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縣的農民在茶園裡採摘白茶。新華社記者張丹 攝
新華社長沙12月25日電 桑植縣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因獨特的柱狀山峰和險峻的懸崖而著稱。電影《阿凡達》中的很多電腦特效都是模仿這裡的景色。擁有47萬人口、28個民族的桑植縣曾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當地人大多選擇離開農村到大城市務工掙錢。只有少數人留在村子裡靠種玉米或土豆為生。
自1995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一直在資助該縣的扶貧項目。扶貧工作的亮點之一就是通過地理標誌運用來增加當地人的收入。
地理標誌是鑑別原產於一個地區或一地點的產品的標誌。地理標誌也是智慧財產權的一種,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產品的質量保證。擁有地理標誌的產品比同類產品更有競爭力。
國知局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桑植縣的地理標誌資源豐富,而白茶就是其中一個。
桑植縣水源充沛,氣候溫潤,自然條件很適宜種植白茶。白茶是當地白族的一種傳統茶飲,其歷史可追溯到元朝。
白茶起初並未引起太多市場關注。2012年之前,該縣的茶園面積不足2萬畝。茶葉沒有名氣,銷售量低,企業不賺錢,農民積極性不高。2017年,國知局開始協助當地的茶葉公司申請地理標誌。兩年後,「桑植白茶」成為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的農產品。
從那以後,桑植白茶產業發展迅速,工廠增加,產量提高。現在全縣白茶的種植面積超過7.9萬畝。2019年,從事茶葉加工的企業有46家,產值達到2.28億元。
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茶葉生產和銷售,標準化的生產過程降低了生產成本。桑植縣縣長趙雲海說,全縣約3.5萬人因從事白茶產業而脫貧。
桑植縣的村民在粽葉廠挑揀粽葉。新華社記者張丹 攝
李豔萍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她丈夫因車禍癱瘓,她留在家中照顧丈夫。她家成為村裡的貧困戶,完全依靠政府的援助生活。
今年3月,因為白茶產業擴大,李豔萍被當地一家白茶公司聘用,負責篩選茶葉。這項工作讓她每月可獲得4000元收入,而且有充足時間照看16歲的孩子和臥床不起的丈夫。
李豔萍說:「我很開心能有這份工作。我終於可以靠自己的勞動來改善生活了。」
「桑植白茶」的成功也在粽葉上得到驗證。粽葉是指用來包粽子的葉片,也常在壽司等食品中作為裝飾使用。
在國知局的協助下,當地的康華公司於今年8月申請獲得了「康華粽葉」的馳名商標。縣政府的數據顯示,全縣約有4萬名農民從事粽葉生產,包括一些殘疾人。粽葉產業帶動了1.2萬貧困人口脫貧。
桑植縣是中國運用地理標誌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國知局副局長甘紹寧在11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以來,該局在貧困地區開展實施21個國家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項目,超過60萬人受益。
時鵬是2017年由國知局委派到桑植縣倉關峪村的扶貧幹部。三年時光,他看到越來越多的村民擺脫貧窮,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說,地理標誌將為中國的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參與採寫袁全、張丹、全曉書、阮周圍)