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說:這是特斯拉歷史上表現最好一個季度。
21日美股盤後,特斯拉(Tesla)公布2020年第三季財報,實現連續5個季度盈利,營收及每股盈餘均優於預期,有望首度交出全年獲利的成績單。在財報利多激勵下,特斯拉股價盤後勁揚逾3%。
「我們應該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支持產品路線圖、長期產能擴張計劃和其他開支。」這句話既體現了特斯拉邁入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底氣。連續5個季度盈利的背後,是特斯拉領先的技術優勢、持續提升的生產能力和產品服務體驗,而提高全球產量的承諾,則表明了馬斯克(Elon Musk)推動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的野心和努力。
財報重點
收入
特斯拉第三季度總收入同比增長39%,主要受車輛交付大幅增長及其他業務增長帶動實現。與此同時,汽車平均售價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產品結構繼續從Model S和Model X轉向更為平價的Model 3和Model Y。
汽車交付量(輛)
盈利
第三季度營業利潤提高至創紀錄水平8.09億美元,實現了9.2%營業利潤率。正向的利潤影響包括:強勁的產量、更好的固定成本吸收和持續的成本降低。
儘管依據2018年CEO激勵計劃,特斯拉支付了因達成股價和公司估值顯著增長,以及實現新的利潤裡程碑而觸發的2.9億美元股票激勵,依舊實現了這樣的利潤水平。
淨利潤(單位:10億美元)
現金
Q3季度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環比增長59億美元,達145億美元。主要受最近50億美元融資(融資每股平均價格為449美元)和14億美元自由現金流推動,並因運營資本信貸額度的減少而部分抵消。
由於應付帳款周轉天數高於應收帳款周轉天數,收入增長帶來更多的運營資金的增加。應付帳款和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在2020年第三季度均繼續呈下降趨勢。
運營現金流(單位:10億美元)
自由現金流(單位:10億美元)
車輛生產能力
加州弗裡蒙特工廠
特斯拉最近已將Model 3/Model Y的產能增加到每年50萬輛。為此,重啟了第二個塗裝車間,安裝了世界上最大的壓鑄機,並升級了Model Y總裝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生產將達到滿負荷。
中國上海工廠
Model 3產能已增加到每年25萬臺。將Model 3的價格降至政府補貼後人民幣24.99萬元,成為中國價格最低的高端中型轎車,得益於更低成本的電池和採購本地化水平的提高。基於成本和基礎價格的變化,最近在Model 3工廠增加了第三個生產班次。
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工廠(近景),Model 3工廠(遠景)
德國柏林布蘭登堡工廠
柏林超級工廠的建設繼續快速推進。廠房正在建造中,設備將在未來幾周開始進場。同時,柏林工廠團隊也在繼續擴張,預計將於2021年投入生產。
柏林超級工廠——Model Y工廠建設
核心技術
自動輔助駕駛&完全自動駕駛能力(FSD)
的自動輔助駕駛團隊一直專注於神經網絡和控制算法的基礎架構重寫。這一重寫能夠將剩餘的駕駛功能釋放出來。10月,將重寫的第一個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軟體更新——城市道路,發送到數量有限的早期體驗計劃客戶。隨著繼續收集數據,這個系統將變得更加強大。
特斯拉的神經網絡如何理解交叉路口
車輛軟體
新的軟體功能自第三季度開始推出。為了讓產品更安全以避免未授權訪問,引入了通過智慧型手機實現兩步驗證的功能。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更新:改進了主動懸架舒適性,更新了Powerwall對車輛的充電協調性,並增加了自動車窗關閉功能和手套箱密碼訪問。
Model Y全輪驅動版的客戶現在可以購買2000美元的軟體升級,將0-60英裡/小時的加速性能提高到4.3秒。
電池和動力總成
9月22日,特斯拉電池日,介紹了將每kWh(千瓦時)電池組的成本降低56%的方法,使未來生產25000美元的可盈利車型成為可能,這是對標同級別燃油車成本的關鍵。此外,由於電池製造流程更簡單,與目前的生產流程相比,電池容量每GWh的資本支出將下降69%。
產品
目前,特斯拉正在上海、柏林和得州超級工廠打造Model Y的生產能力,並將按計劃於2021年開始各地交付。特斯拉Semi半掛卡車也將從2021年開始交付。將持續在路線圖規劃的產品上加大投入。
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衝壓車間
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焊裝車間
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塗裝車間
德克薩斯州超級工廠
產量
特斯拉稱有能力在今年生產和交付50萬輛汽車。雖然實現這一目標變得更加困難,但目標不變。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於Model Y和上海工廠產量的季度環比增長,以及物流和交付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現金流
