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發展理論有哪些?下面我們來看看: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2018 年下考過)
1.口腔期(0-1 歲) 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動獲得滿足。
2.肛門期(2-3 歲) 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洩時所產生的刺激快感獲得滿足。
3.性器期(4-5 歲) 原始欲力的滿足,主要靠性器官的 部位獲得滿足。
4.潛伏期(6-12 歲) 6 歲以上的兒童,興趣擴大,由對自己的身體和父母的感情,轉變到周圍的事物,故而從原 始的欲力來看,呈現出潛伏狀態。
5.兩性期(13-18 歲左右) 此時期個體性氣管成熟,生理上和心理上所顯示的兩性差異開始顯著。
二、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簡述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2012 年上考過)
1.信任感對不信任感:0-1.5 歲(幼兒階段 ) 該階段發展任務: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2.自主感對羞澀感:1.5-3 歲(幼兒階段) 該階段發展任務:培養自主性。
3.主動感對內疚感:3-6 歲(幼兒階段) 該階段發展任務:培養主動感。
4.勤奮感對自卑感:6-12 歲(小學階段) 該階段發展任務:培養勤奮感。
5.自我同一感對角色混亂:12-18 歲(中學階段) 該階段發展任務:培養自我同一性。
6.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
8.自我整合感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學得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