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 社工客(ID:shegongke)
來源 | 社工五味
![]()
生態系統理論是系統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二者的核心觀點多有重合,針對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了從理論方向的整理,而對於生態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的是從實務方向的作答整理,如果遇到重合知識點,小夥伴們就當做二次記憶吧~
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社會工作實務的幹預焦點應將個人至於其生活的場景中,重視人的生活經驗、發展時期、生活空間與生態資源分布等有關個人與環境的交流活動,並從生活變遷、環境特性與調和度三個層面的互動中來考慮社會工作的實施。一、依據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實務評估的核心內容和特點對案例中的XX做下分析和評估。
生命周期:指人作為生物,從出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影響個人發展的相關社會結構及歷史變遷中的生活事件,對個人生活產生意義。
人際關係:每個人都需要且他們也擁有與他人聯繫而建立關係的能力,並因此建構個人在未來生命同期中發展出來的各種互惠性關係,對人際關聯能力與狀況的評估是認識人及其環境關係的重要指標。
能力:指個人與環境交流,有效掌握環境的能力。具體涵蓋了從幼年生活經驗發展出的自我效能感,能與他人建立有效而美好的人際關係,有做決定的能力和自信,有能力動員環境資源及社會支持。
角色:指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表現,是互惠性期待的社會層面的角色,會受到個人感受、情感、知覺和信念的影響。
地位與棲息地:棲息地是指個人在文明脈絡中的物理及社會環境,地位是指個人在其所在環境或社區中所擁有的成員地位。
適應力:指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態系統理論認為適應不良是個人需求與環境提供的資源和支持不協調造成的。
1、人生來就有與環境和他人互動的能力,人與環境的關係是互惠的,並且人能夠與環境形成良好的關係;
2、個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人類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個人生活的意義是環境賦予的,要理解個人就必須將其置於環境之中;
3、個人的問題是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個人問題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須在其生存的環境中進行。
1、從服務對象的處境出發,看到他們的限制和機會,分清社工和服務對象的權利、責任及其可能的影響;
2、要充分認識語境的重要性,情境決定社會工作者的目標和可能的回應方式;
3、要運用積極視角,在不利的情境中看到改變和進步的可能性;
5、要重視過程,即關係和互動是如何產生的、內容和結果如何;
6、強調與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視他人、個人支持網絡、機構和社區資源。
1、人們遇到的許多問題,不完全由個人原因引起,社會環境中的障礙是導致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
2、社會工作者為服務對象提供幫助應著眼於服務對象本身以及其相關的不同系統;
3、服務對象與各個系統的關係是動態的,社會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對服務對象和環境的關係作出新的判斷;
4、對服務對象的幫助要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把他們的問題放到不同層面的系統中去看待和解決。
對本欄目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進群
和欄目兩位主理人一起交流
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並截圖
加小客002好友發截圖,邀請進群哦
![]()
加小客好友發轉發本文截圖哦
![]()
社工五味
一個以有聲化助推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小小嘗試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
![]()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MSW考研知識音頻錦集,你的點讚轉發和評論是作者更新的動力哦!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社工客平臺立場。
趣學社工,讓考研更高效!
社工客投稿郵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