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無症狀檢查出頸動脈重度狹窄需要手術治療嗎

2020-11-30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 頸動脈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的大腦供應血液,保證大腦正常的運行。可是頸動脈狹窄問題的出現,使得大腦的供血通道受阻,血流供應不足,這是直接威脅到健康的。頸動脈狹窄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塞、腦中風,所以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問題嚴重發展下去,需要的是及早治療。當然,查出患有頸動脈狹窄也不用驚慌不知所措,疾病的嚴重性是事實存在的,但現代醫學已經越來越發達了,對於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也已經有了不錯的方法,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接受有效的治療還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頸動脈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的大腦供應血液,保證大腦正常的運行。可是頸動脈狹窄問題的出現,使得大腦的供血通道受阻,血流供應不足,這是直接威脅到健康的。頸動脈狹窄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塞、腦中風,所以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問題嚴重發展下去,需要的是及早治療。當然,查出患有頸動脈狹窄也不用驚慌不知所措,疾病的嚴重性是事實存在的,但現代醫學已經越來越發達了,對於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也已經有了不錯的方法,只要患者積極配合,接受有效的治療還是能取得不錯的效果的。

  頸動脈狹窄的分級

  在醫學上,頸動脈狹窄有不同的程度分級,狹窄程度在50%以下的是輕度頸動脈狹窄,50%到70%是中度頸動脈狹窄,70%以上是重度頸動脈狹窄。有的患者症狀表現得非常的嚴重,比如出現了頭暈、噁心、嘔吐及視力不清和肢體不變等症狀,不過有的患者卻沒有任何外在表現的症狀。

  頸動脈重度狹窄需積極手術治療

  72歲無症狀檢查出頸動脈重度狹窄需要手術治療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頸動脈狹窄已經達到重度等級,即使此時沒有症狀,也需要積極手術治療。因為發展到重度頸動脈狹窄時,頸動脈官腔已經變得非常細了,血流量大大的被減少,此時如果不積極治療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目前對於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金永健教授開展了一項非常先進成熟的技術,即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這一技術能夠剝離頸動脈管腔內的硬化斑塊,恢復血流暢通情況,改變大腦的供血量,手術是在顯微鏡下進行的,十分安全,而且手術效果顯著而確切,術後恢復較快。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的金永健教授是國內著名的腦血管治療專家,他非常擅長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操作,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已成功實施該手術達千餘例,成功拯救了眾多患者的健康。金教授指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動脈狹窄、預防腦梗塞的標準手術方式。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

