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細菌的科學鬥士——巴斯德

2020-12-04 來了基金咯

巴斯德出生於一個世代以製革為業的家庭,父母都沒有受過教育,製革的收入也僅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痛感自己過去無力上學的苦衷,便決定省吃儉用,送巴斯德上學。少年時的巴斯德是一個表現非常平常的學生,數學成績中等,化學成績也很一般,但是他卻有一種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常常問這問那。

1843年,他以第四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化學。在校期間,他半工半讀,勤奮使他出色地完成各門學習功課,他的實驗能力在同學中也出類拔萃。一天,巴斯德在圖書館裡從一篇文章上讀到有關酒石酸和消旋酒石酸結晶的文章。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找來書籍,從什麼是酒石酸開始研究。大學畢業後,巴斯德在法國公立中學執教,繼續研究酒石酸。這一段時間的工作莫定了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志向。1861年,巴斯德來到巴黎,開始積極從事科研工作,他的研究課題主要是發酵和腐敗。

首先,他需要弄清楚空氣中是否存在微生物。他用一隻玻璃管,一端接上排氣泵,另一端用棉布塞住,讓大量空氣從棉布和玻璃管中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棉布變汙發黑了。接著,他又將肉汁裝進玻璃瓶中,塞住瓶口,使其與外部隔絕,再進行加熱,最後經顯微鏡檢查證實,只要瓶裡沒有微生物,肉汁就不會變質腐敗。而如果輕輕掀起瓶塞,使空氣稍微進入,瓶內就出現微生物。因此,巴斯德斷言,空氣中存在著大上量的微生物。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問題,巴斯德準備了許6多經過嚴格處理的燒瓶,不辭辛苦地到繁華的大街上、清潔的地下室阿爾卑斯山的山頂採集空氣的樣品,然後再用顯微鏡檢査,證實繁華大街上的空氣中微生物最多,地下室的空氣中微生物較少,而山頂的空氣中則兒乎沒有微生物。

於是,巴斯德再次斷言,肉汁放在有空氣的地方,只要不與微生物接觸,肉汁就不會變腐。為此,他又精心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儀器。這是一個長頸燒瓶,長長的瓶頸向下彎曲著,空氣可以通過瓶頸進入瓶內,但灰塵、微生物卻在進入瓶頸的途中粘在瓶頸上,這樣,瓶中的肉汁就不會變腐了後來,巴斯德又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在長長的瓶頸中間加熱,使外部的微生物在進入的途中就被殺死。這樣,巴斯德以確鑿的實驗,揭示了加熱可以殺菌防腐後來,巴斯德又通過不解努力,發現了另一種防止乳酸發酵的新殺菌法一低溫殺菌。也就是說不採取加熱的辦法,而是在低溫中增壓使微生物死亡,後來人們將這種新辦法稱為「巴斯德式殺菌法」。

只要瓶裡沒有微生物,肉汁就不會變質腐敗。而如果輕輕掀起瓶塞,使空氣稍微進入,瓶內就出現微生物。因此,巴斯德斷言,空氣中存在著大上量的微生物。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問題,巴斯德準備了許6多經過嚴格處理的燒瓶,不辭辛苦地到繁華的大街上、清潔的地下室阿爾卑斯山的山頂採集空氣的樣品,然後再用顯微鏡檢査,證實繁華大街上的空氣中微生物最多,地下室的空氣中微生物較少,而山頂的空氣中則兒乎沒有微生物。於是,巴斯德再次斷言,肉汁放在有空氣的地方,只要不與微生物接觸,肉汁就不會變腐。為此,他又精心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儀器。這是一個長頸燒瓶,長長的瓶頸向下彎曲著,空氣可以通過瓶頸進入瓶內,但灰塵、微生物卻在進入瓶頸的途中粘在瓶頸上,這樣,瓶中的肉汁就不會變腐了後來,巴斯德又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在長長的瓶頸中間加熱,使外部的微生物在進入的途中就被殺死。

