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理論 | MSW專欄

2021-03-02 社工客

    推薦 | 社工客(ID:shegongke)

    來源 | 社工五味


生態系統理論是系統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二者的核心觀點多有重合,針對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了從理論方向的整理,而對於生態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的是從實務方向的作答整理,如果遇到重合知識點,小夥伴們就當做二次記憶吧~

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社會工作實務的幹預焦點應將個人至於其生活的場景中,重視人的生活經驗、發展時期、生活空間與生態資源分布等有關個人與環境的交流活動,並從生活變遷、環境特性與調和度三個層面的互動中來考慮社會工作的實施。一、依據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實務評估的核心內容和特點對案例中的XX做下分析和評估。生命周期:指人作為生物,從出生、成長、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影響個人發展的相關社會結構及歷史變遷中的生活事件,對個人生活產生意義。人際關係:每個人都需要且他們也擁有與他人聯繫而建立關係的能力,並因此建構個人在未來生命同期中發展出來的各種互惠性關係,對人際關聯能力與狀況的評估是認識人及其環境關係的重要指標。能力:指個人與環境交流,有效掌握環境的能力。具體涵蓋了從幼年生活經驗發展出的自我效能感,能與他人建立有效而美好的人際關係,有做決定的能力和自信,有能力動員環境資源及社會支持。角色:指個人在社會中的角色表現,是互惠性期待的社會層面的角色,會受到個人感受、情感、知覺和信念的影響。地位與棲息地:棲息地是指個人在文明脈絡中的物理及社會環境,地位是指個人在其所在環境或社區中所擁有的成員地位。適應力:指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態系統理論認為適應不良是個人需求與環境提供的資源和支持不協調造成的。1、人生來就有與環境和他人互動的能力,人與環境的關係是互惠的,並且人能夠與環境形成良好的關係;2、個人的行動是有目的的,人類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個人生活的意義是環境賦予的,要理解個人就必須將其置於環境之中;3、個人的問題是生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個人問題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須在其生存的環境中進行。1、從服務對象的處境出發,看到他們的限制和機會,分清社工和服務對象的權利、責任及其可能的影響;2、要充分認識語境的重要性,情境決定社會工作者的目標和可能的回應方式;3、要運用積極視角,在不利的情境中看到改變和進步的可能性;5、要重視過程,即關係和互動是如何產生的、內容和結果如何;6、強調與他人一起工作,包括重視他人、個人支持網絡、機構和社區資源。1、人們遇到的許多問題,不完全由個人原因引起,社會環境中的障礙是導致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2、社會工作者為服務對象提供幫助應著眼於服務對象本身以及其相關的不同系統;3、服務對象與各個系統的關係是動態的,社會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對服務對象和環境的關係作出新的判斷;4、對服務對象的幫助要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把他們的問題放到不同層面的系統中去看待和解決。


對本欄目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進群

和欄目兩位主理人一起交流

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並截圖

加小客002好友發截圖,邀請進群哦

加小客好友發轉發本文截圖哦

社工五味

一個以有聲化助推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小小嘗試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MSW考研知識音頻錦集,你的點讚轉發和評論是作者更新的動力哦!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社工客平臺立場。

趣學社工,讓考研更高效!

