(點擊可觀看完整直播視頻)

腫瘤患者自身免疫力比常人低,他們前往醫院就診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馬安林教授:我們醫院部署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發熱門診,所有發熱患者去發熱門診,採集流行病史,查血常規,肺部 CT。第二道防線是急需手術或化療的患者收住院時,醫生會再次詢問流行病史,核查血常規和 CT。第三道防線是進入病房後的最初兩到三天先單間隔離。疫情當前,所有的醫生都是感染科醫生,都要注意詢問流行病學史,親自核查血常規和 CT,實地測體溫。目前醫院的保障措施是到位的,希望大家不要因噎廢食,既要保證安全,也不要耽誤病情。去醫院時注意戴好口罩,保持人與人的距離,不要在密閉空間久留。

對於通過靜注方式化療的患者,通過縮短靜注時長減少在醫院逗留的時間,是否可行?是否可以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

馬安林教授:目前醫院住院房間消毒已達到要求,我們要求病房入住率儘量保持在 50%。如果每個科室能夠開動 50% 床位,解決緊急患者的需求是足夠的。把有限的資源用好,加快周轉,減少入院患者數,對患者和醫生都是一種保護。從目前情況看,最有效的降低感染風險的方法還是減少外出、重視個人防護、個人衛生以及環境消毒。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個體在病毒環境中停留時間的長短和後期是否患病確實存在直接關係。已有報導病例在病毒環境中僅暴露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可能感染病毒。有數據分析顯示,67 名短暫停留過武漢的病毒感染患者中,17 人僅停留一天,4 人停留了一天不到。因此,患者不要覺得外出時間很短,輸注藥物的時間不長,就掉以輕心,還是需要加強個人防護,延長暴露間隔。

特事特辦 乳腺癌患者的用藥管理

如果患者漏掉了一次化療,應該怎樣進行補救治療呢?

李蘇教授:化療藥物的半衰期較短,如果漏掉一次化療,通常沒有特別的補救辦法,只能進行下一次化療。但是一些抗體類藥物的半衰期相對較長,可以根據其半衰期和推遲的時間來進行補救。

如曲妥珠單抗的半衰期最長可達 32 天,如果推遲治療不到一周,後續按照維持劑量給藥即可,從補救這一天算起,下一周期按照每周一次或三周給藥方案計算,在 7 或 21 天時給藥。如果推遲治療超過一周,則需要重新給予初始負荷劑量,三周給藥方式的負荷劑量是 8 mg/kg 的的劑量,而每周給藥方式則為 4 mg/kg。

大咖支招:感染新冠病毒怎麼辦

如果乳腺癌患者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應該採取怎樣的治療措施?

邵志敏教授:此時新冠肺炎的診治肯定是最最重要的。乳腺癌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平緩。

王樹森教授:一旦確診新冠肺炎,首先是隔離。診療方面,肯定是以新冠肺炎的診療為主,乳腺癌的一切治療最好都停止。但如果患者已有嚴重症狀,應儘可能選擇對免疫影響非常低的治療措施。

馬安林教授:腫瘤患者如果得了新冠肺炎,一定要儘早就診,不要在家中耽誤,以免危及生命。在新冠肺炎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及時轉入定點醫院。

李蘇教授:如果此時乳腺癌必須治療,建議選擇毒性比較小的如抗體類藥物。另外也可選擇作用在核酸部位的抗癌藥物,既有抗腫瘤作用,又具備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很多臨床前實驗已經證實這一點。醫生可以通過臨床藥理學試驗幫助選擇合適的藥物。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大咖寄語

邵志敏教授:在這個特殊時期,希望全國的醫務工作者為武漢加油、為湖北加油,為戰勝新冠肺炎做出一份貢獻。

王樹森教授:首先要保護好自己,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戰勝疫情,期待前線同道凱旋而歸。

馬安林教授:在這個特殊的春節,中國正經歷著一場風雨,我們有 2 萬個同道在跟新冠肺炎做鬥爭,希望冬天很快過去,春天能夠到來,讓我們攜起手迎接春暖花開的日子。

李蘇教授:希望我們的醫務人員和武漢人民能夠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戰勝疫情,在春暖花開時都充滿笑容。

