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在防疫一線,手機還不斷接到居民電話……|成風化人

2021-01-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閆起磊

「我要上崗了,儘量不要外出,如果外出戴好口罩,照顧好自己。」這是石家莊市新華區西苑街道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瑞芝,發給她大姐李瑞芬的最後一條微信。

1月7日18時左右,石家莊市全員核酸檢測的第二天,李瑞芝在組織群眾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中,突感身體不適暈倒後,再也沒有醒來。此時,她的工位上還有未來得及整理的核酸檢測登記單。手機上還不斷響起不知情居民打來的電話。

李瑞芝生前工作照。

主動請纓靠前抗疫

倒在核酸檢測一線

7日晚6時左右,在國泰街社區華萃園核酸檢測點,居民在引導下正有序排隊做核酸檢測。李瑞芝在這裡幫助引導、維持秩序。此時,她和大家冒著寒風已奮戰了將近兩天,社區檢測任務也已過半。

突然,有人看到李瑞芝倚倒在路邊。

李瑞芝暈倒現場。

其他工作人員和現場開展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立即進行現場救護,同時立即撥打120 急救電話,將李瑞芝送醫搶救。但大約2小時後,李瑞芝終因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

社區同事回憶說,6日早上6點30分,李瑞芝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全員上崗,開始社區核酸檢測任務,到下午4點才草草吃了午飯,繼續投入工作直到深夜結束。1月7日,李瑞芝一大早繼續上崗,直到下午6時突發疾病倒在了崗位上。

李瑞芝暈倒現場。

6日,石家莊市啟動全員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請纓到檢測點。同事們說,核酸檢測現場工作本不在李瑞芝職責範圍,她完全可以不讓自己持續暴露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寒冬裡。

國泰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東軍說,考慮到李瑞芝年齡偏大,核酸檢測開始前安排她駐守居委會,做好聯絡、信息登統等工作。但看到大家忙得站不住腳,她也坐不住了,在做好分內工作的同時,主動到檢測現場配合做好輔助工作。

李瑞芝生前照片。石家莊新華區供圖

此間,李瑞芝還插空不斷地給社區老人們電話囑咐:「風大、天冷,別著急,等到敲門再出來。」

「1月5日,周二,疫情越來越嚴重,嚴防嚴守。」「1月6日,周三,疫情防控要求,全體人員早早到崗,開展全員核酸檢測。」「1月7日,周四,全員核酸檢測,華萃園門口、合西小區、時代花園門口等。」

這是生前最後三天,李瑞芝留下的工作日誌。

社區老人們的「李子」

熱心公益的好心人

今年55歲的李瑞芝,2005年被新華區社保局招入公益崗位,分配到國泰街社區工作。在社區負責退休認證、社保、宣傳等工作。

李東軍告訴記者,考慮到跟老人打交道需要一位熱心且有耐心的人,所以把李瑞芝分配到這個崗位,她一幹就是十幾年。

有老人退休辦理認證不方便,她便上門服務。老人們的生日,她記得清清楚楚,蛋糕券總會早早地送到他們手中。

十幾年裡,李瑞芝跟社區老人打成一片。雖然也已50多歲,但在老人們眼裡,她還是個愛說愛笑、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大家都叫她「李子」。

李瑞芝生前參加公益活動。

李瑞芝是一家愛心公社的註冊會員,同時參加了多個公益團體,從事公益活動已經十餘年。

喜愛戲曲的她每年都會跟隨戲友們一起下鄉進村,走進養老院、福利院,捐助貧困家庭,用精彩的演出、幫扶給人們帶去歡樂。

「我的女兒在北京住院時,是瑞芝幫著發起捐助的,給了女兒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她是個好人,願她一路走好!」

「和瑞芝一起參加愛心社活動,她心裡裝的都是工作,都是那些需要關愛和幫助的人,這次疫情又戰鬥在一線,聽聞噩耗,心裡很難受。」

……

應急群、西區業主群、養老保險群、樓長群……為了工作,李瑞芝創建了多個工作群,幫社區居民解決了不少難題。

李瑞芝不幸離世的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在微信群中追思、悼念、致敬。

李瑞芝生前工作照。

「千分情萬分愛

化作金星繡紅旗」

「李子,你曾經說,等幾個月後,不工作了,跟姐姐們一塊兒來唱歌跳舞,還有幾個月你就等不到了。」樓長孫桂英留言道。去世不到兩天,李瑞芝生前用的手機,收到了2000多條為她送別的信息。

李瑞芝在家中排行老二,大姐李瑞芬身體不好,一直是她照顧關心的「重點對象」。

「她就是愛操心,操心工作、操心居民、操心家人,就是忘了操心自己。」依然無法接受二妹已經離去的李瑞芬反覆念叨著。

李瑞芝生前參加扶貧助困活動。

「線兒長,針兒密,含著眼淚繡紅旗,繡出一片春消息……千分情,萬分愛,化作金星繡紅旗。」李瑞芝的兒子說,這是媽媽生前最喜愛的京劇《繡紅旗》中的一段唱詞,「她飽滿的精氣神和對工作生活的熱愛,全融在了一板一眼的唱腔裡。」

