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龍:免疫治療可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治療效果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接受採訪 唐貴江 攝

中新網廣州10月24日電 (記者 唐貴江)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24日在廣州表示,根據其團隊的臨床治療結果,使用免疫藥物可有效改善相關非小細胞肺癌(NSCLC)病人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肺癌是目前中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肺癌總數的80%~85%。據國家癌症中心今年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2015年新增約78.7萬肺癌患者,約63.1萬人因肺癌死亡。

「當前,肺癌仍然是我國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亟需新的治療方案來改善患者的生存獲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表示。

默沙東公司24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批准其PD-1抑制劑藥物帕博利珠單抗適用於相關病症的一線單藥治療,據悉,帕博利珠單抗相比化療,在一線治療中能為PD-L1表達陽性且無特定基因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提供生存獲益。

「對於化療,大家都知道副作用相對較大,如果可以不化療,又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這是我們醫生追求的。其實,K藥一線的獲批,就是實現了這一點。」吳一龍介紹,比如,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病人,化療聯合PD-1的效果似乎比單藥PD-1好一點,但各國治療指南,都是推薦PD-1單藥。因為PD-1沒有化療的副作用,療效差不多,這就是醫生追求的治療境界。

吳一龍被稱為肺癌研究史上「中國貢獻」的醫學專家,2015年9月6日,吳一龍被授予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傑出科學獎,這是這一獎項40年來首次頒給華人科學家;2019年9月,吳一龍教授接棒2020年世界肺癌大會主席。(完)

