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脫落有腦梗風險!想要「化斑」記好這三件事

2020-12-06 任師顏靜脈曲張

眾所周知,腦梗現在已經成為發病率很高的疾病,而它的後遺症也是很嚴重的。缺血性腦梗死是由於腦血管堵塞後血流中斷,腦細胞得不到氧的供應受損甚至壞死所造成。

不同部位的腦細胞受損引起的後果不同,比如發生在運動中樞時,四肢的功能受影響而無法動作;發生在語言中樞時,會出現說話含糊不清甚至失語等等。

我國成年人中近1/3存在頸動脈斑塊,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增高。頸動脈斑塊與腦梗密切相關,約25%~30%的腦梗是由頸動脈斑塊引起的。

頸動脈的斑塊是頸動脈與椎動脈顱外段、以及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等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具體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一開始大多無明顯症狀,頸動脈嚴重狹窄時可伴有頭暈頭痛等症狀。也就是血液中的「垃圾」聚集在頸動脈,使之在血管壁「生了鏽」的結果。

想要防止頸動脈斑塊脫落,做好這三件事。

一、控制三高

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將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這樣可以極大地減少斑塊的脫落。

存在心腦血管發生風險的人,比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要注意身體發生腦血管梗塞前發出的信號,特別是出現頭痛頭暈、口角歪斜、肢體活動受限、流口水等情況時,一定要立即前往醫院檢查治療。

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從控制飲食、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鍛鍊、減肥、戒菸和限制飲酒等方面開始,這些措施是防止斑塊進一步生長或增加的有效方法。

飲食上可以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高糖分食物也要少吃,特別是對於肥胖者,更是要控制體重,飲食結構中,對肥肉要嚴格控制比例,大幅下調其比例,這樣才能減輕或穩定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三、適當應用藥物

若頸動脈斑塊導致了頸動脈明顯狹窄(狹窄≥50%),其處理原則與確診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如果合併太多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建議通過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

應該立即接受他汀治療,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從而防止斑塊生長。血液中膽固醇水平越低,斑塊生長的可能性就越小。當膽固醇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患者的斑塊可以減少。