現在,國泰街社區各小區,穿著紅馬甲、帶著紅袖標的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和物業工作人員,仍在緊張地忙碌著。

「疫情仍然嚴峻,振奮精神,早日戰勝疫情就是對李大姐最好的祭奠。」一位忙得停不下來的社區工作人員說。

「李大姐對待工作的熱情,總是時時激勵著我們。」李東軍說,連續幾天的工作,加上失去戰友的悲傷,讓這位漢子雙眼通紅。他的手機上還留著李瑞芝給他發的最後一條工作信息:「咱們一次性手套還有嗎?沒了趕緊要。」

「李瑞芝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平凡社區工作人員無私無畏的偉大精神力量。」1月9日,新華區委、區政府發布通知,號召全區向李瑞芝學習,學習她平凡普通卻勇挑重擔,默默無聞卻一心為民,學習她主動參與抗疫鬥爭的勇氣。

李瑞芝生前工作照。(本文圖片為本報記者閆起磊通聯)

「沿著她的足跡走下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西苑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楓說。

9日,石家莊市宣布已完成涉及1025萬餘人的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自1月6日零時啟動至8日24時完成,此項工作僅用時三天。

此時此刻,按下「暫停」的石家莊,還有成千上萬的「李瑞芝」仍在冒著冷風,頂著酷寒,平凡而又英雄般地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防疫一線日記:能為防疫貢獻一份力量,我驕傲
    李桃英是嘉禾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在接到疫情防控支援通知後,她第一個報名,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防疫「戰場」幾經異動她都任勞任怨、毫無怨言,以下是她在防疫「一線」工作時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記錄的參加疫情防控戰鬥以來的點點滴滴。
  • 同心戰疫 閃耀在防疫一線的「七色彩虹」
    2003年「非典」發生時,金霞作為輪崗醫師奮戰在一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作為公共衛生一科的科長,帶領科室34名醫護人員,出擊在各個一線崗位:發熱預檢、密切接觸者留觀點、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小隊都有她的身影,當然作為防疫「鐵娘子」,科室同事遇到難題第一時間都會呼叫她。  其實金霞也不是表面看上那樣淡然自若,左邊是家庭,右邊是戰場。「17年前我選擇了上!
  • 河北石家莊一社區工作者暈倒在防疫一線,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者就與醫護人員一同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努力工作。2021年1月8日晚,一則噩耗傳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前日(2021年1月7日)暈倒在防疫一線的那位社區工作者,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 80歲老兵接到「部隊召回電話」,真相是……
    80歲老兵接到「部隊召回電話」,真相是…… 2020-11-21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擊晝夜堅守的防疫一線「守門員」
    新華社哈爾濱1月14日電題:直擊晝夜堅守的防疫一線「守門員」新華社記者強勇、何山、張濤「抬頭,張嘴。」「好了!」穿著白色防護服的張雯動作一氣呵成,幾秒鐘就完成了咽拭子採樣。她麻利地把長棉籤封存好,緊接著喊道:「下一個。」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原標題: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走田間、進羊圈、鑽樹林、入農家,風雨無阻。這是貴州省岑鞏縣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近兩年來的每日「必修課」。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有求必應。而這些天,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戰場「無縫銜接」到疫情防控一線,他「逆行」而上,衝在最前面,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詮釋著一名黨員的擔當。
  • 扛起責任 衝鋒在前——武漢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剪影
    高速路上,嚴楊接到妻子勸返的電話,他儘量平靜地告訴妻子:「我已經到武漢了,現在出不來了!」 「危難時刻,我要在疫情一線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2月2日,火神山消防救援站黨支部副書記、站長助理李長春在駐勤火神山醫院出徵誓師會上,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得知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要組建黨員突擊隊進駐火神山醫院,他第一個寫下請戰書。
  • 戰疫她行動|南京市鼓樓區的她們:居民安,我們安
    張紅娟迎難而上積極應對,按防疫防控「三不準、三個必須、三個一律」的要求在重點路段設置崗點,居民小區包幹到人,物資供應及時到位,確保所有防控卡點二十四小時值守,所有居民辦理出入證,嚴查返城人員,對隔離人員採取實時監控、服務上門等措施。下關街道熱河路社區書記張玉萍,是一位在社區為居民服務了20多年的老書記。多年來,她與轄區居民同舟共濟,深受居民們的愛戴。
