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欲曉表示,2020年我國的5G作業系統等技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人工智慧(AI)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指出,從2020年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總體態勢來看,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領先其他國家。
根據報告的數據,目前全國已經建成5G基站超70萬個,佔到全球的七成。並且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連接超1.8億個終端。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國光纖網絡已經全面覆蓋城鄉,光纖用戶佔比達到 93.1%,位居世界第一。
不僅如此,從全球範圍來看,從2020年開始,全球的5G網絡將有30%採用中國的技術。而且中企在5G專利申請方面優勢明顯,華為排名世界第一,中興排名第三。
依託於中國5G網絡的迅速發展,國內的網絡信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逐步增強,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便是很好的佐證。
根據藍皮書的數據,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1萬項,成為世界第一。依託人工智慧的發展,信息惠民數位化智能化不斷提升,在網絡扶貧、數字政務服務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儘管今年疫情爆發對各行業造成一定影響,但我國的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卻並未停止。根據此前工信部發布的關於中國人工智慧專利技術的分析報告,截至2020年10月,我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達到69.4萬件,同比增長高達56.3%。
工信部的報告顯示,網際網路企業和高等院校是人工智慧技術專利申請的主力軍。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企業的專利申請量均名列前茅,華為、浪潮等信息技術製造業企業也表現了不俗的研發實力。
其中,百度的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達到9364件,授權量也達到2682件,處於領先地位。另外百度在智能語音、自動駕駛、交通大數據等多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於首位。
除了百度、華為、騰訊等各大科技信息公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也成為人工智慧領域重要的創新主體。
目前我國正加緊在人工智慧關鍵技術領域的布局,使專利技術真正得以實用惠民。依託5G網絡的發展,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還會有哪些突破,我們且持續關注。
文/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