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邁入老年,「十四五」如何規劃3億人養老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老齡化和少子化對我國社會的影響正在快速顯現。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邁入中高齡老人的行列,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迎來一波養老照護的高潮。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如何將這批老人照顧好,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是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朱耀垠重陽節當天在泰康之家杭州大清谷養老社區開幕儀式上表示,發展健康養老不僅是「十四五」的重要任務,也必然對實施國家「十四五」的總體戰略布局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認為,我國老齡化速度太快了,76%的老人帶病養老,醫療資源和康復護理的資源供給趕不上老人數量的增長,「十四五」期間醫養結合的思路應該從原來的疾病管理轉向加長老人的健康期,引導老人們積極主動地將健康管理前置。

「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破3億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近日表示,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民政部分析,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我國將迎來一波養老照護的浪潮,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按照老齡化的時間表,65歲以上的老人佔到總人口7%~14%就是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佔到14%~21%就是中度老齡化社會,要佔到21%以上就是純粹的重度老齡化社會。

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表示,當前中國65歲以上的人員已經佔到12.7%,接近中度老齡化社會,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速度如此之快是沒想到的,我們對老齡社會如此準備不足也是沒有想到的。

長壽時代已經到來。上海市民政局10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百歲老人首次突破3000人。自1953年起,上海百歲老人數量從1人到1000人,用時58年;從1000人到2000人,用時6年;從2000人到3000人,僅用時3年。2000年到2019年,上海百歲老年人口增加了7.9倍,年均增長率達到12.2%。

老人們雖然越來越長壽,但生存質量卻有待提高。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居民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平均帶病期8.3年。

長壽時代對整個社會資源的供給和分配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劉廣君說,近年來我國雖然建了很多醫院,但人均醫療康復資源仍然非常稀缺,比如按照國際標準每十萬人中應該有50名專業人員,中國只有3.6名,老人的增長速度要快於供給速度,這就是我國存在的問題。

陳東升表示,中國老齡化社會來得快,未富先老的挑戰和壓力之大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韓國和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為2.1萬~2.7萬美元,而中國人均GDP剛剛過一萬美元,卻已經接近中度老齡化社會。

「十四五」規劃重在健康養老

李邦華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的老年人口增長曲線相對平緩,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好養老服務準備的寶貴窗口期。民政部於去年上半年啟動了「十四五」養老服務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專題研究,正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論證有關規劃內容。

老齡委的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10%的老人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有15.2%的老人需要護理。但是目前照料老年人的主要是配偶,佔了43.5%,兒子是28.7%,女兒是10.6%,還有少量的是家庭保姆,佔了2.9%,利用專業醫療或者專業養老護理的僅僅佔了1.1%。

朱耀垠表示,2.53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餘壽中,有2/3的時間處於帶病的生存狀態,但目前養老醫療服務體系的供給總體不足,我們要大力發展社會化的醫養相結合的服務,改變供需明顯失衡的現狀。

國泰君安研報看好的「十四五」規劃的七大領域中,有兩個與健康養老有關,分別是人口結構醫藥消費和養老服務,研報認為這兩個領域將產生明顯的需求。

研報認為,我國人口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人均收入也靠近高收入國家水平,消費率提升和消費升級將愈發明顯,醫療消費也將上一新臺階。「十四五」期間對養老服務社會保險、標準化養老服務、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養老醫療器械等的需求將極大。

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劉挺軍表示,醫養結合是長壽時代面對疾病譜系變化的一個全新的模式。過去整個健康的供給體系是以醫院為中心的,但老齡化面臨的是從急性期疾病轉到慢性期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呼吸系統以及精神類的疾病。這些慢性病的照護模式不應該是讓老人們一定要去醫院,而是由其居住的社區來提供這些照護服務,這是最大的變化。

「醫養結合,準確地說是養(老)康(復)結合的養老社區,這是應對長壽時代慢病挑戰的一個長期戰略性的解決方案。」劉挺軍說。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真正的醫養結合不是醫院辦養老,也不是養老院辦醫療,而是讓中老年人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人需要的各種照料都方便可及,這就是醫養結合。

地方積極聯手社會資本應對老齡化

朱耀垠表示,從去年開始,高層要求老齡委就老齡產業摸一個家底。老齡委就我國的保險資金、銀行資金、大的國有企業,還有房地產企業參與養老事業的情況進行摸底,進行調研。

面對快速老齡化,地方政府紛紛在養老產業上進行布局,熱情地對醫養類的社會資本伸出橄欖枝,泰康之家近年來在全國各地的快速落地就是一個縮影。目前,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西南、華中等核心區域的20個重點城市。

以杭州為例,在大清谷養老社區開業儀式現場,泰康就與杭州市西湖區籤訂合作協議敲定了第二家養老社區的選址。同時,泰康還與西湖區政府下屬西湖城投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將醫養健康產業與城市更新升級、新城鎮建設、產業配套升級、盤活國有資產等相結合,共同在西湖區及杭州市就大健康產業展開多維度戰略合作。

