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再狹窄治療,DES更勝一籌

2020-12-06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最新歐洲及日本研究顯示,植入支架對DES支架再狹窄的治療效果似乎優於藥物塗層球囊。兩項研究均在2015年7月7日發表於《JACC》。


歐洲及日本研究


第一項研究是基於RIBS IV試驗,該試驗表明依維莫司塗層支架能比紫杉醇球囊帶來更好的8個月血管造影結果及1年臨床預後。第二項研究的作者是Seiji Habara(日本倉敷中心醫院)等人,他們發現DES再狹窄後接受紫杉醇球囊治療的患者中17%發生晚期(18個月)再狹窄,而裸金屬支架再狹窄患者的結果則較好。Antonio Colombo(義大利米蘭EMO-GVM Centro Cuore Columbus)與Neil Ruparelia(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在社論中表示,在沒有新的研究數據之前,植入支架可作為DES再狹窄的默認治療策略。


Ron Waksman(華盛頓中心醫院)認為這些研究及社論傳達了3項重要信息。首先,DES支架再狹窄的治療難度大於裸金屬支架再狹窄,二代DES支架更為安全有效,且對DES支架再狹窄的療效優於藥物塗層球囊。長期隨訪發現藥物塗層球囊會出現磨損,進而影響了對再狹窄的治療效果。


Waksman稱美國研究者的觀點與歐洲、日本研究結論略有不同。在美國,DES(二代支架治療支架內再狹窄)失敗後的二線療法是冠脈內放射治療,而不是藥物塗層球囊血管成形術。但是這些研究緩和了紫杉醇塗層球囊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熱度,紫杉醇是治療窗極窄的毒性藥物,紫杉醇塗層球囊增加了遠端栓塞的可能性及治療成本,因此二代DES支架在治療DES或裸金屬支架再狹窄中更具優勢。


DAPT試驗表明,支架內再狹窄患者進行長期雙抗治療有助預防二次事件,新型DES支架厚度<80 μm,這使得藥物塗層球囊的潛在優勢(雙抗治療時間短及無需植入金屬)不復存在。綜合來看,藥物塗層球囊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前景已不再樂觀。


RIBS IV:再狹窄治療中的球囊vs.支架


正如RIBS IV研究報導所述,依維莫司塗層支架組患者1年時的主要終點優於紫杉醇球囊組,即8個月時前者植入段血管直徑顯著增加(2.03 mm vs 1.80 mm;P<0.01),而且1年時後者出現了更多臨床事件,主要是靶病變血運重建(19 vs 6),但明確的支架血栓、心梗、心臟性死亡與全因死亡率無差異。


藥物塗層球囊中的晚期狹窄


Habara等人分析了468例患者(114例裸金屬支架損傷與436例藥物塗層支架損傷)6個月及18個月時的血管造影預後,患者接受了紫杉醇塗層球囊治療。結果顯示,13例(13%)裸金屬支架再狹窄與81例(21.1%)DES支架內再狹窄復發。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DES支架內再狹窄組的晚期再狹窄發生率比裸金屬支架再狹窄組更多(16.8% vs 2.5%)。藥物塗層球囊的磨損也影響了其在DES支架內再狹窄治療中的地位。