SACN.DOC.20.02.0812d

頭圖:站酷海洛PLUS

文章:丁香園

責編:kendy

相關焦點

  • 早期乳腺癌St. Gallen專家共識2017全文翻譯
    專家組贊同一些可能減少外科手段介入的情況,包括接受2mm作為導管內癌切緣距離,接受了新輔助治療的女性手術切除範圍為殘餘癌灶(而不是治療前的基線癌灶範圍),許多患者經過新輔助治療後接受前哨淋巴結活檢,對HER2陽性、三陰性、II期或III期乳腺癌的患者優選新輔助治療。
  • 冰帽有助減少乳腺癌患者化療時的脫髮問題
    >本文為網易科學專稿,網易科學為網易科技旗下科學類欄目,未經籤約或授權不得轉載,一經查實追究法律責任。12月6號至10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舉辦的2016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專題討論會落下序幕。會議上一項針對「冰帽」的研究燃起了人們的興趣,在化療時佩戴冰帽的乳腺癌患者脫髮程度顯著降低。何為冰帽冰帽,顧名思義,是一個可冷卻頭皮的類似帽子的系統。患有乳腺癌或其他癌症的患者,在接收化療時,往往也面對脫髮的苦惱。
  • 出國看病新資訊:乳腺癌ER陽性患者耐藥新發現
    出國看病新資訊:乳腺癌ER陽性患者耐藥新發現市場信息網   2020-09-24 15:11:14   來源:    評論: 乳腺癌療法旨在阻止這一過程,但癌細胞通常會產生耐藥性。  ER陽性乳腺癌患者可使用芳香酶抑制劑的藥物治療,該藥物可防止雌激素的產生並使依賴這種燃料的癌症餓死。但對許多這類患者而言,當癌症擴散到身體其它部位時,芳香酶抑制劑會停止起作用。出國看病機構盛諾一家轉診的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人數最多。希望這一研究新發現,能為更多出國看病的乳腺癌患者帶去新希望。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5月11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綜述顯示,重症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間出現譫妄、精神錯亂和躁動等症狀的情況很常見。 該研究稱,儘管仍需進行更多研究,但大多數患者在康復後可能不會出現長期精神問題。
  • 乳腺癌患者 這些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飲食一直都是癌症患者較為關心的,民間關於乳腺癌患者飲食禁忌的傳言也很多。豆製品、咖啡、保健品.....那麼,到底這些食物乳腺癌患者能不能吃?哪些食物對乳腺癌患者康復有幫助呢?  別再讓大豆「背鍋」  問:「平時喜歡喝豆漿,時不時還弄點麻婆豆腐,現在還能不能吃?」  答:可以喝、可以吃!
  • 韓國:揭示新冠肺炎患者肺損傷機理
    科技日報首爾11月8日電 (記者邰舉)韓國東亞科學網站日前報導,韓國一項研究發現,誘發新冠肺炎患者細胞因子風暴的是一種參與脂質合成的蛋白質。失控的細胞因子風暴導致患者肺損傷。該院老齡化人工幹預專門研究組高級研究員徐英教(音譯)帶領的研究團隊與韓國嶺南大學和韓國慶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經過共同研究發現,人體內控制脂質合成的關鍵轉錄因子——固醇調節元件結合蛋白(SREBP)參與了誘發新肺炎冠患者的細胞因子風暴。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進展比非典更快
    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他們發現新冠肺炎的患者同時,患者心臟受到的攻擊也非常厲害,分析這些患者心臟肌酐蛋白,是非常特異的,有的增高比例非常高,所以他們覺得這一類病人救治起來難度比以前要大。   「因此,要密切觀察這一類患者的生命體徵,比方說心率、血壓,特別是血氧變化。再就是加強呼吸支持的力度,對於有創呼吸支持技術要關口前移,這是第二點。第三點,要積極地開展有創呼吸機機械通氣支持,以及體外膜肺支持,所以我們是從策略上做了一些改變。
  •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什麼意義?
    2月16日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凌晨3時許,全國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18點45分,全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新冠肺炎死亡患者有什麼特徵?JAMA分析了138例患者……
    警惕淋巴細胞計數驟降……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JAMA》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關於新冠肺炎的論文。此前,彭志勇因早在1月6日就預料到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加重,而提前在ICU預留了16張病床,並且於1月初判斷出新冠肺炎為烈性傳染病而在科室中採取嚴格隔離措施而在輿論中備受關注。
  • 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改變,專家稱大多患者嗅覺味覺能...
    而這些症狀在武漢新冠肺炎患者中鮮有提及。實際上,罹患新冠肺炎帶來嗅覺和味覺改變的「後遺症」,也並非第一次被媒體聚焦。根據參考消息網報導,前不久,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7日報導,在今年3月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英國查爾斯王子,儘管現已治癒出院,但尚沒能完全恢復嗅覺和味覺。
  • 乳腺癌國產新藥上市, 為Her-2陽性患者帶來福音
