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人民觀點)——認識和把握新...

2020-12-06 國際在線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深刻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就要深刻認識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系統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斷提高。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表現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要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無論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是破解「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抑或是跨過「進一步發展繞不開的坎」,都需要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迎難而上、奮勇前進。

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變,關鍵在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的原因所在。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現象,制約了整體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發展任務仍然很重。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既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也要看到這些矛盾已經構成制約我國發展的突出短板,必須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當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只有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才能順利完成工業化、實現現代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只有大力提高發展質量,才能解決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十三五」時期,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能;堅持統籌協調,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聯動性;持續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破解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踐充分證明,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就能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壯闊大海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聚焦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既要堅定必勝信念、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增強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行動自覺,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我們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4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 ——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②
    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要素條件和潛在增長率發生重要變化,需要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
  •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新特徵新要求
    來源:人民日報用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要看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使然、生產力進步必然,增強解決矛盾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需求條件深刻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就要深刻認識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系統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斷提高。
  • 正確認識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
    這個階段的主要歷史任務是緊緊圍繞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站在更加廣闊的視角再次闡明了這一新的重大判斷,並強調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從而準確領會當今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 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哲學方法與實踐基礎
    這一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體現了鮮明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對《矛盾論》《實踐論》觀點的繼承和發展。《矛盾論》指出,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突出了矛盾問題(辯證法)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因此把握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矛盾及其變化,也就把握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蘊含著矛盾分析方法,體現了《矛盾論》的基本觀點和唯物辯證法的立場。  事物發展過程中並存著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可以劃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根源、條件與基礎
    全面把握、理解、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新表述,對於在新的歷史起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一、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歷史根源社會主要矛盾是一個社會系統運行中居於主導地位的矛盾,影響和決定其他社會矛盾的產生、發展與消亡,貫穿於全社會的各領域、各方面。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怎樣應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矛盾新挑戰?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學習領會新發展階段的內涵與意義。
  • 人民日報人民觀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怎樣應對新發展階段的新矛盾新挑戰?本版推出系列評論,與讀者一起學習領會新發展階段的內涵與意義。
  • 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新發展 階段的基本內涵和重大意義
    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六新」目標,而到了2035年時更要攀上新的高峰,概括起來就是:「一個進入」,即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一個基本建成」,即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個實質性進展」,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兩個建成」,即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
  •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建議》明確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 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論斷。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關於「新時代」的內涵,根據所立論的出發點不同,學者們做出了不同的闡述,主要有三種代表性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從中國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的變化出發,提出新時代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質的不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新階段一定質變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新時期」進階到「新時代」,但我國仍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①]。
  • 十九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論斷的依據和意義
    一、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矛盾是事物運動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不斷深化。 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探索,始於黨的八大。
  • 深入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核心觀點 ●十九大報告中的新表述講的是社會主要矛盾,而非經濟發展或物質文化生活的主要矛盾。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堅持得不夠明確和牢固,甚至還經歷了一些曲折,這給國家建設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歷史轉折,反映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上,就是重回八大的有關表述。
  • 周樹春:自覺把握新時代國際傳播的特徵規律
    面對更加複雜艱巨的形勢任務,做好新時代國際傳播,要進一步增強把握歷史方位、時代要求、傳播規律、工作方向的認識自覺與實踐自覺。一、準確把握方位坐標作為一些輿論所說的「歷史轉折年」,「多事之秋」的2019年在一定意義上折射出當前國際傳播面臨的整體背景。
  •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
    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之一「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 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特點,準確把握我國所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特點,準確把握我國所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 如何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複雜的變化,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形勢帶來變化,形勢也決定任務。我們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
  • 問政人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九大理論體系
    二、主要矛盾和人民共享理論把握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支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追求。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對事關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長遠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許多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必須深刻把握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