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陽院士揭示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2020-11-13 轉化醫學網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

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體氧化還原反應中非常重要的輔酶,在包括代謝衰老細胞死亡DNA修復基因表達在內的各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近研究發現NAD+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NAD+會促進衰老細胞分泌促炎因子,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然而,NAD+代謝在免疫檢查點調節和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0年11月9日,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楊文研究員團隊在Cell Metabolism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NAD+metabolism maintains inducible PD-L1 expression to drive tumor immune evasio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NAD+代謝通過調節免疫檢查點PD-L1的表達,驅動腫瘤免疫逃逸的新機制,並提出了通過補充NAD+前體增強免疫治療耐受腫瘤對抗PD-1/PD-L1抗體治療敏感性的新策略。

論文故事:NAD+調控腫瘤免疫存在兩面性,好比京劇臉譜的紅臉白臉。白臉代表奸邪,預示NAD+促進腫瘤免疫逃逸的有害一面;紅臉代表忠義,預示NAD+增強免疫治療療效的有利一面

在該研究中,王紅陽院士團隊以NAD+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限速酶NAMPT為切入點,發現了NAD+代謝可通過CD8+ T細胞依賴的方式驅動腫瘤免疫逃避。機制上,NAD+-α-酮戊二酸途徑可通過激活TET1促進幹擾素γ信號途徑進而上調PD-L1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動物實驗和臨床數據分析發現,高表達NAMPT的腫瘤對抗PD-1/PD-L1抗體的治療更敏感;對於抗PD-1/PD-L1抗體治療耐受的腫瘤,通過補充NAD+前體(NMN)可顯著增強治療的敏感性。

該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腫瘤NAMPT表達可能作為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補充NAD+聯合抗PD-1/PD-L1抗體的方案可為免疫治療耐藥的腫瘤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楊文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實習員和研究生呂洪偉呂桂帥陳賜安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0.021

2020第四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將於2020年12月03-04日在上海舉行。屆時將邀請王紅陽院士做主題報告,歡迎各位同道參會交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註冊參會!)

