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論之內隱人格理論和情境人格系統

2020-12-05 金碧輝煌姚小六

1. 內隱人格理論

之前章節中介紹的各種人格理論講述了心理學家們是如何理解和看待人格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即使不具備相關心理學專業的知識,也會無意識的運用自己的一套理論來理解和評價他人。這種簡化的理解他人的系統被稱為內隱人格理論,它是對於人格的個人解釋。這種解釋把人們的行為與你對其歸因的特質聯繫在了一起,幫助我們預期他人的動機與行為,讓我們能夠順利的工作,生活,交友。內隱人格理論很大程度上不作用於意識層面,依賴於對特質與身體特徵的樸素假設和刻板印象。因此當人們的動機和感情影響了他們對他人人格的判斷,內隱動機理論就很有可能導致錯誤的預測。

在個體差異性極大的內隱人格理論中,心態這個概念佔據了我們整個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它幫助我們塑造目標,影響我們對未來持樂觀或悲觀的態度,甚至會影響我們實現潛力的可能性。正如暢銷書《異類》中提到的,少年天才與那些未實現潛力的人之間的巨大差距只在於一萬小時的練習。天賦固然重要,但只有成長的心態才能保持天賦和能力都處於持續成長的狀態,並最終取得成功。

2. 自我敘述

我們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基礎除了內隱人格理論還有自我敘述。自我敘述和動機,情緒,社會關係一樣,也是人格的重要成分。它是自我概念的一種延伸,是自我概念隨時間發展的故事。我們通過一生中連貫的自我敘述來獲得自我認同,得到同一感和目的感。和內隱人格理論一樣,自我敘述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

3. 文化對人格觀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研究,世界上各種文化最根本的差異在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維度。西方人傾向於把個人和自我當做人格的核心,認為自己是獨特的,獨立於他們的社會關係,自我即全部。因此在評價別人時,西方人容易犯基本歸因錯誤。他們會高估行為者內在的特性因素,低估外在的社會情境因素。例如對於遲到的同學,西方人會認為他是一個缺乏條理的人;而東方人更可能認為遲到的行為是由堵車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在集體文化中,人們的同一性就是與群體和諧共處,自我只是更大群體的一部分。

4. 時間人格

生活中充滿了抉擇,個體在面對所有抉擇上採取的行動共同構成了人格。在具體抉擇的過程中,影響決策的因素主要是決策位於的時區。對現在時間導向的人來說,決策最大的影響來自於即時情境的刺激,他們更關注與當下;對過去時間導向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回顧以往的相似情境,參考過去的經驗來決定如何行事;對於未來時間導向的人來說,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想像行為在未來造成的後果。這些主觀的時間概念在無意識層面上有力的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判斷,決策和行為。根據津巴多時間觀量表,時間觀大體分為五種。並且有研究證明這五種時間觀與大五人格的五大人格特質高度相關。

未來時間觀與責任感呈顯著正相關

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與開放性和外傾性相關

宿命主義的現在時間觀與神經質呈正相關

積極地過去時間觀與外傾性和宜人性強烈相關

消極的過去時間觀與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傾性和責任感都呈負相關

我們可以看出宿命主義的現在時間觀或消極的過去時間觀都會與許多不利特質和體驗有關,而未來時間導向與責任感和壽命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創造一個更理想的時間觀,讓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景靈活切換時區。比如及時行樂-前提是努力學習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5. 人格與情境

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一個人可以在面對不同情境不同個體時呈現不同的人格。認知理論家沃爾特·米歇爾的研究就證明了這一點,在不同情境中,人的行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一致。這一論點挑戰了大多數人格理論的根基,畢竟如果人的行為不具備一致性就表示人格並不具備連續性,那麼人格理論還有什麼意義呢?

沃爾特·米歇爾本人在1995年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人格理論-認知情感系統理論(CAPS)。CAPS強調個體在不同情境下表現出來的差異正是內部穩定而有機的人格結構的反應,人格分為人格傾向和心理過程兩部分。人格系統中存在著很多複雜的認知-情感單元,面對不同情境特徵,不同的單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人格結構的核心並制約了最終的行為。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激活,這就是行為不一致的原因。

總的來說行為是人格和情境變量互動的結果,是個人對環境和人格的解讀。人格是人們通常行為的一般模式,主要適用於熟悉的情境。在熟悉的環境下,我們可以根據對他人的了解來對他的行為作出合理預測。而在新異情境中,個體會傾向於通過觀察他人的做法來決定採取哪種行為。這種情況下,情境的力量就戰勝了人格的差異。另外對於不同文化下的個體來說,個人主義文化中,人格特質對行為的影響更大;而在集體文化中,影響相對較小。

