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下昨晚我拍到啥了?激動得一晚上沒睡著!」
德宏生態攝影師曾祥樂「賊精精」地給記者發來一條信息。
我心想,能讓國內「夜觀大神」的他激動得睡不著的肯定是「好貨」。
「你不會是『搞到』雲豹了吧!」
「猜對了一半,是雲貓,哈哈!
大尾巴真是太漂亮了!國內還沒人在野外拍到過不是紅外相機拍的雲貓影像哦!」曾祥樂激動的說。
▲放置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需要幾個月到一年或更長時間後才會被「公之於眾」。
而這一次,是真的就在最近。
▲雲貓國內首張非紅外「身份照」 曾祥樂 攝
聽到在野外拍攝到雲貓影像的消息,估計絕大多數從事自然生態保護或熟悉自然生態攝影的朋友都很激動。
▲雲貓國內首張非紅外「身份照」 曾祥樂 攝
雲貓是叢林裡非常神秘的存在,因為是夜行動物加之警覺性高、體型小,國內的目擊記錄非常有限。
近年來,隨著德宏在深山裡安裝了很多紅外相機,雲貓活動影像才多次被紅外相機拍攝到。
這次目擊並拍攝到非紅外影像是國內第一次可考據的影像記錄。
▲德宏銅壁關保護區紅外影像
據曾祥樂介紹,12月2日晚,他如往常一樣帶著來盈江進行自然觀察的愛好者準備出門夜觀。他將手電筒伸出車窗「掃射」尋找夜間出現的動物,他以為也只會和往常一樣看到雲南大鼯鼠、蜂猴、椰子狸、黑白飛鼠等已經見過、拍過很多次的物種。就在前一晚的夜觀中,他們已經很幸運地看到了蜂猴和黑白飛鼠,感受了蜂猴慢吞吞的萌態和飛鼠展開翼膜從頭頂滑翔的美妙瞬間。
「掃射」中,曾祥樂突然看到一棵大樹分支樹幹上蹲著一隻貓科動物,他趕忙舉起望遠鏡進行觀察。
▲德宏銅壁關保護區紅外影像
「第一眼確定是貓科動物,在德宏野外最大概率看到的貓科動物是豹貓,但我感覺這隻貓和以前看到過的豹貓又不一樣。我趕忙拿起相機按了一張照片用於確認。超出我的預料,這隻貓竟然乖乖地在那裡蹲了好幾分鐘,給足了我們觀察的時間。雖然距離和光線不夠理想,不能很好地欣賞它美麗的花紋,但是它總體的樣子包括下樹的動態瞬間都被很好地觀察、拍攝下來。」曾祥樂介紹說。
▲德宏銅壁關保護區紅外影像
「幾分鐘後,他順著樹幹『嗖』消失在視野中。它走後,我還是不敢相信拍到的是雲貓!回到住所後,我們導出視頻和照片仔細識別並請教貓科專家後,最終確認是雲貓!」曾祥樂說。
▲德宏銅壁關保護區紅外影像
新聞連結
雲貓是《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物種、「三有保護動物」,是石紋貓的亞種之一。比家貓稍大,總體形更延長。從外型上來看,有一些和雲豹與雪豹相同的特徵,像是這兩個物種的中間型;最顯著特徵是大理石斑紋的皮毛,體色變化從深灰色到淺黃灰色到紅褐色。腿和腹部有黑斑點,頸部有縱紋。雲貓的足非常大,尾長而蓬鬆,幾乎與頭體等長。雲貓在基因上介於「大貓」(如虎、豹、雪豹、獅子等)和「小貓」(如野貓、豹貓、叢林貓等)之間。它們某些基因特徵與虎有著共同之處,加之其古老的身世,科學家們認為它們處於貓科動物進化中「大小」分化的分水嶺位置。雲貓棲息於原始雨林或次生雨林環境中。鳥類是雲貓的主要食物,其次是松鼠(包括鼯鼠)。分布於尼泊爾和印度,在中國,雲貓僅出現在雲南和藏東南的雨林中。
▲別看臉,我超兇的!
▲德宏銅壁關保護區紅外影像
來源:德宏傳媒集團全媒體、雲視新聞
【來源:開屏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