相關焦點

  • 治療頸動脈斑塊,吃藥不是為了「化」掉它,而是讓它變更「硬」
    很多人在頸動脈出現斑塊後,就擔心不已,生怕一不小心就患了腦梗。很多人都在問華子,有沒有什麼藥可以把動脈中的斑塊「化掉」呢?華子告訴他們,動脈中的斑塊一旦出現,幾乎就不能完全消除。通過服過藥物可能會使斑塊縮小,但這種縮小,是以把斑塊變得更「硬」而實現的。
  • 長了頸動脈斑塊每天一杯洋蔥泡酒,能軟化斑塊防止脫落堵血管嗎?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張先生最的聽說了一個調理方法,有人告訴他用洋蔥泡酒,每天喝上一兩杯可以軟化血管斑塊,還能防止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因為前一段時間他剛查出兩側都有頸動脈斑塊,所以很想試試這個調理方,他想知道這是真的嗎?
  • 警惕脖子上這塊「斑」,頭暈眼花中風都跟它有關
    聽見身後有人叫你千萬不要猛回頭因為……可能發生靈異事件不,你想多了猛回頭可能讓血管崩潰,尤其是頸動脈裡面有斑塊的人,一旦斑塊受刺激脫落,堵在腦血管裡,很可能造成腦梗(中風的一種),這件事更可怕。動脈上長斑,就叫動脈粥樣硬化,全身的動脈血管都有可能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大:半數以上的中風都跟它有關。我國年齡超過40歲者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為41.3%;中老年人(45歲以上)已經確診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即小中風)的病例中,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
  • 頸動脈斑塊什麼情況下可能會脫落?軟斑塊與硬斑塊哪個更危險?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體檢做頸動脈彩超,有的人查出長了頸動脈軟斑塊,有人的查出的是硬斑塊,軟斑塊和硬斑塊哪個更危險?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脫落?」這是很多查出動脈斑塊的人最關心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很難做出準確回答的問題,如果一定要有一個說法,答案是:有效去除斑塊發生的因素,比關注斑塊是軟斑還是硬斑要重要的多,為什麼呢?
  • 如何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如何降低頸動脈斑塊風險?一文為你說清
    常常有朋友問,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了一個多少乘多少的斑塊,這說明我的頸動脈狹窄程度是多少啊?其實,單單通過斑塊大小,是無法準確判斷頸動脈狹窄程度的。但由於血管造影術價格昂貴,有創,還存在一定的併發症(腦血管痙攣、斑塊脫落造成卒中、造影劑過敏等)發生率,因此,在非必要情況下,不推薦所有的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朋友,進行血管造影檢查來確認頸動脈狹窄程度。除了血管造影檢查以外,核磁共振,CT血管造影檢查等方式也是的在頸動脈斑塊檢查中的無創檢查手段。
  • 頸動脈的軟斑塊和硬斑塊,哪種更危險?很多人不知道,醫生講清楚
    ; 5.斑塊造成血管嚴重狹窄; 如果發現斑塊具有這些特徵,破裂和脫落的風險就很高,需要高度重視,及時給予處置。血管內膜損傷之後,血液中的脂類物質就會沉積在損傷處,隨著酯類物質堆積的越來越多,逐漸形成硬化斑塊。 頸動脈斑塊會隨著時間的延長不斷地長大,導致頸動脈管腔逐漸變窄。由於頸動脈有一定的代償功能,早期朋友們都沒有什麼不良的感覺,一旦超過50%,超出了頸動脈的代償能力,就會引發顱內供血不足,極易引發腦缺血和腦梗的症狀。
  • 從血液動力學到深度學習,「景三科技」提供精準斑塊脫落風險評估方案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被稱作人體健康的「沉默殺手」,例如頸動脈斑塊是腦卒中(腦梗死)發生的主要原因。粥樣斑塊一旦破裂脫落就很可能形成血栓,引發腦卒中或者心肌梗死,能在頃刻之間奪走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因此,若能早期檢測到血管斑塊的存在,並對其破裂風險進行評估,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軍醫科普:何為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斑塊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好發於頸總動脈分叉處,目前認為與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可能為:斑塊增大致頸動脈管徑狹窄引起顱內低灌注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導致顱內動脈栓塞。臨床上,通過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及斑塊的形態學測定,來對頸動脈斑塊進行評價,判斷其危害性。
  • 脖子這條血管「長斑」,可能引起中風!看看你是高危人群嗎?
