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等:生態系統理論視野下的幼小銜接

2020-11-2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李靜 等:生態系統理論視野下的幼小銜接

2017年08月29日 14:24 來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作者:李靜 高怡楠 馬炳焱

字號

內容摘要:科學的幼小銜接即是培養兒童在身體素養、情緒情感、社會交往、行為習慣、生活技能和認知能力等方面對小學學習生活的準備和適應。

關鍵詞:幼小銜接;生態系統理論;家校互動

作者簡介:

    原標題:生態系統理論視野下的幼小銜接

  作者簡介:李靜,高怡楠,馬炳焱,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是個體在人生早期所經歷的一次重大轉折。兒童在這一過程中的體驗和建構起的應對人生轉變甚至危機的態度和方式對其未來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研究表明:幼小銜接的失敗,不僅對兒童在小學的學業成績,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和學習都將產生不利影響。讓兒童順利渡過這次轉折和危機,建構起應對人生轉折和危機的積極態度和有效方式是我們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因此,幼小銜接問題是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的教育問題。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便開始了對幼小銜接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幾十年來,進行了很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但目前,兒童進入小學後仍然面臨很多適應問題,影響了兒童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的幼小銜接即是培養兒童在身體素養、情緒情感、社會交往、行為習慣、生活技能和認知能力等方面對小學學習生活的準備和適應。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即兒童在此轉折過程中的發展問題。因此,要實現幼小的順利過渡、科學銜接,其關鍵在於深入了解和掌握影響幼小過渡期兒童發展的各種因素。

  生態系統理論認為,影響兒童發展的是兒童生活於其中並與之相互作用、不斷變化的環境系統。該系統中不同層次的環境因素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兒童的發展,並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每一次發展階段的轉折都是一次「生態轉變」。因此,兒童的發展實則是與之相互作用的整個生態系統,特別是微觀系統的發展變化。所以,對幼小銜接的研究不能是點狀、線性、平面的,而應該著眼於處在幼小過渡階段兒童發展的整個生態系統,多維、立體、系統的進行研究。

  依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理論嵌套結構模型,處於入學準備階段的幼兒和剛入小學的兒童的發展環境系統中的微觀系統,即本階段兒童活動和交往的直接環境包括幼兒園/小學、家庭和社區;中間系統包括家庭、幼兒園、小學、社區之間的相互關係(如家—園/校關係、家—區關係、園—校關係、園/校—區關係等)和各自內部成員間的關係;外層系統主要包括專家指導、社交媒體和社區工作等;宏觀系統即影響著人們對待處於幼小銜接過渡中兒童的方式和態度、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習俗和文化等意識形態(如圖1所示)。各層次系統都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幼小過渡期兒童的發展,影響著幼兒的入學準備和小學生的學校適應。

  一、影響幼小過渡最直接、最深遠的系統——家、園/校、區

  對於幼兒和小學生而言,家庭、幼兒園/學校和社區是兒童最直接的生活學習環境,與兒童聯繫最為密切、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和深刻。

  幼兒園和學校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教育機構。但由於二者的教育目的不同,其教育內容、教育方式、評價標準、師生關係、生活習慣、學習環境都有很大差異。而幼小銜接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兒童從幼兒園的生活學習順利過渡到小學。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的課程內容、學習方式、生活制度、環境布置等即影響幼小過渡期兒童最直接、最重要的系統。

  家庭是影響兒童發展最早、最深遠、最全面、時間最長的系統。兒童從出生到7歲,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對兒童的行為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和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兒童情緒情感和社會性的影響尤其明顯。有效的家庭教育能正向的促進兒童的個體形成和發展。家長的教養觀念和方式對處於幼小銜接過渡時期的兒童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社區是由具有共同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組成,關係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種富有人情味的社會關係的社會群體。兒童的非在園時間大部分在社區度過。同時,社區為兒童提供大量的遊戲和自由活動場地。對於處於幼小銜接過渡期的兒童而言,社區所提供的環境有助於情緒的宣洩、壓力的釋放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促進幼小過渡的關鍵系統——「家—園/校—區」的互動與人際交往

  對於處於幼小銜接過渡階段兒童而言,幼兒園/小學、家庭、社區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實現幼兒園向小學平穩過渡的關鍵。即,較強的、積極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其周圍成人之間人際關係,有助於兒童發展達到最優化。幼兒園/小學、家庭、社區的互動系統是連接幼兒園/小學和社會支持、文化環境系統之間的錨點,對兒童產生隱性影響。