    千呼萬喚始出來,由中國自主研發的1.1類國產乳腺癌新藥驚豔問世,療效全面領先,近日登上世界舞臺。  2015年,中國乳腺癌新發患者數量增至28萬,相較過去而言,這個數字一直在持續攀升。據流行病學統計,我國2014年乳腺癌的新發患者數高達27.9萬,高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榜首,同年有6.6萬乳腺癌患者死亡,佔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5位,這些數字令我們心驚和心痛!同時我們看到有不少中外名人也不幸罹患乳腺癌,比如傳奇女王-奧黛麗赫本、美國著名童星秀蘭.鄧波兒、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以及年輕的歌手姚貝娜。
  • 晚期乳腺癌患者,未來之路如何走?|內分泌治療|陽性乳腺癌|HER2|...
    ◎ 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新組合靶點約70%的乳腺癌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後續需要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當患者發展為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該怎麼組合?正如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郝春芳教授所說:「晚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已經進入靶向治療新時代!」
  • 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重症風險更高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一項涵蓋逾300萬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全球分析顯示,新冠肺炎男性患者需要接受重症監護的可能性幾乎是女性患者的3倍。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的流行病學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因新冠肺炎死亡的風險更高。
  • 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嗅覺味覺改變 專家回應
    而這些症狀在武漢新冠肺炎患者中鮮有提及。實際上,罹患新冠肺炎帶來嗅覺和味覺改變的「後遺症」,也並非第一次被媒體聚焦。根據參考消息網報導,前不久,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7日報導,在今年3月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英國查爾斯王子,儘管現已治癒出院,但尚沒能完全恢復嗅覺和味覺。
  • 患者福音!乳腺癌治療突破性創新藥愛博新在中國獲批
    數據顯示,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惡性腫瘤。2015年,中國新髮乳腺癌病例達27.2萬,死亡約7萬餘例。晚期乳腺癌的形勢更為嚴峻,每年新發10個患者就有1個被確診為晚期,且在接受過手術及規範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有30%-40%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有別於早期乳腺癌治療方式的多樣化,近10年來,國內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無重大進展,缺乏突破性創新療法。
  • 乳腺癌患者的術後護理措施
    手術切除是治療乳腺癌的重點措施之一,除去需要及時注意關注患者的身體變化的同時,也需要重點注意患者的飲食方式,以及患者的心理,飲食方面主要是以補充身體中的營養為主要目的。下面就乳腺癌切除後的護理措施進行介紹:乳腺癌切除後護理的注意事項1、腫瘤術後48小時內肩關節應處於內收位,避免外展上臂,可行伸指、握拳動作。
  •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親身經歷,不僅肺一個器官衰竭!
    2020年3月26日,他由於咳嗽和呼吸困難去醫院就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他當時呼吸衰竭已經嚴重到一定程度,不得不用上呼吸機。 一項發布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了紐約市2家醫院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群體的狀況,研究共納入了1150名患者,257名(22%)為重症,中位年齡為62歲(51-72),這些重症患者中,大多數是60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男性,其中近一半患有肥胖症[3]。
  • 赴美就醫:首個PI3K抑制劑,讓晚期耐藥乳腺癌患者有了新選擇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靶向療法讓乳腺癌治療有了明顯改觀,許多赴美就醫的患者也因此受益。然而,耐藥問題成為靶向治療無法避免的弱點。 這些患者為激素受體(HR)陽性、HER-2陰性並攜帶PIK3CA突變,在內分泌治療時或之後進展。讓赴美就醫的乳腺癌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FDA還批准了配套診斷測試therascreen PIK3CA RGQ PCR試劑盒,以檢測組織或液體活檢中的PIK3CA突變。使用液體活檢的therascreen測試陰性患者應接受腫瘤活檢以檢定PIK3CA突變。
  • 乳腺癌發現新靶點,與25%死亡相關的三陰性患者添生機
    科學家發現新靶點,乳腺癌擴散、轉移有望得到遏制。冷泉港實驗室(GSHL)科學家們近期發現了一種 RNA 調控基因片段,可能與乳腺癌的擴散相關。研究人員在動物實驗中敲掉了這一靶向 RNA,減少了腫瘤的轉移性生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子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