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等新機制

2020-11-11 BioArt

責編 | 兮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1】。但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2】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物體氧化還原反應中非常重要的輔酶,在包括代謝、衰老、細胞死亡、DNA修復和基因表達在內的各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最近研究發現NAD+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NAD+會促進衰老細胞分泌促炎因子,刺激腫瘤細胞生長【4】。然而,NAD+代謝在免疫檢查點調節和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0年11月9日,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楊文研究員團隊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NAD+ metabolism maintains inducible PD-L1 expression to drive tumor immune evasion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NAD+代謝通過調節免疫檢查點PD-L1的表達,驅動腫瘤免疫逃逸的新機制,並提出了通過補充NAD+前體增強免疫治療耐受腫瘤對抗PD-1/PD-L1抗體治療敏感性的新策略


(論文故事:NAD+調控腫瘤免疫存在兩面性,好比京劇臉譜的紅臉和白臉。白臉代表奸邪,預示NAD+促進腫瘤免疫逃逸的有害一面;紅臉代表忠義,預示NAD+增強免疫治療療效的有利一面)


在該研究中,王紅陽院士團隊以NAD+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限速酶NAMPT為切入點,發現了NAD+代謝可通過CD8+ T細胞依賴的方式驅動腫瘤免疫逃避。機制上,NAD+-α-酮戊二酸途徑可通過激活TET1促進幹擾素γ信號途徑進而上調PD-L1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動物實驗和臨床數據分析發現,高表達NAMPT的腫瘤對抗PD-1/PD-L1抗體的治療更敏感;對於抗PD-1/PD-L1抗體治療耐受的腫瘤,通過補充NAD+前體(NMN)可顯著增強治療的敏感性。


該研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腫瘤NAMPT表達可能作為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補充NAD+聯合抗PD-1/PD-L1抗體的方案可為免疫治療耐藥的腫瘤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王紅陽院士、楊文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實習員和研究生呂洪偉呂桂帥陳賜安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10.021


參考文獻


1. Ribas, A. & Wolchok, J.D. (2018). 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checkpoint blockade. Science, 359:1350-1355.

2. Gibney, G.T., Weiner, L.M., & Atkins, M.B. (2016). Predictive biomarkers or checkpoint inhibitor-based immunotherapy. Lancet oncology, 17: e542-e551

3. Ryu, K. W., Nandu, T., Kim, J., Challa, S., DeBerardinis, R. J., & Kraus, W. L. (2018). Metabolic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through compartmentalized NAD+ biosynthesis. Science, 360(6389), eaan5780.