  幼兒園和小學內部成人的人際關係主要包括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職工與管理者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對人與其周圍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園/校內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管理者與教職工正確、一致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有利於形成輕鬆愉悅的教育氛圍,共同為兒童平穩度過過渡期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我國現代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為主,其家庭成員關係主要指夫妻關係。夫妻關係的狀況決定了家庭中父母角色的扮演,構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有研究表明,在父母關係不和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內向、不合群,容易形成師生間、同學間的對立。良好的與人相處的方式是兒童進入小學的必備技能,如果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與人溝通交流的技能,父母首先要有和諧美好的相互關係。良好的夫妻關係質量,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兒童良好的人生榜樣,是進入小學之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的先驗經驗。

  社區內部的鄰裡關係是社區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反映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及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和諧鄰裡關係,是指社區居民在與鄰裡的交往過程中相互之間的真誠相待、友好相處、和諧相鄰,具體表現為鄰裡之間基本利益一致,心理相容性強,感情彼此認同,有共同的社區歸屬感和行為準則,能夠互相幫助、關係融洽,社區人文環境優美,氛圍和諧。鄰裡承擔著幫助兒童社會化的基本社會職能,而兒童社會化是其適應小學生活的基礎。因此,社區內部鄰裡關係作為中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時無刻的對兒童產生影響。

  除了幼兒園/小學、家庭、社區互動系統內部成人人際關係之外,各系統之間的關係也是其組成部分,包括家—園/校關係、家—區關係、園/校—區關係和園—校關係。四者在兒童幼小銜接中相互聯繫、相互影響,通過共同統籌有效資源、四方共同協作,創造良好的家—園/校—區良性互動關係。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畢雁)