    頸動脈是腦部血液供應的主要源動脈,也是動脈硬化的好發部位。頸動脈硬化可導致腦部缺血,甚至引起中風。頸動脈在哪?伸手摸一下脖子兩側,能摸到搏動的那根就是它。什麼是頸動脈硬化?其中,B超通過檢測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來確定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 ...案例】《動脈硬化斑塊消除技術》專利療法治療頸動脈斑塊效果顯著
    2020年8月20日,鄭先生到寧夏醫科大總院做經顱都卜勒超聲及頸部血管檢查,檢查報告顯示: 雙側頸動脈內膜增厚伴斑塊形成,內中膜增厚(左1.2mm,右1.2mm見下圖黃框); 右側頸總動脈分叉後壁見大小8.1mm*1.8mm等回聲扁平斑塊(見下圖綠框);
  • 體檢發現頸動脈有斑塊,一定要吃藥?聽聽醫生怎麼說
    很多朋友到了40多歲或者50多歲之後,一體檢,往往就會發現有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而對於頸動脈斑塊,很多人都非常怕,害怕會引起一些嚴重的併發症;然而事實上,在我國中老年人群當中,頸動脈斑塊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裡面,大約有30%的人群都是有頸動脈斑塊的,而到了70歲以後,頸動脈斑塊患者的比例可以達到40%以上。
  • 頸動脈斑塊,還分軟硬?
    斑塊估計大家都聽過,但斑塊還分軟硬,你知道嗎?估計很多人聽到軟斑塊和硬斑塊以後就迷糊了,怎麼斑塊還分軟硬呢?今天咱們走進軟斑塊,看看為什麼斑塊還有軟硬之分!一、頸動脈軟斑塊是神馬情況?頸動脈有斑塊大家聽說過,可是每次斑塊報告的時候,都有軟斑塊和硬斑塊之分。軟斑塊和硬斑塊有什麼區別呢?什麼又是軟斑塊呢?頸動脈斑塊就是頸部的動脈血管,長期動脈粥樣硬化以後,動脈血管內皮脂質沉積所形成的「米粥」樣物質。而所謂的軟斑塊,特指不穩定的動脈斑塊,軟斑塊又稱為易損性斑塊或不穩定斑塊。而與之相反的則是硬斑塊。
  • 以頸部血管斑塊為例,談一下如何預防斑塊脫落?
    其實日常隨著健康查體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斑塊被檢查出來,尤其頸動脈斑塊,檢查出的人越來越多的,有研究表明,60歲以上的人,動脈硬化存在,動脈斑塊更普遍。所以說發現頸動脈斑塊,也不要過於緊張,絕大多數的的人都不會發展到斑塊脫落阻塞血管這一步。
  • 腦梗和頸動脈有何關係?專家:大部分缺血性腦卒中起病在顱內,禍根卻...
    頸動脈篩查主要檢測的是頸動脈斑塊,斑塊指的是血管內的一些有型成分聚集而成的,類似於餅乾碎屑的物質,它們附著於頸動脈的血管內壁上,好比下水道裡的汙垢。 人體的斑塊長在血管內壁上,會讓管腔逐步變窄,當狹窄大於50%,就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如果狹窄大於70%,就會對大腦供血產生明顯的影響,需要及時處理。
  • 頸動脈硬化發生,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注意這3點,預防斑塊脫落
    3、眼前發黑眼底動脈血管連頸動脈血管,頸動脈硬化引起眼部供血不足,會出現眼前發黑的症狀。嚴重者有可能會造成失明。4、大腦出現腦鳴長時間的動脈硬化,脂質斑塊脫落堵塞血管,導致大腦缺氧,影響腦部功能,常會產生腦鳴的症狀。這類情況不可忽視,需要及時就醫救治。
  • 身體裡的結石可以手術取出,為什麼血管中的斑塊,取不出來?
    一、結石與斑塊不一樣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這位讀者朋友把結石與斑塊當作了一種東西,但實際上,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常見的結石有泌尿系統結石、消化系統結石、膽結石等,這些結石是由於體液中(尿液、胃液、膽汁等)難溶性或是不溶性物質過多,聚合成團形成的結石。
  • 頸動脈狹窄可致中風?聽聽專家怎麼說
    年過六旬的陳老伯前陣子計劃出國旅遊,出於安全考慮,旅行前老人前往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進行全面身體檢查,怎料頸動脈超聲檢查發現老人頸動脈斑塊嚴重、局部狹窄超70%,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隨時都有腦中風的危險。
  • 頸動脈狹窄其實很常見,醫生提醒:做好3事,血管才通暢
    我們科護士的媽媽一直頭暈,經常犯困睡不醒,總擔心自己是不是腦梗了。自己去查了核磁什麼也沒發現,同事問我怎麼辦?這太難了,因為引起頭暈犯困的原因太多了,高血脂,腦供血不足,高血壓等都可以。自己同事的媽媽,也不能不給點建議啊?
  • 【探寶】頸動脈重度狹窄!佛中醫神經外科妙手施術成功復通
    右側頸動脈狹窄超過90%! 左側頸動脈狹窄大於60%! 沒有明顯症狀 卻像「定時炸彈」一樣 隨時可能出現腦梗!
  • 58歲阿姨突發腦梗,不幸離世!醫生:一把年紀,這事怎麼還不控制
    這位阿姨看起來情況很不好,臉色煞白,已經無法動彈,雖然醫護人員及時趕到,但是由於這名女子還是在去醫院的半路上就失去了呼吸。58歲阿姨突發腦梗,不幸離世!據了解,這名女子59歲了,姓陳,大家都叫她陳阿姨,是這個小區的常住居民,平常沒啥事兒就經常和小區裡的老頭老太太在一塊兒打麻將。事發當天,陳阿姨手氣很不好,輸了幾百塊錢,心情很是鬱悶,但越輸越想翻盤,於是玩到了11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