  腦血管病神經外科主任金永健

  出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五步解決:頸動脈超聲檢查後的處理
    ;進而根據動脈狹窄程度,可以進一步分為輕、中、重度狹窄。因此,在評估過頸動脈的狹窄率後,還需要辨別一下斑塊的穩定性。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頸動脈斑塊和狹窄非常常見,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很多患者沒有相關臨床症狀。有調查研究發現,60 歲以上的人群中,這個比例可達到70%以上,而其中僅有一部分患者是高風險人群,需要積極的藥物幹預。在評估心腦血管風險時,頸動脈超聲檢查提示動脈硬化只是其中一項,還需要綜合其他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如年齡、性別、既往病史、血脂水平、血壓、實驗室檢查等。
  • 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會怎樣,有生命危險嗎
    比如近些年頸動脈狹窄逐漸成為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   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的健康狀況卻逐漸堪憂,各種疾病層出不窮,尤其是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高發多發。比如近些年頸動脈狹窄逐漸成為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
  • 解放軍第306醫院一天治療5例腦血管狹窄
    76歲右側肢體無力1月!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90%以上!    病例5:男性,74歲,眩暈1月餘!    其它一些病變,與發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關,也可以導致頸動脈狹窄,但所佔比例極小。如大動脈炎、纖維肌發育不良、煙霧病等。在這部分患者中,年輕患者所佔比例較大。    頸動脈狹窄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確定。
  • 頸動脈狹窄時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關於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
    後來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是由左側頸動脈狹窄引起的。30歲出頭的小夥怎會發生頸動脈狹窄呢?有什麼後果呢?筆者總結了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一、什麼是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是大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脖頸左右兩側各有一條。
  • 【探寶】頸動脈重度狹窄!佛中醫神經外科妙手施術成功復通
    日前我院接診的這名患者 幸好在外院體檢中發現頸動脈狹窄問題 並經過我院神經外科妙手施術 避免了日後卒中情況出現 凸顯我院卒中中心建設的明顯成效 52歲的劉先生今年8月在外院體檢中發現雙側頸動脈狹窄
  • 頸動脈狹窄超聲標準,能確定狹窄度嗎
    核心提示: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腦梗塞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壽命的疾病,臨床中60%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所造成,因此,早期及時發現頸動脈狹窄症狀,通過手術及時疏通血管,保證血流通暢,能很好的預防腦梗塞。
  • 經常頭暈要查一下頸動脈:懷疑頸動脈狹窄,4個檢查幫到你
    去醫院檢查,發現有輕度貧血,於是,吃了不少中藥和補血藥,飲食上也經常吃一些補血食物。如此一來,血色素是升上去了,可是頭暈仍然不見好轉,近半年頭葷甚至明顯加重。在家人的勸說下,王老師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她的頸動脈狹窄明顯,最嚴重的地方狹窄度已經達到了90%。
  • 你可知道頸動脈狹窄?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診呢?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說一說。 如果你出現以上某些症狀,就要儘快到醫院的神經科就診檢查,很可能頸動脈狹窄就是「元兇」,但是,哪些檢查能查出這個「元兇」呢?頸動脈狹窄的診斷檢查 上期我們提到,頸動脈超聲是篩查頸動脈狹窄的首選方法,但是,其準確度需要依賴先進的儀器和經驗豐富的檢查者,而且其檢查結果很難評價血管迂曲程度、大腦供血等具體情況,因此,要確診頸動脈狹窄還需要其他檢查方法。
  • 頸動脈狹窄可致中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年過六旬的陳老伯前陣子計劃出國旅遊,出於安全考慮,旅行前老人前往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怎料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老人頸動脈斑塊嚴重、局部狹窄超70%,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隨時都有腦中風的危險。
  • 如何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如何降低頸動脈斑塊風險?一文為你說清
    常常有朋友問,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了一個多少乘多少的斑塊,這說明我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是多少啊?其實,單單通過斑塊大小,是無法準確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的。 如果您做了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情況,同時根據醫生評估判斷,頸動脈的斑塊情況需要確認對頸動脈影響以及需要檢測頸動脈的狹窄程度
  • 打通大腦生命線 綿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慢性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
    近日,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右側無名動脈+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中國頸動脈狹窄介入診療指導規範
    早期的研究顯示 ≥75% 無症狀狹窄患者累積的年卒中風險超過 5%,無症林頸動脈狹窄外科試驗(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顯示狹窄程度 ≥7% 藥物治療的患者中 5 年同側卒中或死亡率僅為4.7%。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積極的藥物治療下無症狀中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神經系統事件發生率相對較低。
  • 頸動脈血管壁CTA成像
    隨著治療頸動脈狹窄患者的醫療管理的改善,無症狀患者的年中風風險降低到1%,這使得對病人進行適當的風險分層變得更加重要。傳統上,影像學風險評估是基於NASCET標準測量的動脈狹窄程度,這已被用作隨機臨床試驗和許多中風分類方案的基礎。最近,斑塊特徵對腦血管缺血的影響改變了我們評價頸動脈斑塊的方式。頸動脈疾病繼發的梗死被認為不僅是由狹窄斑塊的血流減少引起的,而且是纖維帽破裂後發生的動脈栓塞所致。
  • 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暢
    我喝著水說:「這樣吧,先排除器質性病變,查個TCD,就是經顱都卜勒超聲的簡稱,利用超聲都卜勒效應,來檢測顱內腦底動脈環上各個主要動脈血流動力學,及各血流生理參數的一項,無創傷性血管疾病檢查方法,還有不要只做頭部的。頸部的血管彩超,看看頸部血管有沒有狹窄。
  • ...人民醫院完成全球首例「經頸動脈TAVR+TEVAR+PBACA」一站三式手術
    一切源於7月4日在梅州市人民醫院導管室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高難度手術:經頸動脈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經皮球囊主動脈縮窄血管成形術(PBACA)——這是全球首例一站三式手術!老伯年過七旬,患有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重度主動脈縮窄合併胸主動脈瘤這一嚴重疾病,病情複雜且罕見。
  • 頸動脈堵塞有什麼表現,什麼原因導致的,能治嗎?醫生為您講清楚
    01頸動脈被堵住了一定會有症狀嗎?為啥有的人啥感覺都沒有?頸動脈是維持大腦血供的主要動脈之一。由於上面兩種因素,很多朋友頸內動脈已經出現重度狹窄,甚至閉塞了,仍然沒有任何感覺。頭痛頭暈:如果頸動脈堵住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很多朋友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頸動脈導致的頭暈與椎動脈導致的頭暈明顯不同,頸動脈導致的頭暈一般不伴有視物旋轉,而是表現出一種類似於乘船的感覺。視物不清:當出現視物不清往往意味著眼睛的供血已經受到了影響。
  • 慢性頸內動脈閉塞的研究與治療進展
    目前如果藥物治療失敗或作為高危患者的預防性治療手段,應考慮對ICACTO進行手術治療。ICACTO有多種治療方法。頸動脈閉塞手術研究(COSS)於2011年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證明了以往的頸外動脈-頸內動脈搭橋術無效。 儘管如此ICACTO仍需要進行血管再通,部分患者可能由於側支代償不足或栓子脫落而發展為腦梗塞。
  • 降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缺血性腦損傷措施的研究進展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中重度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和重度非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的卒中發生率,其治療效果不劣於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但由於CAS操作簡單、併發症發生率較低,且隨著操作技術及手術材料的改進,該技術逐步成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有效替代治療方式。對於血管走形迂曲、廣泛血管結構變異、對比劑過敏及穿刺部位感染的患者,CAS並不適用。既往研究表明,高齡、症狀性狹窄、嚴重白質病變、左側CAS、Ⅲ型主動脈弓、頸總動脈與頸內動脈走形曲折、成角、血管開口處狹窄、長段狹窄等因素更易發生CAS相關缺血性腦損傷。
  • 年輕女子肩頸酸痛去按摩 按出頸動脈夾層引發中風
    32歲女白領長期對著電腦辦公,感覺肩頸疼痛不適,就想通過按摩來緩解下,可沒想到前天按摩之後感覺頭暈目眩,走路不穩,連話也說不清楚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竟然是中風,醫生考慮這次發病是頸部按摩不當導致頸動脈夾層,引起頸動脈重度狹窄,夾層局部形成血栓後脫落又造成遠端血管栓塞。
  • 體檢發現頸動脈有斑塊,一定要吃藥?聽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朋友到了40多歲或者50多歲之後,一體檢,往往就會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而對於頸動脈斑塊,很多人都非常怕,害怕會引起一些嚴重的併發症;然而事實上,在我國中老年人群當中,頸動脈斑塊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裡面,大約有30%的人群都是有頸動脈斑塊的,而到了70歲以後,頸動脈斑塊患者的比例可以達到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