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最新歐洲及日本研究顯示,植入支架對DES支架再狹窄的治療效果似乎優於藥物塗層球囊。兩項研究均在2015年7月7日發表於《JACC》。
歐洲及日本研究
第一項研究是基於RIBS IV試驗,該試驗表明依維莫司塗層支架能比紫杉醇球囊帶來更好的8個月血管造影結果及1年臨床預後。第二項研究的作者是Seiji Habara(日本倉敷中心醫院)等人,他們發現DES再狹窄後接受紫杉醇球囊治療的患者中17%發生晚期(18個月)再狹窄,而裸金屬支架再狹窄患者的結果則較好。Antonio Colombo(義大利米蘭EMO-GVM Centro Cuore Columbus)與Neil Ruparelia(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在社論中表示,在沒有新的研究數據之前,植入支架可作為DES再狹窄的默認治療策略。
Ron Waksman(華盛頓中心醫院)認為這些研究及社論傳達了3項重要信息。首先,DES支架再狹窄的治療難度大於裸金屬支架再狹窄,二代DES支架更為安全有效,且對DES支架再狹窄的療效優於藥物塗層球囊。長期隨訪發現藥物塗層球囊會出現磨損,進而影響了對再狹窄的治療效果。
Waksman稱美國研究者的觀點與歐洲、日本研究結論略有不同。在美國,DES(二代支架治療支架內再狹窄)失敗後的二線療法是冠脈內放射治療,而不是藥物塗層球囊血管成形術。但是這些研究緩和了紫杉醇塗層球囊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熱度,紫杉醇是治療窗極窄的毒性藥物,紫杉醇塗層球囊增加了遠端栓塞的可能性及治療成本,因此二代DES支架在治療DES或裸金屬支架再狹窄中更具優勢。
DAPT試驗表明,支架內再狹窄患者進行長期雙抗治療有助預防二次事件,新型DES支架厚度<80 μm,這使得藥物塗層球囊的潛在優勢(雙抗治療時間短及無需植入金屬)不復存在。綜合來看,藥物塗層球囊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的前景已不再樂觀。
RIBS IV:再狹窄治療中的球囊vs.支架
正如RIBS IV研究報導所述,依維莫司塗層支架組患者1年時的主要終點優於紫杉醇球囊組,即8個月時前者植入段血管直徑顯著增加(2.03 mm vs 1.80 mm;P<0.01),而且1年時後者出現了更多臨床事件,主要是靶病變血運重建(19 vs 6),但明確的支架血栓、心梗、心臟性死亡與全因死亡率無差異。
藥物塗層球囊中的晚期狹窄
Habara等人分析了468例患者(114例裸金屬支架損傷與436例藥物塗層支架損傷)6個月及18個月時的血管造影預後,患者接受了紫杉醇塗層球囊治療。結果顯示,13例(13%)裸金屬支架再狹窄與81例(21.1%)DES支架內再狹窄復發。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DES支架內再狹窄組的晚期再狹窄發生率比裸金屬支架再狹窄組更多(16.8% vs 2.5%)。藥物塗層球囊的磨損也影響了其在DES支架內再狹窄治療中的地位。
醫脈通編譯自:Marlene Busko. Another Stent Bests Drug-Coated Balloon for DES Restenosis, Two Studies Suggest. Medscape. July 06, 201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