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時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關於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

2020-12-06 瑞旨

前幾天和家人聊天時得知,樓下孫阿姨的兒子在上個月發生了腦栓塞,經過搶救現在基本恢復正常。後來做了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是由左側頸動脈狹窄引起的。30歲出頭的小夥怎會發生頸動脈狹窄呢?有什麼後果呢?筆者總結了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一、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大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脖頸左右兩側各有一條。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血管也在不斷的老化,在血管腔內形成像「水垢」一樣的物質貼附在血管壁上,阻礙血流的通過,造成血管的狹窄。當「水垢」出現在頸動脈時就造成了頸動脈狹窄。

二、為什麼會發生頸動脈狹窄?

上面所說的「水垢」在醫學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在頸動脈就是頸動脈斑塊。在高血壓、高血脂、不合理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抽菸酗酒、情緒緊張等危險因素的影響下,脂類物質在血管內壁沉積,形成「水垢」樣的硬化斑塊。隨著病變的發展,部分斑塊逐步進入管腔內造成管腔狹窄。

三、頸動脈狹窄有哪些症狀表現?

頸動脈是大腦的主要供血動脈之一,當其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時,大腦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現為:視力模糊、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神疲乏力等,嚴重者可出現反覆的暈厥,甚至偏癱、失語、昏迷、突發性失明等症狀。

四、頸動脈狹窄的危害有哪些?

頸動脈狹窄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有時甚至危及生命,不得不引起重視。上訴症狀表現也是頸動脈狹窄危害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頸動脈斑塊脫落可以堵塞血管,引起腦梗死(中風)。眾所周知,「中風」意味著偏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喪失生命。

五、頸動脈狹窄有哪些檢查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檢測頸動脈狹窄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可檢查有無頸動脈狹窄以及狹窄程度;二是影像學檢查:頸部血管CTA、MAR等無創性檢查;三是腦血管造影檢查,得到詳細資料,可準確評估頸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

六、頸動脈狹窄如何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式有三種:藥物治療、開刀手術和支架手術。藥物治療的方法是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等等,適用於狹窄程度不超過50%的患者。對於超過程度超過70%的患者一般建議手術治療,選擇內膜切除或安置支架。術後還是要堅持服用他汀等藥物。

