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社會工作師相關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查看學習。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1.系統理論
(1)系統理論的歷史
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系統及子系統與外界的關係是一種積極的互動關係,系統具有主動調試和適應的能力,而不是消極地接受和順應。
(2)系統理論的主要觀點
①結構
結構是指個人所面對並能夠認知的外在環境,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
②過程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助人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輸入、流程、產出、反饋、生存或終止。
③行動
平卡斯和米納罕將行動系統分為中介系統、服務對象系統、目標系統、行動系統。
④機能
系統運作需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從系統外部獲得生存所需的生存資源,並保持系統內部運行穩定、平衡和完整;二是在系統內子系統之間要具有一定的互動和互惠性;三是系統內部的子系統需要不斷地調試,以保證其與系統目標的一致性,否則就可能導致系統的終止。
(3)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應用中的原則與過程
①實務原則
a.服務對象所遇到的問題既有生理、心理根源,也有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b.評估問題的焦點包括從生理、心理到微觀、中觀、宏觀社會結構的各個系統。而重點在於個體與環境的互動環節。
c.個人的問題及其與環境的互動關係是動態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不斷對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再評估。
d.為服務對象提供幫助必須是針對整個系統而非局部,從時間角度來說服務涉及發現問題、接案、診斷、計劃、執行和評估、結案的全過程,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則涉及所有與服務對象的問題相關的系統。
②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的應用
a.專業關係的界定。在系統理論模式下.專業關係不僅僅涉及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還涉及社會工作者及其身後的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以及服務對象和影響服務對象的所有相關系統。
b.服務目標。社會工作服務的目標是幫助服務對象的系統實現穩定與平衡,服務對象能夠有序地從系統外部獲取系統存續所需的資源,同時也能向系統外部開放。服務對象不僅能夠調適自身系統,同時也能調適與外部環境的關係,形成良好互動。
c.專業人員的角色。社會工作者在處理不同層面的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2.生態系統理論
(1)生態系統理論的發展
生態系統理論是一個開放的理論系統,在不同的時代融入了不同理論概念。生態系統理論深受達爾文的進化論,特別是「適者生存」觀念的影響。20世紀初,瑪麗·里奇蒙和珍·亞當斯在慈善組織會社和睦鄰組織運動中分別以不同方法推行「人在情境中」的理論範式,她們選取的理論傾向成為生態系統理論的先導。20世紀70年代,生態學知識開始融入社會工作實務之中,生態系統社會工作模式開始形成。到了80年代,傑曼和吉特曼等人綜合生態系統理論的觀點.提出了社會工作的「生態模型」,強調社會工作實務的幹預焦點應將個人置於其生活的場境中。
(2)生態系統理論的主要觀點
①生命周期。指的是用時間線(time lines)方法重現影響個人發展的相關社會結構和生活事件的意義。
②人際關聯。指的是個人擁有與他人聯結而建立關係的能力。這種關聯能力的發展始於親子間照顧關係的建立,並由此在未來生命周期中發展出各種互惠的照顧關係。
③勝任能力。指的是通過個人與環境間的成功交流經驗,建立個人有效掌控環境的能力。
④角色表現。是指對個人在社會層面的一種互惠性的社會期待,是個人參與社會的媒介,但是卻受到個人感受、情感、知覺和信念的影響。
⑤生態地位。指的是個人所在某種環境區域的特徵,特別指有利於或不利於特定發展任務的環境因素。
⑥適應力。指個人在與環境的交流過程中,個人與環境間相互影響和回應以達到最佳調和度。
(3)生態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埃文斯和科尼提出了系統模式社會工作的基本原則,使系統理論能夠更好地與社會服務實踐相結合。其觀點是:
①系統觀點有助於維持實踐的一致性,從服務對象的處境出發,看到他們的限制和機會,分清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的權利、責任及其可能的影響。
②要充分認識情境的重要性,情境決定社會工作者的目標和可能的回應方式。
③要採用積極視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變和進步的可能性。
④要辨識行為模式,以看到積極的可能性和應改變之處。
⑤要重視過程,即關係和互動是如何產生的,內容和結果如何。要看到服務對象的正面技巧和積極關係,並嘗試將它們轉移到另外的情境中去。
⑥強調與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視他人、個人支持網絡、機構和社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