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送「嫦五」,目標月球 蓄勢待發!

2020-11-23 騰訊網

▲ 活動發射平臺承載長五火箭駛出垂直測試廠房

11月17日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和嫦娥五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

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第二次應用性發射

此前已成功發射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

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

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

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是我國航天領域

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長五必勝~

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簡稱「大火箭」)轉移至發射區,有著「大火箭」座駕之稱的活動發射平臺也在其飛行任務中亮相。這套活動發射平臺創三個國內之「最」。

規模最大

我國現役的各型號發射平臺的規模是根據現役運載火箭的實際情況研製的,在「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建成之前,長徵二號F火箭的發射平臺為國內最大的發射平臺,長24米多、寬22米,高8米多,能夠適應最大直徑為3.35米的芯級箭體。而航天科技集團中一院新研製的「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高近70米,相當於24層樓的高度;臺體的上表面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個半籃球場,整個平臺自重近2000噸

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承載能力最強、系統最複雜、技術最先進的發射平臺。

集成度最高

天氣好時,在發射中心就可以看到「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臍帶塔就像衛士一樣筆直地佇立在臺體上,這在以往的火箭發射平臺上是看不到的。

除了這個最直觀的不同外,「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與以往的發射平臺相比,還少了供電車輛。發射平臺上集成了機械、電控、液壓、供配電、驅動控制、空調、環境保障、環境監測、視頻監視、照明、加注、供氣等系統於一體,而且首次設置了臍帶塔、擺杆、前置設備工作間、尾端服務塔、加注管路、供氣管路、噴水管路等多項設備,是機、電、液、氣一體化大型綜合性發射平臺

將原來發射塔上的上百臺地面設備集成在發射臺上,有什麼好處呢?原來,更多的測試工作、連接工作,都是在固定塔上完成。現在,火箭的總裝、測試、跟地面設備的接口關係,都可以在技術廠房完成。這樣在運輸過程中就能夠保持接口不變、狀態不變,可以直接運輸到固定塔。科研人員的目標是三四天就完成發射準備工作。

如此一來,火箭在發射塔的準備流程可以成倍縮短。

技術最先進

在「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的上表面,有12 根像柱子一樣的支撐裝置,這是火箭在發射臺上的「座椅」,研製人員用了3 年多的時間開發出了「十二點調平技術」,讓火箭可以「坐」得又直又穩,這不僅讓火箭受力較好,而且有利於火箭的瞄準、發射。

一般的火箭都是4 個點支撐,但是「大火箭」的體積遠遠大於以往火箭,需要增加支撐點。研製人員借鑑了「三點調平技術」「四點調平技術」,克服了技術跨度大、調整難度大等困難,研製出「十二點調平技術」。這項技術完全是自動控制的,以後,操作人員只要一按鍵,幾分鐘就可以使「大火箭」實現自動調平,安坐在發射臺上了。

除了這種直觀可以看到的先進技術外,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先進性」。比如,「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上法蘭之間連接所用的螺栓和相應的加載技術。

海南文昌發射場高溫、高溼、多鹽霧,但是合練任務期間,「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的螺栓沒有一個生鏽,這是因為在出廠前,技術人員對這些螺栓進行了防腐工藝處理。而且,他們還在安裝螺栓時採用了一種特殊技術,可以防止發射平臺在運行、工作過程中使螺栓發生鬆動,完全可以保證螺栓的可靠性。

「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上,像這樣的新技術還有十幾項,它們都是確保火箭安全、穩妥、可靠的基石正是這些先進的技術,才讓「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的先進性遙遙領先於國內已有的發射平臺。我們期待它「英姿颯爽」地將「大火箭」送上徵程。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

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

長徵三號甲火箭:率先登上中國探月舞臺的先鋒

發射「嫦娥」記錄:2007年10月24日,長徵三號甲遙十四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中國人探索月球的大幕,首次實現零窗口發射。

長徵三號甲火箭1994年2月8日首飛圓滿成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2.6噸,在充分繼承長徵三號火箭成熟技術的基礎上,突破了以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動調陀螺四軸平臺、冷氦加溫增壓和氫氣能源雙擺伺服機構4大關鍵技術為代表的上百項新技術項目,使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上一個新臺階,至今保持著100%的發射成功率。

長徵三號丙火箭:中國獨一無二的非全對稱火箭

發射「嫦娥」記錄:2010年10月1日,長徵三號丙遙七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刷新了中國探月工程新高度,也是我國火箭首次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長徵三號丙火箭2008年4月25日首飛圓滿成功,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達到3.7噸,它由長三乙火箭去掉1、3助推器而來,是中國獨一無二的非全對稱火箭,它的誕生使我國高軌任務運載能力分布更加合理,也標誌著我國突破非全對稱火箭設計技術,實現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真正的系列化、組合化。截至目前,長三丙火箭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獲得圓滿成功。

長徵三號乙火箭:唯一一型兩次參與探月工程的火箭

發射「嫦娥」記錄1:2013年12月2日,長徵三號乙遙二十三火箭,成功發射攜帶中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標誌著探月工程第二步進入實施階段。