醫脈通編譯自:Marlene Busko. Another Stent Bests Drug-Coated Balloon for DES Restenosis, Two Studies Suggest. Medscape. July 06, 201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從8個方面詮釋支架內再狹窄的治療_支架內再狹窄_DES_醫脈通
    藥物洗脫支架(DES)可改變支架置入後的癒合過程,減少新生內膜形成,並使支架內再狹窄(ISR)的發生率降低至5%-10%,第二代DES的ISR發生率仍相似。近日,在Circ Cardiovasc Interv發表的一篇綜述中對ISR的治療進行了匯總。 1.
  • 鎖骨下動脈狹窄及閉塞的介入治療
    近年來,其治療方面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介入治療領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介入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顯高於傳統的外科治療。 一、鎖骨下動脈狹窄及閉塞的檢出 1、體格檢查 詳盡的體格檢查非常重要。如患者出現無力、麻木、肢體發涼等上肢缺血症狀,或出現頭暈、眩暈等椎基底動脈缺血症狀,應引起注意。
  • 頸動脈狹窄時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關於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
    後來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是由左側頸動脈狹窄引起的。30歲出頭的小夥怎會發生頸動脈狹窄呢?有什麼後果呢?筆者總結了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一、什麼是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是大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脖頸左右兩側各有一條。
  • 血管內放置藥物支架 解決血管再狹窄難題
    新華網廣州8月6日電(廣東頻道記者 賴少芬) 日前,美國波士頓科學國際公司在廣州正式推持濾名為TAXUS的紫杉醇藥物釋放冠狀動脈支架系統,使我國冠心病患者有可能受惠於這種突破性療法,從而有效解決血管再狹窄難題。
  • 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TAVR術後腦缺血風險高!JACC刊登浙醫二院...
    目前,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開胸換瓣術)已成為治療症狀性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重要手段,其適應證已擴大到外科手術低危的患者。大多數人的主動脈瓣有三個瓣葉,但部分人只有兩個瓣葉,這種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是TAVR治療的難點。而由於其獨特的形態特徵,許多隨機臨床研究並沒有納入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 解放軍第306醫院一天治療5例腦血管狹窄
    部位上的鑑別則主要指合併其他血管狹窄性疾病時需要判斷頸動脈狹窄是否為導致腦組織缺血的「責任血管」。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包括危險因素的控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介入治療。    危險因素:控制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基礎。
  • 一附院完成我省首例藥物塗層支架(DES)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例
    田紅燕主任,馬強主治醫師的醫療團隊制定了嚴密的治療方案,術中造影提示膝下三支動脈完全閉塞。田紅燕主任利用高超的手術技巧僅用時30分鐘就開通了患者的膝下動脈,打通兩支血管脛前動脈及腓動脈,並於腓動脈植入一枚藥物塗層支架。術後患者恢復順利,疼痛完全緩解,ABI回升至0.8,僅3天時間患者完全康復出院。
  • 72歲無症狀檢查出頸動脈重度狹窄需要手術治療嗎
    可是頸動脈狹窄問題的出現,使得大腦的供血通道受阻,血流供應不足,這是直接威脅到健康的。頸動脈狹窄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塞、腦中風,所以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問題嚴重發展下去,需要的是及早治療。當然,查出患有頸動脈狹窄也不用驚慌不知所措,疾病的嚴重性是事實存在的,但現代醫學已經越來越發達了,對於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也已經有了不錯的方法,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接受有效的治療還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 JACC丨真實世界研究:美國HFrEF患者院內治療現狀
    儘管如此,目前仍缺乏醫院內治療HF的I級證據級別指南建議。根據薄弱到中等的證據,當前指南建議採用相對狹窄的治療方法,包括對容量超負荷的患者使用靜脈利尿劑(IV級推薦),並在選定的患者中輔助使用血管擴張劑,正性肌力藥和機械支持裝置。然而,因HF住院的患者代表了具有不同臨床軌跡的異質人群,有關住院治療的使用、排序和持續時間的決策仍主要取決於臨床醫師的判斷力。
  • 脊柱內鏡單側雙通道(PBED)技術治療腰椎管狹窄
