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有他們,才有向陽而生的力量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

2021-01-13 天眼新聞

「到了。」支書在我耳邊輕聲說道,我猛地抬頭,一位老人站在圍欄旁,手上緊緊地攥住一根麻繩,麻繩的一頭拖著一頭正在吃食的牛犢,那牛吃得入神,老人也看得恍惚,冬日裡的餘暉灑在老人身上,像極了《活著》裡的「福貴」和那頭牛,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

這是我見盧鳳才老人的第一面,至今難忘。

推門而入,老人的妻子蘇雲先安靜地躺在床上,浮腫的臉將本來就失明的雙眼擠成一條縫隙,自顧喃喃,加上癱瘓的雙腿,整個人像一條乾枯的老藤,艱難地附在床上。身邊的一雙兒女圍爐而坐,臉上一副天真爛漫。

男孩由於癲癇,眼睛聚焦有些許費力。女孩倒是熱情,鼓搗一個破舊的茶罐好一會兒,終於泡了兩杯淡茶,搓了搓手在我的身邊坐了下來。來時雖然聽村支書大致說了說他家的情況,但此刻像真切摸到命運的線索一樣,感同身受地難過起來。

柯飛宇在給幫扶幹部講解貧困人口自然變更工作

「小哥叫什麼名字?」睡在床上的老人問。

「我叫柯飛宇,是你家的結對幫扶幹部。」

「郭?」

「柯,柯大俠的柯。」

父女二人咧嘴笑了起來,男孩轉了轉眼珠,痴拙地上下打量著我,蘇雲先老人費力地動了動眼皮,也許是在眼瞼背後艱難地刻畫我的樣子。

「她馬上要出嫁了。」問到女兒的近況時,一旁的蘇雲先老人欣慰地說到,女兒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父親年事已高,平日家裡大小事務都由她來打理,已無暇顧及其他。弟弟因為身體的原因,平日除了上學便是負責照顧臥榻的母親。

女兒在市裡面一家鞋店賣鞋,每個月約2000餘元,除了基本的日用,能省的都省下來補貼家用。可能她也明白,她終將會為人妻為人母,能替家裡分擔的日子已經不多。

「你家得了哪些幫扶啊?」我猶豫了一下問道。

躺在床上的蘇雲先老人突然笑了起來,「幫扶啊,醫保嘛,那年我生這個病,還是得國家幫我報銷,要不我現在可能是睡棺材睡不到床咯;之前砌房子,也是得過危改補助,有個房子麼,一家人有個窩,風不吹,雨不淋;去年娃兒家爸想養頭牛,60多歲,也做不到喃,家裡有個牛,田間地頭方便點,當時得了個什麼項目,是啥我記不起來了,反正得了千把塊錢的補助,然後家頭人也得國家的低保吃,還是可以嘞。」