相關焦點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過去,基因檢測送檢率低,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後續的靶向治療方案,即使做了檢測也沒有對應的藥物,所以病人覺得沒必要檢測,藥物可及性影響了送檢率。」 本次亞洲肺癌大會主席、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主席、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說,「但現在隨著第三代靶向藥的問世,基因檢測有了用武之地。
  • 吳一龍:免疫治療,為「肺癌變成慢性病」加大砝碼
    會議討論環節,來自CTONG各大中心和MSK的專家學者們就肺癌圍術期免疫治療的新方向、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轉化研究、免疫治療的綜合管理、新藥發現、臨床試驗設計、腫瘤液態活檢等熱點問題展開了精彩的交流對話。
  •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免疫治療要追求更加「精準」
    免疫治療已經部分實現了這個目標。晚期的肺癌病人,如果沒有進行靶向治療,沒有免疫治療,在過去很難獲得長期生存。現在單純的免疫治療,可以使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達到15%~20%。10月24日,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免疫治療被喻為臨床腫瘤學近5年來的重大變革,通過檢測患者PD-L1表達是否呈陽性,從而判斷是否適合用免疫單藥來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一線,是「精準」概念的具體體現。免疫治療方興未艾免疫治療作為治療癌症的新手段,近年來受到醫學界的廣泛推崇。
  • 肺癌晚期治療的建議
    癌症雖然很難治癒,但如果提早發現、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就能做到及時控制癌細胞擴散,讓患者「帶癌生存」,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治好癌症」。 肺癌晚期的時候,已經有擴散轉移,很難通過手術清除所有癌細胞(因此不宜手術和治療),治療時機非常寶貴,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 PD-L1表達高陽性晚期肺癌患者或可免化療
    信息時報訊(記者廖溫勃)免疫治療是臨床腫瘤學近五年來出現的重大變革。「此前,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如今免疫治療可使該數字提升到15-20%。與化療相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無疑大幅降低,是患者在臨床治療上更加容易接受。」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在晚期肺癌中,我們從過去的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療,已經完全改變了肺癌的治療格局。」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且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中晚期。而晚期NSCLC患者,如果沒有特定的驅動基因,其3年生存率非常低,僅不到1%。腫瘤免疫治療問世後,至少有17%~18%的患者有可能長期生存。以「免疫治療開啟晚期肺癌治療新時代」為主題,分享肺癌治療領域的新趨勢。
  • 肺癌免疫治療
    當患者反應時,治療效果立即發生。但是,只有繼續治療,這些作用才會持續。免疫療法可治療患者的免疫系統,激活更強的免疫反應或培訓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和破壞癌細胞。免疫療法通常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產生效果,但是這些效果在治療停止後會持續很長時間,可以理解成「超長待機」。4、免疫治療的優點?利用免疫系統的力量是對抗癌症的理想方法。
  • 免疫+手術治療或為中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採用國際最前沿的免疫治療方法使一名中晚期肺癌患者腫瘤從原來的4.2公分縮小到了2.8公分,獲得寶貴的手術機會。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免疫治療可用在術前誘導或者代替化療,這不是天方夜譚。
  • 肺癌的免疫治療
    肺  癌免疫治療抗癌「神藥」,療效持久       近幾年在晚期肺癌的治療方面已由傳統化療時代發展到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時代,繼而發展到了免疫治療時代。相較於之前的放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雖然有效率不高,但對於有效的患者,其療效持久,能達到五年、十年不復發、不進展、長期生存,實現臨床治癒,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肺癌的免疫治療,特別是近幾年才出現的PD-1抑制劑。
  •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晚期肺癌病人越早用免疫治療存活時間越長 2018-06-06 10:06:06來源:39健康網 美國時間6月3日KEYNOTE
  • 肺癌患者耐藥怎麼辦?吳一龍團隊歷時8年找到辦法
    》(JCO,影響因子26.3)在線首發由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領銜的一項克服靶向耐藥的全球研究。該研究採用聯合用藥的形式,有效幫助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患者有效克服耐藥,將無疾病進展時間延長為5.5個月。據悉,這是距吳一龍團隊去年發現克服肺癌患者耐藥新突變的治療模式後,針對另一種耐藥機制創新的治療方法。這也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半年內第四次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JCO上。
  • 肺癌到了晚期,免疫治療有沒有用?治癒機率會有多大?
    而這樣的癌症本身其實沒有那麼可怕,但由於很多人對於癌症知識的匱乏,即使肺癌症狀已經出現了,也很難發現異常,導致檢查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於是才出現肺癌的高死亡率。而在肺癌的治療上面,近幾年靶向藥物用到的比較多,但隨著肺癌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治療方式也漸漸開始出現,而免疫治療就是其中的一個,那麼肺癌到了晚期,免疫治療有沒有用?
  • 肺癌一線免疫治療援助計劃正式啟動
    2018年7月, PD-1免疫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失敗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在內地定價為17918元(100mg/4ml規格)。2018年9月19日,中國首個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患者援助項目「生命之鑰-腫瘤免疫患者援助項目」隨之啟動,旨在為中國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提供藥品援助。
  • 【肺科•科普】肺癌的免疫治療現狀
    肺癌起病隱匿,確診時80%多的患者已經是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5%至17%。這也是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的主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這部分研究成果讓中晚期肺癌患者不再「無藥可治」;21世紀初我們開始探索肺癌的靶向治療,這部分研究成果讓部分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獲得了較長的生存期。
  • 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原標題:肺癌患者新希望 免疫治療3期肺癌可延長生存期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也是頭號癌症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約有21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80萬人死亡。肺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約三分之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即第3或第4期肺癌。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同時,靶向藥物較小的副作用也受到患者認可,在提升生存期的同時生活質量得以改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首席專家廖美琳教授在第二屆阿斯利康肺癌高峰論壇上對界面新聞記者介紹。但同樣有一部分患者並不適合靶向治療,或是在接受靶向治療後出現了耐藥性,而實際上無論是多有效的藥物,到最後都會出現耐藥性。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近兩年,肺癌的免疫治療領域取得了眾多的突破性進展,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肺癌疫苗以及過繼性細胞療法,這三把「大斧」讓晚期患者有了更多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療選擇。  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每年約佔新肺癌診斷的20%,這些患者是可能治癒的,但不幸的是,目前的治療方法使大多數患者會進展為晚期疾病。Imfinzi是近二十年首款獲批用於降低III期不可切除NSCLC疾病進展風險的療法,也是唯一獲批治療該人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標誌著免疫治療從晚期肺癌患者向更早期患者邁進。
  • 「射頻深部熱療+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晚期肺癌新研究屢獲國際腫瘤...
    區俊文的研究引起了吳一龍教授的高度關注。「射頻深部熱療+大劑量維生素C」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於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由於分期較晚,已經喪失手術機會,化療與分子靶向藥物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常常令這部分晚期的肺癌患者無法完成整個治療的療程。此時還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延續病人生命呢?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得益於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晚期肺癌5年生存期不再奢談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肺鱗癌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然佔非小細胞肺癌的25%-30%,每年新發晚期肺鱗癌仍然高達20餘萬人,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對於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聯合化療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案。而且免疫治療越早使用,患者獲益越大。一線免疫聯合化療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到2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於43.3%,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免疫治療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