【希望本文可以對您有幫助,如有問題歡迎留言諮詢】

相關焦點

  • 你可知道頸動脈狹窄?
    ,也說到,在頸動脈狹窄早期可能沒有症狀,那麼,如果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呢?這些症狀,可能是頸動脈狹窄 當頸動脈出現狹窄,有些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這種患者被稱為「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相對的,另一部分出現症狀的患者被稱為「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而且,症狀還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加重,常見症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首先,由於頸動脈狹窄,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可能出現腦部缺血症狀,如耳鳴、眩暈、黑蒙
  • 頸動脈狹窄超聲標準,能確定狹窄度嗎
    核心提示: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來,腦梗塞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壽命的疾病,臨床中60%的腦梗塞是由頸動脈狹窄所造成,因此,早期及時發現頸動脈狹窄症狀,通過手術及時疏通血管,保證血流通暢,能很好的預防腦梗塞。
  • 72歲無症狀檢查出頸動脈重度狹窄需要手術治療嗎
    核心提示: 頸動脈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的大腦供應血液,保證大腦正常的運行。可是頸動脈狹窄問題的出現,使得大腦的供血通道受阻,血流供應不足,這是直接威脅到健康的。頸動脈狹窄常見的危害就是腦梗塞、腦中風,所以為了儘可能的避免問題嚴重發展下去,需要的是及早治療。
  • 經常頭暈要查一下頸動脈:懷疑頸動脈狹窄,4個檢查幫到你
    其實這主要是由於頸動脈狹窄造成腦部供血不足所致的,一般在早期是會出現嗜睡、記憶力下降,嚴重時便會出現頭暈。頸動脈狹窄程度有4級頸動脈狹窄的出現無疑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危害,為此我們更要多了解頸動脈狹窄。北美有症狀動脈內膜剝脫術試驗以及歐洲頸動脈手術試驗,將頸動脈狹窄程度分為4級,分別是無或輕度狹窄、中度狹窄、重度狹窄和完全閉塞。很多人始終都想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頸動脈狹窄,其實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是粥樣斑塊。
  • 頸動脈狹窄可致中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以便儘早發現問題。臨床數據顯示,60%的腦卒中的發作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硬化導致。據統計,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5%的患者中,一年內發生中風的可能性為10.5%,五年內的可能性為30%~75%;頸動脈狹窄程度在70%~90%且合併腦缺血的患者中,一年內將有26%~28%發生中風。
  • 如何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如何降低頸動脈斑塊風險?一文為你說清
    ,那麼通常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確認頸動脈狹窄程度的金標準是血管造影檢查,通過血管造影檢查可以準確的判斷頸動脈的狹窄程度達到了多少,通過造影檢查可以詳細的了解病變部位,病變情況,斑塊鈣化、潰瘍情況,以及血管瘤、血管畸形等問題,對於手術和介入治療頸動脈斑塊問題,血管造影術能夠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信息。
  • 單側頸動脈重度狹窄會怎樣,有生命危險嗎
    比如近些年頸動脈狹窄逐漸成為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   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的健康狀況卻逐漸堪憂,各種疾病層出不窮,尤其是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高發多發。比如近些年頸動脈狹窄逐漸成為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病。
  • 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暢
    2、頸部血管在這個位置分叉,到時血管立刻變的比較狹窄,血流衝擊力度大容易損傷。3、如果頸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是動脈管壁上沉積了一層像臘樣的脂類,使頸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這是誘使頸動脈血管堵塞的疾病因素。4、年齡越大,血管彈性變差,收縮力度變低,血流速度減慢,就容易造成堵塞。
  • 【探寶】頸動脈重度狹窄!佛中醫神經外科妙手施術成功復通
    右側頸動脈狹窄超過90%! 左側頸動脈狹窄大於60%! 沒有明顯症狀 卻像「定時炸彈」一樣 隨時可能出現腦梗!
  • 頸動脈血管壁CTA成像
    儘管幾十年來將一定程度的管腔狹窄作為頸動脈狹窄患者治療的主要決定因素,但最近有一種趨勢是採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提供更完整的斑塊評估,以便更準確地評估風險。血管壁成像的文獻大多集中在磁共振成像上,因為它具有非常好的對比解析度和識別高危斑塊特徵的高靈敏度。除磁共振成像外,超聲造影也是評價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有力工具。
  • 解放軍第306醫院一天治療5例腦血管狹窄
    其它一些病變,與發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關,也可以導致頸動脈狹窄,但所佔比例極小。如大動脈炎、纖維肌發育不良、煙霧病等。在這部分患者中,年輕患者所佔比例較大。    頸動脈狹窄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體格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來確定。
  • 五步解決:頸動脈超聲檢查後的處理
    ,對於斑塊、狹窄相當緊張,認為這是一種疾病,詢問如何能「治好」。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頸動脈斑塊和狹窄非常常見,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很多患者沒有相關臨床症狀。有調查研究發現,60 歲以上的人群中,這個比例可達到70%以上,而其中僅有一部分患者是高風險人群,需要積極的藥物幹預。在評估心腦血管風險時,頸動脈超聲檢查提示動脈硬化只是其中一項,還需要綜合其他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如年齡、性別、既往病史、血脂水平、血壓、實驗室檢查等。
  • 中國腦血管病雜誌專家述評: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武劍教授在頸動脈狹窄...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焦力群教授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巢寶華處長,在中國腦血管病雜誌發表專家述評《中國頸動脈狹窄治療的發展歷程》,回顧建國來我國頸動脈狹窄治療的發展歷程。
  • 頸動脈堵塞有什麼表現,什麼原因導致的,能治嗎?醫生為您講清楚
    這說明頸部的血管已經出現問題,如果問題持續加重會有哪些影響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01頸動脈被堵住了一定會有症狀嗎?為啥有的人啥感覺都沒有?由於頸動脈主要供應的是大腦前2/3的部位,所以頸動脈狹窄之後會出現下列症狀一側手腳麻木無力:大腦是交叉控制肢體的,即左側的手腳出現問題,往往意味著右側大腦出現問題。
  • 體檢發現頸動脈有斑塊,一定要吃藥?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對於頸動脈斑塊,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它呢?希望大家通過劉醫生今天的科普,能夠對於頸動脈斑塊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而如果你檢查出現頸動脈斑塊造成管腔狹窄超過了50%,同時又出現了症狀,那麼是需要通過吃藥進行積極治療的,一般常用的藥物包括有他汀類藥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等。因為如果不吃藥治療,可能會造成病情的進一步加重,進而引起比較嚴重的併發症,比如造成腦組織缺血,造成腦梗塞。
  • 頸動脈狹窄患者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可降低卒中或死亡風險
    頸動脈狹窄患者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可降低卒中或死亡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0 13:26:47 美國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Marc L.
  • 頸動脈的軟斑塊和硬斑塊,哪種更危險?很多人不知道,醫生講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們發現斑塊最多的地方就是頸動脈,為什麼頸動脈容易形成斑塊呢? 頸動脈為什麼容易長斑塊?斑塊形成後有哪些危害? 頸動脈之所以容易形成斑塊,是由於頸動脈的特殊結構造成的。頸動脈存在一個分叉,在這個分叉部位,血流會不斷衝擊分叉處,從而容易導致血管內膜損傷。
  • 中國頸動脈狹窄介入診療指導規範
    早期的研究顯示 ≥75% 無症狀狹窄患者累積的年卒中風險超過 5%,無症林頸動脈狹窄外科試驗(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顯示狹窄程度 ≥7% 藥物治療的患者中 5 年同側卒中或死亡率僅為4.7%。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在積極的藥物治療下無症狀中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神經系統事件發生率相對較低。
  • 治療頸動脈斑塊,吃藥不是為了「化」掉它,而是讓它變更「硬」
    一、斑塊造成危險的兩種形式當頸動脈出現斑塊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危險性。動脈斑塊造成危險性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斑塊造成的血管狹窄。因為硬化斑塊在動脈內皮中形成,隨著膽固醇的積累,斑塊會增生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厚。
  • 降低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缺血性腦損傷措施的研究進展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中重度症狀性頸動脈狹窄和重度非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的卒中發生率,其治療效果不劣於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一項研究納入了雙側頸動脈狹窄患者,雙側同時或依次行CAS治療,一側為開環支架,另一側為閉環支架,結果顯示,不同支架類型的圍手術期缺血性腦損傷、卒中事件和遠期通暢率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有研究支持開環支架可增加發生栓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