一旁的我聽得直發愣,心裡一陣溫暖。

柯飛宇整理扶貧資料

「那你現在最大的盼望是什麼?」

「我覺得我家現在也不盼啥,就盼我家小的這個抓緊好起來,把書讀出來,有出息以後家裡面再慢慢好起來,反正現在國家政策好,讀書又不花錢。」

「還是國家好,謝謝國家,也謝謝你們。」老人笑著補了一句。

其實他們還該謝謝自己,因為有他們,才有向陽而生的力量。

【人物小傳】

柯飛宇,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故事」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
    我是猴場鄉紀委幹部聶應平,2015年,成為了猴場鄉水落洞村上巖腳組村民楊金偉的結對幫扶幹部。入村後,沒曾想到在村委辦公室了解情況時就被潑了涼水。楊金偉老大哥對有關政策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享受了哪些扶貧政策,得讓他把有關政策精神吃準吃透,心結才能打開。不氣餒的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消除楊金偉對村委及其享受政策存在的誤解。
  • ...最想接觸的也是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第一書記張海鵬
    2018年11月,受組織選派,我作為脫貧攻堅作戰隊隊員,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時,還下著濛濛細雨,印象很深刻。說到猴場,我腦中第一印象是「遠」!猴場位於普定縣最邊遠的西北角,而水落洞位於猴場的正北角。作為縣委組織部下派的幹部,這點距離沒讓我畏懼。
  • 做人學草,向陽而生
    每當我看到磚的縫隙裡與水泥的夾縫裡長出茁壯的綠植,我都感嘆如果人人都如植物一樣不畏艱難困苦努力向著陽光與溫暖的地方奮勇前行,那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的,「不畏風霜雨雪,不懼雷電交加,不怕嚴寒酷暑。」正因為他們這種傲然屹立、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被人們千古傳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種子不屈不撓、向陽而生的力量是令世人讚嘆不已的,有一個實驗驗證了植物種子令人驚嘆的力量: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都沒有成功。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還記得2017年6月的一天,下起了瓢潑大雨,雨水灌滿了水落洞組唯一的排水河道。得知汛情後,我立即組織駐村工作隊全體成員抗洪搶險,然而雨勢過大,上遊衝刷下來的浪渣頃刻間就堵住了排水洞口,水位不斷上漲,淹沒了地勢較低的農田,眼看著就要淹到楊進珍老人家中了,駐村工作隊人手不夠,我趕緊挨戶敲響了群眾的家門,組織幾名身強力壯的群眾幫助轉移老人家中的所有糧食及家用物資,搬完後又接著趕往下一家……就這樣,我和駐村工作隊、水落洞群眾一起共同奮戰到天亮,直到雨勢漸小,洪水退去,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了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帥梅:小摩託丈量扶貧路
    「柏叔,你不要著急,先穩住大家的情緒,我馬上趕過來。」掛完電話,來不及多想,騎著摩託車,就往牛落洞趕去。到現場後,我主動詢問起了情況。「各位鄉鄰,修這條路也是為了改善我們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方便大家,你們有什麼訴求,可以合法合理的跟我們反應,能解決的,我們會想方設法給大家解決的。」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知乎故事 | 我有一個「最弱超能力」
    陌生人自我介紹:「我不是地球人,我來自蘭蒂契冥星球,你可以叫我卡,我不是壞人,請不要害怕。」黎濤稍微放下一點心,而且既然這外星人能隨意出入他家,他當然也打不過,還不如聽聽外星人要做什麼:「你們怎麼知道我這是個超能力?」「我們當然知道,但你知道你為什麼會有嗎?」
  • 【我的脫貧故事】李迪:自立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的脫貧故事】李迪:自立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12-04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幫扶對象的生活好起來是有意義的事情丨水城縣...
    我叫楊雯,生於1980年,2013年到坪寨鄉工作,現在是坪寨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坪寨鄉播落村小屯組的包組人員。回想起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五味雜陳。剛到坪寨鄉工作時,這裡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對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機器人也是「相由心生」嗎?
    你相信人是「相由心生」的嗎?那機器人呢?你也許覺得,機器人明明就是由人設計製造的,樣貌怎會隨著「心」來改變?但從歷年來科幻影視作品看來,人類想像中的機器人似乎也符合「相由心生」的原則。機器人「面相學」:越「人性」,越危險?幻想家和創作者,近乎無一例外地,都會為他們認為最高級的機器人賦予像人一樣的外觀。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有個「約定」|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南坪...
    雜草叢生的小路、破舊開裂的土牆、昏暗斑駁的光線、衣衫襤褸的穿著、深深下陷的眼窩、飽經風霜的面容......這是我初次來到南坪村沙崗組「精準扶貧」走訪中所見到的一幕,這一幕直擊內心,忍不住心酸了。我叫劉修武,作為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林業站工作人員,2019年4月,我開始了南坪村和平組蔡長偉等三戶的幫扶工作。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記得那天,烈日當頭,和眾多同事一起,手提連心袋,開始了我的走訪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妻子的話為我指明了方向。  就如何照顧孩子的問題,經過協商,我們一致認為只有動員在廣西賓陽縣的嶽父、嶽母來平塘幫帶兒子。七十多歲的兩位老人知道我們情況後,選擇放棄家中的優越的生活,來平塘照顧他們的外孫子。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 向陽而生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劇中角色都有原型人物嗎
    據悉,《向陽而生》確實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劇中的很多角色幾乎用的就是真人的名字。熊頓是筆名,原型是一位超人氣繪本達人,因《熟女養成日誌》一炮而紅,後來還畫了《滾蛋吧!腫瘤君》,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劇中熊頓和艾米是好閨蜜,現實裡兩人也是好朋友,原本是在網上認識的,結果成了最好的閨蜜。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手拉手,心連心丨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龔永慧,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2016年10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成為了天印村包組團隊的一名包組幹部。天印風景宜人,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沁人心脾。袁光珍老人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家中有一兒兩女,兩個女兒遠嫁了,很少能照顧家裡。而兒子務工傷到了頭部,造成智力和身體的多重殘疾,生活無法自理,只能靠母親照顧。其實這戶並不是我的幫扶戶,可是作為兩個組的包組幹部,頻頻接觸了幾個月,早就有了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群眾,對鮓魚村有了更一步的認識。這個一類貧困村的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待在村裡的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鄰裡關係不和、矛盾糾紛不斷,人送外號叫「爛鮓魚」。意識到「軟體」「硬體」都是硬骨頭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肖旭(左三)和駐村幹部幫村裡缺勞動力的家庭插秧但是既然來了,就只能硬著頭皮幹。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只為夢成真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
    我是劉幫虎,苗族,2013年11月來到六枝特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2015年3月,被派駐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由於六堡村地處邊遠,老百姓發展觀念相對滯後,我經常深入貧困戶家裡交心談心,給老百姓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的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及相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