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首次發表新冠論文:武漢病毒所確認病毒進入細胞路徑

2020-12-05 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2月3日傍晚,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

加快評審文章

」(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於2020年1月20日提交,1月29日被期刊接收,最終在線發表於2月3日。這也是《自然》首次以正式論文的形式刊發關於2019-nCoV的研究。

石正麗團隊對最早在中國武漢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暴發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進行了鑑定和表徵,揭示了其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的相似性。研究團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的證據,但是此次爆發的動物來源尚待確認。武漢病毒所還確認了2019-nCoV進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冠狀病毒一樣,即通過ACE2細胞受體。

過去的20年裡,冠狀病毒已經引發了2次大規模的流行病: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此前已有研究發出提示,主要存在於蝙蝠體內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可能會導致未來疾病的爆發。

研究團隊報導了中國湖北武漢發生的一系列未確診(論文完成時)的肺炎疫情。這些病人的典型臨床症狀是發熱、乾咳、呼吸困難、頭痛和肺炎。疾病的發生可導致肺泡損傷引起的進行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論文中提到,臨床醫師最早根據臨床症狀及體溫升高、淋巴細胞、白細胞減少(有時為正常)、胸片新發肺部浸潤、抗生素治療3天後無明顯改善等標準,將這些患者確定為病毒性肺炎。大多數早期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接觸史,但現在該病已發展為人傳人。

據目前的官方通報,該疫情患者於2019年12月首先被發現,此後疫情已蔓延至中國其他地區及海外,起源或為中國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北京市核減3例,江西省核減1例),現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計死亡病例36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33例:香港特別行政區15例,澳門特別行政區8例,臺灣地區10例。

石正麗團隊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樣本,其中6人為武漢海鮮市場內的賣主或運貨人員,該海鮮市場在2019年12月首次發現病例。

2019-nCoV基因組

考慮到疫情發生在冬季,以及與SARS一樣同樣暴發於市場,研究團隊在拿到樣本後首先對樣本進行測試(pan-CoV PCR primers),結果顯示5個PCR陽性。隨後採用新一代測序(NGS)的宏基因組學分析方法,對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收集到一個樣本(WIV04)進行分析,以確定潛在的病因。該基因組序列與SARSr-CoV的序列一致性有87.1%。

通過從頭組裝和靶向PCR,研究團隊獲得了一個29891bp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其與SARS-CoV BJ01 (GenBank登錄號AY278488.2)的序列同源性為79.5%。

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造成武漢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研究團隊在論文中也暫定其為2019-nCov。隨後,使用NGS和PCR從其他4例患者中均獲得了2019-nCoV全長基因組序列(WIV02、WIV05、WIV06和WIV07),它們之間的同源性在99.9%以上。

2019-nCoV基因組由冠狀病毒常見的6個主要開放閱讀框(ORFs)和一些其他輔助基因組成。進一步分析表明,2019-nCoV與SARS-CoV的序列同源性不足80%。

不過,研究人員發現7個被鑑定和測序出的非結構性蛋白也存在於SARS冠狀病毒中,表明該病毒是一種與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

研究團隊進一步將2019-nCoV基因組與實驗室早期檢測的冠狀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進行比較,發現該病毒與來源於中國菊頭蝠樣本的一株冠狀病毒(RaTG13 )的基因相似,兩種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2%。

患者樣本分子和血清學調查

同時,研究團隊確認了2019-nCoV進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冠狀病毒一樣,即通過ACE2細胞受體。感染2019-nCoV的病人體內的抗體顯示出在低血清稀釋度下中和病毒的潛力,但是抗SARS病毒抗體是否能與2019-CoV交叉反應,仍需用從SARS病毒感染中痊癒的病人的血清來確認。

作者還開發出了一種可以將2019-nCoV與其他所有人類冠狀病毒區分開的測試。

這項研究還表明,最有可能的病毒傳播途徑是通過個體的呼吸道,不過作者也指出其他途徑也有可能,仍需更多患者數據來進一步研究傳播途徑。

研究團隊最後強調,2019-nCoV與此次疫情之間的聯繫還沒有經動物實驗證明,尚未充分符合科赫法則。團隊也尚不知道這種病毒在宿主之間的傳播規律,目前來看來這種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同時應該密切監測病毒是否繼續演變成更強的毒性。

由於缺乏特異性治療,考慮到SARS-CoV與2019-nCoV之間的相關性,研究團隊認為,一些針對SARS-CoV的藥物和臨床前研究疫苗可能適用於該病毒。從長遠來看,應準備廣譜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以應對未來這類病毒群引起的新發傳染病。

研究團隊同時強調,最重要的是,應該嚴格限制野生動物的馴化和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石正麗團隊也是中國SARS病毒的源頭攻克團隊。2017年,石正麗等人在追尋、研究13年之後,終於在雲南昆明地區一個小山洞裡的蝙蝠身上發現了SARS病毒所有基因組成,基本完成了對SARS病毒的溯源工作。而此前,一度被認為是SARS「罪魁禍首」的果子狸實際上只是中間宿主,並非病毒源頭。

此前的1月23日,石正麗團隊也已率先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揭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