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支持產品路線圖、長期產能擴張計劃和其他開支。
盈利性
在過去的12個月裡,特斯拉實現了6.3%的營業利潤率。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營業利潤率將持續增長,隨著產能擴張和持續本地化進程,最終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加速成長
可以看到,特斯拉Q3的車輛交付量、盈利和自由現金流均創紀錄,並在營收、淨利潤等關鍵業績指標大都取得了兩位數、甚至是翻倍的增長。
這意味著特斯拉的高速增長遠沒有結束,而且隨著特斯拉全球產能進一步擴大,其下一階段仍將保持高速發展。
正如馬斯克所說,「按照每年翻倍的增長速度,我們一定會達到兩千萬輛,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年都將取代1%的燃油車。」
特斯拉近期將弗裡蒙特工廠的Model 3 和Model Y產能提高到每年50萬輛,三大洲三座新工廠建設按計劃持續推進。同時,上海超級工廠增加了第三個生產班次,也已達到每年25萬輛的生產能力。
但特斯拉在全球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快速提升的產能意味著銷量也將進一步增長,此外,特斯拉通過廣泛使用大型鑄造設備和全新設計思路,減少車身零件,大幅提升生產效率,有助於特斯拉快速擴充生產規模。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我們要製造製造機器的機器」。
特斯拉對汽車產業的顛覆,不只體現在產品上,也體現在對傳統汽車製造的顛覆與革新上。馬斯克說,所有的交通工具最後都將實現自動駕駛。
特斯拉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團隊一直專注於神經網絡和控制算法的基礎架構重寫,這一重寫能夠將剩餘的駕駛特性釋放出來。在10月份,特斯拉已將重寫的第一個FSD軟體更新——城市道路,重寫後的FSD,擁有了對深度和複雜路口的感知能力,這大大增強了FSD在城市道路的表現。
馬斯克承諾這一版本將在幾周內儘快測試,並爭取年底前推送,意味著特斯拉即將邁進高階的完全自動駕駛。
FSD影響的是特斯拉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它的價值遠高於當前幾億美元的淨利潤或十幾萬的交付量,它的目標是顛覆整個交通行業,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中國推力
根據乘聯會數據,中國產Model 3七至九月銷量基本持平,第三季度總銷量約34100輛。
上海超級工廠25萬年產能的達成,對特斯拉全球業務來說是重大利好,在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能將產品提供給歐洲消費者。
10月上海超級工廠正式啟動對歐洲市場的整車出口業務,代表著國產Model 3的品質得到了歐洲市場的認可。可以說,上海超級工廠對特斯拉中國乃至全球業務,都有著巨大支撐作用,同時也為中國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Model 3的電池和採購本地化水平的提高,顯示出中國電動汽車供應鏈有希望超越先進國家的可能。《日經新聞》報導稱,在中國政府強力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當下,特斯拉「百分之百中國造」不無可能,中國電動汽車供應鏈取得青睞的原因不只是低價,而是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促使他們自己掌握核心技術。
此外,儘管中美之間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特斯拉仍在中國擴張。「中國政府對該行業的支持、創新的本土企業以及客戶對新技術的接受,使中國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最佳市場,」特斯拉稱,將擴大在中國的汽車生產、充電和銷售網絡。
華爾街分析師預估,特斯拉第四季交車數將可達約165000輛,有望再創單季新高紀錄。
衝刺50萬輛
自2003年成立以來,特斯拉每年均處於虧損狀態,但今年可望首度寫下全年獲利表現。
2020年第三季度在許多層面上都是一個創紀錄的季度。而特斯拉也在越來越專注於下一階段的增長。特斯拉將對產品和工廠實施更激進的架構改變,改善製造成本和效率。同時也在擴展生產製造範圍,在更多領域實現自產自供。特別是電池日宣布的自主生產電池計劃,未來將幫助特斯拉實現快速擴張。
馬斯克9月曾表示,2020年的產品交付量將比去年成長30%-40%,達到477750至514500輛。首席財務長Zachary Kirkhorn在這次財報會議重申,維持全年銷售50萬輛目標不變。
反觀資本市場,特斯拉的股價今年迄今已飆升逾400%。身為特斯拉的長期股東,美國億萬富豪、特斯拉大股東Ron Baron表示,他對特斯拉的前景相當看好,深信市值將能達到2兆美元,「相信特斯拉未來幾年的汽車銷量將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要達到2兆美元的市值還有5倍的路要走。」
特斯拉市值上升凸顯出投資者對電動車前景的信心,但Roth Capital Partners的分析師Craig Irwin卻認為,特斯拉的領先優勢可能很快會縮小,「該公司估值仍非常之高,就像在真空環境下運營,不過競爭對手也在努力追趕上來,到2024年底將有超過400款電動車上路,出現對其極具威脅的競爭。」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