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升至全球首位!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7日表示,201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
具體一點說:
2019年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提交了58990件專利申請,超過美國提交的57840件,成為《專利合作條約》最大用戶。
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的專利申請總數為57840份,日本、德國、韓國則分別以52660份、19353份和19085份的申請數量位列前五。
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首位意味著什麼?
1 意味著高速增長,方可直線超車
1999年該組織收到中國提交的專利申請為276件,2019年這一數字飆升至58990件,20年間增長了200倍。
2 創新地理格局在向東方轉移,全球受益
中國躍升至首位,這突出表明創新地理格局在向東方轉移,來自亞洲的申請已佔全部《專利合作條約》申請的半數以上;打破以往以美國為核心地位的狀況,形成新的東西兩極,有利於消除專利霸權。
智慧財產權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的核心,但「創新不是零和遊戲」,全球創新淨增長意味著新藥、新通信技術和應對全球挑戰新方案的出現,這將使所有人受益。
3 華為、OPPO、中興、京東方等國內企業功不可沒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專利申請企業中,華為已連續3年榮獲企業申請量榜首。2019年,華為全年的專利申請數量達到了4411份,日本的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則以2661份排名第二,隨後是2334份的韓國三星電子、2127份的美國高通,以及1927份的中國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而2018年度,前50名申請人中,共有8家公司來自中國,除了位列前10的華為、中興和京東方以外,OPPO、騰訊、大疆、華星光電等也榜上有名。
4 表明中國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
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起「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不斷加大創新和研發投入,2019年全年研發經費支出約22000億元,較上年增長10.5%。成為專利申請量第一,是中國不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結果,也進一步表明中國創新能力和社會公眾智慧財產權意識大幅提升,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自身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國已經成為創新和智慧財產權大國。
5 儘管申請量不等於質量,但量變引發質變同樣值得期待
面對競爭激烈的專利技術市場,中國應該思考如何在量的基礎上改進專利技術的質量。專利申請量成為了第一,但在快速增長的專利數量背後,專利的質量卻被忽略。
同時,國內大部分專利集中在電子通信領域,在專利申請量排名靠前的國內企業中,涉及電子以及通信領域企業超過半數,但在光學、發動機、運輸、半導體、基礎通信程序、音像技術、醫學技術等7個領域專利分布數量並不高,與國外仍然有差距。
未來要努力實現從專利向實質創新轉化,需要與國外技術做比對,提高單個技術的創新水平。
但儘管前路漫漫,但量變引發質變同樣值得期待。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