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動脈斑塊,吃藥不是為了「化」掉它,而是讓它變更「硬」

2020-12-06 藥師華子

很多人在頸動脈出現斑塊後,就擔心不已,生怕一不小心就患了腦梗。很多人都在問華子,有沒有什麼藥可以把動脈中的斑塊「化掉」呢?華子告訴他們,動脈中的斑塊一旦出現,幾乎就不能完全消除。通過服過藥物可能會使斑塊縮小,但這種縮小,是以把斑塊變得更「硬」而實現的。

一、斑塊造成危險的兩種形式

當頸動脈出現斑塊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危險性。動脈斑塊造成危險性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斑塊造成的血管狹窄。因為硬化斑塊在動脈內皮中形成,隨著膽固醇的積累,斑塊會增生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厚。這種增生是一種「向心性」的增生,也就是說斑塊向動脈內部增生,動脈的管徑就會越來越小,當狹窄影響到器官供血時,就會引發相應的缺血性疾病。

第二種是斑塊本身的破潰,與正常的血管內皮不同,在斑塊表面上覆蓋的是一層薄厚不均的纖維帽。有些斑塊質地較軟,當血壓變化的時候,纖維帽就會發生破潰,暴露出斑塊內容物。這時就會激活血小板聚集在破潰表面,形成血栓。引起此處的血管堵塞,或是脫落後形成栓子,隨著血液運行,堵塞口徑更小的血管。

二、預防斑塊風險的藥物

當動脈斑塊形成後,除非進行外科手術,否則沒有辦法把斑塊從動脈內皮中剝離出來。而對於狹窄不嚴重(狹窄低於70%)的患者,承擔的風險很大,並不產生明顯獲益。所以對中低度狹窄的患者,建議進行藥物治療。

針對動脈斑塊可能發生的兩種危險,我們治療的思路也是兩種。一種思路是阻止斑塊增生;一種思路是避免斑塊破潰。而實現這兩個目的,最常用的就是他汀類藥物。

這是一類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酶的藥物,可以直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LDL-C的水平與斑塊生長息息相關,有試驗證實,當LDL-C降至2.0mmol/L以下時,膽固醇就停止向斑塊中移動,當LDL-C降至1.8mmol/L以下時,膽固醇就會從斑塊中轉移回血液。

當然這種膽固醇的轉移只是針對那些可以自由移動的膽固醇,那些被動脈內皮中巨噬細胞吞噬的,沉積在泡沫細胞中的膽固醇,是沒有辦法轉移的。所以他汀並不能消除斑塊,但是通過降低LDL-C水平,可以抑制斑塊進一步生長。

他汀類藥物除了降低膽固醇外,還可以產生抑制血管內皮的炎性反應,改善血管內皮的代謝,增加斑塊的密度,讓斑塊趨向變小,變得更「堅硬」,產生穩定斑塊的效果,使斑塊不易於破潰。

三、正確看待斑塊的危險性

其實頸動脈斑塊是一種常見症狀,在中老年人群中,頸動脈發現有斑塊的人群超過了50%,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一比例還會更高。大多數人的頸動脈斑塊並不會造成腦梗,只有少數生長速度較快,質地較軟的斑塊風險性較高。

所以有頸動脈斑塊的人,可以每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斑塊增長的不快,也比較「結實」,就不用過多的擔心,只需要控制好「三高」,保持正常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只有那些由醫生評估後,認為風險較高的人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雖然他汀類藥物是比較安全的一類藥物,但在使用過程中,仍有個別患者會出現副作用。所以不建議有頸動脈斑塊的人,未經醫生指導擅自用藥。對用藥有疑問或是發現新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讓我成為您身邊的藥劑師。