相關焦點

  • 過度神話「幼小銜接」真沒有必要
    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針對「幼小銜接」教育展開調查,透過家長的焦慮、私立教育機構的火熱,我們看到了當前教育的「起跑線」越來越提前,教育部雖然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加快了學前教育的治理進程,但收效還有待觀望。(中國青年報)  教育,常聊常新。一個家庭,自從母親開始孕育新生命起,教育的話題就一直貫穿了整個人生。
  • 幼兒園普惠新浪潮|看圖豆教育如何抓住幼小銜接市場
    同時對於家長來說, 他們也經歷一個觀望期—— 幼兒園要去小學化,但 他們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需求卻並未因此減少。因此 思考 如何在合理範圍內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需求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除了面向園區的配套線上課程,丁亞表示,圖豆還能提供包括課件製作、紙質教材以及師訓系統在內的幼兒園全流程解決方案,通過輸出這些標準化的產品方案  ,不僅可以大大降低園區的運營成本,同時也讓園區有更多的精力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服務。
  • 關於幼小銜接家長知多少?拼音、識字、計算只是基礎知識儲備
    新學期伊始不少幼兒園的小朋友升入了小學,同時大班的孩子們也要開始為小學做準備了,這時候家長們為了孩子順利進入小學都會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和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之間的時間的一個銜接過程。
  • 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原標題:芽芽故事打造啟蒙課程體系 解決幼小銜接難題) 對於廣大家長來說
  • 倒計時1個月 四大方案教你搞定幼小銜接
    煩惱多:幼小銜接的這些問題讓家長焦慮  煩惱一:暑假幼小銜接班該不該上?  知道嗎:這些幼小銜接知識家長必須get  什麼是幼小銜接?  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所 謂「幼小銜接」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需付 出的準備。  小學與幼兒園有啥差異?
  • 拼音+數學全搞定,輕鬆過渡幼小銜接!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徵,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一直是父母們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市面上流通著各種幼小銜接試題:但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過早給他們一些過於抽象、過於正規沒有趣味的內容,這不僅沒能讓孩子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更有可能會讓他們產生厭學的心理。
  • 南京機關第二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課程報名費用
    南京機關第二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課程報名費用,二、幼兒領英班(適合對象:幼兒園中班、幼兒大班的孩子):4-8人小班教學,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看圖說話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智力、記憶和模仿能力等。南京機關第二幼兒園幼小銜接數學課程報名費用, 在新的IB數學課程中,一些以前學習過的內容被省略了,比如貨幣轉換。
  • 幼小銜接,讓行動更有力量!
    為此,普林斯頓國際幼兒園(PICLC)聯合普林斯頓雲海谷國際學校(PIS)開啟了為期2天的幼小銜接活動,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提前感受真正的小學生活。本次活動,主要分為6大模塊:升旗儀式、課程體驗、課間體操、體育專訓、走進高中、美食專享。
  • 七田陽光全腦幼小銜接火爆招生中ing……
    如何幫助孩子度過幼小銜接期?  成立於2010年的七田國際全腦教育,以全人格教育為目標,強調心靈的培養,在眾多泉城家長中有著良好的口碑。突破傳統填鴨式死記硬背的模式,在培養孩子自信心、榮譽感的同時,同時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等9大核心潛能。
  • 開學潮來臨,蟲洞兒童中心提供全方位幼小銜培訓服務
    幼兒園時期的教育主要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而小學階段教育主要以義務教育課程和知識學習為主,兩個階段的教育差別需要兒童身心的不斷調節來適應,這也是幼小銜接的重要任務。如果幼小銜接做不好,孩子進入小學後,心理壓力會變大,容易出現孤僻、自閉傾向,產生自卑厭學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堪憂。
  • 幼小銜接之培養時間觀念,到底有多重要?入學前知道這些還來得及
    朋友的孩子豆豆下個學期就要上二年級了,歷數從一年級走過來的各種艱辛,朋友感慨萬千。最讓朋友感慨深刻的,還是上廁所這件小事。幼兒園的時候,班上有專門的保育員。每到固定時間都會提醒孩子們上廁所。每個班都有獨立的洗手間,想上廁所的話,老師也不會限制,隨時可以上。可是上小學以後,情況變得大不一樣,老師不再是保姆式陪伴。
  • 生態系統理論 | MSW專欄
    生態系統理論是系統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二者的核心觀點多有重合,針對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了從理論方向的整理,而對於生態系統理論的整理,五味側重的是從實務方向的作答整理,如果遇到重合知識點,小夥伴們就當做二次記憶吧~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社會工作實務的幹預焦點應將個人至於其生活的場景中,重視人的生活經驗、發展時期、生活空間與生態資源分布等有關個人與環境的交流活動,並從生活變遷、環境特性與調和度三個層面的互動中來考慮社會工作的實施
  • 【知識點】一起走進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來的,他認為個體的發展是在家庭、社區和國家構成的多元背景中進行的,受到不同層次系統的影響。此觀點對影響兒童發展的環境提供了獨特且較為的解釋,是目前教育界廣泛傳播的一種理論,它給我們分析兒童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使我們更的、更辯證的看待影響幼兒發展的環境。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生態系統理論的相關內容。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
    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凝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的重要成果,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該書對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踐分析進行結合。從全面性上,理論部分不僅涵蓋創新生態系統的內涵、特徵和功能等方面,而且也詳盡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的形成、演化、運行以及治理等機制,前者是從靜態角度研究創新生態系統,後者則是從相對動態的角度探究創新生態系統,既有基本概念,又有理論支持。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1)系統理論的歷史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在於它以整體的視角來看待人和社會,而不是將人和社會分割開來。在系統論看來,系統在動態的變化過程中維持穩定和平衡。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聯繫,而是存在著多元互動或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
  • 禁毒社工理論知識:生態系統理論
    【導讀】華圖北京社工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禁毒社工理論知識:生態系統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社工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心理學中,由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
  • 探究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與發展——評張貴等著《創新生態系統:理論...
    要建立創新型國家,最根本的是要形成綜合性的創新能力,而衡量綜合性創新能力的主要標準則是是否具備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張貴教授等學者所著的《創新生態系統:理論與實踐》(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版)一書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出版的,該書對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
  • 幼兒園母慈子孝,上小學雞飛狗跳,幼小銜接班到底有沒有必要呢?
    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到,中國幼小銜接的焦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社會問題,這個局面不是一兩個因素造成的,而且家長的焦慮思想也很難一時間轉變過來。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焦慮孩子的一年級能不能平穩的度過,所以催生了「幼小銜接」這樣的學前教育班。幼小銜接,指的是兒童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發展的過渡時期。對於幼小銜接,有家長趨之若鶩,也有家長嗤之以鼻。
  • 李靜:成功跨界全靠膽兒大
    李靜說,這幾年她的這種「大膽兒」也給很多做事猶豫不決、躊躇不定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課,那就是——行動永遠比「想」重要太多。作為跨界領域的突出人物,這一次網易時尚的年終盤點,李靜率先進入到推薦人的視野裡。不過對於「跨界」這個詞,李靜的看法也很有靜式風格,她說「跨界未來的趨勢就是無界」。
  • 從綜合防治蝗害到複合生態系統理論的形成
    20世紀50年代從事東亞飛蝗生態生理學、粘蟲越冬遷飛規律、棉蟲種群動態及綜合防治理論等研究,提出「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種群變境成長」、「種群自動調節」以及系統防治等新論點,制定了預測方法,豐富了昆蟲種群生態學、生態地理學及害蟲防治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