  • 這10個海南抗疫一線小故事,太暖心了!
    在方芸睿記憶裡,一天洗手、消毒二三十次都是常事,她的手總是皺巴巴的,身上濃烈消毒水味消散不去。「但能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我們都感到很自豪。」 26日中午,接到有關部門通知,海南農墾中南溫泉公寓酒店被設置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中觀察區。該酒店總經理李永青組織員工第一時間接下「軍令狀」,轉移酒店80餘名原住客,開展清掃消毒工作,並配置相應防疫物資。
  • 【委員風採】金鐘久:戰疫一線的防疫指揮官
    金鐘久是延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直接邁進了這扇高風險與高挑戰並存的大門,經歷過「非典」的洗禮,接受過「甲流」的考驗,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防疫指揮官,他再次迎難而上,堅定地擔負起疫情防控的重要使命。
  • 為什麼你頻繁接到「中國移動」推銷電話?
    他說,電話裡,對方能夠說出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電話內容主要是推銷升級套餐或者升級5G等。多位市民疑惑,來電顯示這些號碼並非「10086」。更鬱悶的是,每天可以接到多起電話,內容是一樣的,但號碼卻不一樣。
  • 石家莊防控人員暈倒在防疫一線,不幸去世
    ……李瑞芝大姐今年55歲在國泰街社區負責社保工作1月6日石家莊對全市域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李瑞芝主動向社區請求參與在核酸檢測點進行人員信息登記和現場秩序維護工作李瑞芝的同事孫婧介紹最近,石家莊最低氣溫在-10°C以下社區工作人員採用兩小時換崗的方式在一線值守
  • 退役不褪色 高唐匯鑫12名退役軍人請戰防疫一線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匯鑫街道退役軍人李鐸捨棄了守護「小家」安危,主動請纓,自2月8日開始轉戰到G308與金城西路交叉口聯合防空點的執勤工作,與其他「戰友」一起並肩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據了解李鐸在參軍期間就參加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搶險救災任務,還跟隨部隊駐守在新疆,維護著新疆的穩定,這次他又寫下請戰書,要求到最危險的地方,充分體現了「軍人本色」。
  • 召集「最美物業人」——致敬身邊的「戰疫天使」(第十七輯)
    1月25日的早上,採購組組員許湘渝接到童紅九的電話,聯繫供應商發起緊急採購,確保物資供給。同時又在手機和微信通訊錄裡,一個個的翻查尋找貨源。每當想到一線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各項防疫消毒、消殺工作的持續開展,他告訴自己,防疫物資供應一定不能出現中斷。童紅九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經常工作到凌晨2、3點。雖然連日超負荷的工作,他還是咬緊牙關,"我不能生病,小區在防疫的關鍵階段,我不能倒下。"
  • 疫情防控調度的「最強大腦」 他在高峰時一天接兩百個電話
    九龍坡警方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6日17時訊(記者 周盈)「人就紮根在單位了。」在最近這種連軸轉的工作狀態下,陶純亮的確抽不開身回家休息。「手機也『紮根』在手上了。」短短10分鐘,他接打了4通電話,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
  • 這位家喻戶曉的天才數學家,講課一線工人也能懂,還能指導實踐|成風化人
    首發:1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蔣芳0.618,黃金分割率,一個經典的數學與美學結合的概念。從古希臘帕特農神廟到中國兵馬俑,很多美學上的巔峰之作都驗證了這一規律。華羅庚所到之處,總會有很多群眾趕來聽課,高校、科研院所、工農一線、廠礦車間的都有。據說一些新產品在打樣開發時,工人們甚至會默念「華羅庚保佑」。索光明第一次見到華羅庚時,剛出師不滿一年。她是大慶油田鑽井裝建大隊的一名電焊工,初中學歷。
  • 遼寧大連開展「我有親人在一線」中小學生防控抗擊疫情作品徵集...
    記得大年初二早上7點多,媽媽就接到單位指示:取消休假,一小時內必須回醫院報導!媽媽掛斷電話,立刻換上迷彩服,準備出門,我不讓她走,可媽媽說:"軍人必須服從命令!你在家裡乖乖的,爸爸會陪你去姥姥家過年。"當時我還不解地問爸爸:「媽媽是在北部戰區醫院工作,現在是和平年代又不打仗,媽媽是在和我們開玩笑嗎?」
  • 涇陽縣這個「巾幗隊」撐起防疫「半邊天」
    本網訊在涇陽防疫前線有這樣一群女人,她們不畏風雨村口值守站崗,奔走街巷消毒防控,無懼疫情上門摸底排查……這群女漢子就是我縣中張鎮王浩村婦女主任左紅梅和她的「巾幗隊」。王浩村是涇陽縣中張鎮的一個普通農村,防控各方麵條件都比較艱苦,但她從沒有向鎮上提過任何要求,總是想盡辦法克服種種困難。她帶頭組建王浩村義務消毒隊,每天為全村各街巷、住戶門前進行全面消毒。排查登記、建檔立卡、宣傳普及科學防疫知識……這段時間,她變得異常忙碌,吃飯都無法按時按點,別說是放假休息。
  • 真摯的情懷(抗疫一線的故事)
    母親的神志狀態時好時壞,但她始終知道,自己就要見到朝思暮想的兒子了。一路上,她不停念叨的都是:兒子、春天、雞蛋……臘月、過年、餃子……父親身子骨看起來還不錯,卻也是八旬老人了。不難想像,常年生活在鄉下的老兩口,這一路上需要面對多少挑戰。見到父母的那一瞬間,王春天的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