相關焦點

  • 體檢發現頸動脈有斑塊,一定要吃藥?聽聽醫生怎麼說
    那麼對於頸動脈斑塊,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它呢?希望大家通過劉醫生今天的科普,能夠對於頸動脈斑塊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頸動脈斑塊?它又是如何形成的?那麼,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嗎?就像我在文章開頭講的,其實在我國中老年人群當中,頸動脈斑塊發生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人都是體檢發現,那麼是不是體檢發現了頸動脈斑塊就一定要吃藥呢?其實並不是得!吃藥與否需要因人而異。
  • 頸動脈斑塊,還分軟硬?
    斑塊估計大家都聽過,但斑塊還分軟硬,你知道嗎?估計很多人聽到軟斑塊和硬斑塊以後就迷糊了,怎麼斑塊還分軟硬呢?今天咱們走進軟斑塊,看看為什麼斑塊還有軟硬之分!一、頸動脈軟斑塊是神馬情況?頸動脈有斑塊大家聽說過,可是每次斑塊報告的時候,都有軟斑塊和硬斑塊之分。軟斑塊和硬斑塊有什麼區別呢?什麼又是軟斑塊呢?頸動脈斑塊就是頸部的動脈血管,長期動脈粥樣硬化以後,動脈血管內皮脂質沉積所形成的「米粥」樣物質。而所謂的軟斑塊,特指不穩定的動脈斑塊,軟斑塊又稱為易損性斑塊或不穩定斑塊。而與之相反的則是硬斑塊。
  • 頸動脈斑塊是這樣長出來的,想消除掉斑塊,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張先生在體檢中查出左右頸動脈都長了斑塊,可平時什麼感覺也沒有,他想知道頸動脈斑塊是如何長出來的?如何才能消除掉呢?血管斑塊形成 血管內膜中層脂質化物質集結成團,並被纖維組織包裹便形成了斑塊。當斑塊外包裹的纖維組織較薄且其中的脂質化物質未發生壞死及鈣化時稱為軟斑,隨著纖維組織的增厚及內容物的鈣化,斑塊越來越硬即成為硬斑。
  • ...案例】《動脈硬化斑塊消除技術》專利療法治療頸動脈斑塊效果顯著
    2020年8月20日,鄭先生到寧夏醫科大總院做經顱都卜勒超聲及頸部血管檢查,檢查報告顯示: 雙側頸動脈內膜增厚伴斑塊形成,內中膜增厚(左1.2mm,右1.2mm見下圖黃框); 右側頸總動脈分叉後壁見大小8.1mm*1.8mm等回聲扁平斑塊(見下圖綠框);
  • 頸動脈斑塊脫落有腦梗風險!想要「化斑」記好這三件事
    眾所周知,腦梗現在已經成為發病率很高的疾病,而它的後遺症也是很嚴重的。缺血性腦梗死是由於腦血管堵塞後血流中斷,腦細胞得不到氧的供應受損甚至壞死所造成。我國成年人中近1/3存在頸動脈斑塊,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增高。頸動脈斑塊與腦梗密切相關,約25%~30%的腦梗是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的。頸動脈的斑塊是頸動脈與椎動脈顱外段、以及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等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具體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一開始大多無明顯症狀,頸動脈嚴重狹窄時可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
  • 軍醫科普:何為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認為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可能為:斑塊增大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低灌注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導致顱內動脈栓塞。臨床上,通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形態學測定,來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性。
  • 如何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如何降低頸動脈斑塊風險?一文為你說清
    現在頸動脈超聲檢查已經是一項技術非常成熟的檢查手段,對於發現頸動脈內膜增厚,頸動脈斑塊,初步判斷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等方面,頸動脈彩超都是方便、經濟、無創又準確的檢查方式,但是通常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是無法評估頸動脈狹窄程度的。
  • 頸動脈斑塊什麼情況下可能會脫落?軟斑塊與硬斑塊哪個更危險?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體檢做頸動脈彩超,有的人查出長了頸動脈軟斑塊,有人的查出的是硬斑塊,軟斑塊和硬斑塊哪個更危險?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脫落?」首先,斑塊發生的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是由於血管內皮受損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沉積其中,並引起一系列炎性反應,導致血管發生粥樣硬化,當某處粥樣硬化比較嚴重聚集成團時即形成了斑塊。當斑塊的核心物質為脂質化的脂類物質時,即為通常所說的軟斑;如果這些脂質化物質發生了鈣化形成較硬的物質時,就稱之為硬斑。