參考書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人格心理學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是指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人格被視為從內部控制行為的一種心理機制,這種內部心理機制決定著一個人在一切給定情境中的行為特徵或行為模式。
  •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理論和研究方法探討
    善於駕馭文字的作家寥寥數筆就能生動地勾勒出筆下人物的特徵,好的文學作品對人物的描述絕不僅僅限於他的容貌和行為,更重要的(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在於對人物性格的描繪和刻畫。在心理學領域,這便是對人格(personality)的闡述和展示。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2 社會認知理論
    2.羅特的人格理論/羅特的行為預測理論羅特以學習的觀念與原理創立了他的人格理論,其基本假設是:人的行為是機體內部的認知過程和外部強化決定的,是在社會情境中習得的。(1)基本概念一種行為在特定的情況下發生的可能性,是由當事人對該項行為會引發某種強化的預期和強化物的價值共同決定的。
  • 筆記|《人格》B4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人格理論之心理動力學理論
    關於主動塑造人格的心理過程的理論主要有三種:心理動力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心理動力學理論強調動機和心理障礙,尤其是無意識動機;人本主義理論強調意識,當下的主觀現實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認知理論描述學習,認知與社會互動對行為的影響。今天我們主要介紹第一種,心理動力學理論。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1 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
    4.在人格的獨特性與普遍性方面,凱利採取中立的立場。(二)人格概念人格的核心概念是建構。建構或構念,是人們用來解釋世界、分析世人的觀點,是人們用來對事件整理分類的一種概念,也是人們看待並控制事件的思維模式。它能對現實作出預測。(三)人格結構凱利的一個理論假設是:人格結構是由一組獨特結合的建構群所組成的複雜系統。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腳本是指在某一情境中一套或一系列被認為適當或合乎規定的行為。2.人格的表徵內隱人格理論是指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格理論,之所以稱之為內隱,是因為大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的人格特質分類或並未把這些特質組織成正式的人格理論。自我圖式是指有關自我的概念化的認知組織。
  • 【高頻考點】卡特爾人格理論
    ,用因素分析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於人格特質的一個理論模型。模型分成四層: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體質特質和環境特質;動力特質、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1、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根源特質是指那些相互聯繫而以相同原因為基礎的行為特質。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既可能是個別的特質,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質。他們是人格層次中最重要的一層。
  • 卡特爾人格特質理論
    1921年進入倫敦大學,主修物理和化學,3年後獲理學士學位,畢業後進入倫敦大學研究生院主修文學和哲學,並先後獲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928—1931年,在英格蘭埃克塞特大學任講師;      1932—1937年,創辦並主持了英格蘭萊斯特市心理診所。
  • ...行為主義學派 之 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 & C4 對行為主義...
    B4 行為主義學派C3多拉德和米勒的人格理論一、理論觀點(一)基本概念/簡述多拉德和米勒的學習四要素多拉德和米勒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學習是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的。1.內驅力內驅力是促使有機體行動的任何一種強烈刺激。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 人格發展理論有哪些?
    人格發展理論有哪些?下面我們來看看: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4.潛伏期(6-12 歲) 6 歲以上的兒童,興趣擴大,由對自己的身體和父母的感情,轉變到周圍的事物,故而從原 始的欲力來看,呈現出潛伏狀態。 5.兩性期(13-18 歲左右) 此時期個體性氣管成熟,生理上和心理上所顯示的兩性差異開始顯著。
  • 大五人格理論,大五人格測試,大五人格性格分析丨九型人格測試專業版
    認知自我的方式有很多中,包括星座、血型、MBTI和性格色彩等,不過這些性格理論雖然通俗易懂,卻並不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的。在大五人格理論出現之前,學術領域中一直缺少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性格分析理論。隨後多年,在更大範圍樣本研究中,大五人格因素一直被不斷地重複發現,直至成為一個心理學界公認的人格特質模型。如今,大五人格已經成為「人格心理學裡通用的貨幣」,也是目前對人的基本特質最理想的描述之一。Goldberg稱之為人格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這五種特質分別是:外向性、神經質、盡職性、宜人性和開放性。
  • 埃裡克森社會人格心理發展理論
    在教師招聘中的考點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常常以單選題的方式考查不同階段與其發展任務的對應。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如果在該階段此矛盾能夠得到順利解決,那麼個體的人格將會健康發展。
  • 用MBTI人格理論測測你是《陳情令》16型人格中的哪一種
    關於mbti人格理論是我很喜歡的一套心理學理論,在之前的文章中略有提及。它是基於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先生的《心理類型》而提出的一套更詳細也更實用的人格理論。該理論從4個維度分析人格,包括:(1)能量傾向:外向E---內向I(2)信息獲取方式:感覺S---直覺N(3)決策方式:思維T---情感F(4)生活態度:判斷J---知覺P四個維度組合,可以形成16種人格類型
  • 用MBTI人格理論解讀《陳情令》中的16種人格類型(下)
    >基本特點:(詳解請百度「intj型人格」)1.自信、沉穩、稱職,是所有人格中最有恆心和毅力的類型,也是所有人格中心理年齡最成熟的類型。5.是所有人格中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時代往往是成績最好的,最能夠理解深奧的知識和複雜的理論。6.具有懷疑精神,喜歡探索和追究事物的可能性,永遠處於學習狀態,會不斷評估、審查、改進完善內在體系。
  • 第三節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
    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名詞解釋) 埃裡克森(1902~1994)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同意弗洛伊德徳對人格結構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劃分,但他對自我的理解不同於弗洛伊徳把一切活動和人格發展的把心理的動力部歸於「性」方面。他提出人格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
  • 16型人格理論之性格測試
    「16型人格理論」,通過4個維度把人格分為了16種類型。下面作一個自測吧。1. E / I 維度你的能量的來源偏好。哪種方式讓你精力充沛?是一個人獨處(I),還是和更多人待在一起(E)?你是關注細節、現實(S),還是關注抽象、理論(N)?3. F / T 維度大腦做決策的偏好。你是重視邏輯、客觀分析,認為理智、客觀、公正這些重要(T)。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1.本我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我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組成的,以追求非理性的、衝動性的和無意識的自我滿足為目標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