這樣,巴斯德以確鑿的實驗,揭示了加熱可以殺菌防腐後來,巴斯德又通過不解努力,發現了另一種防止乳酸發酵的新殺菌法一低溫殺菌。也就是說不採取加熱的辦法,而是在低溫中增壓使微生物死亡,後來人們將這種新辦法稱為「巴斯德式殺菌法」。

相關焦點

  • 傳染病背後的科學與科學家——戰勝恐懼的力量從哪裡來?
    「宅」在家裡備課《通識核心課程:細菌與人》的第10天,終於想起了要好好寫一寫有關「傳染病背後的科學與科學家」的著作。因為造成瘟疫的「元兇」就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細菌和病毒;因為只有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才有能力去發現、徵服「瘟疫」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可是我們還沒有完全徵服這種災難,甚或對徵服當今面臨的災難還有太多的未知;所以我們有必要從徵服「瘟疫」的歷史長河中,去發現或重溫那些為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及重大的科學事件,從而增加我們的科學知識,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
  • 巴斯德:科學無國界,Science knows no country 名人名言學英語
    01科學無國界Science knows no countryLouis Pasteur科學無國界,因為知識屬於全人類,且是照亮世界的火炬。路易·巴斯德巴斯德還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到十幾歲時接觸科學時,他知道了自己未來的使命。路易·巴斯德在大學獲得了數學、物理和化學學位。在大學期間,他與校長女兒瑪麗·勞倫特相愛。兩人育有五個孩子,但三個死於傷寒。
  • 微生物學創立者:巴斯德
    上一篇我們聊了物理學家法拉第,這周繼續看《科學的歷程》中介紹的又一位科學家巴斯德的故事。這個名字可能比法拉第更為令人陌生一些,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巴氏殺菌這個名詞,其中的巴氏其實是一個人名,指的就是生物學家巴斯德。
  • 是偉大的巴斯德,讓鮮奶和飲料伴你度過酷熱的夏天
    你更不會想到,一百多年來,人類能夠解決啤酒變苦的惱人問題,能夠有疫苗對付狂犬病和小兒麻痺,可以戰勝雞霍亂、炭疽病、蠶病,這一切都與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分不開,他的名字叫 路易 巴斯德,是一個法國製革匠的兒子,他是一位化學家,是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也是醫學史上最重要的傑出人物。巴斯德出生於 1822 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並成為裡爾大學的教授。
  • 安萬特·巴斯德公司歷史
    1857: 巴斯德證明傳染病同微生物有關。微生物學誕生。  1877: 巴斯德提出他的細菌理論和發現細菌在厭氧環境生長。  1880: 巴斯德發明狂犬病疫苗。  1894: 馬塞爾h 梅裡厄加入巴斯德研究院,作為艾米爾 羅教授的助理,同巴斯德共同工作。
  • 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現代疫苗科學的先驅
    巴斯德以發展疾病的微生物理論、創造巴氏滅菌過程(防止許多食品變質)和改變科學家製造疫苗的方式而聞名。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受到他的生命科學繼承者和公眾的尊敬。事實上,他的名字是巴氏消毒法的基礎。
  • 微生物獵人——巴斯德的一生
    巴斯德的研究結果引起了巴拉爾的注意,他把這個試驗介紹給這一領域的權威學者畢奧。畢奧重複了巴斯德的實驗,大為驚嘆,並認為這一發現對於認識結晶體特性具有重大意義。巴斯德一舉成為化學界的一顆耀眼明星。  釀酒師與養蠶師  酒對於巴斯德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而他關注的不僅是它的氣味,還有其中的科學知識。由於對釀酒工藝的熟悉,巴斯德認識了一種叫「酵母」的細菌。
  • 生物學家|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
  • 歷史上的今天——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袋裝牛奶通常可以保存較長時間。當然,具體的處理過程和工藝要複雜的多,不過總體原則就是這樣。需要指出的是,喝新鮮牛奶(指剛剛擠出的牛奶)反而是不安全的,因為它可能包含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細菌。巴氏消毒牛奶是世界上消耗最多的牛奶品種,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巴氏消毒奶的消耗量都佔液態奶80%以上,品種有全脫脂、半脫脂或全脂的。
  • 酒界風雲人物之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圖片來自於網絡)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並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源自一種微生物菌體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
  • 【名人信仰】-巴斯德