    近年來,脊柱內鏡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椎管狹窄、椎間孔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圖: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內鏡手術具有保留椎旁肌、減少失血量、促進術後早期恢復等優勢。一些研究已經顯示出內鏡下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具有明確的優勢。
  • 頸動脈狹窄超聲標準,能確定狹窄度嗎
    核心提示: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腦梗塞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壽命的疾病,臨床中60%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所造成,因此,早期及時發現頸動脈狹窄症狀,通過手術及時疏通血管,保證血流通暢,能很好的預防腦梗塞。
  • 中國頸動脈狹窄介入診療指導規範
    早期的研究顯示 ≥75% 無症狀狹窄患者累積的年卒中風險超過 5%,無症林頸動脈狹窄外科試驗(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顯示狹窄程度 ≥7% 藥物治療的患者中 5 年同側卒中或死亡率僅為4.7%。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積極的藥物治療下無症狀中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神經系統事件發生率相對較低。
  • 心血管狹窄多少,才算嚴重?
    隨著冠狀動脈CTA和冠狀動脈造影的檢查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聽說過心臟血管的狹窄。而且經常會有人來諮詢醫生,做了冠狀動脈造影以後,發現血管狹窄了,這個狹窄到底算不算嚴重,到底需要不需要處理呢?就冠狀動脈狹窄多重才算重,咱們一起討論一下!
  • 逆行開通血管 制服腦動脈狹窄
    原標題:逆行開通血管 制服腦動脈狹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中心主任萬傑清,成功完成上海市首例經側枝逆行開通慢性椎動脈閉塞微創介入手術,患者日前康復出院。萬傑清介紹,新的手術方式針對正向無法開通的閉塞血管將發揮巨大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血管夾層撕裂,大大增加開通成功率,加速患者康復。
  •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OCT):讀懂支架內再狹窄的「神器」
    那麼臨床上我們如何應用 OCT 來增進對 ISR 發病機制的理解,以及指導相應的治療呢?OCT 青年醫師俱樂部副主席,《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在冠心病中的臨床應用與進展》一書主編張瑤俊教授,在本文中將系統的為大家闡述 OCT 在支架內再狹窄中的意義。
  • 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症——老中醫有妙方
    這種情況大多是各種形式的椎體退變引起的,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椎體滑脫增生、韌帶肥厚是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形式。    86歲老中醫陳錦雲教授,祖居川南,世代行醫,速治頸腰突出、椎管狹窄,集畢生精力研製陳氏-透骨祛痛貼,對於頸腰椎間盤突出,最初從治療血栓疾病受到啟發,把腰椎間盤突出物當作骨血栓來對待,別人用藥活血化淤,陳教授則採用破血清淤,中醫反治,立竿見影。
  • 你可知道頸動脈狹窄?
    這些症狀,可能是頸動脈狹窄 當頸動脈出現狹窄,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患者被稱為「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相對的,另一部分出現症狀的患者被稱為「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而且,症狀還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加重,常見症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首先,由於頸動脈狹窄,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可能出現腦部缺血症狀,如耳鳴、眩暈、黑蒙
  • 顱內血管狹窄——尹奶奶中風的原因
    有高達46.6%的腦梗死或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合併有顱內動脈的狹窄; 有顱內動脈狹窄的情況,其1年缺血性卒中復發率為5.99%,而且隨著顱內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復發率也在增加。 今天我們講的病例就是一個典型的顱內血管狹窄導致穿支血管病變,主人公是我們的尹奶奶。
  • 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tenosis
    側隱窩狹窄指腰椎關節突下硬膜囊以外、椎弓根以內(關節突內側至椎間孔,即神經根管的內側份)區域的狹窄;3. 椎間孔狹窄:頭側和尾側椎弓根構成的神經根管入口(神經根管的外側份)的狹窄和壓迫, 其背側為關節突,腹側為椎體與椎間盤。
  • 學術薈萃|張軍:以迴旋支開口狹窄為主的左主幹分叉病變PCI
    以迴旋支開口狹窄為主的主幹病變分叉病變在治療策略的選擇上具有複雜性及挑戰性。  支架相關的LCX開口孤立病變往往常見於LAD-LM Crossover治療。Ho-Myung Lee 2014年發表的一項入選93例LM-LAD Crossover患者中,73例造影隨訪,再狹窄有7例,單純迴旋支口部再狹窄僅2例(2.7%)。從試驗中可以發現,Crossover中LCX狹窄並沒有比其他位置再狹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