發射「嫦娥」記錄2:2018年12月8日,長三乙遙三十火箭,將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嫦娥四號」成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長徵三號乙火箭1996年2月15日首飛,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達到5.5噸,它是在國際市場需求的牽引下,以長三甲火箭為基礎,「上改下捆」研製而成,是長三甲系列火箭的主力火箭。長三乙火箭雖然首飛失敗,但在全面的質量整頓和歸零後,圓滿完成了多項國外商業衛星發射,真正走出國門,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長三乙火箭為適應探月工程要求,開展了多項針對性研製,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成為了唯一一型兩次護送「嫦娥」的火箭。

長徵五號火箭:體積最大、能力最強的新生代火箭

長徵五號火箭2016年11月3日首飛圓滿成功,是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總長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級,運載能力、運載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標均居世界先進水平。長徵五號火箭主要服務於我國探月三期、載人空間站、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也可用於不同地球軌道大型載荷及其他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

與其他火箭相比,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體積最大、能力最強,準備時間最長,在高密度發射狀態下,研製團隊採取多發並行的方式,分別在北京、天津、文昌同步開展工作,才保證了嫦娥五號按時從地球出發。

相關焦點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李迪克攝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長五」送「嫦五」,目標月球 蓄勢待發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規模最大我國現役的各型號發射平臺的規模是根據現役運載火箭的實際情況研製的,在「大火箭」活動發射平臺建成之前,長徵二號F火箭的發射平臺為國內最大的發射平臺,長24米多、寬22米,高8米多,能夠適應最大直徑為3.35米的芯級箭體。
  • 「長五」送「嫦五」,出徵
    【「長五」送「嫦五」,出徵!】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五」送「嫦五」,去月球「挖土」!
    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將開展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經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等過程將月球樣品安全送至地球家園。 發射瞬間。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嫦娥五號發射無人交會對接取樣,世界首例探測方式嫦娥五號的任務是收集月球一個先前未經探測的區域的塵埃和碎片,並將它們送回地球。如果這次任務成功,它將取回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蘇聯進行月球探測任務以後的第一批月球物質,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了解月球的演化。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 2021-01-12 11:57:32|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3月份舉行。
  • 數看"嫦娥攬月" 五組數字看長五遙五如何送「嫦五」[組圖]
    中國網 楊佳 攝影中國網文昌11月24日訊(記者 楊佳) 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尾焰照亮夜空,很快穿越雲層,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長五」送「嫦五」蓄勢待發!這些航天工程名稱你能分清嗎?
    11月17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垂直轉運成功,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五」轉運成功,「嫦五」奔月在即,中國又一項偉大的航天事業令人矚目!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統計,2019年我國共計完成34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81個,發射次數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航天領域計劃完成超過40次發射任務。
  • 五組數字,看長五如何送「嫦五」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五」送「嫦五」有哪些看點?我們通過幾組數字,來感受一下此次發射的震撼。
  • 44年全球首次,"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挖土...
    長城五號運載火箭由此被譽為「天選之箭」。據長五團隊介紹,「十四五」期間,長五火箭已經非常確定的發射任務大約有10發,都是國家重大航天工程,包括明年長徵五號B火箭將執行空間站建設的發射任務。那麼,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是不是意味著又有一個大風口誕生呢?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為「長五」和「嫦五」加油!
  • 「嫦五」中的陝西智慧
    ( 記者 沈謙)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為「嫦五」研製了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以及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要讓「嫦五」與地面建立順暢的聯繫,就要依靠西安分院研製的測控天線。
  • 「長五」和「嫦五」,已就位!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中國航天史上五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採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五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3日,搭載嫦娥五號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經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蓄勢待發。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準備階段,該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據悉,兩者已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並已於11月17日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而中國人第一次接觸月球土壤,則是在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當時,美國為表誠意,送給中國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球巖石標本。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中國航天事業42年磨一劍,不僅將「嫦五」成功送上月球,而且將帶回珍貴月壤著陸地球,這不僅彰顯中國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力證我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 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來源 | 新浪微博@太空精釀02 中國的探月之路 長五遙五送嫦五,冬月奔月去探月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 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
    原標題:製造「長五」「嫦五」「最強大腦」本報訊 (記者 關穎)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771研究所製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它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箭體參數錄取、飛行軌跡誤差修正以及控制指令輸出等多項複雜的控制任務,確保火箭的穩定飛行。為保證「大腦」健康,其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聽診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可及時、有效地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隱患問題,為控制系統的故障定位提供判定依據。
  • 「長五」送「嫦五」計劃月底飛 航天板塊會跟著飛嗎?
    來源:上海證券報 「長五」送「嫦五」,計劃月底飛!航天板塊會跟著飛嗎?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底前擇機實施發射。目前,各系統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等最後準備工作,任務進入發射實施階段,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 「嫦五」啟程探月,多國科學家:史無前例且令人振奮
    肖龍曾為「嫦五」著陸的候選地點提供建議。肖龍表示,呂姆克山附近的巖石樣本可能有約1.2至20億年的歷史,比阿波羅探月計劃採回的樣本年代更新。「這將是有史以來從月球帶回的最年輕的火山巖樣本。」「嫦五」完成月面任務後,其採集的樣本將被保存在探測器的上升段,該艙段將從月球升起並再次與軌道飛行器接觸,樣本將被轉移到返回艙。隨後,太空飛行器將離開月球軌道,預計於12月中旬在內蒙古著陸。「在另一個星球表面的每一次著陸都具有挑戰性,而『嫦五』探月任務在本質上會更加複雜,因為它將收集、存放並從月面升起再返回地球,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