  • 長了頸動脈斑塊每天一杯洋蔥泡酒,能軟化斑塊防止脫落堵血管嗎?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張先生最的聽說了一個調理方法,有人告訴他用洋蔥泡酒,每天喝上一兩杯可以軟化血管斑塊,還能防止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因為前一段時間他剛查出兩側都有頸動脈斑塊,所以很想試試這個調理方,他想知道這是真的嗎?
  • 頸動脈狹窄時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關於頸動脈狹窄的6大問題
    當「水垢」出現在頸動脈時就造成了頸動脈狹窄。二、為什麼會發生頸動脈狹窄?上面所說的「水垢」在醫學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在頸動脈就是頸動脈斑塊。在高血壓、高血脂、不合理的運動習慣和飲食習慣、抽菸酗酒、情緒緊張等危險因素的影響下,脂類物質在血管內壁沉積,形成「水垢」樣的硬化斑塊。
  • 以頸部血管斑塊為例,談一下如何預防斑塊脫落?
    其實日常隨著健康查體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斑塊被檢查出來,尤其頸動脈斑塊,檢查出的人越來越多的,有研究表明,60歲以上的人,動脈硬化存在,動脈斑塊更普遍。所以說發現頸動脈斑塊,也不要過於緊張,絕大多數的的人都不會發展到斑塊脫落阻塞血管這一步。
  • 頸動脈血管壁CTA成像
    儘管幾十年來將一定程度的管腔狹窄作為頸動脈狹窄患者治療的主要決定因素,但最近有一種趨勢是採用先進的成像技術來提供更完整的斑塊評估,以便更準確地評估風險。血管壁成像的文獻大多集中在磁共振成像上,因為它具有非常好的對比解析度和識別高危斑塊特徵的高靈敏度。除磁共振成像外,超聲造影也是評價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有力工具。
  • 說說斑塊那些事兒
    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就可以發現導致疾病發作的罪魁禍首往往就是「頸內動脈斑塊」,那麼究竟什麼是頸動脈斑塊,頸動脈出現斑塊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哪些影響,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在此,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一科閆建玲主任一一為讀者解答。
  • 五步解決:頸動脈超聲檢查後的處理
    頸動脈超聲檢查為評估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成為了內科常見檢查項目之一。檢查後應如何正確解讀結果,合理制定治療方案呢?第一步  評估頸動脈狀態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測量很多指標,主要測評血管壁的解剖情況、斑塊性質、血管內血流情況等。
  • 除了吃藥,還有什麼好方法?心內科醫生告訴你
    徐先生今年64歲,去年體檢的時候做完頸動脈超聲,發現左側有頸動脈斑塊,他非常擔心並跑到醫院就診。 醫生告訴他,不少中老年人都有頸動脈斑塊,嚴不嚴重主要看指標。徐先生的斑塊較小,而且各個指標都在正常範圍,不必過於擔心,只需改善日常習慣,注意定期複查就行。
  • 醫生提醒:這些表現提示頸動脈閉塞!30%的腦梗死是它引起的
    頸動脈是非常重要的動脈血管,簡單說頸動脈是心臟給大腦供血的交通要塞!一旦這條交通要塞堵車,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大腦供血!統計顯示,30%的成年人都有頸動脈狹窄,大部分人從青少年開始逐漸出現頸動脈斑塊,到了40歲開始逐漸加重,到了60歲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頸動脈斑塊。頸動脈血管堵塞一方面分程度,也就是是輕度堵塞還是重度堵塞,還是完全堵塞;也分急性堵塞還是慢性堵塞。
  • 頸動脈的軟斑塊和硬斑塊,哪種更危險?很多人不知道,醫生講清楚
    到底哪種斑塊更危險?需要怎麼治療?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 這三種斑塊是怎麼分的,哪種斑塊更危險呢? 要想了解斑塊是怎麼分類的,首先要了解斑塊的基本結構,動脈硬化斑塊是由一層膜性結構和下面覆蓋的一些脂類物質形成的脂質核心構成的。有的醫生把它比喻成一個餃子,張醫生覺得非常貼切。
  • 頸動脈狹窄可致中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年過六旬的陳老伯前陣子計劃出國旅遊,出於安全考慮,旅行前老人前往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怎料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老人頸動脈斑塊嚴重、局部狹窄超70%,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隨時都有腦中風的危險。
  • 警惕脖子上這塊「斑」,頭暈眼花中風都跟它有關
    當然,今天的重點不是「千萬別猛回頭」,而是怎麼對付頸動脈斑塊。1、斑塊是怎樣形成的斑塊就像沉積在水管的「水垢」,會讓局部血管壁失去彈性、變得僵硬;斑塊如果往血管內凸出,還會導致血管內狹窄,影響血液流動速度和流量。
  • 打通大腦生命線 綿陽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慢性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
    近日,四川省綿陽市中心醫院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右側無名動脈+頸動脈閉塞再通複合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