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消息,1月21日,根據疫情快速處置與應急在科技方面的迫切需求,湖北省科技廳啟動了「2019新型肺炎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成立了新型肺炎應急科研攻關研究專家組,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任組長。

註: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論文地址為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12-7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劍橋大學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
    劍橋大學4.10發表論文,認為新冠病毒A類是病毒爆發的根源,而A類集中出現在美國和澳洲,出現於武漢的病毒屬於B類,是從A類變異而來。這篇論文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如果結論屬實,對中國和全球華人都是一件幸事。劍橋大學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新冠病毒分三個變種:A、B、C。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
  • 武漢病毒所等首次揭示新冠病毒感染人汗腺細胞
    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多個器官,嚴重情況可能導致多器官的衰竭,在少數COVID-19患者中還出現了皮膚病變的症狀,皮膚可能也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靶器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的皮膚細胞嗜性,以及是否存在皮膚接觸傳播的可能。
  • ...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來 源丨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李文峰)「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自然醫學》文章截圖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的結合效率之高,通過基因工程無法達到,只有自然選擇才能實現。
  • 武漢大學科研人員在《自然》發表新冠病毒氣溶膠研究成果!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erodynamic Analysis of SARS-CoV-2 in two Wuhan Hospitals」(武漢兩所醫院的新冠病毒氣溶膠動力學分析)的研究論文。
  • 學術頭條:武漢病毒所所長反駁新冠起源陰謀論,中國自然科學論文數...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俄羅斯科學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所生物學家亞歷山大·潘欽,在分析了大量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突變後得出一重要結論: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他們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中鳥嘌呤突變成尿嘧啶的比例在病毒傳播給人類後幾乎增加了10倍。
  • 新冠病毒為何更易傳染?冷凍電鏡圖解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研究論文也層出不窮,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論文中也不乏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葩研究」。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研究論文也層出不窮,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論文中也不乏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葩研究」。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
  • 史衛峰團隊《細胞》子刊發表論文:為駁斥「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
    外界一直在爭論導致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儘管研究人員認為蝙蝠最有可能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但這種病毒的起源仍不清楚。5月10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團隊在《細胞》子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論文題目為「A novel bat coronavirus closely related to SARS-CoV-2 contains natural insertions at the S1/S2 cleavage site of the spike protein」。
  • 奇文共賞: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還有來自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三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5G技術會誘導新冠病毒,該論文同樣大家的一致抨擊,不久之後,期刊撤稿了這篇臭名昭著的論文
  • 新冠病毒是自然來源,通過自然進化產生
    系自然進化產物,非實驗室合成在上述《自然醫學》刊發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基因組相關數據,據此探討病毒的起源。其中稱,冠狀病毒依靠刺突蛋白感染其他細胞,刺突蛋白中的受體結合域(RBD)是病毒基因組中最易變化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效率之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非人為操作可以達到。
  • 美記者進入武漢病毒所 所長駁斥: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斥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很不幸,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上周五,該媒體的記者獲準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與正在查明新冠病毒起源的高級科學家進行交談。  此前報導:  石正麗接受《科學》採訪,回答新冠來源、宿主等問題  美國《科學》雜誌網站日前發表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的採訪報導。8月10日,《中國科學報》經授權翻譯並刊登《科學》雜誌對石正麗訪談全文。在此次採訪中,石正麗回答了關於新冠病毒來源、宿主等諸多問題。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美記者進入武漢病毒所 所長駁斥: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斥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很不幸,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上周五,該媒體的記者獲準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治界不要影響對於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不幸的是,我們被當作這種病毒起源的替罪羊。」她說,「任何人在進行與病毒作鬥爭的研究和相關工作時,如果受到無端或惡意的指控,必然會感到非常憤怒或被誤解。」
  • 母乳可阻止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對病毒有滅活作用?
    根據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母乳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 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測試了母乳對暴露於Sars-CoV-2(新冠病毒)的細胞的影響。
  • 奇文共賞: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隨隕石墜落到中國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這篇發表在SCI期刊 Advances in Genetics 的論文,稱非典、新冠病毒等突然在全球爆發,是因為這些病原體是來自外太空,新冠病毒是
  • 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12月30號才接觸新冠病毒
    當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個別西方政客為達某種政治目的,開始大肆宣揚各種病毒陰謀論。「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所洩漏的」,就是其中一種。隨著國際學術界逐漸達成「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這一共識,此類陰謀論也隨之破產。近日,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接受了CGTN的專訪,就一系列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兩項獨立研究發現了一條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新路徑,有望為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開闢一扇新大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刺突蛋白能識別並與人體細胞表面的神經纖毛蛋白-1(NRP-1)結合。
  • U秀 | 周元:參與新冠病毒研究,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
    2020年是全人類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挑戰的一年,有許多科研工作者為對抗新冠病毒做了大量的研究。上半年,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經過分析,鑑定出參與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的332種蛋白質相互作用,其中約五分之一是已有藥物的靶標,或可用於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療法。
  • 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隨隕石墜落到中國
    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這篇發表在SCI期刊 Advances in Genetics 的論文,稱非典、新冠病毒等突然在全球爆發,是因為這些病原體是來自外太空,新冠病毒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