劉廣君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僅靠政府和企業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倡導積極老齡化,不能再依賴醫療資源和康復護理資源的供給,而是要發揮老人的主動性,將健康管理前置,延長老人的健康期。

朱耀垠建議,對於個人來說,要切實加強全生命周期的養老準備。一方面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準備,另一個更重要的是物質財富的儲備。此外,整個社會也都要儲備財富為未來的養老做準備。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改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專家呼籲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核心不在於老年人數量的增加,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開始絕對減少,而且有愈加嚴峻之勢,國家人口均衡發展和人口安全面臨挑戰  ●人口的發展形勢是動態的,
  • 物業發展養老服務,利於解決社區養老難題
    「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而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也將進入中高齡,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和考驗愈發突顯。因地制宜培育新型養老服務,自然越來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多部門支持物業企業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無疑為探索新型養老模式指明了一條務實路徑。
  • 首創深耕養老生態鏈「首創」智慧養老社區
    養老行業歷經十年發展,所謂生活方式升級,如何完成新舊迭代?從建築語言、空間表述到服務內容、 生活享受,如何定義中國當代長者幸福生活?11月26日,「共享幸福生活—創新養老社區發展論壇」正式啟幕,首創置業與遠洋地產攜手共創的「椿萱茂·和園長者社區」正式面世。
  • 2017重慶獨生子女照料假有多少天 一年能請幾次
    ­  杭州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原所長王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我國獨生子女一代是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而生成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數量之多、時間之長、涉及面之廣,是整個人類社會從未有過的。­  目前,我國已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1億,佔總人口的15.5%,其中,有將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 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 集中解答中國發展熱點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27日在北京召開「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如何理解「十四五」規劃?怎樣看待中國發展?與會專家對此進行解讀與回應。解讀:創新何以居中國現代化建設核心地位?
  • 國君宏觀:五中全會揭開十四五規劃 看好七大領域
    五中全會揭開十四五規劃,看好七大領域——國泰君安宏觀周報(20201025)來源: 宏觀長春導 讀五中全會召開前後,3大關鍵時間點值得關注;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既將在「十三五」已達成的目標上,更上一層樓;也將應對經濟動能轉換而有5大重要改變。後續,7大領域將是潛在利好。
  • 你不關注老年,老後無人關注 老年群體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老年群體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老年人通常被認為是流動性較低的群體,然而在城市化、老齡化進程顯著加快的今天,中國有一類日益龐大的城市老年流動人口值得關注:為了支持兒女事業、照料孫輩,他們像「候鳥」一樣離開家鄉「漂」至陌生的大城市,面臨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兩地分居、異地醫保等問題。
  • 中國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
    中國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 2020-11-30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公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放眼未來5年乃至15年,江蘇將如何謀劃發展,「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8000萬江蘇人的工作生活將有哪些改變?12月28日,《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公布,給出了答案。
  • 中國首個老年護理標準出臺 加快發展老年護理服務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近2.5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其護理需求明顯高於全體人群平均水平,對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呈現龐大而剛性的需求。加快發展老年護理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客觀要求,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社保體系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世界最大社保體系建成 覆蓋10億人的養老保險改革加速作者: 郭晉暉「十三五」時期,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87億人,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
  • 中國老年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旅居養老日漸升溫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濤14日表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健康活力老年群體對老年旅遊服務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烈,度假住宅、康體療養兩大產品有望成為未來中國老年旅遊的主流。在當日召開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專家座談會上,王海濤介紹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54億。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原標題:塗愛仙 周沛: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積極福利視角下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14BSH104);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國際旅遊島建設背景下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QJY1251535) 一、問題的提出:老年殘疾人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 隨著國家對殘疾人保障的重視
  • 「十四五」規劃力挺科技創新 半導體發展進入快速通道
    日前,又有消息稱,我國計劃把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寫入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規劃,計劃在2021~2025年期間,在教育、科研、開發、融資、應用等各個方面,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以期實現產業獨立自主。
  • 問策上海2025|「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特徵及政策應對
    二、基於上海老齡化特徵的「十四五」老齡化對策為應對人口老齡化,2016年的《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八項任務」,包括完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老年人文教體娛、加速發展老齡產業、創建適老宜居的社區環境、加強老年維權和優待及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這期間上海在上述諸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聽你說 | 「十四五」規劃如何幹?
    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我國已連續編制實施了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一個五年接著一個五年,四川人期待的生活被寫進一份份五年計劃規劃,畫成了發展脈絡清晰可循的藍圖,並最終落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一五(1953-1957)四川有了第一條出川鐵路。1952年,出川北上的第一條「鐵路蜀道」——寶成鐵路開建。
  • 中金公司:八大主線看「十四五」 緊扣五條主線挖掘投資機遇
    緊扣五條主線挖掘投資機遇  根據上述八大重點,我們梳理五大投資主線挖掘「十四五」規劃潛在投資機遇:1)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走向「新中國製造」;2)擴大內需,大消費板塊;3)改革社保、完善收入分配相關領域;4)資本市場大發展主線;5)綠色發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