4. Nacarelli, T., Lau, L., Fukumoto, T., Zundell, J., Fatkhutdinov, N., Wu, S., ... & Noma, K. I. (2019). NAD+metabolism governs the proinflammatory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me. Nature cell biology, 21(3), 397.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王紅陽團隊發現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和改善免疫...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1】。
  • 中國科大等發現肝臟腫瘤逃脫自然殺傷細胞免疫監視新機制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是一種效應性淋巴細胞,在人體抗腫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腫瘤細胞能夠逃避機體NK細胞的攻擊,逐步發生發展,侵襲轉移,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其機理有待進一步探討。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揭示腫瘤代謝新機制 2015-04-03 中國新聞網 楊保國 吳蘭 】 語音播報   記者4月3日從中科大獲悉,科研人員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腫瘤代謝異常的新機制
  • 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原標題:揭示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異常新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華鳳課題組、高平課題組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宋立兵課題組以及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唐慧儒課題組等合作發現,在營養匱乏條件下,癌基因cMyc誘發的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的激活對於癌症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細胞研究》。
  • Nature:我國癌症免疫療法重大發現!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加T細胞抗腫瘤...
    2016年3月17日/生物谷BIOON/--作為免疫系統的得力幹將,T細胞監測腫瘤,並且直接發揮抗腫瘤效應。然而,腫瘤通過腫瘤微環境中的多種機制逃避T細胞攻擊。重新激活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已被證實在治療多種癌症中具有巨大的臨床益處。然而,當前基於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只在部分病人群體中有療效。因此,科學家還需要開發出讓更多病人受益的癌症免疫療法。
  •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來自骨髓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一類表達CD11b+Gr-1+的髓樣細胞,在腫瘤發生的過程中出現異常的過度表達現象,大量的MDSC細胞能抑制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發揮免疫活性,導致腫瘤細胞可逃避免疫系統。然而,MDSC細胞對NK細胞天然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還有待深入調查研究。
  • 我科學家Cell research發文:cMyc調節腫瘤細胞代謝新機制
    2015年3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 Cell:Fat蛋白可調節細胞線粒體的功能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
    研究者McNeill在研究細胞如何組裝形成組織及機體發育期間生長如何被調節等領域久負盛名,研究者主要研究一種名為fat基因的突變,該基因編碼表達的蛋白為Fat,其可以促進細胞間的吸附和交流;而fat基因的突變則會引發細胞過度生長最終形成腫瘤,該過程的發生是通過Hippo途徑來實現的,Hippo途徑是癌症中被激活的一種途徑。
  • Cell:內質網應激關鍵蛋白調節抗腫瘤免疫
    2015年6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內質網應激應答因子XBP1能夠通過調節脂質代謝影響DC細胞功能,抑制T細胞抗腫瘤免疫,促進腫瘤進展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近日,中山大學蘇士成/高志良/許小丁團隊揭示了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新機制,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4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細胞》上,題為「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
  • Cell Reports | 小囊泡大困擾:腫瘤來源的外泌體會增強癌細胞免疫逃避?!
    2020年10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質與多肽藥物重點實驗室梁偉研究員團隊在Cell Reports (IF=8.109)發表外泌體相關研究,揭示了腫瘤來源的外泌體(TDEs)作為脂肪酸載體,誘導代謝向氧化磷酸化轉變,導致樹突狀細胞(DCs)免疫功能障礙,並提示PPARα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免疫治療靶點。
  •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全基因組篩選鑑定出調節MHC-I和MHC-II的譜系和腫瘤特異性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10:01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Jonathan W.
  • 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
  • 【解析】Cell & Cell Metab. 靶向腫瘤能量代謝治療"任重而道遠"
    目前關於腫瘤細胞能量代謝的研究十分火熱,科學人員都寄希望系統地利用其代謝的特點,找到靶向腫瘤能量代謝通路中的潛在藥物作用靶點,從而達到控制癌症的目的。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策略仍存在很多限制,比如說腫瘤中存在代謝異質性,還存在其它代謝補償途徑;這些策略仍存在不可預見的副作用以及對不同情況下的癌症患者需要嚴格的分類標準等等。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TME)中的代謝改變能夠通過產生免疫抑制代謝物抑制免疫細胞浸潤等抗腫瘤免疫力。癌細胞的代謝失調會進一步影響細胞表面標誌物的表達,從而幹擾免疫監測。
  • 「多面手」乳酸調控之-腫瘤免疫抑制
    腫瘤免疫過程與其微環境密切關聯,腫瘤微環境是腫瘤細胞產生和生活的內環境,其中不僅包括了腫瘤細胞本身,還有其周圍的成纖維細胞、免疫和炎性細胞以及細胞間質、微血管以及浸潤在其中的生物分子。腫瘤微環境中多種免疫細胞參與免疫應答過程包括自然殺傷(NK)細胞、自然殺傷T(NK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DC)細胞和淋巴細胞等。
  • 王紅陽院士揭示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
  • Cell:揭示轉移性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機制
    MSK轉移研究中心主任Joan Massagué說,「從腫瘤開始形成到它被外科手術摘除前的這段時間,它釋放腫瘤細胞進入體內[其他地方]。這些細胞中的大多數會死亡,但也有一些可能不會死亡。」這些流浪者能夠躲藏起來,僅僅是為了晚些時候在其他地方復發,這一現象被稱作潛伏性轉移,也被稱作休眠性轉移(dormant metastasis)。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免疫療法包括免疫檢查點的抑制與過繼細胞療法(CAR T),在腫瘤免疫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治療癌症的成熟手段。腫瘤為了維持其龐大的合成代謝需求,採用了與普通體細胞不同的代謝機制——「Warburg效應」。這種代謝方式可以導致腫瘤微環境呈酸性、低氧,和/或耗盡了免疫細胞所需的關鍵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