社工客投稿郵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相關焦點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生態系統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生態系統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心理學中,由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的歷史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
  • 【知識點】一起走進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來的,他認為個體的發展是在家庭、社區和國家構成的多元背景中進行的,受到不同層次系統的影響。此觀點對影響兒童發展的環境提供了獨特且較為的解釋,是目前教育界廣泛傳播的一種理論,它給我們分析兒童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使我們更的、更辯證的看待影響幼兒發展的環境。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生態系統理論的相關內容。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該書在理論上,提出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內涵,提取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特徵,發掘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功能,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運行以及治理等機制;在實踐上,研究了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結構和特徵,並進一步對創新生態系統與創新型國家的關係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之上,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創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性進行了評價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張貴等著《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該書在理論上,提出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內涵,提取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特徵,發掘了創新生態系統的新功能,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運行機制以及治理機制等;在實踐上,研究了企業、產業、區域以及國家等各個層次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結構和特徵,並進一步對創新生態系統與創新型國家的關係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之上,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創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性進行了評價
  • 從綜合防治蝗害到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的形成
    20世紀50年代從事東亞飛蝗生態生理學、粘蟲越冬遷飛規律、棉蟲種群動態及綜合防治理論等研究,提出「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種群變境成長」、「種群自動調節」以及系統防治等新論點,制定了預測方法,豐富了昆蟲種群生態學、生態地理學及害蟲防治的理論。
  • 李靜 等:生態系統理論視野下的幼小銜接
    李靜 等:生態系統理論視野下的幼小銜接 2017年08月29日 14:24 來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作者:李靜 高怡楠 馬炳焱 字號 內容摘要:科學的幼小銜接即是培養兒童在身體素養
  • 環保科普專欄——什麼是生態足跡
    生態足跡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的用於定量研究和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狀況的新方法,是加拿大教授Willian E.Rees等提出的生態經濟研究的前沿問題之一。它以各種資源和能源消費項目折算為耕地、草場、林地、建築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6種生物生產面積類型,並將這些具有不同生態生產力的生物生產面積通過轉化為具有相同生態生產力的面積,以對生態狀況進行定量,測算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確定人類是否處於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足跡」也稱「生態佔用」。
  • 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來源:景觀中國網 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與資源經濟學理論,特別是生態環境價值論、外部性理論和公共物品理論等為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 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五大任務六項工程構建「生命共同體」高淳以生態系統思維實踐「兩山理論」  針對高淳區現有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規劃》提出優化整合空間格局、保護修復生態系統、整治提升生態環境、提升環境管控水平、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共五類重點任務,從而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換的目標。按照《規劃》,高淳區以河流水系和道路為主,形成主、次、三級生態廊道縱橫交錯的格局,與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共同組成高淳區整體生態網絡。
  • ...大連理工大學——理論生物學模型、生態系統模擬、元胞自動機...
    所在院校: 大連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應用數學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應用數學 研究領域: 理論生物學模型
  • 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調控研究
    摘要:城市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中最為複雜的類型,藉助於先進的科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是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的發展趨勢。本文試圖將當代科學前沿理論—自組織理論的觀點應用於城市生態系統中,探究系統自組織演化的條件、動力和途徑,以期從不同側面來探索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城市生態系統;自組織理論;競爭協同;序參量;城市生態調控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城市生態的研究開始進入了系統研究和綜合治理的階段。
  • 盧曼和他的「社會系統理論」
    這一理論不僅引發了社會學界的熱烈討論,而且受到哲學界的廣泛關注,他曾與哈貝馬斯就這一理論進行過爭論並聯名出版了反映這場爭論的文集《社會的理論或社會技術——系統研究提供了什麼?》(1971)。但迄今為止盧曼的主要著作還沒有中譯本問世。從2000年開始,我們組織翻譯了一批盧曼的著作,這裡選擇其中《社會諸系統》、《社會的法律》、《社會的經濟》的部分內容率先發表,以饗讀者。
  • 從生態系統理論出發,淺析熊出沒後期作品對幼兒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著名的心理學家、美國問題學前兒童啟蒙計劃的創始人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了生態系統理論,這是一種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著個體發展。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道路,在「林業分工論」等理論的指導下,主要圍繞兩大體系,即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的建設展開。這兩大體系的建設包含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林業的經濟持續性、社會持續性和生態持續性等。
  • 《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人與自然共生演化理論》出版
    本報訊  記者尹萍報導  《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人與自然共生演化理論》日前出版發行。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傳統工業文明、新工業文明之後的一種更高層次的文明形態,它對生態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生態安全狀況已成為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為此,該書將生態文明和生態安全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系統研究。
  •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必修三109頁) 4.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
  • 生態藝術學建構的理論路徑: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
    有鑑於此,程相佔以其生態美學研究為背景,初步梳理了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的理論脈絡,嘗試著為生態藝術學建構探尋一條理論路徑;張嫣格則以塞尚「知覺的覺醒」為案例,嘗試探討現代藝術與自然的關係。生態藝術學建構的理論路徑: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程相佔【內容提要】生態藝術學的核心是生態藝術觀,其理論途徑可以概括為從「美的藝術」到「生態的藝術」。
  • 遊戲治療︱生態系統遊戲治療
    EPT融合了生物可行概念、兒童心理治療多重模式以及發展理論而成的模式,不僅強調兒童本身的功能,更重視兒童所處的整個生態系統(世界)的功能。   發展心理學中的生態系統理論   (Ecologicalsystems theory)   美國心理學家Urie Bronfenbrennr(尤裡·布朗芬布倫納)是最早將生物學中的「生態系統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博大精深,蘊藏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文化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要源自於三個方面的理論與實踐:一是源自於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中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問題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和理論提升,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和方略;二是源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思想及其實踐,即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和路徑保障,必須通過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