相關焦點

  • 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
  • 【學術前沿】王紅陽團隊發現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和改善免疫...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1】。
  •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0-09-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紅陽: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有局限,腫瘤防控需前移
    為什麼現代社會患癌症的人越來越多?對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效率為何差異那麼大?未來人類能否徹底戰勝癌症?書展首日(12日)的上海科協大講壇再度聚焦「神奇的生物細胞」,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王紅陽從歷史沿襲發展的角度揭開腫瘤細胞的奧秘。「腫瘤何其多,但對腫瘤又知多少?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報告,我國半數以上的腫瘤致死原因是消化系統腫瘤,包括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等。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在40.5%左右,雖然比過去十年提高了10%,但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距離。「中國的惡性腫瘤有它獨特的癌症譜,這與歐美國家有很大的區別。」
  • Cell Met|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等新機制
    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1】。但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2】。
  • 吳一龍:免疫治療可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治療效果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接受採訪 唐貴江 攝中新網廣州10月24日電 (記者 唐貴江)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24日在廣州表示,根據其團隊的臨床治療結果,使用免疫藥物可有效改善相關非小細胞肺癌
  • 讓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翻倍,科學家發現這類細菌能影響PD-1免疫治療效果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居然對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有著巨大影響。 二、腸道菌群讓抗PD-1/ PD-L1免疫治療更有效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量的臨床試驗線索都表明微生物組對於癌症研究至關重要。
  • 中國科學家發現提高T細胞抗腫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膽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前體,為開發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奠定了基礎。   人體的免疫系統負責保衛機體健康,其中T細胞在腫瘤的監控和殺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腫瘤細胞能通過多種機制來抑制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在臨床上,可以通過提高T細胞的活性來治療腫瘤。目前,基於T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已經取得巨大的成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是現有的治療方法只對部分病人有效,並有一定的副作用。
  • 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很樂觀,有望治療更多的癌症患者
    正因為nk細胞晝夜不停的保護著體內的「和平」,被生物學家研究開展到醫學治療上,目前在大型疾病的治療上面,都能見證到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的安全有效。 縱觀現代醫學,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很樂觀,被認為是未來治癒癌症的曙光。 隨著科學家跟生物學家研究不斷進展,nk細胞免疫療法現狀是繼手術、化療、放療等傳統療法的第四種幹預療法。
  • 一種雷帕黴素類藥物具有抗衰老效果
    原標題:一種雷帕黴素類藥物具有抗衰老效果  科技日報訊 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正在向「青春泉」不斷靠近。據製藥企業諾華公司(Novartis)報告,他們正在實驗的這種藥瞄準與老化和免疫功能有關的基因信號路徑,能明顯提高老年人免疫系統功能,有望延緩衰老對人體的影響,增進老年人健康。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學·轉化醫學》上。
  • 如何預測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微生物代謝物或給出提示
    檢查點抑制劑是用於增強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性抗體,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儘管檢查點抑制劑有重要的臨床益處,仍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佳,然而,當前缺乏強有力的預測性生物標誌物來挑選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
  • 出院後仍脆弱:王紅陽院士發布首個恢復期新冠患者免疫細胞分析
    住院患者和康復患者的免疫分析對了解COVID-19病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COVID-19患者中已觀察到免疫系統失調的現象,如淋巴細胞減少、炎症細胞因子風暴等,然而,但仍不清楚患者的關鍵免疫細胞亞群及其狀態的變化。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癌症被認為是21世紀人類面臨最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為了尋求最前沿的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的精準治療,這些年國內一些癌症患者遠赴海外尋求治療,不惜花費高額的費用。癌症精準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也更加關注患者的身心需求。現在,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正在將最新的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和個性化精準治療帶到中國患者身邊。
  • 癌症患者做細胞免疫治療究竟有沒有效果?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清楚了
    經過大量臨床實踐,在多種腫瘤治療中展示了其良好的應用前景,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時間,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有望達到長期帶瘤生存或徹底治癒腫瘤的目標。 免疫治療被譽為是攻克癌症的新希望,但很多癌症患者還存在很多誤區,比如癌症免疫治療就是PD-1;癌症的免疫治療就是害死魏則西的細胞療法;癌症的免疫治療能治癒癌症;癌症的免疫治療就是給有錢人準備的等錯誤看法,今天我們就全面的講解下,並重點講解存在較大爭議的細胞免疫療法! 癌症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 癌症:單純免疫治療 有效性不足30%
    癌症,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江蘇的頭號死因,對於它的研究,科學界和醫學界這些年在加速奔跑中實現跨越,出現了各種新的治療模式。日前,「免疫+放療」的模式成了明星網紅組合。這真的能成為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免疫+放療」模式成明星組合江蘇省衛健委日前公布的「2019年江蘇省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 年,全省居民的首位死因為惡性腫瘤,構成比為30.20%,也就是說,江蘇去年死亡者中三成源於癌症。據了解,癌症已經連續多年為江蘇的頭號死因,所以,很多人「談癌色變」。與之對抗的除了積極預防就是有效治療。我們能不能試試免疫聯合放療的模式?
  • 每個人天生都對癌症免疫?長期被忽視的免疫系統揭示癌症新療法!
    每個人天生都對癌症免疫?長期被忽視的免疫系統揭示癌症新療法!然而,許多免疫治療師開始明白,為患者進行針對先天反應的治療將為患者提供打敗疾病的最佳機會。適應性免疫,也稱為獲得性免疫,是一種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它可以殺死癌細胞,然後對每種腫瘤產生相關抗原的免疫記憶。這就產生了免疫細胞的儲庫,其能夠在癌症細胞再次出現時對表達相同特異性抗原的癌細胞作出反應。適應性免疫由T和B淋巴細胞組成,它們能夠溶解腫瘤細胞並產生針對某些腫瘤抗原的抗體。
  • 2020年:吹響NK細胞免疫治療的衝鋒號
    目前,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使用了免疫細胞,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的數據[1],截止2020年3月,全球有1438個癌症細胞免疫療法管線正在進行中。另一種免疫細胞——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與T細胞治療構成了免疫治療的雙雄寶劍,是另一種抗癌潛力股。20年前,NK細胞介導的免疫療法就被認為是晚期白血病患者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以NK細胞為基礎的癌症治療領域呈指數級增長,目前已成為免疫治療創新的主要領域。
  • 2020年:吹響NK細胞免疫治療的衝鋒號
    免疫療法開創腫瘤治療的新紀元,逐漸成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以及靶向治療之後的第五大療法。目前,越來越多的癌症治療使用了免疫細胞,根據《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的數據[1],截止2020年3月,全球有1438個癌症細胞免疫療法管線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