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腦梗現在已經成為發病率很高的疾病,而它的後遺症也是很嚴重的。缺血性腦梗死是由於腦血管堵塞後血流中斷,腦細胞得不到氧的供應受損甚至壞死所造成。
不同部位的腦細胞受損引起的後果不同,比如發生在運動中樞時,四肢的功能受影響而無法動作;發生在語言中樞時,會出現說話含糊不清甚至失語等等。
我國成年人中近1/3存在頸動脈斑塊,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增高。頸動脈斑塊與腦梗密切相關,約25%~30%的腦梗是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的。
頸動脈的斑塊是頸動脈與椎動脈顱外段、以及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等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具體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一開始大多無明顯症狀,頸動脈嚴重狹窄時可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也就是血液中的「垃圾」聚集在頸動脈,使之在血管壁「生了鏽」的結果。
想要防止頸動脈斑塊脫落,做好這三件事。
一、控制三高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將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斑塊的脫落。
存在心腦血管發生風險的人,比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要注意身體發生腦血管梗塞前發出的信號,特別是出現頭痛頭暈、口角歪斜、肢體活動受限、流口水等情況時,一定要立即前往醫院檢查治療。
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從控制飲食、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鍛鍊、減肥、戒菸和限制飲酒等方面開始,這些措施是防止斑塊進一步生長或增加的有效方法。
飲食上可以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高糖分食物也要少吃,特別是對於肥胖者,更是要控制體重,飲食結構中,對肥肉要嚴格控制比例,大幅下調其比例,這樣才能減輕或穩定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三、適當應用藥物
若頸動脈斑塊導致了頸動脈明顯狹窄(狹窄≥50%),其處理原則與確診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如果合併太多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建議通過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
應該立即接受他汀治療,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從而防止斑塊生長。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越低,斑塊生長的可能性就越小。當膽固醇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患者的斑塊可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