    巴斯德(樊老師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寫成巨著「名人的信仰」,茲借QT靈修平臺網絡發布。歡迎大家推介轉載!)巴斯德(19世紀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理學博士、巴黎大學教授)巴斯德是近代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並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細菌致病的原因,在醫學史上首次倡導疾病細菌學說。他發明的消毒法,對人類醫療衛生貢獻極大。他相信聖經中的神創世的觀點,不相信物種的自然生成說。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此次疫情血清療法難以實現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此次疫情血清療法難以實現 2020-01-31 17:16:47   對此,中國科學院目前唯一整建制從事人類傳染性疾病基礎研究和相關技術應用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31日通過網絡解讀回應表示,血清療法對於本次疫情來說,只在理論上可行,實際上難以實現。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科研專家科普稱,在病毒或細菌等病原感染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抵抗這些病原,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抗體。
  • 巴斯德:他發現了一種病原體,救了蠶的生命,是著名微生物學家
    巴斯德是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他的關於工作和成材的精闢論述,已被許多人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巴斯德是非常謙遜的,在他成為有名的微生物學家之後,仍是如此。在工作面臨難題時,已成名的巴斯德依然是在老師的教導下克服困難的。
  • 為什麼說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是葡萄酒歷史裡程碑式的人物?
    巴斯德是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在微生物學的領域,巴斯德的地位就如同牛頓在力學的領域一樣,是巨匠級的科學家,他不僅開闢了微生物學這個領域,還創立的一整套的研究方法,是19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巴斯德一生最大的三項發現為:1、微生物在發酵中和存放時的作用,發明了巴氏殺菌法(一種用加熱的方式殺滅飲料中無益菌的方法);2、微生物在傳染病中的作用,並據此根除了危害蠶卵的細菌,拯救了法國的絲綢業;3、發現並發明了很多防治疾病的疫苗,例如狂犬疫苗。
  • 細菌學之祖巴斯德,發明狂犬病疫苗等多種疫苗,一生證明3個問題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自己的祖國!」很多人知道這句話,但很少有人了解說出這句話的人的故事。他是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在治療雞霍亂、炭疽病、蠶病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他發明的消毒法,至今還在被使用。更為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治癒了令人頭疼的狂犬病。
  • [多圖]揭秘嗜油菌:戰勝海灣漏油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核心提示: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由於美國墨西哥灣Macondo252油井發生原油洩漏事故,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被人看到的嗜油菌展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也成為對抗墨西哥漏油過程中的關注焦點。形象地說,它們就是戰勝這場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 劉鶴提到的巴斯德象限是什麼?
    在20世紀我們已有大量科學積累,而21世紀是由科學到技術加速轉化的時代,需求拉動使技術進步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近年來,機器人領域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儲備已具備相當條件,接近實現突破的拐點,帶動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機器人領域的「巴斯德象限」特徵明顯。
  • 視頻 巴斯德滅菌法發明者——路易斯·巴斯德去世
    巴斯德在大學裡學的是化學。
  • 第2100回: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酵母
    1895年巴斯德逝世,巴斯德終其一生投入於科學研究,挽救了釀酒等民生工業,也研發了多種疫苗,對抗疾病,將科學和生活緊密結合,將科學過度地應用於生活。  巴斯德的這句話給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總結。也正因為有了這種堅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學之旅碩果纍纍。作為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
  • 揭秘嗜油菌:戰勝海灣漏油生態災難的活武器
    北京時間8月20日消息,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由於美國墨西哥灣Macondo252油井發生原油洩漏事故,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被人看到的嗜油菌展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